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幼师教育论文:幼师院校环境教学强化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李改 王彤 马满喜 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师院校是培养幼教师资的摇篮,现在幼师院校的学生既是将来的幼儿园环境教育的老师,又是家庭环境教育的实施者,在将来的幼儿环保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双重角色,所以,随着各种环境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冷静反思,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和公众人物开始关注小学、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以及幼师院校环保师资的培养。环境教育师范先行,环境教育教师先行,已成为国际共识和成功的环境教育经验。环保师资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环境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在美国,为了提高教师的环境素养,1990年环境保护署与一些高校开展合作,开发培训计划使教师、学校行政人员都可以接受培训。早在2000年美国已有大约39.2%的中小学教师接受过环境教育方法的培训,有61%的教师参加过环境科学与生态知识方面的学习。澳大利亚在70年代,各州就已开始对教师进行环境教育方面的培训。西班牙的环保师资培训主要由大学和各自治区的教师中心来承担,自1972年以来,大学就开始从事职前教师培训工作,未来从事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必须在大学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系进行三年的环境教育学习幼师院校是培养幼教师资和幼教在职教师继续进修的专业学校,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师院校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开展环境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小学、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开展乃至全社会环保进程的推进。这就是幼师院校在培养、培训环保师资和开展环保教育方面的潜在的独特优势。
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两级过渡,一小部分幼师学校并入大学,提高了办学层次,但大部分幼师学校仍独立办学。因此,在1996年开始的轰轰烈烈的中小学、幼儿园和大学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中,幼师院校的环境教育处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境地”和“边缘地带”。更为重要的是时至今日,全国范围内的幼师院校环境教育研究还没有全面启动,所以,幼师院校的环境教育已远远落后于小学、幼儿园的环境教育,这种现状与我国目前环境教育大发展的形势很不和谐。全国各地幼儿园环境教育蓬勃发展2008年,仅河北省省级、国家级的绿色幼儿园、小学数量占全省绿色中小学总数的56%。幼儿园、小学的老师,每学期要上环保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组织幼儿园、小学的环保教具评比。目前许多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实践有声有色,取得了不少成绩,如有的小学已参加了国际合作项目,加入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有的幼儿园的环保课题成为国家级立项课题。幼儿园环境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急需环境教育培训许多绿色幼儿园在创建绿色幼儿园活动中,已感到自身环境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缺乏环境教育理论的指导,在环境教育活动中很难突破和创新。所以,经常自发地到外地参观学习或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环境教育专业培训。但这一层次的培训内容太宽泛对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指导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幼儿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幼儿环境教育理论普及和方法指导,培训效果不理想。
我国学校的环境教育经过40多年的努力和实践,开始关注环境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因此,幼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目的,一方面研究幼师院校教育教学的特色和优势,探索适合幼师教育教学资源特点的环境教育培养方式,切实提高幼师院校环境教育的有效性,为幼儿园的绿色环境教育输送优质环保师资;另一方面幼师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学前教育培训方面的独特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幼儿园环保师资培训工作,为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理论基础和师资保障。尝试学生德育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的改革,构建幼师院校特色学生道德教育体系目前环境教育效果普遍不理想的根源就是德育评价环节的缺失。学生德育评价是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方向的“导航仪”,对学生具有规范、凝聚、激励、引领的功能。低碳生活作为一次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要改变学生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充分发挥德育评价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导向、激励和促进功能,改革传统的学生德育评价,增加学生对节约资源的态度、认识和行为表现方面的评价,并将其纳入幼师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和思想品德评定中,体现时代对学校德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新要求。
①确立新的幼师生德育标准。学生不仅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亲社会行为,同时还要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备感恩自然、关爱生命、珍惜资源的环境伦理和生态人格。②建立幼师新的德育评价奖励机制。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的评比中,明确将环境行为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在全校营造一种“低碳节能光荣”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的幼师学生参与到保护环境实践中来。③落实幼师新的学生评语内容。学生评语是班主任最常规的一项学生教育评定工作,也是实施低碳教育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在评语中要对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节能情况如实地评价、教育和引导,体现学生评语的环保道德教育功能。不仅如此,而且学生评语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联系的桥梁,这样,学校影响家庭,家庭带动社区,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低碳教育效果。
构建“以艺术课为主体,文化学科为主导”幼师特色的环境教育学科渗透体系环境教育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以往幼师院校在环境教育学科渗透方面主要借鉴一般中学的经验:仅在史地政、语文理化生等文化课中渗透环境教育,而在幼师专业课——音乐、舞蹈、美术课中没有明确要求,环境教育渗透处于空白状态。这种学科渗透力量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教育效果。①德国环境教育学者赖纳•多拉瑟在1996年指出:环境教育应“情感基础第一,不是认知第一”。幼师音乐、舞蹈等艺术课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具有强烈的情感功能,研究表明:音乐、美术、舞蹈教育具有独特的环境教育功能。②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当今人们的生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音乐、舞蹈等艺术课责无旁贷地要反映这个时代的主题——环境教育。为了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国外的一些艺术家们也在纷纷创作新的艺术形式——艺术环保作品。③幼师艺术课的课时多,占学校课时总量的三分之二,可谓学校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且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课也是幼师生将来从事幼教工作的专业技能和教学基本功,因此,在环境教育学科渗透、环保情感培养方面理应发挥主渠道作用。由此可见,幼师环境教育的开展不能机械地照搬他人的经验,拘泥于千篇一律的模式,而要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自身环境教育资源优势,形成“以艺术课(情感教育)为主体,文化学科(环境知识传授)为主导”特色学科渗透优势,推动幼师环境教育的蓬勃发展。探索幼师院校环境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提高学前教育环保师资培训质量。#p#分页标题#e#
如今,各地环保部门也组织了一些环境教育师资培训,但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培训范围过于狭窄,只针对绿色幼儿园的教师,非绿色幼儿园被排除在外;培训内容陈旧,主要是一些领导讲话和经验介绍,缺乏幼儿园急需的环境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因此,幼师院校在重视在校幼师学生的环境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学前环境教育师资培训的开发工作。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与学前环境教育师资培训配套的专业培训教材,所以,幼师院校组织力量研究编写学前环保师资培训的专业教材,是提高学前环境教育师资培训质量的关键。编写教材遵循的原则体现目前环境教育界普遍认可的著名的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即“关于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突出幼儿环境教育理论的普及与应用内容。教材要借鉴国外环境教育理论,发挥幼师院校学前教育经验丰富的优势,做好幼儿环境教育理论的创新工作,为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提供教师急需的、深受欢迎的环境理论指导。环境教育专业知识体现基础性。教材要立足于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目的、目标和幼儿园环境教育特点,兼顾学前知识结构和层次不高,在充分考虑环境知识综合性、科学性的基础上,强调基础性,不宜专而深,宜广而博富有趣味性。本土性原则。教材内容要反映本地区环境状况、生态资源特点和突出的环境问题,为学前环境教育的开展提供实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