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低碳雕塑的含义及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低碳雕塑的含义 顾名思义,低碳雕塑就是用低碳材料制作的雕塑。而低碳主要就是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意思,低碳材料是指既能够确保使用性能,又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的材料。 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产品不断丰富、生活消费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却急剧减少。废金属、废报纸、易拉罐、塑料瓶之类的生活垃圾充斥生存空间,各种工业机械废气排放恶化生存环境。于是,近年来人们的环境意识有所提高,呼唤减少消耗自然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量、发展废旧物回收利用的低碳生活。在这个背景下,低碳理念进入艺术领域,产生了低碳雕塑的概念。艺术家开始在木材、石头、泥土、玻璃钢、树脂等传统的自然雕塑材料之外,考虑使用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废弃品材料,创作出与时展相适应的雕塑作品。 二、低碳雕塑的语言 低碳雕塑的理念很新,其实作品并不新鲜,很多观念艺术、现成品艺术作品就是低碳雕塑。古典雕塑走到高峰后,二十世纪初雕塑家们进一步探索雕塑的各种自由空间表现形式,现代主义艺术的拼贴和现成品概念对雕塑艺术产生了影响。杜尚的作品《泉》是钉了三颗钉子的小便池,被认为是达达主义现成品艺术的开山之作。但现代主义运动中最早对材料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与最早提出材料概念的是画家毕加索。他1942年创作的《牛头》用废旧自行车座和车把拼贴而成,该作提出“拾来的材料”这一概念,毕加索与杜尚之后,装置、挪用、复制、借用等许多雕塑艺术新技术手法逐渐出现,从而使雕塑材料的空间大为扩展。战后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生活废弃物不断产生,资源减少。艺术家们越来越重视把艺术创作融入现代生活中,把目光投向社会生活的废弃物,以各种低能耗的制作手法包装成为雕塑艺术,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从而涌起一股以废弃物为材料的低碳雕塑热潮。 艺术家们在创造过程中根据材料本身体现的喻意,结合艺术作品所要体现的艺术意图用拼贴、装置、空间对比等艺术手法使作品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张力感和形式感。如废旧玻璃的易碎感,废旧金属的沉重感、坚硬感,废旧报纸、书籍的陈旧感、历史感,废煤渣、铁渣的粗糙感,塑料瓶、易拉罐的轻与鼓等。国内比较有名的城市雕塑《刚塑号》其实是申江铁合金厂的重设备拌沙塔,该设备停用后不拆除也不加工,直接就被当作低碳雕塑而保留了下来。它静静地屹立在园区,给人一种回望过去、期待未来的艺术感受。 三、低碳雕塑融入当代生活 进入都市化进程加快、经济迅猛发展的新世纪,城市雕塑承担着营造艺术氛围、陶冶审美性情、提高城市文化内涵的作用。同时,人们不希望在空气质量很低、喧嚣嘈杂的城市里再出现有污染作品的艺术品。低碳材料雕塑既环保又节约材料的社会生产成本,这与当代人们期待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生活相呼应,因此低碳材料雕塑具有美学意义、创新意义、文化意义。当低碳雕塑融入到城市雕塑中时,它将从个体艺术转向公共艺术、不再是单一的艺术个体,而是连接人类与城市的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精神符号;它的创作目的也不再是艺术家的个人精神情感表达。低碳城市雕塑首先要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作为景观环境主景的雕塑更是如此。通过艺术家的精心设计与创作,雕塑不仅在环境空间中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要在特定的场所营造出独特的精神氛围。这方面徐冰的大型低碳材料雕塑《凤凰》比较成功。其制作材料来源于建材、建筑工程设备、劳动工具、民工生活用品等废料。他以东方文化假想的凤凰生物形象为起点,聚集现实中众多动物的美感。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古老东方神物置身现代化建筑群中与建筑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人们在匆匆一瞥中感受到历史感和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差异感,在都市中唤起对古老文化的回味。 除了公共环境,现在低碳雕塑也进入相对日常的生活空间和私人空间。在城市日用品店、精品店里,有不少小雕塑使用低碳材料,以另类的效果满足现代人追求个性化的要求。室内装饰行业还把低碳材料作为革新内容,一些小摆设就是低碳雕塑。装饰界比较有名的低碳雕塑是用废旧磁带制作成一个台灯。设计师把所有的旧磁带固定在一起,制作成一个盒子的形状,从里面透出或明或暗的灯光,磁带转孔中直射出的光点绚丽多变。人们把这种特殊的台灯装饰在卧室、客厅之中显得美观、实用。 低碳雕塑融入当代生活的例子数不胜数。不过,现在低碳雕塑仍然处于实验阶段,阻碍它发展的因素还很多。首先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问题,看重昂贵、奢的东西。那些大型公共雕塑的资金投入很大,甲方考虑到各方面的压力,一般不愿意接受低碳雕塑方案。其次,艺术创作的专业性比较强,大型低碳雕塑的制作过程需要设计者以外大量的技术工人配合,在制作施工方面比传统雕塑具有挑战性。还有,低碳雕塑的材料来源是个问题。现在中国废品回收利用的情况与雕塑材料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