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学革新及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病理学教学革新及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病理学教学革新及探究

作者:胡建明 李玲 李锋 赵瑾 刘春霞 陈云昭 常彬 齐妍 单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应用多媒体教学,改进实验条件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PPT幻灯演示成为实验课的一部分。实验课前十分钟左右的理论知识的回顾、实验重点内容的点拨及病变观察要点图片结合显示,成为学生理论知识巩固和启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讲解,形象分析,避免了单纯枯燥的病理形态学描述,使学生病理形态识别、记忆,一目了然,唤起鲜明的表象,产生“形象启发”效应[3]。采取“观察→引导→再观察”的方法,把形态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教师在讲切片时,不是全盘托出式的传授,而是设疑问、提示、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点,从而获取知识、掌握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设立数码互动局域网教学实验室,提高学生对形态学知识掌握的效率。在互动实验室中,每位学生和教师的显微镜连接在终端电脑上投影与屏幕,使每位学生和老师显微镜下的切片动态的成像呈现在屏幕上,老师可以通过按键单独与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就老师或某位学生的切片,动态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教授或讨论。在此过程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对病理切片重点难点掌握,加深病理学知识的记忆。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设临床病例讨论课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是验证性实验,通过大体、镜下标本的观察,让学生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病理学各论的教学内容应更加强调联系临床。开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临床病理讨论课,结合以授课教师提问,学生互动的PBL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学课程开设于大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组培学和病理生理学等基础课程,对宏观与微观正常人体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了病理学。病理学又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所研究的是各种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共同规律,而各论是在总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各种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内容的特点,病例讨论课设立于各论的实验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大纲,各论每章节系统疾病都编写了实验病例讨论的内容。每堂病例讨论课,学生被分为几个小组,每小组4~6人,对所设立的病例进行组内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而作为主体的学生就要讨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心血管系统病例讨论”,针对30岁的患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男性开设病例讨论,以“心慌、气短五年多,浮肿3月,皮肤发黄1周”为主诉,提供该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住院后体检、住院经过及患者死后尸检的描述,学生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经过进行分组讨论,老师作为旁观者参与讨论,在此过程中,允许学生翻阅课前预习检索的资料和书籍,提出各种假设,同时允许组间进行询问和探讨,最后由每组选派的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发言,学生和老师参与对总结发言的学生进行提问,同时,每组代表发言学生进行联系和讨论,对该病例达成共识,最终由老师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更正讨论中错误的结论,对讨论中的难点和争论的内容加以讲解,这样学生对所讨论的内容豁然开朗,加深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联系。在此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灵活性。

3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实验室通过对时间、内容的开放,能很好地弥补课时不足,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设备和实验室利用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实验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兴趣[4]。教师利用开放实验室给学生配备病理组织大体和切片,在教学的第16周、第17周固定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开放时间内选择实验内容和时间,教师在此过程起到指导、答疑和咨询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一些学生课堂的内容没有完全掌握,在这里可以重新学习或复习,通过形态学和文字知识的比较联系,更加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另外,开放实验室还准备一些难度稍高的切片,比如各系统多发肿瘤,对病理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性学习,拓宽知识,增加对病理的了解。

改革考核方法,建立多层次考核

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习评价的重要形式。考核方法的改革是推动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科学的实验考核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任何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都离不开考试,但是优秀的考核方式能够起到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的医学人才的作用[5]。实验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和课程结束时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的兴趣学习和能力培养为导向,建立多层次的考核方法,通过实验报告书写、标本及切片认识等手段考察学生对实验内容掌握的程度。

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一般仅有课程结束的实验切片考试,缺乏病理实验课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较难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课题组更倾向于对学生的综合测评。在平时实验教学时强调肉眼和镜下的统一性,临床表现与病理所见的统一性。让学生每看一个大体标本和每一张组织切片表述出自已的病理诊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加深对病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设置病理报告作业,将每节实验课的重点知识以绘图方式表现出来,着重以实验报告对病理形态的展示、病理诊断和诊断过程中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来评价平时实验成绩,这样不仅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病理实验知识的掌握,而且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地更正学习过程中对知识错误的理解。课程结束后病理切片诊断考试,学生对抽查的病理切片写出病理诊断和依据,教师根据病理诊断和诊断依据进行评分,对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考察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平时实验考核和课程结束的切片病理考核,起到了对病理知识点的强化与记忆,锻炼了学生综合与总结能力,加强了师生交流。把平时评价和实验终末评价结合起来,实行动态性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p#分页标题#e#

病理学实验联系了理论和实践,为医学生基础学习转向临床学习架起一座桥梁。医学病理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课题组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目的在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目前,课题组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病理大体和切片知识接受能力明显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面对未来将更有信心,坚定创新,不断改革,努力探索更加完善的病理实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