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拉萨建筑色彩的影响因素及形态表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自古以来就是藏族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受到地域自然条件和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了独具高原特色的建筑色彩环境。丰富多彩的藏族传统建筑色彩是藏族思想文化的“表情”、“语言”和“符号”,不仅对广大的藏族同胞产生着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也是藏族城市个性和形象的直接反映,是人们所能获得的高原藏族城市个性和形象的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拉萨城市建筑色彩除了色彩本身的特性外,还逐渐演化成为一种高原文化信息的传递媒介,它含有地域文化附加在其上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拉萨城市和藏民族的文化。 1拉萨传统城市建筑色彩的历史沿革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转移到拉萨,建立了强大的吐蕃奴隶制王朝,并修筑了大昭寺、小昭寺和最初的布达拉宫寺庙宫殿等一大批著名的建筑。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民居建筑也逐渐发展起来,初步形成了著名的八廓街雏形,标志着拉萨城市发展的开始。这些建筑是当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代表了当时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成就。当时的布达拉宫已是华丽高贵之至,藏文史料的记载中称之“无比稀有,美丽堂皇”,轰动了诸侯各国。可以说,拉萨在建城之初,建筑形制和用色都已是集当时藏族建筑的大成,并受到来自汉地和尼泊尔风格的影响。尽管当时建筑的全貌已难再现,从当前遗存的部分建筑以及布达拉宫壁画和藏族唐卡艺术中,当时建筑的样式和色彩形制略可窥见一二。可以说,以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等为代表的早期拉萨城市建筑色彩奠定了拉萨城市色彩发展的基调。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一段时间,拉萨城市建设基本停滞没有太大的发展。直至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受清朝皇帝册封,建立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政权,以拉萨为政权的中心,拉萨又迎来了较大发展的时期。著名寺院在这一时期都有较大规模的修葺和扩建,其中大昭寺改造、扩建对拉萨的城市布局产生了影响。随着拉萨的发展,八廓街两旁陆续兴建起了旅馆、商店、民居房,逐渐演变成后来的商业街。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八角街不断扩建,向四面延伸。拉萨市区的规划便扩大成:西至琉璃桥、东至清真寺、南至日松贡布、北到米如寺,同时出现了拉萨市政管理机关,形成了拉萨旧城的范围。[1]五世达赖时期还对布达拉宫进行重建及其以后的增修和改建,使之形成了今日的规模。在这段发展时期,拉萨城市建筑基本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在色彩使用上也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用色方法。整个城市建筑色彩的层级关系非常明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并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的烙印,每一种色彩均包涵了深刻的宗教寓意,已然形成了拉萨城市建筑色彩的独特个性,并一直延续至今。 2自然环境对拉萨城市建筑色彩的影响 藏族传统建筑在不断地适应青藏高原寒冷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独特的建筑色彩形式不仅是彰显藏族建筑风格的重要因素,也是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2.1自然环境的直接影响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气势险峻,气候干燥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低,太阳辐射强烈。光线大多以直射而不是漫反射的方式照射,使得自然界的色彩几乎都是以一种纯净而豪迈、单纯而热烈的形式被表达出来。圣洁的雪域高山、透明的蓝天白云、纯净的河流湖泊、鲜花斑斓的无际草原,在形象上给藏民以最为直接的色彩启迪,逐渐形成了民族色彩的喜好。藏族人民在建筑环境中所使用的色彩,正是对自然环境中的色彩所进行的再现和创造,这种色彩的选择也正是地域环境在藏民心目中印象的直接反映。 2.2自然环境影响下早期建筑色彩审美观的深刻影响 在特殊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早期宗教崇拜对藏民的色彩审美观也有极大的影响。由于对大自然神力的敬畏,藏民在原始崇拜和了解藏族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苯教崇拜中,都是信奉万物有灵论,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对应神灵,而每一个神灵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塑身。