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钢筋混凝土质量状况及管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在当今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被广泛使用,但如果不注意施工规程,就容易造成蜂窝孔洞,结构开裂等质量缺陷,直接给工程留下隐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文主要对造成混凝土蜂窝孔洞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一、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施工前,先给浇筑队工人技术交底单,进行技术交底。将配比要求,对水泥,砂石,水等进行计量。上料时,必须过磅,粗细骨料允许偏差不超过或较少%3,及时防止工人图省事,不按操作规程的行为。混凝土运输通道应畅通平整,避免因路面凹凸不平或过度颠簸造成混凝浆洒或离析影响混凝土质量。施工技术人员及质检员在混凝土施工前,再次对模板的位置,尺寸,垂直度以及支撑系统进行仔细的检查。同时应指挥作业人员把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堵塞严密。施工技术人员对钢筋和模版的质量确定无误后,做好隐蔽工程记录。要十分注意做好控制浇灌的自由高度,分层浇灌,间歇时间和施工缝的留置四个环节。 (一)自由高度 浇筑时,为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严格控制翻斗车的料斗至基坑的高度,使混凝土落入基坑或柱横内高度不超2m.必要时,如柱高一般均超过3m,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可配备吊筒,溜管等设施。同时要求作业人员注意混凝土不能有离析现象,否则要求重新拌制。 (二)分层浇筑 我们所施工的基础,梁柱及混凝土墙板一般都比较大,不能一次性浇注。为了使混凝土能够振捣密实,可要求作业队组浇筑时分层进行。这样可以避免混凝土太厚易造成振捣不到而造成蜂窝孔洞现象。 (三)注意浇筑过程的间歇时间 正常情况是不允许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有间歇停顿的,应该连续作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造成间歇。一旦出现问题,作业人员应做好记录。间歇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的,要求按规范进行处理。 (四)注意施工缝的留置 在浇筑柱基及梁板时,如果需要留置施工缝,必须留在柱基础的顶面或梁板受力最小的位置(或按设计要求留置),否则很容易造成结构上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不得随意乱留。 二、造成混凝土蜂窝孔洞的原因 (一)配置混凝土的石子不均匀 配置混凝土的石子不均匀,有的粒径偏大,由混凝土结构配筋数量多,间距窄小,因此在浇注混凝土时容易不被钢筋挡住,造成钢筋网以下,钢筋模版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现象。 (二)工人浇注混凝土方法不当 一些操作人员在施工在,为图省事,没有按要求先把混凝土倒在平台电板上(现场拌制),经过搅匀后才铲下模内(基坑),而是用斗车直接将混凝土倾倒在柱基坑内(模内)。由于有一定高度,混凝土落在基坑(模内)是产生石子归边现象。加上夜间作业,灯光不够亮,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观察不清,没有当场发现问题,延误整改时机。 (三)混凝土浇筑顺序混乱 施工时没有按顺序同一方向分层浇筑,而是几个基础同时作业,可能在换班吃饭是停歇时间过长,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导致混凝土密实度不够,拆模形成蜂窝状。大体积混凝土,大型构建在浇注时,没有及时振捣,或配制混凝土时没有设计好,每层浇注时间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使混凝土过早凝固,不能与上一层浇注有机地交合,再次振动,拢动下一层初混的凝土,使混凝土呈现松散状态,因此,必须做好设计配合比的试配,合理掺入外加剂。 (四)缺乏必要的技术措施 由于柱基或柱子较深,浇筑混凝土时工人在上面,振捣棒只插到中部,没有深振,虽然表面冒浆,混凝土内部其实没有振捣,所以造成蜂窝孔洞现象。对混凝土结构的缺陷,必须组织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调查,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由施工单位或设计单位提出整改方案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监理跟踪检查,督促施工方案进行整改,整改完毕,监理再重新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鉴定验收。 三、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和预防 (一)下沉引起结构开裂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悬挑梁和悬挑板的钢筋下沉或者弄反。如施工中工人踩踏钢筋进行混凝土施工极易造成钢筋下沉承重结构的框架梁。若梁底和支座负筋漏绑或偏位严重也容易造成结构裂缝。预防措施:悬挑结构的钢筋或者板面负筋采用悬梁法施工,同时加强管理,关键部位的施工,如钢筋节点绑扎,混凝土的浇注必须旁站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二)拆模过早造成结构开裂 钢筋混凝土验收规范要求,悬梁结构跨度大于8cm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00%才可拆模。