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怎样做好农村医学教材的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杨怀宝 杨晟 单位:大理卫生学校
高质量教材的产出涉及面广;其中,编写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当前参编人员数量不足,总体水平不高制约了农村医学专业教材的建设。
1中等职业卫校教材编写人力资源匮乏近年来,各学校的连年扩招导致师资的数量、质量及结构比例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而无暇顾及教材的编写和临床技能的提高,形成中等职业卫校教材编写人力资源匮乏的局面。
2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和鼓励编一本好教材需要编写人员经过数年的素材积累,在此过程中教师必然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编写教材付出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极大地挫伤了高年资优秀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因而,编写人员整体素质降低、人数减少,加之编写时间仓促,教材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3教材出版发行频率太高近年来,一些出版机构受利益驱使,很难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组织人员编写教材。教材编写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编写任务重、时间仓促组织不规范任务体系不明等问题,由于上述原因,出版的教材内容陈旧、专业术语不规范、语句不通、错别字多、观点含糊不清、操作流程不规范等。
农村医学专业适用性《病理学》教材的编写特点
编写中职卫生学校农村医学专业的教材尽管尚属首次,但是,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要编写的教材既不能是大专教材的缩写也不能是以往中专卫校社区医学专业教材的翻版。应该根据毕业生的工作环境、性质和任务坚持“必需和够用”的原则,编写具有特色的适应性教材。
1教材设置合理,突出培养目标农村医学专业中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基层医疗卫生保健和防疫工作的高素质初级卫生技术人员。毕业后能在乡村医疗机构从事常见病的防治、卫生保健防疫及健康教育咨询等工作。教材的编写依据农村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特色。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力求“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淡化学科意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运用基本理论,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学生将来防治千变万化的疾病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2教材编写强调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病理学是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是中职卫生学校医学生必修的桥梁课程。具有承接前期基础课程启动后期临床课程的作用。教材涵盖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内容。农村医学专业《病理学》教材的编写既传承常规编法,又特别强调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在阐述疾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同时,特别注重病理变化和病理临床联系的编写。引入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尚未面对病人,缺乏临床知识的前期学习阶段,尽早接触“临床”,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认识,激发学生向往临床,关爱患者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3教材内容注重与“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接轨教材涵盖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病理学部分的考纲内容,每章节后按照“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题型要求编有适量的题目,书后附有两套模拟试题,供课后练习使用。教材编写以问题为导向,每章节中设有案例分析,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病例,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还设有“考点连接”。引入往年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病理学真题模拟题并进行解析作答。力求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病理学与临床和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接轨。
4教材编写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中职卫生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认知活动总是追随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顺序,呈螺旋式上升。追随学生认知规律,结合病理学直观性强,核心知识是疾病时器官、组织所发生的病变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书中配有113幅彩图,以替代繁杂的文字描述,将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每个章节后编有小结,帮助学生归纳章节要点、点拨难点。便于学生记忆与复习。
总之,编写一套高质量的农村医学专业教材,必须要经过许多高水平的教师在优秀出版机构等社会元素的支持下,依据教学目标认真编写,方能完成。中职卫校农村医学专业教材《病理学》之所以编写成功,正是这种集体智慧的体现,既凝集了前辈的丰富经验与成果,更是全体编委在精品意识指导下集思广益、辛勤劳动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