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工程在保护区发展历程的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设计特点
1.1设计的内容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包括保护与恢复工程、科研与监测工程、宣传与教育工程、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社区可持续发展工程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的项目中无论是保护管理站、定位监测站、科研中心、宣教中心、管理局的建设都涉及到建设工程;在自然保护区分期建设中,建筑工程的进度、质量也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关键。因此,可以说自然保护区建筑工程在保护区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设计遵循的原则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中建筑工程的建设,有它的特殊性,设计中必须遵循“全面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生物资源,为国家和人类造福”的指导思想进行。在设计的技术上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着“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坚持现代性与历史性相结合,前瞻性与务实性相结合,自然环境与文脉特色相结合,充分考虑人的活动需求,强调人、环境与建筑的共存与融合。因此在设计中应满足人性化的、层次丰富的、生动舒适的交往空间,创造出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成果求得最好的工程、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1.3设计的特点
自然保护区所在位置基本上都比较偏远,保护区面积较大、地块相对分散,自然条件复杂、山高坡陡,交通不畅,带来建设条件困难。由于建设地点分散、建设标准较低,造成建筑设计困难较大,特别考验建筑师的设计能力,必须在经济性、适用性、美观性、协调性间寻找平衡点。
2自然保护区建筑工程设计经验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是综合性的设计院。近10年来,随着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增强,该院承担了西藏地区、云南省、贵州省等地的几十个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不断的积累经验,逐渐摸索了一些设计经验,也设计出了许多具有特色的建筑,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发展起到了作用。
2.1建筑功能设计中体现整合原则
功能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处于首要地位,它决定了建设布局的合理性,同时确定了建筑的平面形式。由于自然保护区的功能较多,既有管理功能,又兼顾科研、监测功能,同时还具有宣教功能。根据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增加了旅游设施功能。这些功能具有包容性,又相对独立,在建筑设计的理念中必须考虑:构成建筑空间的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人文环境要素;保持空间尺度、保持空间构成。在功能设计中,我们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尽量在一个区域内整合功能需求。根据项目的特点,对相关功能进行合理划分,突出主要功能,协调满足其他功能。这在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中得到了体现。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理局科研宣教业务用房,建筑面积306.7m2。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向外界展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科研成果,通过形象的生态系统功能介绍,使公众在参观过程中接受自然保护的教育,其宣教的功能是该建筑最重要的体现。设计中,把宣教馆放在建筑的主要位置加以突出。平面形状布置成L字形,虽然平面布局造型简单,但是各个功能区划分明确,满足了业主的要求,宣教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2.2建筑立面设计体现地域原则
自然保护区存在非常强的地域性、民族性。自然保护区的建筑设计必须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出发,从设计项目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周围环境、当地的建筑风格和特殊需要等多方面协调考虑,才能就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的、乃至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采用与当地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在当地的传统中寻根,发掘有益的“民族性建筑基因”,再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完善和合理性的条件下,使人工造物的痕迹尽量减少,让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建筑同周围环境协调统一。特别强调“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使建筑风格与自然地理环境融为一体,成为当地的标识。
2.2.1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筑立面设计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了项目的地域性特点,认识到藏族人民的建筑艺术造诣很深,能运用统一、平衡、对比、韵律、和谐、比例、尺度等构图规律,取得美的立面造型。为此,在建筑设计中充分体现藏式建筑的装饰风格。力求建筑造型独特,能体现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文化内涵。
2.2.1.1动物救护站业务用房
由于动物救护站业务用房及笼舍建筑规模较小,建筑平面形状比较规则,在立面设计中因建筑体量的关系,不宜进行大量的装饰,避免出现层层叠叠,产生比例失调。为使建筑立面高低比例关系协调,在山墙的处理上采用了增加凹凸的檐口造型,外墙采用乳白色涂料饰面,屋顶檐口采用具有西藏地域特色的装饰线条和色彩。同时在色彩的运用上尽量同周围环境相符合,墙面多采用乳白色和浅灰色为整个自然保护区的主色调。建筑古朴、自然得趣。
2.2.1.2管理局综合业务用房
