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昆明南站的生态建筑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昆明南站是一座凝固现代民族风情的建筑音乐,各民族就是灵动的音符,现代技术和民族内涵共同谱写出华美的建筑乐章。昆明南火车站枢纽作为呈贡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展示窗口,积极发挥服务城市的功能,充分体现片区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开发价值的最大化,引进低碳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理念,塑造良好的城市门户形象。昆明南站是昆明铁路枢纽内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云桂、渝昆、昆玉、沪昆客运专线的客车作业,建成后的昆明南客站将形成与既有昆明站“两站并重”的格局。设计要求根据云南民族文化特点,将建筑艺术与成熟技术融为一体,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以绿色理念引导的智能建筑设计(图1)。 1建设背景 随着国家铁路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已出台,涉及昆明建设的具体有:昆明枢纽扩能改造、云桂铁路、沪昆客专建设及东南环线的建设,昆明南火车站建设,这为构建昆明对外交通枢纽,增强对外辐射能力,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昆明南火车站枢纽选址在滇池东岸呈贡新区龙潭山下,站房中心正对规划景观大道中心,是《昆明城市交通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07-2020)》中三大“核心级客运枢纽”之一;也是昆明铁路枢纽规划中最重要的客站,是中国铁路网和泛亚铁路系统中关键的客运枢纽,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正在建设的昆明呈贡新城将是一个新兴的国际化城市,是适宜人居与创业的现代化开放城市,是充满活力和高效率的城市,是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也是现代新昆明的鲜花之城、山水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通过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的开发模式,规划将行政或其他城市功能进行空间迁移,使新开发地区的市政设施和社会设施同步形成。因此,昆明南站交通枢纽西侧距离约3km处是结合轨道中心站布局集商业金融、行政办公及配套生活居住设施为一体的国际行政商务区,这种布局对火车站南站站前用地开发,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2项目概况 工程主要由车站建筑、出站层换乘空间和站场组成。车站建筑主要包括昆明南站客运站房、无站台柱雨棚、室外高架人行平台及站前南北方向450m范围高架公路桥及匝道。车站主要办理云桂、昆玉、渝昆、成昆、沪昆客专客车作业。车站按16台30线(含正线)规模设计布置车场。沪昆客专场布置在城市一侧(西侧),按9条到发线、9个站台面设计;渝昆、昆玉场布置在车站中间,按7条到发线、7个站台面设计;环滇列车场按4条到发线、4个站台面设计;云桂场布置在靠山一侧(东侧),按10条到发线、10个站台面设计。车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为12000人。高峰小时客流量12054人。站房设计采用高架站房形式,建筑规模为特大型客站。站房建筑面积:119949.5m2;建筑层数:地上三层;建筑最高点(至西广场地面):44.8m。站房两侧无站台柱雨棚对称布置。出站层换乘空间涵盖了轨行区下部停车场、地铁站厅、下沉广场、换乘大厅以及9轴以北的东西地下联系通道,总面积近7hm2。 3总体布局 3.1现状地形 昆明南站站场位于昆明市呈贡新城区东面的龙潭山脚下土岗上,现状地势南高北低,北侧土岗地势低于轨面5~15m,南北方向现状地形横剖面图参见图2。 3.2规划要求 昆明南站距西面新建的昆明市行政中心约3km、滇池约7km,距离昆明站约28km。站区规划用地范围以站场中心为基点,站场轨道南北向布置,顺股道方向南北各500m,垂直股道方向东侧300m、西侧600m为界线围合成的区域。