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市林业的认识与构建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蔡传胜 单位:福建省福清市龙江街道办事处林业站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森林保障推动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城市森林,使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新世纪世界生态城市的发展方向。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城市林业的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
1城市林业发展简况
1.1国外城市林业研究
早在1965年ErikJorgensen就提出了“城市林业”的概念。指出“城市林业”并非指城市树木的管理,而是指对受城市居民影响和利用的整个地区的所有树木的管理。这个地区包括服务于城市居民的水域和供游憩的地区,也包括行政上划为城市范围的地区,这个提法是国外对城市林业早期的认识。1972年,美国林学家协会则从自然属性、对象、目的、任务和范围等方面对城市林业进行系统概述:城市森林是森林的分支,城市林业是研究潜在生理、社会、经济、福利的城市科学,目标是城市森林树木的栽培和管理,任务是综合设计城市树木和有关植物以及培训市民的生态保护意识[2],其范围包括城市水域、野生动物栖息地、户外娱乐场所、园林设计、地面污水再循环、树木管理和木质纤维的生产等。在此基础上,G.W.Grey和F.J.Deneke(1978)的论点提升了城市林业的地位,对城市林业的内涵有所丰富,对城市林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Q.Moll(1992)则认为城市林业并非是林业的一个分支,而是建立在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园艺、生态学等基础上,着重研究城市森林的生态、社会和公共卫生价值的一门新兴学科。GeneW.Grey(1996)则从功能目标的角度独特地给出城市林业简明扼要的定义:“城市林业”就是使树木能与城市环境和谐共存并充分发挥其改善环境功能的必要的经营管理。而从内容方面,日本专家认为:“市区公园绿地,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市区环境保护区、道路及河流沿岸的绿化、机关企业等专用绿地、居民区绿化美化及主要绿化等;郊区公园绿地主要包括郊区环境保护林、自然休养林、森林公园等城市近郊林及农、林、畜、水产绿地”,欧洲不少国家的城市林业也包含相似内容。对城市林业的认识大大推动了城市森林建设,世界城市林业建设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美国的洛杉矶、纽约、亚特兰大,日本的东京,韩国的汉城、釜山,印度的新德里等城市,都正在把建设城市森林作为新世纪生态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欧盟在5个国家联合8个城市,开展了城市森林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政府和芬兰政府共同发起推动的亚欧林业科技合作中,城市森林网络体系建设成为4个重大研究领域之一。
1.2国内城市林业研究
我国对城市林业的认识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我国城市林业起步较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并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经验,经过近20a的研究和实践,城市林业的概念和内涵,在我国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中国林学界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李永芳(1992)认为“城市林业是园林与林业融为一体的多功能林业,是城郊一体、林园一体的林业,它既是园林的扩大,又是传统林业的升华,范围包括风景林、公路河流两侧的防护林、水库周围的水源涵养林、经济林、公园绿地以及自然保护区等”;王木林(1995)认为:“城市林业是建设和经营利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业,指建造、经营和利用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它是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城市林业生态系统。具体指建造、经营、利用城市范围内(含市区和郊区)及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以树木为主体、包括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包含公园、街头和单位绿地,垂直绿地、行道树、疏林草坪、片林、林带、防护林、水源涵养林、草地、水域、花圃、苗圃、果园、菜地、农田等绿地”;王永安(1995)则从体系范围的角度认为,城市林业是以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以生态公益林为主体的绿化体系和森林生态系统,其不仅是城区绿化,而且是包括城区园林绿化,近郊林果、远郊森林带的为城市服务,各具特色,多种功能的多元森林整体;叶渭贤、王喜平(1996)在从事多年城市林业规划实践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了概括:“城市林业是现代林业的一个分支。城市林业是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与城市布局相适应,支撑城市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的商品供应,提高城市文化和福利水平的城市森林体系建设和管理系统”。吴泽民(1996)认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生态亚系统所构成,城市林业即是对城市环境中自然生态亚系统的经营和管理。因此它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运用森林经营的原则,达到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目的,同时吸收了风景园林的美学思想,为城市居民创造现代化的生活环境的一门专业”。除此之外孙冰等(1997),汪永华等(2001),李吉跃、常金宝(2000),陆耀东、温达志等(2003)也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分析了城市林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这些研究正使城市林业概念的认识正日益成熟与完善。同时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城市林业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显著的成效。长春市1989年正式实施“森林城”建设规划,是我国首个将“森林城”确立为建设目标的城市。2002年,中国林科院与安徽农业大学以安徽省怀宁新县城建设为契机,共同开展县级城市林业建设规划研究,对城区235km2的范围进行了全面规划,提出了一城、一湖、两片、三网的总体布局。在城区以乔木可拥有量及城市森林覆盖率来规划绿地面积,强调溶解城市边界、建设开放性的立体绿色空间,为我国县级城市开展城市林业建设提供了范例。
2城市林业功能分析
2.1调节小气候和缓解城市能源危机
据资料表明,城市附近的森林能节约能源的消耗,减少大气中库存的CO2,使局部地区的气温降低3~5℃,最大可降低12℃,提高相对湿度3%~12%,,甚至33%。据美国林业协会的估算,仅就树木的降温增湿功能一项每年就为美国节约了约20亿美元的空调耗能,从而减少城市对化石能源的总体需求。城市森林的节能效应主要是通过减少城市居民住宅和办公场所空调的使用量来实现的,如我国南京1940年以来在市区和近郊植树3400万株,使夏季平均温度由32.2℃降到29.4℃,可见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是明显的。同时森林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温度、湿度和局部大气环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提供了动力。#p#分页标题#e#
