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技术的运用与进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太阳能光伏技术的运用与进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运用与进展

 

1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方式   1.1太阳能照明系统   “光环境”是指光与颜色建立的生理和心理环境,它对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感受具有积极影响。“绿色照明”是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效率、改善质量、有益身心”的照明光环境,太阳能照明即属于绿色照明。太阳能照明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和节能灯具、灯杆等组成。建筑领域的太阳能灯主要有路灯、草坪灯、庭园灯、楼道灯等。太阳能灯的控制器除了要具备一般光伏系统的防反充、防过充和过放、防短路和反接等功能以外,还要具有自动开关照明灯的功能。通常使用定时和光控两种方式对太阳能灯的工作时间进行控制。定时控制可采用模拟线路或单片机控制两种方法,根据实际需要,事先设定路灯每天晚上的工作时间,调整电子或者机械计时器的接通或断开时刻,到时路灯便可以自动开或关。另一种控制方式是光控,可以单独安装光敏器件,也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本身作为光敏器件,即在周围环境暗到一定程度(照度低于某一设定值)时自动开灯,一直到天亮(照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再自动关灯。   1.2太阳能、LED光源的结合   应用太阳能给传统的灯具光源供电并不十分经济。随着固体物理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出了第四代光源——固体光源LED(第一代为白炽灯,第二代为荧光灯,第三代为气体放电灯)。太阳能发电与LED照明的结合立即成为一大亮点,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固体光源——LED具有功耗低、寿命长(1.0×105h)、光效高(目前为5080lm/W,今后可达100120lm/W)、反应速度快(可在高频下使用,可任意控制其功耗和亮度,而不影响其寿命)、直流低压工作安全可靠(24V、12V、4.8V,免逆变器)、环保(耐震、耐冲击、不易破、废弃物可回收、没有污染)、可平面封装、易开发成轻薄短小产品等优点;没有白炽灯泡高耗电、易碎以及日光灯废弃物含汞污染等缺点;兼备照明、装饰功效,是被业界看好在未来10年内,成为替代传统照明器具的一大潜力产品。   1.3太阳能水泵   太阳能水泵一般不需要蓄电池,而由太阳能电池板直接带动水泵工作。大型光伏水泵站通常备有逆变器,首先将太阳能电池板的直流电变为交流电,然后用交流电机带动水泵工作,这样可以与常规供电互补。虽然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一次性投资较高,但它的运行费用低、维修少,使用寿命比较长,通常来说比小型柴油机抽水更合算。特别是对于太阳辐射强的干旱地区,发展光伏水泵具有良好的前景。   1.4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   “光伏发电与建筑物集成化”(Buildingintegrated/attachedphotovoltaic)的概念早在1991年被正式提出,并很快成为热门课题。此后,一些国家纷纷实施、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比较著名的有德国10万屋顶计划、美国百万屋顶计划以及日本的新阳光计划等。所谓太阳能屋顶,是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引出端经过控制器、逆变器与公共电网相连接,由太阳能电池板、电网并联向用户供电,即组成了户用并网光伏系统。这种并网系统因有太阳能、公共电网同时给负载供电,系统随时可向电网中存电或取电,所以供电可靠性得到增强;而且,系统一般不用蓄电池,这既降低了造价,又免去了蓄电池的电能损耗、维护更换;同时,多余的发电可反馈给电网,既充分利用了光伏系统所发的电能,又对电网具有调峰作用。太阳能屋顶还可采用一些创新技术,如设置能量管理优化智能系统,以减少能量消耗;设置屋顶冷却系统,对没有安装光伏组件的屋顶,使用特殊功能的反射涂层,可反射65%的太阳能,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夏季屋顶的温度,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设置绝缘底层保护屋顶,并降低建筑物内部的温度。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进一步目标是将光伏器件与建筑材料集成化。比如,将建筑屋顶、向阳的外墙甚至窗户材料都用光伏器件来代替,则既能作为建材又能发电,可谓一举两得。当然,对光伏器件来说,同时还应具备建材所要求的隔热保温、防水防潮、机械强度、电气绝缘等性能,并要考虑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立面美观等因素。显然,光伏器件代替部分建材,可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有利于光伏技术的推广应用。总之,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体现了创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和高科技含量,它不仅开辟了光伏技术应用于建筑领域的新天地,而且拉动了光伏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及在城市的大规模应用,因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2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应用实例   武汉新火车站定位于华中陆港、中部铁路枢纽,总建筑面积35.5万m2,总投资超过140亿元。