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反思,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川,是教学法中一大原则,我这里针对民办学院学生学习的特点、性格、能力、志趣等具体情况展开不同的和相应的教育方法。 在公办学校,有些教师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一到课堂,直接切人主题,接着上次的课,不管学生理解与否,洋洋洒洒,一泻千里。印象很清楚的是上大学时老师跟我们讲,大学教授上课,一般都是从头到尾只注重理论讲授,不太注重学生能否接受,通常一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曾有某大学教授在上《线性代数》课,学生都大叫很抽象,听不懂,教授微笑着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听不懂很正常嘛,如果听得懂就不能显示出我的水平有多高!但值得教师放心的是那些学生几乎都有较高的自学能力,会主动地将那些不懂的知识搞懂。这种教学方式对我们民办学院的学生根本不能适用。所以,手把手地教,耐心地根据学生基础来教就显得很重要了。 民办学院的学生总体上说,其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稍低于公办学校的学生(但不绝对,其中也不乏有一些优秀的学生)。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就不能完全用公办学校的一套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我上课一般都遵循这样的程序:回顾上一次讲课的内容、展开新课、结束前总结。 这种方式,大家一看,不就是对待中学生的那一套吗?差不多。我们的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有惰性”,不太想主动地学习。我通过这种讲课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上课时更好地听讲,促进他们课后更好地复习。毕竟,课前提问时一问三不知对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而且,我在做课件时,在每一章的开始还安排了“教学目的与要求”和“教学要点与难点”,将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他们学习的重点和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技术。 “回顾上一次课的内容”,这个好多老师容易忽视的环节,我认为很重要。前面我说过了我们的学生“有惰性”,离开课堂很少有人主动去看书温习的。我的“回顾”方法就是提问。提问可以促使他们在课前抽出时间复习前一节课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督促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 “展开新课”这个环节中,我并不是简单地播放课件,说说重点。我会经常给学生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自己研究课本,甚至会让他们把自己的观点阐述给其他同学听。这样可以提高他们自己理解知识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当然,上课时我还会经常到学生中走一走,他们管不住自己是常有的事。做小动作或打磕睡时及时提醒他们是提高听课效率的一个必需环节。 “结束前总结”这个环节也是很重要的。毕竟这里是大学课堂,每节课讲述的内容较为丰富,可以用“很多很杂”来描述了。结束前总结可以让学生理清头绪,把握重点和难点,“事半功倍”,学生学习就会变得轻松愉快,那么他们提高自身自学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一般情况下,我一直遵循这种上课的程序,学生也习惯了这个过程。这对学生长期地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很有好处的。 二、理论与实戏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之一:用具体的实例讲述抽象的概念。 计算机专业的理论课与其他专业的理论课不同,其理论有着很大的抽象性。所以理论联系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有个不成文的习惯,每次接一个新班上课或上一门新课,第一节课下课我都要问一些学生:我这样上课能听懂吗?我是惟恐抽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让学生听起来吃力,不易掌握,就尽盆用日常生活中生动的相关例子解释给他们听。令我颇为欣慰的答复是:您能将那些抽象的理论用我们身边的例子讲出来,我们就一目了然,很容易接受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操作系统》这门课的第五章,讲到文件的存取方式时说:文件的存取方法有两种“顺序存取和直接存取”。那么,到底什么是顺序存取,什么又是直接存取呢?讲课时,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要某一队列里的第五个同学回答问题,我是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回答直到第五个回答效率高,还是直接点第五个学生的名字让他回答效率高呢?很显然,前者一定要按顺序来,后者只需按事物的特性(即理论上的属性),学生都选择了后者。我趁机讲述了这两种存取方法的定义,这样效果就达到了。 还有一例,新生(特别是从农村来的学生)刚学计算机时,对计算机的硬件了解很少,并且上机操作课又不能打开主机箱。讲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怎么才能达到他们能认识实物的效果呢?我就到机房找了一些淘汰的CPu、硬盘、显卡、内存条等部件带到课堂上,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了直观的了解。 而且,计算机实践课很生动,也很能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专业理论课就颇为枯燥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编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对一些较为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形象化表达工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这种直观而形象的学习过程,将静态的学习内容转变为动态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突破。因此对待做课件我是相当的用心了。在理论知识的旁边出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声音信息,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为了缓解理论课的枯燥问题,我还经常用一些计算机前沿的知识穿插在讲课的过程中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比如:在讲《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病毒知识时,我就把最新出现的一些冠以很有趣名字的病毒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掌握病毒的预防和清除方法。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起了很好的效果。#p#分页标题#e# 理论与实践结合之二:上好每一节实验课。 计算机科学的课程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和实践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开设实验课,就是给学生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机会,学生在实验中必须亲自动手操作,以此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是怎样操作、如何运行的。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演示和操作软件的各种功能,了解软件的特点和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软件的功能及使用。