由于管理局综合业务用房是整个建设项目的中心,它的建筑风格必须满足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味,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成功的建筑设计三者不可分割,只有充分理解和综合应用建筑的三性,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就能创作具有特色的建筑。在管理局综合业务用房立面造型设计时具备时代气息、并兼备自然保护区当地建筑的特点,使它成为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独特的形象符号,成为保护区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与其他建筑协调,形成保护区一致的建筑风格。其中拉萨市管理局综合业务用房因处于进入拉萨市的主要国道旁,为丰富立面造型,采用了阶梯式,特点为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富有运动的节奏。立面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富于变化,层高较高,显得建筑宏伟高大。立面开窗较大,明快大气。窗楣、窗套采用装饰色彩和线条增加立面的立体效果。特别在主要大门的门楣上采用藏式装饰,有三层逐层出挑的短椽,在短椽的最下一层出挑小方椽,在小方椽上装饰深土红色和深灰色。层层挑出的短椽使门头有一种向上飞翔的气势。建筑立面造型的亮点是具有浓郁西藏地方特色的檐口造型,采用平顶,双层的“边玛”檐墙,高贵典雅。在建筑色彩的运用上手法大胆细腻,主要构图采用大色块,色彩表现简洁明快。乳白色的墙面配有红色的装饰线条,形成了艳丽明快和光彩夺目的色彩效果,让人们在感观上能赏心悦目,在这里工作和参观学习身心愉快。#p#分页标题#e#
2.2.2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筑立面设计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民族众多,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在平面布局、门窗排列、出入口及建筑细部处理上有鲜明的特征;色彩的运用也有其典雅气息。建筑具有科学与艺术的双重性,建筑造型包括体型、立面、色彩、细部做法等,它必须体现建筑内外部空间的协调。在建筑造型设计中考虑建造地段的环境特点,不仅要满足单体设计的完整性,同时处理好与外部环境的整体性,对于具有民族性地域特点的区域,在立面处理上必须带有一定的建筑符号。
2.2.2.1管护点用房、检查站用房
保护工程项目由于建筑面积不大,体量较小,均采用低层建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人为建造的痕迹尽可能的与自然融为一体,在立面设计中因建筑体量的关系,不宜进行大量的装饰,避免出现层层叠叠,产生比例失调。色彩的运用上尽量同周围环境相符合,建筑古朴、自然得趣。在设计中引入园林风格和概念为设计元素,采用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山水为主、双重结构、有法无式、重在对比、借景对景、引伸空间等手法,在立面上做适当的装饰,借鉴了一些傣族、白族民居的建筑特点,屋檐一色的青瓦,一色的斗拱飞檐,墙面多采用白色和浅灰色为整个自然保护区的主色调。
2.2.2.2管理局综合业务用房
管理局综合业务用房为三层、局部一层建筑,为满足大空间的要求,采用了框架结构形式,层高较高。L字形的建筑平面使得建筑在四个立面上都展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富有民族风格的坡屋顶及其配色既古朴又活泼,宣教馆大门入口处人字装饰造型是整个立面的亮点,使整个建筑富有运动的节奏,突出表现了大雪山自然保护区蓬勃发展的势头。建筑体形和建筑体量较均衡,在色彩的运用上采用了较为柔和的对比色,沙棕色的墙面及淡黄色的装饰线条、深卡其布装饰窗下墙使得建筑主体立面造型活勃生动。
2.2.3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筑立面设计
西双版纳作为旅游风景名胜区,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及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在保护区工程建设中保持傣族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让建筑物能表现文化积淀深厚的傣族历史是十分重要的。傣族建筑的精髓为建筑章法符合生态建筑学的原则,邻山近水,傍竹倚花,楼间有楼,楼间有林,既科学又美观,这种建筑从生态意义上讲亲近自然,形成了以自然为核心的民族格调,它不仅在中华建筑中独树一帜,物我依存的境界是中华建筑的瑰宝。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筑设计中对此有所表现。
2.2.3.1关坪了望塔
该建筑为五层框架结构,平面形状为六角形,建筑造型为楼阁式塔,特殊的平面形式同时增强了建筑的园林气质,这样的构造出檐深远,轮廓富有节奏,给人以庄重、飘洒的优美感受;外墙采用黄色面砖贴面,屋顶采用桔红色硫璃瓦;立面上做适当的装饰,借鉴了一些汉式塔楼的建筑特点,屋檐一色的硫璃瓦,一色的斗拱飞檐,有了了望塔的点缀,使原本就十分美丽的自然风光,更加锦上添花,更加秀丽幽雅、具有文化气息。是“因高就深,傍山依水,相度地宜,构结亭榭”的建筑与自然集合的体现。
2.2.3.2生态定位观测站业务用房
平面形状为一字形、平面布局造型简单,在建筑造型上重点突出了屋顶,采用了重叠双坡“歇山顶”式屋顶,具有傣族佛教寺庙的特色,屋顶陡峭,气势较宏伟。斜线屋顶高低灵活搭配,配上下部建筑结构便取得了均衡、统一、和谐的视觉效果,使建筑仿佛生于斯而长于斯,体现了一种自然、和谐、充满生命力的美。突出的构造柱及竹篱笆小围墙檐廊颇具傣家竹楼的风采。建筑色彩的运用上尽量同周围环境相符合,墙面采用米白色配红褐色瓦顶,具古朴又活泼。
2.3建筑技术体现适用原则
建筑,是人类运用一定工具、技术、工艺和自然界的物质材料,经过生产劳动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在自然保护区建筑技术的运用中我们遵循避免一切毫无真正用途和意义的东西,表现技术的本质。正如建筑大师赖特所说“建筑师将了解现代方法、工艺过程和技术的能力并成为它们的主人,他将感到新技术对他艺术的意义。”建筑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是最重要的社会文化之一。“建筑的艺术是不能脱离了它的适用的问题和工程结构的问题而单独存在的。适用、坚固、美观之间存在着矛盾”,在自然保护区建筑设计工作中就是要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求得三方面的辩证的统一。明显的是,在这三者之中,适用是人们对建筑的主要要求。每一座建筑都是为了一定的适用的需要而建造起来的。因此我们提出自然保护区的建筑必须体现适用原则,这才是设计师对外部自然的理解和尊重在脊柱整体设计的从分体现,同时体现了建筑是时代、地域和人最忠实的记录。
3体会
建筑的过去和现在,形式和功能、目的和技术,是建筑设计师必须审慎思考的问题。我们的体会是“过去和现在结合”、“形式和功能合一”、“目的和技术协调”,建设有机自然生态建筑;“从内到外”的设计理念是我们设计的指导原则,创造有生命体态的“活”的建筑是我们的建筑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