考察藏族神化、传说和苯教塑像均可发现,每一个神灵所对应都是专门的色彩,而且色彩以纯色为主。苯教中地位最高的赞神造型就是身穿红色盔甲,骑枣红马,象征庄严、恐怖和威力无穷。还有其他众多的神灵也基本是以白、红、黄、蓝、绿、黑等色彩为其造型的特殊表达。[2]藏族原始的三界结构宇宙观将整个宇宙分为天、地、人三界,共十三层。原始的苯教分别用白、红、蓝三色来标志三界,白色代表天界,红色代表人界,蓝色代表地界。可见在早期藏民就赋予各种颜色以特殊的含义。早期的宗教色彩崇拜渗透到藏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直接影响到建筑色彩的选用,形成了高原独特的建筑色彩环境。 2.3自然环境制约下的建筑技术发展影响建筑色彩的形成和发展 自然环境还制约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传统建筑的色彩颜料都是来自于青藏高原。藏民很早就学会从自然界中提取颜料,并在长期的色彩使用中建立起对这些色彩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形成了独特的用色方式。并且,随着藏民对色彩认识理解的不断加深,对色彩的选用从对环境的直接理解和提取,上升到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和发挥色彩对环境的改善功能。藏族建筑色彩通常采用温暖而热烈的暖色系,在材质上偏爱使用木材、粗犷的石材、砖等有温暖感觉的材料,除了表达浓郁的生活气息外,还有助于人们在寒冷的气候中,在视觉上寻求能与之相平衡的生理感受。在青藏等高寒少雨地区,建筑物大多用毛石或砖石砌筑,强调墙面装饰处理,墙檐上段常做暗红色的彩色饰带。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光辐射最多的地方,对应在建筑上的表现为实墙多,喜好大面积使用,有助于防止太阳辐射的白色墙面;窗洞小数量少,入口部位常作为重点进行色彩装饰,色彩厚重浓艳,在建筑与外部环境相结合的部位使用,让人感到温暖而舒适[3]。拉萨城市建筑在形成之初就集当时藏族建筑之大成,继承和延续了藏族人民在高原环境中求得生存的不懈努力下形成的藏族建筑独特的色彩表达方式。可以说,正是在高原自然地域环境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下,形成了后来拉萨城市建筑色彩的面貌。#p#分页标题#e# 3藏传佛教对拉萨城市建筑色彩的影响 佛教传入西藏以后,在与苯教不断的斗争和融入中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成为了藏文化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近14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藏传佛教渗透到了西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西藏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思想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图1)。 3.1佛教密宗思想的影响 拉萨建城之时正是佛教传入西藏之时,拉萨在城市建设之初就深深地烙上了宗教的烙印。早期的藏传佛教密宗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密宗的宇宙观直接影响了拉萨的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促成了拉萨城市和建筑的形态与布局。“曼陀罗”是佛教密宗构建的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世界图景和宇宙精神,“曼陀罗”结构也被运用到藏族的各种艺术形式之中。在城市布局和建筑艺术中,也力图显示出这个佛教世界形成模式,通过城市和建筑的“曼陀罗”结构和“须弥山”造型,表现出强烈的宗教宇宙观。“在一个典型坛场的中心,会出现一朵盛开的莲花。据埃拉克勒认为,这朵莲花象征着‘一切众生心中的佛性之胎藏’。环绕坛场的四边形则是一种堡寨、宫殿或城市,其门向四方开放”。[4]在这一时期,松赞干布为督建大昭寺而在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造的“四大宫殿”,形成方形的坛城平面,通过纵横轴对称,来强调大昭寺的中心位置,而以大昭寺为中心,形成的八廓街就是坛城中心。在建筑色彩的处理上,密宗也有特别的讲究。如佛教密宗五大元素“地、水、火、风、空”的色彩形象,即为白黄红绿蓝这五种颜色,白色代表地大、黄色代表水大、红色代表火大、绿色代表风大、蓝色代表空大。又如佛经上认为世间所有事业均包括在“息”、“增”、“怀”、“伏”四种范围以内,其表现方法是“息”表示温和,以白色为代表;“增”表示发展,以黄色为代表;“怀”表示权力,以红色为代表;“伏”表示凶狠,以黑绿色为代表。拉萨旧城中的大昭寺整体色彩艳丽,成为“曼陀罗”城市的构图中心,周围民居色彩以白色为主起到烘托构图中心的作用。各种色彩根据宗教需要被用在城市建筑的各个部位,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如藏族建筑中经常大面积使用的白、红色,以及门窗洞口常用的黑色,分别代表了佛教世界中的三层:天上、地上、地下。白色为吉祥,主要用在大面积的墙面上;黑色为驱邪,主要用在建筑和外界联系的门窗套上,以防外邪入侵;黄色为脱俗,红色为护法,后来演变成为高等级的尊贵用色,通过建筑色彩表征宗教寓意。 