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检查与性别年龄工作岗位关系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B超检查与性别年龄工作岗位关系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B超检查与性别年龄工作岗位关系研究

统计结果与分析

1.B超检查总体情况概述

886名教职工B超检查表明,正常为704人,占总人数的79.5%;异常为182人,占总人数的20.5%。与韦晓英[1]、傅家娥[2]、杨俊香[3]等曾经报道的结果(B超检查异常率为35.38%)相比较,低于他们的统计结果,体现出我院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水平较高。但是,在B超检查出的疾病中,脂肪肝检出率最高,达到8%,处于古萍[4]、孙晓洁[5]报道的7.14%和10.16%二者之间,真可谓有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之意。其次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囊肿等疾病,这些与文献报道情况基本一致,肝囊肿B超检查异常率最低。脂肪肝(fattyliver)查出率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1)肥胖(obesity)人群:肥胖是诱发脂肪肝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肝组织活检资料研究发现,约有50%的肥胖症患者有合并脂肪肝,可见控制体重在一个比较适当的范围之内,会对预防脂肪肝产生重要影响。控制体重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控制食物的摄入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等。(2)营养过剩者:营养过剩,尤其是偏食荤菜、甜食的人,由于过食高脂、高糖食物,使肝脏负担增大,干扰了对脂肪的代谢,使平衡状态发生紊乱,造成营养过剩性脂肪肝。对于营养过剩而导致脂肪肝的应对措施就是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包括酗酒等),控制饮食摄入量,科学合理搭配膳食。(3)营养不良者:营养过剩可以导致肥胖,容易诱发脂肪肝;但是如果一味节食,导致营养不良同样可能会诱发脂肪肝。人为地节食、长时间的饥饿、神经性厌食、肠道病变引起吸收不良、热能供应不足、蛋白质供应低下,导致脂肪动员增加,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释出进入肝脏,使肝内脂肪蓄积而造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因此控制饮食摄入量与科学合理搭配膳食是对立的统一体,不可顾此失彼。(4)活动过少的中老年人:进入中老年之后,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内脏功能退化,代谢功能下降,若活动及体育锻炼减少或者严重不足,体内脂肪转化为能量随之减少,过剩的脂肪易于堆积肝脏而形成脂肪肝。中年人是教学科研的生力军,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如果忙于工作、埋头科研,忽视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导致工作与锻炼严重失衡,也会诱发各种亚健康带来负效应。因此无论是中年学术、科研骨干,还是离退之后的老年教职员工,积极参与适合自身特点的各种体育锻炼活动,对于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体魄意义重大,不可小视。(5)其他:患肝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药物中毒、化学物质中毒、孕妇及某些家族性代谢性疾病均有可能导致脂肪肝。可见脂肪肝的诱发因素有多种,需要我们根据自身实际进行积极预防,如果机械照搬或者一味模仿都是不科学的。

现代医学认为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结合高校职业的特点,我们认为脂肪肝检出率高可能与职工的工作性质和生活方式有关,如高校职工特别是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工作和家庭生活负担较重,生活几乎是典型的教室(实验室)-家庭“两点式”,体力和体育锻炼活动较少,容易造成营养过剩,脂肪堆积。2010年的《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显示,作为近九成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知群体、高校青年教师都是高压人群,72.3%的受访者直言压力大。有青年教师自嘲为“工蜂”、“知识民工”,他们坦陈现在身心“不堪重负”。中山大学法学院37岁副教授谷德近在家坠楼,其在坠楼前夜写下的辞职书提及“工作压力太大”[6]。新近又有社科院杰出青年学者张晖36岁病逝[7]。同事对其评价“干活确实是个拼命三郎,……平时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平时我们打球,他都基本上不参加。”张晖毕业于南京大学,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部的副研究员,是个杰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但是学术上、生活上的压力让他的身体严重透支,不堪重负,最终导致英年早逝的悲惨结局。无独有偶,37岁的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副研究员张哲也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人世[7]。对于此类不幸事件,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训,注重和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必要的相互走动,礼尚往来,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该加以区分,不能因为请吃请喝在牺牲休息和运动时间的基础上,又为损伤肝脏增添了浓浓的酒色,少量适度的饮酒有助于健康,但是酗酒或者饮酒过量对于肝脏带来的损伤不可小视。高校中的管理人员除了坐班时间长、活动少之外,你来我往的应酬在所难免,喝酒更是应酬中少不了的一个环节。根据现代医学调查研究发现,酒是脂肪肝的最大祸首,长期饮酒,导致酒精中毒,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高校教职员工绝大多数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知识层次较高,应该对酒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与时俱进,赋予更多保健的新意。

