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互联网对政府形象重塑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政府形象建设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 政府形象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是政府形象的本原和实在、政府的素质、能力和业绩,这是政府及其运行中所产生出来的客观的总体效应;其次是国内外公众中对政府的客观总体效应的认知和评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为人们思想表达和利益诉求提供了便捷渠道,这促进了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工作效率、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对政府形象产生着重大影响。如何在网络时代更好地维护政府形象,最大限度地修复已经受损的形象,这是现代政府需要重视的现实课题。 一、互联网的发展给政府形象建设带来机遇 目前在构建政府形象方面有两种基本模型,一是政府本身的行为,二是传播媒介及其它专门机构对政府行为的解释。如今,很多研究者认为互联网是解释政府行为的最佳选择之一。这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改善与公民的关系,树立政府良好的亲民形象 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府的出现,为政府新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根本的平台。对于网民来说,通过网络能及时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同时,网络也是政府执行贯彻政府信息公开原则所必不可少的一环。政府通过这一平台能够更好的展现自身的形象,其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比以前更快捷,对公众意见和需求的反映速度大大提高了,如一些政府网站有关天气、社保、交通、住房等一系列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个信息能随时查到,这些都有助于政府对公众更好地提供服务,网络信息的互享性,传输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为公众参与政治,建立与政府良性互动的关系提供了前提。从而可以营造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亲民形象。 (二)有利于加强政府的舆论监督与管理服务职能,构建政府的廉洁高效形象 网络环境下,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对政府的所作所为相互交流,进行意见汇集,一旦形成具有影响的舆论将对政府的管理起到监督和传播的作用。前不久,南京市江宁区房地产局长周久耕就会议桌上摆了一盒高档“南京至尊95”香烟,转眼之间就成了网络上的知名人物,并且对他是否腐败的网络质询,很快从香烟扩展到乘车、住所以及生活等其它方面等等。周久耕事件无论其本质如何并非重点,重点的是我们从这个事例能够看到,网络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一个地方上的小事,能够瞬间成为全国性的新闻。当代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深入变革,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可以在许多方面替代报纸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成为人们越来越依赖的信息来源。网络舆论也形成了其特有的规模和力量,网络成为对政府监督的一种新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在网络上加强措施,树立和维护政府的勤政廉政形象。 (三)有利于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网络环境下,社会问题的讨论与传播更敏捷更快速,这就对政府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民及其它媒体的一再“质疑”和“穷追不舍”下,2008年6月29日,备受关注的“华南虎照片事件”终于尘埃落定,与此事件相关的政府官员受到相应处罚。作为政府部门,陕西省林业厅草率认定虎照为真并轻率,在公众质疑声中意识到可能犯错却拒不承认,而后既不进行二次鉴定又不愿意认错,这一系列不诚信行为严重损毁了政府形象,“周老虎”在网络上也一度成了造假的代名词。如果说这一事件真相最终大白于天下是网络民意的胜利,一点也不为过。互联网的发展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任何个人或组织都能通过网络自己的信息和意见,这就能够促进政府更加充分全面的了解社会问题,体察民情,从而使得政府的决策更加合理和科学。 二、互联网的发展给政府形象建设带来的挑战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特点在一些情况下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问题,具体在网络信息传播领域: (一)网络时代,网络往往成为谣言的集散地,政府的可信度面临着挑战 在每一次的因谣言而形成的政府形象危机事件中,制造谣言者固然可恨,但是事后反思就能明白,我们的政府正是那个无意间促成谣言得以散布的幕后黑手。2009年7月10日开始,一则题为《河南开封杞县钴60泄漏》的帖子称,当地一家辐照厂的放射源使用后无法放进深层地下冷却水,裸露在空气中,造成钴60泄漏直接辐射,而且随都有可能爆炸的危险,此消息瞬时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由于当地政府对这一情况实行“三不政策”,即不通报、不接受采访、不许报道,传言迅速传播后,7月17日,许多杞县群众纷纷外迁“避难”,大批的人流乘坐拖拉机、马车等涌向开封市区方向,一度造成当地主要道路堵塞。眼看事件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政府部门才迟迟出来辟谣。随着逃难群众的陆续返乡,事件才暂趋缓和,这个事件被网络人称为“新杞人忧天”事件,极大地讽刺了当地政府反映迟钝,习惯于“捂盖子”的迂腐、无能形象。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对政府网络形象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具有快捷化的特点,政府形象面临瞬间受损且难以修复的挑战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场所,而是一个个信息、传播思想的重要载体。一个信息只要在网站上停留片刻,就会被众多网站转载,以各种形式存在于网络之上,很难彻底拦截和封锁。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政府形象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对政府形象的损害是必然的,危机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会迅速传播开来,受损的政府形象在短时间难以修复。