2.2缓解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大气污染如SO2、CO2和各类氮氧化物的排放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城市燃料的燃烧和人群呼吸使城市大气中的CO2浓度显著高于农村地区。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生温室效应和导致气候环境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当CO2浓度达到0.05%时人的呼吸将受到影响,0.6%~0.7%时健康明显下降,3%或以上的浓度将引起窒息,甚至死亡。而城市树木则能明显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在减少城市颗粒降沉污染物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城市树木能有效吸收O3和SO2,吸收率分别达到21%和20%。树木通过叶面气孔进行气体交换,直接吸收CO2,O3和NO2等气态污染物。同时可以通过冠层拦截和阻挡大气粉尘。据估计,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每年可吸收1tCO2,释放0.7t的O2;每公顷生长良好的草坪每年吸收0.36tCO2。2.3营造良好的环境树木由于其形状、大小、颜色、季节变化在景观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环境中最受人关注的要素。不同搭配的树木能为人们提供四季鲜明的景观,使人心旷神怡。同时城市森林还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庇荫和休闲场所。在瑞士,每年有80%~90%的人至少要去森林中旅行一次。北美近来的研究表明,人与自然环境的交流能增强人体的健康状况,舒缓心理压力。自然植被对人形成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城市森林中的古树能帮助人恢复记忆,增强自信心。
3城市林业建设必要性分析
3.1城市林业是生态化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的同时,积极推动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有效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走生态化的城市发展道路。
3.2以城市林业为核心的生态化城市建设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人口急速增长与经济快速发展给城市、区域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和潜在危机,城市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渐渐地生态化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生态城市”等概念。“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人类居住区形式。这一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刚一提出,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到20世纪后期,“生态城市”已经被公认为是21世纪城市建设模式。因此,建设生态结构合理、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推动生态化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
3.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01年底,我国共设城市662个,设镇20358个,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到4.8064亿,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37•7%,比1998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的东部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京津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地区格局,中西部省会的中心城市作用也日益呈现。但是,目前我国的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还跟不上城镇化发展速度,城镇数量、规模的迅速扩张,使长期存在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突显出来。这就对保护生态环境,健全城市生态系统,发挥城市生态服务功能,走生态化城市发展道路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3.4城市林业建设是生态化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林业的发展历史并不长,目前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之中。在生态化城市的发展中,城市森林植被作为城市之“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生态化城市建设来看,城市森林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以城市为载体,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以城市绿化、美化和生态化为目的,以人为本,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最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城市生态化进程,促进城市、城市居民及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共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由于它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树木与城市环境和谐共存的城市林业在生态化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获得人们的极大关注。面对日渐突出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在加快新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新时期,“城市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生态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4城市林业建设发展建议
城市林业建设应该以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导,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遵循森林固有的内在规律和城市独特的生境条件,符合地域文化习俗和市民的行为观念,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对环境污染的生态调节功能。
4.1合理进行城市林业系统的规划布局通过绿地的点、线、面进行合理的配置,形成一定规模的植物群落,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网络城市的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可用绿地的土地有限,城市应尽量增加乔灌草复层群落绿地,并注重空间绿化,提高绿量;同时,应加强城市郊区森林系统的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绿化格局。
4.2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构筑乔、灌、草、藤等复合生物群落,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生态环境网络体系城市环境建设应以乔木为主体,以植物群落为基础,构建乔、灌、草、藤等复合生物群落,并合理配置植物,使其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并与周围环境组成和谐的统一体,保证充足的绿量。同时当前城市的建设出现了误区,即城市的建设千篇一律,“大小城市一个样”,盲目追求统一。因此,在进行城市环境建设时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以突出特色地域和个性特征为森林格局,形成鲜明地方特色景观和可识别性,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4.3注重城市环境建设的园林艺术效果丰富城市环境景观建设是为人们提供舒适、轻松、优美的环境,提供居民休闲和娱乐场所。因此,城市林业建设应融入中国古典园林造林艺术技法,吸收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的意境和含蓄美感的表现手法。在追求自然美的前提下,融合艺术美,重视植物的景观、美感、寓意和韵律效果,尽量体现园林的艺术性,优化树种配置,产生丰富的色相、季相变化,使生态效能与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达到生态和美学的高度和谐。
4.4城市环境建设应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形成“文化建城”城市林业建设应把地域文化习俗、社会风俗习惯和城市的历史沿革融入林业环境建设,形成具有森林文化、生态文明、园林艺术、自然遗产文化、科普文化、城市个性文化集一体的城市绿色文化,使城市成为具有艺术外貌和文化艺术氛围的聚居境域。#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