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计算机创造性思维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赖加尚 单位:福建厦门
一、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创新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爆炸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国家兴旺的基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归宿。计算机作为现代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新型的基础工具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计算机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实际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根据学科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改进教育教学模式,认真研究、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唤起学生创新的意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具有创新能力。
二、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策略
1.创设情境,营造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富有成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
(1)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时,笔者让学生先上网收集相关资料,随后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这既培养了学生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
(2)幽默诙谐和激励性的语言能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卸下包袱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点燃学生创新火花。例如在讲到文件与文件夹的删除、恢复时,有三个命令:移入、删除、恢复。恰巧当时正值10月份,天气炎热,又是下午课,有个别同学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我说,被移入回收站的文件或文件夹并未消失,仍在回收站中,只是不能参加集体活动了。就像现在我们全班同学大多数都在听老师讲课,而个别同学在睡觉,老师讲的课听不到了,同学们回答的问题也听不见,他自己已经把自己移入回收站了,我们是将他恢复还是彻底删除呢?此时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大声说:“恢复吧。”与睡觉学生相邻的人已经将其捅醒了。醒来的学生不知所措地看着大家笑,一会儿明白了,就不好意思地看着老师。见此情况我又接着说,既然大家都不同意将你删除,你也已经被恢复了,那么我们全班就继续学习吧。笑声把困意都驱散了,同学们也在笑声中理解了三个命令各自的含义和功能。
(3)团结向上、互帮互助的生生关系能让学生身心松弛,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笔者在计算机教学中组织学生建立“一帮一”学习制度,采用小组合作相互学习的模式并取得不俗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将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捆绑记分,促使学生共同学习,从而形成学习“共同体”。而教师在考核学习成效时组与组看平均分,缩小好学生、学困生差距,调动积极性。小组成绩为每个计算机学员成绩。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相应的技能知识,也懂得了同学间的相互协作、互帮互助,体会美好的同学情谊,优化了计算机学习环境。
2.整合内容,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愿望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即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正因为如此,在计算机教学中,笔者注重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创新教学模式,选用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想学、乐学”。具体操作是:①合理安排教材授课顺序,分层教学,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本课程之前,笔者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分析班级学生的总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将以往学生认为较难理解、枯燥乏味的计算机理论课程穿插到实践中学习,以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2.2管理文件这一节,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笔者在介绍这一节时,将其拆开穿插到WORD文档录入与保存中讲解,在实际操作中不知不觉掌握文件管理知识,容易让学生接受。②精选生活实例,满足学生需求,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第4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的教学中,课程安排的实践练习实例较陈旧,笔者就从中职的特点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当前流行元素,让学生制作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明星海报,要求图文并茂、全面介绍展示明星的个性特点,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因为所选的内容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③从模块整体出发,任务驱动,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演示文稿软件应用”一章,笔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置情景,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学完本章内容后制作出班级的电子毕业留言册。学生接到任务后,感觉新鲜、有趣,对此任务充满期待,积极投入学习,本章的教学也因此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激发“好奇心”,维护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动力
心理学指出:人的一切发明创造来自于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们对新鲜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中职学生具有爱玩、对新鲜、潮流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强等特点。在计算机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结合大纲要求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PPT演示文稿制作”教学中,笔者抓住中职学生喜爱动漫游戏这一特点,教学前先给学生播一部用PPT演示文稿制作的动漫故事片,随后告诉学生这部短片的制作正是利用学生即将学习的PPT演示文稿来制作的。学生在感叹之余,充满好奇,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因而也对本章的学习充满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正是带着这种浓厚兴趣和好奇之心,学生不断追求新颖,推陈出新,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PPT动漫作品,本章节的教学也因此获得极大的成功。
#p#分页标题#e# 4.鼓励质疑,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思从疑字始”,创新意识来自于对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发他产生创造的冲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而且要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发散、聚合等思维能力。例如,在第5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在WORD文档中不是已经学习了表格的创建与设置,为什么还要学习EXCEL表格呢?”在§7.3编辑演示文稿对象中设置动画效果的学习中,学生经常对一个动画动作的设置产生疑问“:为什么要用擦除而不是切入,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应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同时抓住思维含量高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不断鼓励学生的质疑心,才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5.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能为学生提供广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思维批判能力,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班级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个性以及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等组织学生建立“一帮一”学习制度,“四人合作小组”,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并根据教学要求进行任务驱动,有计划地指导、调控,让小组成员间展开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协作性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合作、交流机会,利用优势互补,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动机,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竞争中,体验成功,获得进步。
6.肯定评价,维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肯定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可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潜能,激发了创新热情,增强自信心。
(1)积极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创新发展。例如在“文字处理软件应用”学习中,部分学生在制作海报时因个人审美能力问题,在字体的设置、颜色的搭配等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时,笔者便采用鼓励性语言“:你的版面设置很不错,若能在字体的设置、颜色的搭配上再作部分修改,相信会更加完美。”……鼓励性的语言,促使所有同学勇于探索,积极求异。对于创造探索活动失败的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及时纠正创造探索中的错误,激发他们深入探索的兴趣。
(2)档案袋评价法,维护学生的创造热情。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严重打击了中职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档案袋评价法收集了学生日常学习的各方面表现,融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实践操作能力及个人行为表现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激励学生取得成功的欲望,从而提高并维护学生的创造热情。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