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实训基地创建与管理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计算机教育实训基地创建与管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计算机教育实训基地创建与管理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组建于2009年3月。该基地的组建贯彻了学院“资源整合、集中管理、搭建平台、全院共享”的建设指南,集中了全院所有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在原来计算中心和经管中心合并的基础上,以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为核心,形成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实训室”、“IT项目实训中心”、“网络技术实验实训室”和“信息技术实验实训室”等计算机实验实训体系。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构建的思路和基点   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也涵盖到我院的各个专业。在构建“以职业为向导,实践为主线,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指导思想下,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已纳入全院的基础课教学,每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系计算机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我们对全系的所有计算机进行了整合,组建了适应我院培养目标所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   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以创建省级高职实训基地为建设目标,以全院计算机基础教学为主体任务,坚持立足本院、面向社会,高起点、高规格、高目标、高要求的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要求相适应的、高效率的、服务优质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体系,形成适应我院人才培养需要、管理体制建全、管理方法和运行体制合理的实验教学平台和计算机人才培训中心。依照江苏省教育厅给出的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要求、评审条件和相关政策,基地的建设目标定位是:建设成“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以及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隶属计算机系,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实施院、系两级管理。在行政方面,由计算机系负责管理,在教学方面,则由学院教务处和计算机系统一配置教学资源,全面负责本院学生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工作。基地实施统一管理,统一排课,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实现高度共享,同时向校内外开放,不仅本院学生可以参加综合实训课程的培训和考证,校外企业和社会团体均可联系进行竞赛、培训和考证等事宜,从而进一步提升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的社会知名度和示范效应。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实验室功能模块组成和作用   按照学院和系学科与专业建设的需要,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在原计算机系和中心机房的基础上划分了5个实验室功能模块,其各实验室功能模块的组成、功能和作用如下:   1.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包括10个教学区。其中二楼(3209)为3个教学区,三楼(3309)为7个教学区。10个教学区共配有联想、惠普、方正和宏基等国际名牌高端PC机512台,应用服务器12台,高性能曙光集群系统1套。该中心采用功能先进的曙光集群系统进行资源统一管理。作为全院八个系基础教学的公共实验平台,中心除了承担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网页网站设计、程序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门基础课程的教学及实验实训任务外,还承担着工商管理系、外语系和社会科学系等文科机房的大量专业实验课程。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综合实训、银行柜面业务实训、劳动部物流软件实训、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平面制作、二维动画制作实训、综合布线实训等专业软件,不但能满足信息技术领域中“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等技术模块的基本技能训练要求,还能满足我院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要求。现正在进一步开发集群系统的强大功能,满足为全院师生提供远程学习、在线教学等新型实验教学的要求。   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划分为硬件维护与检修区及软件安装与调试区两大部分,配置计算机80台,为全院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开放的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平台。由于配置有多台套不同档次的计算机,能够进行计算机拆卸和组装的各种操作,并为全院师生提供“模块化,菜单式、项目化”技能训练项目,形成教、学、做三维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硬件模块级来了解、熟悉计算机软硬件工作原理、训练计算机故障快速诊断技能,学会安装多种操作系统及常用应用软件的技能和方法,掌握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计算机整机性能测试、计算机病毒防治、基本网络配置等技能。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技能训练周、企业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IT项目实训中心: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建有以学生为主体的公司化运营实体“红帆工作室”,包括内训教室、实训平台、模拟公司三大部分,分为5个工作区30个工作席位,可同时容纳5个项目小组集体开发。该中心采用项目研习的教学模式,由企业提供商业项目开发机会,企业工程师提供一对一指导,完全按项目流程开展教学,为全院学生提供自我学习、创新、创业的平台,为全系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课堂同职业接轨,学习与研究相容”的发展舞台。另外,通过多样化的建设模式努力实现合作方式多元化,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作为教学资源,既有助于推动学校教学与社会联系,推动校企结合、校校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又有助于学生与社会和企业接触,理论联系实际,参与实用的软件技术开发,接触市场需求与技术需求,活跃思想,拓展视野,进而为规划自己的学习、培养自身能力以及设计职业生涯起到导向作用。   