规划区域内为站场、车站建筑、广场、交通接驳场站及车站相关服务设施。规划部门要求保护站场东侧白龙潭公园泉眼,东外环中路下穿站前广场道路线型对云南师范大学地块影响最小。 3.3总体布局 昆明南站以西侧为主要城市广场与交通出入口,站房东侧为山地,发展空间受限。站房建筑沿城市景观轴线中轴对称布置,东西向长438.15m,南北向长461.75m。主体站房上跨站场,对称布置在铁路站台中心线上。西广场地面填高与站台层(±0.00m)平接,主要布置步行广场与绿化广场;站场北侧下部利用自然地势全部架空,架空区域设置地铁站厅、环滇列车站厅、出租车蓄车场和社会车停车场及旅客服务设施;东广场地势较低,与出站层(标高-10.50m)平接,广场近站房侧分别布置旅游大巴停车场与公交车调度场。出站层中部,结合交通设施设置39m宽的交通联系廊,将西、东广场及站场下部架空区域连为一体。同时,站房通过南北侧下穿站场的东西向车行联系通道与站场架空区域组成便捷畅通的停车场体系。东广场外侧至龙潭山脚布置为绿化公园,与西广场北侧保留的白龙潭生态休闲园融为一体。 3.4交通组织 车站布置在龙潭山西侧,站前路、祥园南路、联大路所围合的区域内。祥园南路、联大路为城市主干道,站房东侧规划路和西侧站前路是城市次干道,东外环中路为城市快速路。东外环中路作为城市快速路通过高架匝道与站房相连接,作为站房南北向主要疏解道路;祥园南街与联大路作为站房东西向主要进出站道路。城市规划部门拟在联大路与祥园南街间新增30m宽的火车站大道,由火车站站前路联通至彩云路,以生活性为主,只通行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同时,昆明市轨道交通规划有2条城市轨道线即轨道1号线支线、4号线经过昆明南站,地铁1、4号线平行布置,从地下垂直穿过站场区域。考虑站房的自身特点,结合周边城市交通设施条件,车站内外交通由东广场、西广场与站场架空区换乘空间共同承担。东广场为公交车,旅游大巴车和部分社会车的集散区;西广场为城市广场引入步行客流的集散区;东、西广场集散功能区共同承担车站的外围交通功能。站场架空区换乘空间为出租车蓄车场、社会停车场和地铁共同提供集散场所,承担车站内部的综合交通功能。 4绿色的设计理念 4.1因地制宜 #p#分页标题#e#
昆明市位于亚热带高原气候区,属于低纬度高原季风温湿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昼夜温差较大;地处低纬高原,地貌复杂多样,地形高差较大,在气候上存在着明显的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结合昆明地区的气候特征,车站公共空间均不采用空调设备。高架层候车厅屋面采用高反射率金属屋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低于0.3),减少太阳辐射的吸收。屋面天窗部分采用LOW-e夹胶钢化玻璃,并设置电动遮阳帘,同时利用矩形侧天窗设置自然或机械通风,通过空气流动将强烈的太阳辐射热带离建筑屋顶,从而降低室内溶液调湿送风系统能耗。架空楼板和混凝土屋面等部位采用聚丙烯挤塑板等热绝缘材料,减小屋顶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提高建筑隔热性能。 4.2阳光、风、植物——塑造清新舒适的环境 自然通风采光,室内绿化植物装饰点缀,形成了室内外的充分渗透、交换,塑造清新舒适的候车环境。站房各朝向均设出檐深远的雨棚,提供较好的外遮阳。除东侧局部采用LOW-e玻璃幕墙遮阳外,站房的外窗和透明玻璃幕墙采用实体GRC板材幕墙外遮阳、深远挑檐外遮阳以及减少建筑东西朝向开窗面积,在保证视线和天然采光的前提下阻挡太阳辐射热,降低室内太阳辐射得热,并提供良好的室内热环境。候车空间最大限度地避免日晒,同时在近人处设置电动通风玻璃百叶,既满足了遮阳要求又不影响自然通风(图4)。 4.3充分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以适宜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选择成熟、可靠和易于维护操作的建筑技术,充分利用阳光、自然风等可再生资源,巧妙解决车站的能源问题。根据车站节能专项研究(送审稿)的初步结果,适当增大建筑不透明围护结构外墙和屋顶的传热系数,以利于室内热量散到室外,降低室内冷负荷;增大透明围护结构玻璃幕墙和天窗的传热系数后也有利于室内热量向室外传递;玻璃幕墙和天窗的遮阳系数应尽量降低,以减少室外太阳辐射进入室内,造成室内冷负荷的增加。