强夯地基加固技术的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强夯地基加固技术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强夯地基加固技术的运用

 

软弱地基的处理在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而强夯地加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软弱地基的处理[1],并取得显著效果.强夯地基加固技术又称动力固结法,是一种新的压密地基土的处理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反复将重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能量和震动能量,迫使土体孔隙压缩,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以改善地基性能.现以某住宅工程为例,将这一技术的应用情况加以介绍.   1 项目概况   1.1 地形地貌   该工程位于某居住小区东侧,建筑场地比较平坦开阔,地面高程68.73~79.14m,地面高差10.41m,主要由人工填土堆积;该地貌单元为山前倾斜平原,由粉质粘土、黄粘土等组成,基底板岩上部为杂填土.   1.2 地质构成   (1)素填土,黄褐色,以黏土和板岩的碎屑、块碎石为主,少部分石英岩混合堆积而成.上部粘土含量较高,块碎石为中等微风化的混合花岗岩,粒径一般为40~150mm,最大达0.5m,棱角状,较均匀,平均厚度为5m;(2)硬杂质孔隙由粉土充填,其状态一般为可塑,上部局部见有硬塑,层厚1.9~5.8m;(3)强风化混合花岗岩.   2 地基设计技术要求   根据工程建设的设计要求,该工程场地土的设计指标为:(1)强夯后地基土承载力代表值fak,基底至基底深度6.0m为fak=220kPa;6.0m以下为fak=180kPa;有效影响深度达到7.0m.(2)强夯加固后楼基不均匀沉降应控制在规定要求范围内,保证楼基稳定.   3 强夯地基加固施工工艺设计   3.1 有效加固深度     强夯地基加固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现场地质条件和工程设计要求确定,正确选用强夯锤重M和落距h,以满足所需土层厚度H,施工时可参考表1[2]选用指标:目前我国工程实践中,对于粗颗粒土单位夯击能通常选1 000~3 000kN•m2,细颗粒土单位夯击能通常选1 500~4 000kN•m2,故本工程采用单点夯击能2000kN•m(200×10)。   3.2 强夯处理范围   强夯处理范围为基础外缘外延5m.   3.3 强夯施工   强夯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进行.场地每次回填土料控制在1m以内,经平整场地后,继续回填土料,并简单碾压,然后进行强夯.夯点的布置为梅花形布点,点间距4.0m;要求点夯三遍,夯击能2 000kN•m,采用隔行隔点跳打法,满夯一遍.收锤标准为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3],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   4 夯后地基质量检测   圆锥动力触探(DPT)是对地基土进行岩土工程评价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该方法利用锥探头打入土中[4],根据每打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锤击数判别土层的变化,以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具有设备简单,测试简便,且快速、经济、连续等优点,可较精确测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及变形模量.故采用重型(N63.5)动力触探试验方法,对强夯后地基土进行检测,检测数量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确定.本工程共设8个检测孔,具体工作情况和测试结果分别见表2、表3.根据检测数据并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经综合分析确定,强夯后的地基土承载力代表值fak为:基底至基底下6m达到240kPa,基底6m以下可达180kPa,完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通过对岩土层进行原位测试,根据地基土变形模量的计算公式E0=4.48 N0.755463.5,可求出地基土的变形模量[5],公式中的N63.   5用修正击   数N代替,由此可得:基底6m处地基土的变形模量E0=24.25MPa;6m以下地基土的变形模量E0=18.86MPa,满足要求.5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结果强夯地基检测合格后,便开始进行基础和主体施工,每施工一层进行一次观测,至工程完工后结束观测.根据《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0-2006)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应布置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的点位[6],所以选每栋楼的四角作为观测点,观测数据整理见表4.  从表4中数据可得出:(1)各栋房屋的总沉降量很小,相对沉降量均满足国家规范规定的允许值;(2)各栋房屋后期沉降速率都小于0.04mm/d,符合国家建筑物沉降稳定的要求.该工程于2011年11月竣工,经建设单位委托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检测表明:该地基经强夯加固处理后,土体密实度明显提高,承载力及密实度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6 结论   通过对地基土的强夯加固处理,使土体有效固结,减少孔隙比,降低含水量,加快地基土的前期固结沉量,提高地基承载力,加固后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达到要求的220kPa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