2.不同性别教职工B超检查结果

对于B超检查结果而言,按照性别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显示,男性教职工B超检查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如果对于异常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会发现,男性B超检查异常主要为脂肪肝。对于其诱发和影响因素在前面已经有所介绍,但是作为男性还有另外其他影响因素,例如作为一家之主,工作和生活重担的双重压力与女性相比较,自然会更大一些,加班熬夜,睡眠休息不足、参加体育锻炼有限。如果再加上为了应酬社会交际、或者是为了缓解工作压力,通过一些不科学、不适当的方式方法来应对,如经常性过度饮酒、吃夜宵、吸烟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诱发脂肪肝。作为男士,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一家之主的重要性,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一切,只有以健康为基础的一切活动,才是构筑未来美好家园奠基石,以健康透支为代价的速成之路,未来未必会通向更远的前方。女性作为家庭成员也应该了解男性的艰辛,协助男性共同分担家庭生活负担,会对减轻男性压力有积极作用。

3.不同年龄教职工B超检查情况

对于867名参与体检的教职工,其B超检查结果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年龄越大,B超检查出现异常的比例越高。如20~29岁和30~39岁年龄段的教职工出现异常的比例分别是9.4%和9.6%;但是40~49岁年龄段的教职工B超检查出现异常的比例上升到23.3%,是20~29岁和30~39岁年龄段出现异常比例的2.4倍多。60岁以上的教职工B超检查出现异常的比例更高,是20~29岁和30~39岁年龄段出现异常比例的4倍左右。详细统计结果见表3,图1使B超检查异常与年龄的关系展现的更直观。这种随着年龄的增长,B超检查异常率显著升高的现象,究其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会随之下降,内脏各功能也随之衰弱,易受入侵毒素的影响,导致各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易引起疾病的发生。此外30-50岁之间的人群,B超检查异常率出现快速增长之势,显然与这一人群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状态等密切相关。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教学科研的主力军,也是出成果的高峰期,社会责任重大、家庭责任同样不可推卸,经济负担和工作压力等多重叠加作用,是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因素,与其它文献对中年知识分子人群的调研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因此,作为管理者要重视这一人群的工作环境改善,提高待遇,加强运动锻炼指导,尤其是要鼓励他们注意劳逸结合,强调心身健康是勤奋工作必备的基础。#p#分页标题#e#

4.B超检查结果与工作岗位关系

对于2010年体检对象中713名在职人员的B超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表明,不同工作岗位的人群,其B超检查结果各不同。其中体育教师中出现异常的几率最低,其次是普通教师和行政人员,而工人中B超检查出现异常的几率最高。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本身因为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出众才终生以体育教育为职业,因而体育教师B超检查出现异常的几率最低应该是预料之中的结果,因为体育教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各种器官机能衰老相对可能比较缓慢一些;另一方面是因为体育教师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我保健意识。而高校的工人群体,相对而言自我保健意识比较淡薄,在科学锻炼和合理饮食方面存在欠缺,可能是导致B超检查异常现象出现几率最高的主要原因。在体育教师中出现B超检查异常的几率最低,这表明体育运动的确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具有积极作用,难怪有人提出了运动是所有人的健康处方[8]。

大量的人类流行病调查结果和动物实验[9-10]也证明脂肪肝的形成与人体肥胖、缺乏运动、酗酒、过度摄食等因素有关。在以室内工作为主的高度发达国家,对占社会主流的青年和壮年人群来说,如果运动缺乏首先导致肥胖,脂肪在皮下、脏器周围逐渐堆积,工作的高度专业化和繁重的脑力劳动性质,使得人们精神高度集中,情绪焦虑,促成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首先衰退,由此影响消化系统对脂肪等高燃烧值食物分解能力降低,各种必须的分解酶供应不足以及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功能转移使得人体内大量的脂肪等物质占据了脏器功能细胞位置,由此引发了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脾大、肾囊肿、肾结石、胆囊炎、肝脏囊肿等疾病。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B超检查异常现象不仅与性别有关、而且与年龄、职业有关。就整体统计结果而言,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B超检查异常现象主要涉及到的健康问题按照出现的几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脂肪肝(Fattyliver)、胆囊结石(gallstone)、胆囊息肉(polypofgallbladder)、脾大、肾囊肿(cystofkidney)、肾结石、胆囊炎肝脏囊肿、肝囊肿等。(2)B超检查异常男性高于女性;(3)B超检查异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升高,但是40岁之后是出现异常现象高发的一个拐点;(4)不同工作岗位的教职工,B超检查异常的几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工人出现异常的几率最高,但是体育教师B超检查出现异常的几率最低,而行政人员和普通教师居于中间;(5)上述结论仅限于宝鸡文理学院教职工2010年867人的B超体检结果,而且与工作岗位的关系在统计过程中,尚未考虑离退休人员;部分工作岗位统计人数较少,如工人仅有48人,体育教师仅有34人,受统计对象的数量限制,所得结论难免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由多年的体检结果和更多的统计对象来完善上述结论。

2.建议

尽管本文统计的体育教师只有34人,是工作岗位统计对象中人数最少的群体,但是在这一少部分人群之中,B超检查出现异常现象的几率如此之低,已经为我们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成为我们追随的典范。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定期安排户外活动以及有氧耐力性锻炼时间是预防多种内脏器官增生以及结构、功能异常的最好方式。在预防为主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动静结合(加强体育锻炼与修心养性相结合)、内外结合(室内锻炼与户外活动相结合)、食疗结合(饮食与治疗相结合)的原则,是强化自身免疫力,提高抵抗各种疾病的关键所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工作岗位、不同性别的人群,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的生活和运动方式方法。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坚持不懈,必有好处。