同时,在安全施工规范中强调,正在浇筑的混凝土,下一层的模板不得拆除,如果是多层结构混凝土施工,除下一层的模板不能拆除外,再下一层的模板仅可以拆除部分支撑。由此可知,对于多层结构的施工,任何一层在浇筑的混凝土必须有三层支承系统在支承住,否则蛮目施工会造成结构开裂。预防措施:严格按规范施工,留置足够数量的混凝土试块作拆模依据,根据试压结果以判定拆模可否。其次,对于工期较紧的项目,赶进度的工程,要求施工项目配备三层模板,施工完三层结构再进行周转。实践证明,如果施工拆模过早,极易造成楼板或面板的开裂。屋面板开裂,引起层面渗水的案例非常之多,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 电化腐蚀。如果混凝土内惨有氯化物外加剂(商品混凝土按设计配合比惨如外加剂,可控制初凝时间及早期强度,便于泵浆泵送,防止泵管堵塞),或以海砂作集料,或用海水拌制混凝土,使钢筋产生电化腐蚀,铁锈脚胀而把混凝土胀裂。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氯化物的掺量,使其不超出规范允许的范围。(控制在砂重的0.1%以内)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避免用海水拌制混凝土,水下混凝土适当增厚保护层。水泥杆菌腐蚀。混凝土中铝酸三钙受硫酸盐的侵蚀,产生难溶而体积增大的反应物,使混凝土体积膨胀而出现裂缝。预防措施:采用含铝酸三钙少的水泥,或掺加火山灰掺料,以减轻硫酸盐对水泥的作用。避免采用含硫酸盐或镁盐的水拌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凝土骨料含有蛋白石,硅质岩或镁质岩等活性氧化硅与高碱水泥中的碱反应生产碱硅盐凝胶,吸水后体积膨胀而使混凝土崩裂。预防措施:防止采用含活性氧化硅的骨料配制混凝土,采用低碱性水泥和掺火山灰的水泥配制混凝土,降低碱化物和活性硅的比例,以控制化学反应的产生。氧化钙过多。水泥中含游离氧化钙过多(多呈颗粒),在混凝土硬化后,继续水化,发生固相体积增大,体积膨胀,使混凝土出现豆子似的崩裂,多发生在水厂的生产水泥中。#p#分页标题#e# (四)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表面温度裂缝,多用于温度较大引起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使(如施工中过早拆除模板,冬期施工,过早除掉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将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预防措施:合理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在规范范围内,在混凝土中掺加碱水剂,降低水灰比,严格施工分层浇筑振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另外,要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允许25°C范围以内。混凝土浇筑后裸露表面及时喷水养护,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基础部分及时回填保湿保温,减少温度收缩裂缝。 (五)混凝土的凝缩裂缝 混凝土表面过度的抹平压光,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浮到表面,或商品混凝土塌落度过大,振动过久,使骨料下沉,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多,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水分蒸发后,产生凝缩而出现裂缝。预防措施:减少水灰比,降低混凝土塌落度,混凝土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少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商品混凝土因泵送要求,塌落度较大,骨料粒径小。为防止混凝土水份蒸发出现裂缝,一般情况下,商品混凝土在浇筑后须进行二次压泵。 (六)其他情况 如钢筋混凝土露筋,混凝土表面麻面,夹渣。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易性,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如钢筋密集,增大施工难度,可提请设计作技术处理,或者改善施工机械,器具性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密实。 四、结束语 认真控制好混凝土的振捣方法,是保证质量的最重要环节。因为混凝土灌入模内后,只有严格捣实,才能保证混凝的密实性。施工柱基或梁板时,都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操作时,要求注意四个要领:一是注意插点。当混凝土灌入柱基坑后,可按行列式交错式均匀排列,插点间距不宜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模板不应大于振动器作业半径的二分之一。二是注意掌握插入深度,使振动器端部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以结合式整体。三是注意插拨速度。操作时要“快插慢拨”,如果慢插则会先把表面混凝捣实,导致下部层次的混凝土离析现象。如果快拨,振动棒抽出后形成空洞,达不到密实要求。四是注意掌握好每个插点的振捣时间。要求每一插点为20~30秒,直到混凝土表面冷浆不再沉落,再换个插点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