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贯通、点拨的作用,教师应着重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目前所学习使用的软件与已学过的软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当然了,实验课不是理论课的附属品,与理论课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体现。从学生进校开始,我们就连续不断地进行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培养,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有较为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上。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具有使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和图形的能力,并且要有一定的速度和熟练程度。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现代教学应该树立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经常试图通过增强计算机实验课的趣味性对此作了一点有效的探索。通常,同一个实验内容要反复多次练习,才能达到较高的熟练程度。 一般情况下,每次上新的理论课时我都很仔细地为学生实际操作一遍,上机课的前10分钟我再复习一下上理论课时的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自实际操作,反复做操作练习,对个别悟性不太高的学生我还要再手把手地教。这样反复地练习,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对计算机各种软件的操作能力,真正掌握相关技术。[z]通过上机实验,学生对教师讲授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技术和有关算法都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此时,我们要及时督促学生总结上机实验中的收获,巩固所学的知识。 计算机课程的每门实验课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只要我们教师能认真考虑它的特点和规律,抓好实验的每一个环节,计算机课程的实验就能获得成功,搞好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也就有了保证。 不过,学生对上机实验有强烈的兴趣的另一个原因是上机课可以玩玩游戏、上上网。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这样安排的:每次上机课前关掉交换机,开始认真地进行操作练习。等所有的操作任务都通过了检查,可以让他们有一点放松的机会。这样,学生在前一段时间会很投人地进行实际操作。教学要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三、尽信书不如无书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能力培养为主。高等院校的老师上课如果照本宣科的话,这样的课学生自己都会讲。所以我们要用质疑的精神去对待每一门学科的教学。 事实上,现在的课本里都不可避免出现或多或少的错误。当然这些错误有些是排版错误,有些是编者编课本时疏忽。好在我们的编者翻时良谦虚,说“本教材会有不足之处,请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正”。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带着质疑的态度去研究教材:参照于课本,且要高于课本。 我记得在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的“存储器”这一节内容时,书上说“存储器(Memory)又分为随机存储器RAM、主存储器或内存……”[3J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理论性的错误。众所周知: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又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对于这样一个理论性的错误,若不指出来,会直接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对学生起误导作用。 另外,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章“作业管理”中描述作业调度程序发生的位置图中也出现了一处明显的错误。先看一则概念:“作业调度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作业从后备状态到运行状态及从运行状态到完成状态的转换”。 根据前面所述的概念我们知道作业调度程序是在作业的后备状态、运行状态和完成状态之间起转换作用的,与作业的提交状态没有关系。而在作业的提交状态和后备状态之间实现转换的是作业的录人程序。 诸如此类的一些错误编者和出版商可以犯,但是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犯。教师既然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就应该一丝不苟。我们不能把外界带给我们的错误信息再传达给我们的学生。 每次备课我都会很仔细地审查教材,不放过一点一滴的错误。我上课并不是照本宣科的。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得把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不讲的知识点不代表好学的学生不会去看。所以,对课本上的所有的内容我都会很认真地审查。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我们得保证学生接受的知识几乎都是正确的。 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不代表就一味抛开课本。任何阶段的学习,用好课本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我们应该用“鉴赏的眼光”去审阅课本,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一门学科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计算机教师必须不断充电,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自己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能、上好每一堂课,使我们的教学与学习双边活动都是愉快的、积极的。从而使计算机学习成为一个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应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及时掌握最新科技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这样在传授知识和解答学生的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令学生心服口服。计算机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计算机教师能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做一个真正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合格的人民教师。#p#分页标题#e# 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正在蓬勃兴起,只有很好地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才能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人类认识的最后结果变得生动、有趣,喜闻乐见,充满魅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教师教书育人也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这必将大大提高课堂信息传输的效率,也必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