我们以在我国高发病脂肪肝[9]为例提出一些预防措施,供大家参考。(1)动静结合原则:参加体育锻炼,对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11-15],锻炼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因人而异。锻炼不仅可以减肥,而且对于预防和NAFLD的逆转也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美国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ofMissouri)的研究结果显示[12],只要每天坚持锻炼,脂肪肝完全可以康复。对于体重正常的健康者预防脂肪肝的对策,就是每天坚持运动,运动时间至少在30min以上,运动包括有氧运动、散步、举重、洗车、练瑜伽等[14]。但是对于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25的人群,需要设计一个更为艰苦的锻炼和饮食计划,以减肥为主要目标。因为少运动的静态生活方式(sedentarylifestyle),如果再与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相结合,无疑是雪上加霜,只能使NAFLD病情加重。同时也应该注意调整心态,舒缓精神压力,使体育锻炼与修身养性并行,兼顾心身同时得到修复。(2)内外结合原则:参加体育锻炼有多种方式,既可以是室内锻炼,也可以是户外运动。室内活动既可以是家务劳动,如擦地板等,也可以在家或者室内体育场所参加各种活动,如跟随光碟学习舞蹈、太极、瑜伽、健美操或者强度训练等;也可以在跑步机或者椭圆训练机上进行锻炼[14],但是室内运动与户外活动相比较,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空气负离子浓度室内会明显低于户外[16]。因此,多参加户外活动对于身心健康更有益。无论何种运动每周不应少于4次,包括你自己喜闻乐见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如果你有时间,最好是参加一个体育队或者赛跑小组,结伴而行,会收获到更好的锻炼效果[12]。(3)食疗结合原则:就脂肪肝病而言,虽然医学上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用来对其进行治疗,但是节食与锻炼是克疾制胜的两大法宝[14]。首先是控制饮食,限制热量摄入,这对于控制体重、预防营养过剩大有裨益。同时应该注意多摄入膳食纤维,如全谷物小麦、大麦、高粱等,或者采用谷物早餐,包括燕麦片、无任何香料添加的麦片、麦麸等。乳制品饮用注意用脱脂奶、低脂肪奶产品取代全脂奶产品。蛋白质的摄入注意多吃一些蛋清(不是蛋黄)、白肉(鸡肉、鱼肉)、豆类和豆芽。多吃一些富含ω-3脂肪酸的坚果类,如核桃、杏仁、亚麻仁等。纤维水果和蔬菜包括苹果、橙子、木瓜、石榴、梨等;多食用一些深绿色叶子类蔬菜、西兰花、包心菜、小葱、萝卜等。总之,以低饱和脂肪酸和高纤维食物为主。避免饮酒,避免下列食物:高升糖指数食物如白面包、精米、糖;水果类如香蕉、芒果、葡萄、冻苹果;块根和块茎类如山药、土豆等;高脂肪食物如奶油(包括人造奶油)、酥油等;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红肉、虾米、对虾、肝脏、奶酪等;还有一些食品也应该避免,如碳酸饮料、油炸食品和快餐(汉堡、皮萨等)[12]。#p#分页标题#e#

而“疗”以中草药、清理体内毒素、服用抗氧化剂等措施来预防脂肪肝。清理体内毒素的同时还应该注意避免环境污染物、各种药物甚至是食物中的毒素对肝脏的伤害,导致肝功能下降,诱发脂肪肝。另外需要考虑采用排毒饮食[15]将体内的毒素排除,以减轻肝脏负担。服用抗氧化剂,如VE和VC二者均有助于肝脏健康。2005年有研究表明,服用VE和VC补充剂可以使脂肪肝患者体内的某些酶的异常水平降低[15]。采用中草药也可以预防脂肪肝,传统的肝病常用水飞蓟来进行处理[15]。水飞蓟具有清热解毒,保肝、利胆,保脑,抗X射线之功效。对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代谢中毒性肝损伤、胆石症、胆管炎及肝胆管周围炎等肝、胆炎病均有良好疗效,可使肝脏病患者自觉症状和某些生化指数如血清胆红素、白皖及球皖系数、凝血酶元、谷丙转氨酶等迅速改善。对于脂肪肝的预防措施既可以利用天然中草药,也可以利用来自天然中草药的活性提取物。如来自天然姜黄的姜黄素,通过抗氧化作用,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10]。因为通过姜黄素干预,能显著降低大鼠体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肝组织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减少血清总胆固醇和肝组织三酰甘油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活性,明显减轻大鼠肝内脂肪沉积,改善肝细胞的脂肪[10]。至于体检中出现的B超异常的其他疾病更详细的预防对策,由于受篇幅所限,不再一一详述。

本文作者:刘淑娟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