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滨河交通系统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众所周知,古黄河历史悠久,伴随其自然形态的演绎孕育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灿烂的文化。作为“母亲河”的古黄河由于受城市发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区内部的古黄河由以往重要的航运河道转变为城市内河,失去了以往生机。时至今日,伴随着城市发展,我们惊喜的发现,由于古黄河区位独特,生态特色明显,蕴含了赋予城市活力的巨大能量和潜力。 1项目概况 古黄河横贯淮安市东西,与里运河、大运河、盐河一起架构了淮安“四水穿城”的城市蓝色网络,形成了中国江北城市中独具魅力的水网城市景观格局。古黄河一直以来作为城市水源地,生态基础较好,属于淮安市最具特色的生态河道,是构成淮安“绿水城市”水网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范围:西起京杭运河,东至开发大道,水道长29.1km,规划总面积约25.4km2,其中水域面积3.5km2。 2规划研究与定位 2.1规划定位 古黄河滨河路规划定位可分为两个方面:宏观:建构古黄河滨河区域交通系统,强化古黄河滨河带状公园的生态特色与城市的关系,使之成为重要的城市景观滨水廊道,推动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微观:通过内外交通系统整合,提升古黄河景观带建设水平,强化沿河绿地生态休闲功能,改善沿线人居生态环境,创建以人为本、尺度宜人、生态突出、具有古黄河特色的连续滨水开放空间。 2.2规划目标 以古黄河生态为核心,通过滨河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的层次化梳理,建立完善可行的滨河道路系统骨架,串联各区域,实现城市滨水界面和透水廊道,使之成为彰显淮安“绿水城市”的重要窗口和世界一流的城市滨水空间。 2.3规划理念 1)滩———自然的交融:构思过程中体现“滩”的自然概念,将水体、场所、设施、绿化等元素用“滩”的概念或形式进行表达,体现自然。2)简———空间的开合:“简”体现秩序和空间廊道,绿地块面形成简面,滨河道路系统又恰如串联简面的线,使整个景观进行自然中的秩序化,实现城市的“透水、透绿”。 2.4规划结构 针对古黄河线性空间形态,本规划提出以“一水穿城、三片布局、四线架构、多点分布”的空间框架结构。 “一水穿城”指的是横贯东西的古黄河。水是该区域最具吸引力的城市风貌特征,规划依托水系良好的水文及生态优势,构筑城市滨水生态休闲景观带。 “三片布局”指的是三个功能分区。根据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同时结合现状用地“自然—城市—自然”的区域特色,结合城市未来发展,确定其古黄河沿线功能空间特性为“闲—灵—野”。 西部区—“休闲”—主题为:保护自然环境,倡导生态休闲。结合河心洲生态旅游休闲公园、自然观光典型滨水地块等形成淮安近郊以自然、科普、生态、休闲为主线的功能形态。 中部区—“灵透”—主题为:透水透绿,营造现代都市空间。通过桃花坞、古黄河生态民俗园、生态度假村、古黄河慢节奏活动会馆等系列景点的引入,以及樱花园、古黄河广场及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节点,强调城市与滨水空间的结合,强化城市的空间节点效应,激发滨水区域活力,营造现代都市滨水空间。 东部区—“野趣”—主题为:展古黄河风貌,推动生态旅游。结合地块的自然特性以及古黄河的原始地貌特征,规划农业观光园、古黄河湿地公园、郊野体育公园等,打造以自然为主的原生态景观特征。 “四线架构”指的是分别通过水线、交通线、生态线、文化线形成规划范围的系统骨架。 “水线”指的是古黄河的水体,通过水体将各区域连接,强化滨水空间的连续性。 “交通线”指的是规划范围内滨河道路系统形成的内外交通循环线,为滨水休闲和生态感知提供保证。 “生态线”以生态特色为核心,结合现状整合现有滨水绿地,新建绿地按照“成片、成团、成线”的原则加以规划,保证绿带的宽度、连续性,与城市绿地形成系统。 “文化线”延续古黄河历史文化,结合交通系统通过小品、设施、标识系统体现文化的连续性,提升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特色。 “多点布局”指的是散布于滨水空间的景观节点。 3片区详细设计 3.1西部片区 主题为:保护自然环境,倡导生态休闲。结合片区特色,对现有用地空间进行整合,形成近郊区以生态休闲为主题的自然公园和景点,强化古黄河的生态保护与恢复。西部片区效果图见图1。 1)景区规划措施。a.为保护古黄河生态敏感区,结合电厂边缘设置不小于100m的防护林带。b.淮阴区水厂取水口设置不小于80m的防护林带。c.搬迁水泥厂,对原址进行生态恢复,形成河心洲生态观光园。d.结合防护林带局部引入风景林带,打造古清口休闲旅游生态园,新建望淮楼、古清口碑廊、文化林登,形成黄河入淮口的郊野休闲公园。e.南部区块结合河心洲作为自然观光典型滨水地块引入花、林、草,通过贝类及植物种子吸引鸟类,形成具有生态特色的滨水观景区。f.局部地块引入康体休闲设施,增强城区的边缘效应,创造融于自然的休闲感受。 #p#分页标题#e# 2)交通规划措施。a.外部交通:南北向城市主干道(通港大道、韩侯大道);东西向城市主干道—滨河路段(北京西路)—北岸;东西向城市次干道—滨河路段(淮海西路)—南岸;其中修建南北城市主干道—韩侯大道,规划道路红线56m。b.内部交通:内部交通体系由自行车道(4m),游步道(1.5m~2m),亲水步道1.5m和3座跨河步行桥组成。 3.2中部片区 主题为:透水透绿,营造现代都市空间。通过景点引入,形成标志性空间休闲节点,强调城市与滨水空间的结合,形成多层次的城市透水、观水视廊,激发滨水区域活力,营造现代都市滨水空间。中部片区效果图见图2。韩侯大道—西安路段。 1)景区规划措施:a.南部结合柳树湾新建古黄河生态公园,对城区动物园实施搬迁。b.进行水系梳理,打通滨水通行路线,并设置滨水码头,满足水上交通的停靠要求。c.古黄河北岸规划两处一类建筑用地和1座乐天公园,规划9m的滨河路(滨河路以南预留150m滨河绿带),沿韩侯大道东侧100m和西安路西侧100m处各规划9m的道路(韩侯大道东侧和西安路西侧各预留100m绿带)。 2)交通规划措施:a.外部交通:南北向城市主干道(通港大道、韩侯大道、西安路);东西向城市主干道—滨河路段(黄河西路、淮海西路、健康西路)(北岸);东西向城市次干道—滨河路段(大同路)(南岸);其中完善滨水道路大同路,规划道路红线20m~25m;b.内部交通:内部交通体系由自行车道(4m,9m),游步道(1.5m~2m),亲水步道1.5m和1座跨河步行桥组成。 3.3东部片区 主题为:展古黄河湿地风情,推动生态旅游。东部片区效果图见图3。 景区规划措施:1)外部交通梳理—大同路东延和和平路东延,形成外部交通骨架。2)结合徐扬水厂取水口设置不小于80m的防护林带。3)将内部水网进行有机沟通,种植湿生植物、挺水植物等形成湿地特色景观,同时为动植物创造不同区域的生活条件。4)结合自然地貌形成内部初级交通体系。5)对现有以杨树为主体的植被特征进行局部基础林相改造,形成风景林地,强化景观林相。6)结合上位规划以及清河新区详规修建古黄河休闲文化园、湿地公园、自行车运动主题公园、体育公园,强化古黄河近郊的生态特色和野趣风貌。 4结语 本次规划通过内外的交通系统规划,整合古黄河区域范围内已开发的中部城区和未开发的东西部土地资源,指导和加速古黄河区域的发展,大力提升淮安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