建筑外墙为框架结构,采用普通的钢化夹胶玻璃幕墙和干挂石材幕墙形成主要的外围护体系,仅在东侧局部设置LOW-e中空玻璃幕墙来加强遮阳效果,尽量增大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既满足夏季的室内舒适要求,又达到了节能低碳的生态目的。 5以成熟的结构技术及适宜的生态技术体现绿色安全的车站理念 理念最终依靠成熟技术来实现,以科学合理的手段,通过精准的计算,采用成熟简洁的大跨度结构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用钢量,充分满足车站建设的经济性要求。对自然光线、通风、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提供了宽敞、舒适、宜人的大型建筑空间。 5.1大跨度结构 昆明南主站房区域出站层(出站厅和出站层换乘空间),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站台层(基本站台及承轨层):承轨层采用混凝土梁或型钢混凝土梁与型钢混凝土柱结构,基本柱网为10.75m×22m,站台层采用混凝土梁柱板结构;高架进站层(高架候车厅)采用型钢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梁结构,温度缝处采用钢桁架结构体系,基本柱网为21.5m×22m;三层(高架夹层)采用钢结构;屋面采用梯形桁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主站房屋盖采用空间桁架结构,桁架高度3.35m,宽度2.25~5.0m,最大跨度66m。主站房屋盖总覆盖面积74800m2,顺轨向中间跨66m,边跨柱距44m,两边各悬挑15m;横轨向标准跨边柱柱距21.5m,中间跨柱距21.5m。主站房从底板、基础面开始,顺轨向布置了两道抗震缝,将结构分成A、B、C三个分区,其中C分区最长,分缝处二层楼面以上为单排柱,柱顶设置两排支座分别支承两个分区的横向主桁架,其中一排支座为可沿横轨向滑动铰支座。屋盖大部分有天花吊顶遮蔽,中跨跨中开设31m宽的通长天窗,采用了倒梯形空间桁架结构,桁架高度3.35m,上弦宽度2m,下弦宽度1.6m。倒梯形横向主桁架榀距为21.5m,边柱位置均由钢管混凝土柱直接支承,主桁架中间跨跨度66m,边跨跨度44m,两边各悬挑15m,形成五跨连续桁架结构体系。为保证整体稳定及提高屋面刚度,中间跨及边跨各布置两条横轨向空间桁架,并结合刚性较好的平面桁架式水平交叉斜撑,共同组成可靠的支撑体系。 5.2自然通风系统 在夏季,高架候车厅主要通过自然通风就能满足热舒适性要求。自然通风通过温差的降温效果;当室外温度低于23.3℃时,高架候车厅可完全采用自然通风来带走室内余热;当室外温度在23.3~28.0℃之间时,只需加大自然通风或辅助以机械通风带走室内余热。在自然通风动力不足时,中央走廊部分区域温度超过了控制温度,只需加大自然通风量或辅助机械送风系统就能达到舒适要求。在冬季,高架候车厅室内温度偏低,通过关闭部分自然通风开口的措施,减少进入高架候车厅室内的自然通风量,就能满足候车舒适要求。由于自然通风时段室内相对湿度较长时刻超过70%,因此夏季需采取除湿手段,以降低室内相对湿度,满足人员活动区域的热舒适性要求。整个自然通风系统是通过自然风调节室内温度,智能化集成监控通过对室内外的温差比较,对通风窗口开、闭的个数进行自动和手动控制,并反馈室内温度及窗口开、闭状态。 5.3预留太阳能安装条件 无站台柱雨棚顶部预留太阳能板的安装条件。 5.4保留泉眼景区 站区东广场北侧保留原有白龙潭泉眼,结合原有的湿地景观设计,形成独具当地人文与自然景观特色的白龙潭生态公园。 6形神兼备,承载文化的建筑造型 以”雀舞春城,美丽绽放”为主题,车站外部造型结合昆明独有的地域文化特点,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建筑形象;主入口为具有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坡顶仿木构雨棚,蕴含云南地方民居特色的现代诠释,起翘的屋檐如同振翅欲飞的孔雀之首,演绎出雀舞春城的生动情节。用“孔雀开屏,鲜花绽放”的形象寓意春城昆明的开放进取和热情好客。建筑立面整体由七束扇形盛开的孔雀羽毛构成,宛如盛放的孔雀之灵在跳动美妙的七彩云南之舞。主入口两侧各有4片羽毛,与中部形体组成孔雀开屏的优美造型,欢迎八方来客的到来。外墙的表皮采用象征彩云之南的云纹样饰组成羽毛的肌理,形成独特的浮雕感外墙表皮,体现浓郁的云南地方特色。立面中部的巨大悬挑屋盖,辉宏壮观的尺度与精致宜人的细节形成对比,营造出极具震撼力的外廊空间。建筑用多种细部装饰和构件等建筑语言表达出云南昆明“民族交融,国际交流”、“西南枢纽,南亚之门”这一高原明珠的城市特点。