共设铁轨线20条,站台11座,是京港高速铁路的重要站点,规模居全国第四。武汉新火车站于2006年开建,2009年底建成启用。 武汉站整体造型现代,外观如大鸟展翅,寓意“千年鹤归、中部崛起”。建筑中部突出的60m高大屋顶,预示着武汉是湖北乃至中部省份崛起的关键支点。九片屋檐同心排列,象征着武汉“九省通衢”的重要地理位置。为了有力推动武汉市和湖北省“两型社会”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起示范和带动作用,湖北省发改委决定:武汉站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进行国内公开招标。招标文件要求:太阳能光伏组件采用晶硅板,安装于南北中央站房及雨篷金属屋顶局部,系统总发电容量约2.2MW(2200kWp)、总投资约5000万元。采用并网发电的运行方式,系统产生的电能输送到城市电网。   经笔者在内的专家集体评审,选定了中标方案,其技术特点为:(1)并网发电系统组成:由光伏电池组件、并网逆变器、电源汇流箱柜、电源并接装置、防雷接地系统、监控系统等及其辅材组成。(2)太阳电池组件安装方案:采用单晶硅电池组件,安装数量1.65万只,每只135Wp,共2227.5kWp。(3)太阳电池组件升压回路方案:升压回路数量n=1.65万只/25只=660个升压回路(每25只串成1回路)。(4)汇流回路方案:设两级汇流,第一级汇流设于屋顶,由防雷汇流箱完成。每个防雷汇流箱输入侧由11个升压回路并联组成,共60个一级并联、60个防雷汇流箱;第二级汇流设于逆变器室,由防雷汇流柜完成,每个防雷汇流柜输入侧由67个一级汇流回路并联组成,共9个二级并联、9个防雷汇流柜。(5)逆变器安装方案:设9个250kW三相输出式逆变器,每个逆变器输入侧接一个防雷汇流柜输出侧。逆变器室分4间设于火车站25m层。220/380V接入系统的开关柜布置于火车站变配电所预留柜位,不重新设置单独的设备用房。(6)并网系统年发电量:采用清洁能源项目分析软件RETScreen计算,该系统年理论发电量为2256.3MWh(225.63万度),实际并网发电量约206.92万度。#p#分页标题#e#   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3.1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发达国家以“太阳能屋顶计划”和并网发电为基本形式,积极推广光伏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光伏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仅占世界总产量的7%左右。笔者认为,我国在光伏发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形成一个国家级权威研究机构;没有长远发展战略和规划;缺乏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2)科研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匮乏;研究力量薄弱、分散,实验条件差;(3)光伏物理学科发展薄弱;光伏材料与器件、关键生产设备和测试仪器依赖进口。显然,要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亟需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另一方面,积极研发创新技术,如着力开发“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以降低光伏系统成本,乃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之关键。应该说,直接影响光伏技术在我国广泛应用的最主要障碍是: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低、系统制造成本高(目前单位功率造价约为3040元/W)。因此,现阶段光伏技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提高电池效率和降低成本。我们知道,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系统的总效率η由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率、控制器效率、蓄电池效率、逆变器效率、用电负载的效率等组成。相对于太阳能电池技术而言,控制器、逆变器、用电负载等其他单元的技术及生产水平要成熟得多,而目前晶体硅太阳电池的转换率只有13%17%左右,因此采用创新技术,提高电池板的转换率、降低系统造价,是太阳能发电产业化的重点和难点。   3.2发展前景   目前,太阳能电池创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围绕a.加大吸能面,如采用双面电池,减少反射;b.运用吸杂技术,减少半导体材料的复合;c.电池超薄型化,如薄膜电池;d.高效聚光电池;e.改进现有制造工艺;f.开发新的电池材料;g.改进理论、建立新模型等。如以玻璃为基板材料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属新型太阳能电池产品,具有成本较低、工艺较成熟、便于规模化生产等优势。   从国际发展的态势来说,当前光伏产品正由晶体硅发电为核心的“第一代”技术向硅薄膜或其他薄膜(如碲化镉、铜铟镓硒)发电等“第二代”技术转变。由于薄膜的厚度仅为几微米,所用材料仅为价格十分昂贵的晶体硅的1%,所以“第二代”技术的发电成本一般约为“第一代”技术的1/2;而“第三代”光伏发电成本,即“4倍聚光+跟踪+太阳能炼硅+晶体硅(P型或N型)+薄膜”技术的光伏发电成本,又将是“第二代”技术的1/2,所以现阶段着力开发“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必将有力推动光伏产业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