4.网络技术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264平方米,分为网络架构实验实训室(有线)和网络应用实验实训室(无线),主要用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网络的常见应用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室配有企业级网络中心机柜7组、计算机60台、网络设备60套,按照企业网络三层体系架构,完全模拟中小型企业网络中心日常管理流程,能够提供网络组建、网络设备调试、网络工程测试、网络故障排除等实验项目,同时满足课堂教学和网络技能训练的双重需要。该实验室是“思科网络学院”和“锐捷网络学院”授权培训点,能够提供思科和锐捷公司全部教学资源的在线学习。#p#分页标题#e#   5.信息技术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105平方米,现有计算机60台,配备有高端桌面式服务器、多种网络教学软件,基于RAID7技术的Maxtor磁盘阵列和同步网络教学软件,能够开展面向软件技术相关实验实训课程教学,能够提供Java和.NET两大技术平台的全套集成开发环境,可以满足软件测试、数据库、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工程、Web应用设计及针对C/S、B/S架构的网络编程实验实训项目教学需要。该实验室是“IBM教育学院”和“微软IT学院”授权培训点,能够提供IBM和Microsoft公司全部教学资源的在线学习。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的运行和实效   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建立一年以来,在学院、各系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中心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实验实训教学的运行和验证,各项工作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保证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顺利、有序、高效进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适应我院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计算机设备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采用了开放实验室制度,早8:00至晚9:00都留有值班人员,节假日不休息,为学生提供便利的自主学习环境。同时,根据学院的相关管理制度制订了各种工作细则,完善了中心负责人岗位职责、中心管理人员职责、中心值班人员管理制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值班人员及实验课教师操作规程等管理体系。   2.本学年除完成了全院所有教学班次在中心机房上机实作的教学任务,还完成了计划外临时上机任务1.3万多人次,主要包括学院和各系在业余时间组织的各种竞赛、考证、培训、新生心理健康调查、期中评教等。   3.考虑到中心机房临时性实验教学任务多,为合理安排机时、机位,减少空闲,使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规模效益,并确保教学有序进行,我们专门选定了一名教师兼职负责中心机房各区域计算机的分配工作,既保障了中心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又提高了中心机房设备的利用率。   4.自计算机新机房建设完成之后,我院已陆续承办了ITAT全国大赛、Java企业级应用师资培训、中国银行2010年校园招聘全国统一考试等一系列竞赛和社会培训服务工作,充分展示了我院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通过这些活动,既锻炼提高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检验了实验室的合理配置情况和高效运行机制。中心在每次考试中没出现任何差错和问题,被使用单位誉为最信得过、最放心的院校。培训和考试任务的成功承办,为实现我院“着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目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5.“红帆工作室”作为我院第一个产学合作实体,迄今已有4家公司长期入驻,承担了省级科研课题3项,企业横向课题2项,由学生完成企业级软件作品10余件,网站作品20余件,动漫作品30余件,已经在合作企业和省内同类院校中形成一定影响力。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有100多名同学在该工作室工作,工作室成员多次代表学院参加全国ITAT职业技能大赛、微软“校园之星”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思科网络技能大赛等全国性赛事,并获得好成绩。   6.在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我院通过率连续三年为全省民办院校最高。2009年春季,我院共有1443名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人数为1416人,其中优秀人数为308人,总合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98.13%和21.34%;2010年有1447名学生参加今年春季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人数为1324人,通过率也达到91%。   四、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今后工作重点   第一,以省级高职实验基地为建设目标,按照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要求,根据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规划提出的“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实验室人、财、物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使实验室的管理真正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的建设标准,建立一套完整、科学、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   第二,完善实验中心的软、硬件建设,促进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提升实验管理的层次,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质量。   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结合我院公共信息技术教学情况,拟制定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全方位满足高职层次公共信息技术的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在职培训和社会学习的实际需求,进而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第四,遵循“先进性、开放性、共享性、可扩展性”的建设思路,找准“服务、指导、监督、协调”的工作定位,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全局意识,进一步培育、凝练计算机实验教学特色,有重点有计划地推进实验中心建设,为学院整体建设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