2009年6月30日社会普遍关注的贵州习水公职人员“嫖宿幼女案”在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进行了不公开开庭审理,并于7月24日依法进行公开宣判,各被告人均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获刑。这类政府形象危机事件通过网络地广泛传播和网民的广泛参与,几乎人人皆知,虽然得到纠正和处理,但是已经严重败坏了国家工作人员声誉,对政府形象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p#分页标题#e# (三)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政府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网络的安全性阻碍了政府信息化建设进程,特别是对那些涉及国家安全和政府机密的部门更是如此。互联网不仅互连,而且互动,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匿名性与隐秘性的结合。加之网站(网页)自身仍然存在技术上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更容易进行政治和刑事犯罪活动,如偷税漏税等。尽管今年5月颁布实施了有关互联网安全性的法规和规章,国内的软件公司也不断推出大量网络安全性保护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但是网上非法入侵者(网络黑客)仍然经常对政府部门的网站进行大肆攻击和破坏,严重地影响了政府网站的正常运行,甚至破坏政府网站的体系结构,导致“网上政府”瘫痪,损坏了政府作为社会服务提供者、管理者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三、互联网环境下加强政府形象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建设政府网络平台,向公众开放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改传统的行政手段为现代化手段 对于各级政府来说,网络已经成为形象树立、与民沟通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打造网络形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政府对网络的应用却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宣传手段,它可以成为政府形象打造的有效途径;对网络利用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政府的形象建设。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其本身就是掌握舆论主导权的重要体现。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政府网站建设,让政府网站真正发挥沟通社情民意的作用,而不是仅仅流于形式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及时、准确地澄清事实真相,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及时接受处理信息,听取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建议和意见,使民众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政府工作,可以使政府受到公众的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树立透明政府形象。 (二)政府官员要增强形象意识,树立公共权力意识,预防损害政府形象事件的发生 网络时代,信息的自由度增强,政府官员的一句不得体的话语,一个不良行为,就能成为损害政府形象的利器,如成为2009年网络流行语之一的逮军的“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的诘问,以及“最牛房产局长”和“天价烟局长”的周久耕不当言行,这些既反映出这些官员缺乏基本的形象意识,也从根本上反映出他们的为政观念和原则。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最根本的是政府官员真正树立公共权力意识,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行使权力,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府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政府官员,才是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希望。 (三)加强上网法制规范和制约,要预先研究和制定上网安全策略,排除网络安全隐患 伴随网络的普及,安全日益成为影响网络效能的重要问题,如何使信息网络系统不受黑客和工业间谍的入侵,已成为政府机构信息化健康发展所要考虑的重要事情之一。为此,我国应该根据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加强信息的安全管理,依据法律有力地防范和打击计算机犯罪活动。同时我国发展电子政务也必须将先进的安全技术与严格、科学的行政管理有机结合进来,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硬件、软件、信息和网络的安全。把“电子政府”的建设和网上民主发展纳入法制轨道,这既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又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信息法,对网上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真正保证公民的民主权利。当然,政府也必须守法,其网上权力、职能和行为都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严格限制,这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提供了便捷渠道,而这也促进了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工作效率、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中,由于信息更加难以控制,传播效果更加难以预测,如何积极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及其应用方式来进行政府形象传播也成为当今各国政府需要面临的新的挑战。我国政府形象建设任重而道远,不是一代人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几百代人的努力。因此,我国政府需要有信心去搞政府形象建设,我们必须看到前途是光明的虽然道路是曲折的。在形象建设的同时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入到问题的关键,这样才能卓有成效,而不是简单的搞宣传做表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