3.2“政教合一”制度的影响 历史上长期的“政教合一”是藏传佛教对西藏地方的社会与文化之所以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的根本原因。“政教合一”是在封建农奴制经济基础上,宗教神权与世俗政权相结合,形成的僧俗贵族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通过城市和建筑所产生的空间的秩序感和建筑的形制差别之间反映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秩序。城市空间按照特有的方式来组织,各类建筑的位置、形式、规模、体量、高度、色彩,使用的材料和装饰手法等均受到了较严格的限制,有着约定俗成的等级区分。在建筑色彩上,以红、黄为尊,是只有寺院宫殿等高级建筑才能使用的色彩,而民居建筑就主要以白色外墙和材质的自然质感和色彩为主,通过建筑色彩突出建筑的宗教等级。通过色彩与建筑体量形制的结合,区分建筑物的等级和突出建筑物的级别,在建筑群中颜色越是鲜艳的建筑往往建筑级别越高。在建筑细部的色彩处理上,也有专门的讲究,如在建筑檐部的处理上,藏族特有的边玛檐墙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更是权势与地位的象征,只有宫殿、寺庙、政府机关、活佛官邸、世袭的大贵族才有资格使用。在住宅上使用他,就表明了屋主的特殊身份。边玛墙的红色与布达拉宫的红宫、喇嘛所穿的僧袍颜色一致,体现出在西藏文化中红色是权势与地位的象征。因而,藏族城市建筑色彩不仅蕴涵着宗教的深刻寓意,也体现着藏族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是“政教合一”制度下的产物。 4拉萨传统城市建筑色彩的形态表现 拉萨城市的建筑色彩从民间建筑色彩中发展而来,对色彩的选择又被限定在宗教和社会等级的范畴领域里,因而,整个城市的色彩显得非常有序和讲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拉萨传统城市建筑喜欢采用白、红、黄、黑、绿、蓝等纯色,尤其好用大色块的白色、红色和黄色构图。而面积对色彩的效果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色块越大,色感越强烈,在高原环境纯净的色彩背景下大色块的纯色构图显得十分简洁干净。藏族建筑还喜欢用高彩度的色彩来获得醒目的视觉效果,在自然环境恶劣、景象单调而缺乏变化的高原上,纯净、浓艳的色彩无疑会给人以最大的心灵震撼。藏族建筑在色彩运用上手法大胆细腻,常采用大面积纯净的白色烘托温暖而艳丽的红色、黄色等暖色系颜色,对比鲜明,气氛热烈。很多建筑门窗之上悬挂藏族特有的“鲜布”,图案色彩独具藏族特色。比较重要的建筑还覆以鎏金宝顶,加以经幢、神幡和法轮等器物,神气十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异域风情(图2、图3)。拉萨传统城市建筑色彩受到藏传佛教密宗思想和“政教合一”制度的深刻影响,在城市构图中,重要位置和地位较高的建筑才能使用高等级的色彩,如红、黄等色,而位于次要位置和低级的建筑则普遍使用白色。在建筑色彩的处理上,虽然色彩模式相对固定,但结合建筑物的位置、体量和形式进行灵活处理,手法多样,因而,形成了建筑丰富多彩的局面。 不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在色彩的处理上,都能很好地因循周围环境,在赋予色彩特殊的宗教涵义和制度等级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原建筑色彩在构图组合上的美感。此外,藏族建筑非常重视建筑空间序列的结构逻辑和时空关系。拉萨传统城市建筑喜好以大面积的白色突出重点部位的红色,墙檐上段常做成连续整体的色彩饰带,以及局部施以浓彩点缀的色彩方式,这使得藏族建筑形象给人趋于稳定的感觉。而在统一的整体形象下,不同的建筑组群及不同的单体建筑却绝没有显示出刻板和雷同,而是因地适形,体量形体和色彩皆变化多样,呈现出一种主从有序、重点突出的藏族建筑色彩体系构成形态。这种建筑色彩构成形态,重视色彩序列的结构逻辑和时空关系,通过色彩的运用达到统一全局的作用,给人以非常强烈的整体感。在很多汉族聚居的传统建筑群落中,中轴对称,空间院落横向展开等手法常被用来表现政权、等级、宗法、礼制等内涵。而藏族建筑在建筑群平面布局上,大型建筑群体,有时采取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形式,但更多的是依据自然环境的形态适形而建,通过灵活多变的体量、形体以及建筑空间的组织,追求一种顺应地势的纵向延伸的建筑空间序列,并且,巧妙地通过建筑色彩的处理,来强化这种顺应地势的纵向延伸的建筑空间序列,表现出藏族建筑作为表达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面。从整个建筑群的色彩表现来看,利用色彩结合高大体量和重要位置的做法,强调了建筑群中的最负宗教意义和主要功能的建筑,建筑色彩越是鲜艳,建筑等级越高,地位越重要,让人一目了然,易于识别。同时,非常重视建筑空间序列的结构逻辑和时空关系,在动态的运动中不断感受建筑色彩的变化展开。布达拉宫建筑群的色彩处理就是这种手法的典范。#p#分页标题#e# 5结语 在拉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市建筑色彩的处理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到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城市的个性表达。我们应该在深入研究拉萨传统城市建筑色彩的基础上,对当代拉萨城市建筑色彩进行整体规划和控制,以延续和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藏族风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