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草地生态环境效益创建思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张元庆 单位:化隆草原站
为改善沿黄地区生态环境,有效遏制黄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1999年国家计委将化隆县列入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示范县,先后下达了二期三年生态工程,经两年的实施,完成了围栏种草任务。项目区植被得到恢复,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
1项目区基本情况
化隆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总面积为2740km2,县境处于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带。化隆县天然草场面积17200hm2,草场垂直分布规律明显,自南往北依次分布着:平原荒漠类———山地草原类———山地草甸类———山地高寒草甸类———高寒草甸类。优良牧草有6科130余种,占可食牧草总数的12.3%。牧草中以禾本科为主,其次是莎草科、杂草类、豆科牧草最少。植被盖度为5%—20%,每公顷产草量1160kg。由于降水量少,气候干旱等自然因素和牲畜超载过牧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植被盖度逐年下降,水土流失日趋严重。黄河流经8个乡镇,流程151km。全县共有大小主河道16条,全长396km,每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达9259×104m3。因地势高,落差大,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27×104T。
2项目实施情况
该项目经县生态办、省驻县工程监理、畜牧局及其它成员单位到黑城沟、巴燕沟流域进行反复调查、论证,确定群科镇加文山地区围栏种草200hm2,扎巴镇青沙山地区围栏种草133hm2,巴燕镇马场山地区围栏种草160hm2,谢家滩乡尕加山地区围栏种草107hm2。工程始于2001年4月,于2002年8月结束,共完成围栏种草600hm2,投入人工27000个工日,播种红豆草籽种6000kg,老芒麦19000kg。711型45号中碳钢丝网片232600米,围栏用立柱32600根(其中大立柱90根),项目共投资112万元。项目区种草区域坡度在5度以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机耕、旋耕和人工耙磨相结合方法,确保了种草质量。播种量:红豆草为22.5kg/hm2,老芒麦为30kg/hm2。播深一般掌握在3—5cm,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安装围栏质量符合国家机械行业B/T711—93镀锌钢丝网栏标准,网片规格为711型45号中碳钢丝网片,立柱间隔10—15m,松紧度合适。
3项目效益分析
2002年10月,对牧草长势情况进行了测定,按不同土地条件随机取3个样方,测定结果:平均株数为46株/m2,平均株高17cm,平均根深7.2cm,平均植被盖度达54.5%。
3.1生态效益项目经实施后,植被盖度由原来的10%提高到54%,从而涵养了草地水源,使草地的固结表土和防冲刷能力增强,年平均减少水土流失量达0.8×104T,起到了蓄水保土的效果。另外牧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不但很快恢复了草地植被,而且有效地维护了草地生态平衡,产生了很明显的生态效益。
3.2经济效益通过建立优质高产围栏人工草地600hm2,年增鲜草199.2万kg(以4980kg/hm2计算),增加饲养量3320个羊单位,折合人民币66.4万元,可以育肥羊2000只,牛220头,这些羊每年剪两次毛,每只3kg,每公斤8元计算,增加收入3.6万元。每只羊250元出售,增加收入50万元。育肥牛220头,每头牛按1000元计算,可增加收入22万元。同时随着围栏封育时间的延长,牧草生产能力将逐年提高,经济效益将随之增加。
3.3社会效益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效地遏制了本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为促进化隆县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及今后生态环境项目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到了示范,项目区群众通过项目建设,不但改善了本地的生态条件,而且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加快农区天然草地植被改良和建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符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生态建设的决策,有利于植被恢复和生长,促进草地生态环境的治理,同时对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区舍饲圈养,实施禁牧封育,保护生态环境,增加饲草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