站房扇形主体由钢结构体系构成,内部为站房功能用房和旅客活动空间,站房主体集形式与功能于一身;站房造型轻盈舒展,璀璨绽放,体现出春城缤纷浪漫的城市文化特点。主立面大面积实面的立面处理以及主入口灰空间处理有利于遮阳,使站房不仅具有浪漫、精致的造型,同时具有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也进一步突显了“春融万物,和谐发展,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昆明精神。#p#分页标题#e# 7以人为本,便捷舒适的功能组成 站房功能布局遵循“以流为主、到发分离、东西贯通”的原则,昆明南站流线设计采用上进下出的客流进出站流线模式。主体站房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为地铁站台层。 7.19.500m标高层(高架层) 高架候车层横跨整个站场,设置高架进站车道、进站大厅、候车室以及为旅客服务的生产生活用房(包括售票厅、公安、问讯、盥洗间等)。进站车道在南、北两侧,通过落客区外廊连接进站广厅入口。进站广厅南北两侧集中设置站房高架候车室共用入口,便于车站集中管理;站房西端有旅客主入口,方便广场及地铁旅客进站,东端平台入口服务东广场公交、旅游大巴。高架层南北两侧为两个广厅,站房中部为候车大厅。广厅局部上方设商业夹层(标高16.700m),提供休息、餐饮、商业等服务。进站广厅入口设自动售票机和安检系统。 7.2±0.000m标高层(站台层) 站台层主要由东、西侧站房及16座站台组成。基本站台临靠西侧站房。站台都设有进出站专用楼梯和自动扶梯,并设置电梯以实现无障碍设计。站台上方设置无站台柱雨棚。站台层西侧站房的中部设售票厅、贵宾候车室及其他车站生产生活用房,秩序井然地连成整体。站台层东侧站房为车站必需的设备办公用房。 7.3-10.500m标高层(出站层) 由出站层和出站层换乘空间共同组成。出站层由出站厅、出站通道、辅助生产生活用房,东西联系通廊和东西交通厅组成。东西联系通廊紧密衔接地铁1、4号线站厅层付费区、出租车上客区、社会车停车场、预留的环滇列车站厅以及出站层商业设施。出站层西交通厅通过坡道和楼扶梯通往站前主广场和西侧站房,东交通厅衔接东广场公交车场与旅游大巴停车场。 7.4地铁交通各层(-10.500m层和-16.800m标高层) 地铁1、4号线线路平行设置。-10.500m层设置地铁站厅公共区以及地铁设备用房,-16.800m层为地铁站台层。地铁站厅紧靠国铁出站层北侧布置,形成独立和高效运行的地下交通换乘厅。地铁车站站台布置采用侧岛侧方式布置,设两个11.6m宽侧式站台,中部1个为15m宽岛式站台。 7.5客流组织 昆明南站火车站为高架车站,打造了“一站两场四区”的站区功能体系。昆明南站高架站房为中心,建设站区交通集散核心,一层为地面出站层,二层为中间站台层,三层为高架候车层;东广场以交通性广场为主,西广场以休闲景观性广场为主;在站区四角,布局形成4个辅助功能区,分别为公交枢纽管理区、长途客运管理区、办公服务区和综合区(图8)。昆明南站火车站采用等候式和通过式相结合的流线模式,采取“高架候车,上进下出”的方式(图9)。昆明南站将形成铁路与城市公交、地铁的无缝连接,给乘客提供最大方便。轨道、长途及公交进站客流,经地面出站层及车站东西两侧的自动扶梯进站、乘社会车及出租车的进站客流可直接经由车站南北两侧的车行高架平台进入二层贵宾候车室或三层候车室候车;出站客流在地面出站大厅出站后经地面步行进入轨道站厅或至东广场的公交枢纽站,长途客运站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离站(图10)。上进下出的旅客流线较好地解决大容量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对接问题,充分体现“公共交通优先”、“人车分离”的绿色设计思路。 结语 昆明南站建设在新兴的国际化城市——呈贡新城内,新城的开放、活力、高效带给车站得天独厚的现代气息;同时云南昆明这颗高原明珠,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赋予车站浑然天成的地域特色;昆明南站设计在这种条件下寻求自身的建筑特点和个性设计。同时,客站设计也审慎研究,结合既有地形和气候条件,将环境保护、因地制宜、绿色、生态智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特大型站房设计中,以满足国民对铁路高品质客运服务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