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教育调查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神经内科教育调查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神经内科教育调查分析

本文作者:陈葵 李继梅 王佳伟 张拥波 伍文清 许春伶 脱厚珍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

临床医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才,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其中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临床教学与实践,这也是培养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培养临床思维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着将来临床医疗水平的发展。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核心是“以教为主”,即教学的进行是以教学大纲为纲,以课堂教学为主,临床见习为辅。但是这一教学模式限于有限的授课学时,教师仅能做到传播知识,少有机会通过深刻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掌握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们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而不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目前这一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发展的需要[1]。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发展为改变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2000年,国际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达维德•萨克特(DavidSackett)将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制定每个病人最佳的诊治措施”[2]。短短的半个世纪,循证医学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医学的主流,改变着传统的医学模式,而且这一临床医学模式的变革也正在逐步融入临床教学实践中,改变着教育模式。首都医科大学已经开展了循证医学教学,我们对首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的医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了有关循证医学的调查,以了解目前神经病学教学中师生对循证医学的态度和实践状况,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教学打下基础。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首都医科大学2006级七年制医学生和2007级五年制医学生、神经病学授课教师和见习指导教师。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自填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循证医学及实践的态度,可获得的信息资源和使用技能,临床指南的使用等。每项问题为5分制,分别依次为否(1分)到是(5分)。分别为问卷调查在神经病学教学结束后2周内进行。

1.3统计学

处理使用SPSS11.5软件建立问卷调查结果数据库。所有资料分为3组,分别为七年制学生组、五年制学生组和教师组,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基本情况教师组:13人,其中男性4人,女性9人;年龄:43.31±6.68岁(35~58岁);文化程度:大学本科3人,硕士1人,博士9人;技术职称:主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任医师5人;临床工作时间:19±6.44年(10~33年)。2006级七年制医学生组:27人,其中男性13人,女性14人,年龄21.19±0.83岁(19~23岁)。2007级五年制医学生组:34人,其中男性14人,女性20人,年龄22.38±0.95岁(20~25岁)。

2.2循证医学及实践的态度调查3组对循证医学的态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认为循证医学是必须且必要的临床实践。

2.3可获得的信息资源和使用技能3组在循证医学实践的技能掌握上存在差异。教师和七年制学生对循证医学所必需的应用技能,如熟练地使用医学文献检索工具以及对专业文献作严格评价方面较为自信,而五年制学生则相对信心不足(P<0.05)。

2.4临床指南的使用情况3组在临床指南的使用情况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当前医学研究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的大量的研究结果不断问世,使知识的更新更快。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对大量的研究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应用于临床,在这一方面,循证医学模式为我们指出了新的道路[3]。循证医学始于上世纪80年代,距今不超过半个世纪,但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而且随着临床实践还在不断地发展深化中,而这一临床医学模式的变革同时也在改变着临床医学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和方法。因此,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方法,不仅有助于转变授课教师的观念、以及知识的更新与再提高,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工作后自我知识的更新[4,5]。

循证医学应用于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涉及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授课教师和学生。从问卷调查表1师生对循证医学应用的态度调查中可以看出,师生对循证医学的态度基本上没有差异,均认为循证医学是必须且必要的临床实践。这一点是循证医学能够顺利应用于临床教学并获得成功的前提。从表2可以看出师生在循证医学实践的技能掌握上存在差异,教师和七年制学生对循证医学所必需的应用技能,如熟练地使用医学文献检索工具以及对专业文献作严格评价方面较为自信,而五年制学生则相对信心不足。这可能与学习的信心和能力有关。“熟能生巧”,“一事通则百事通”,这提醒我们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实践,以达熟能生巧的地步,还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授人以渔。

师生在临床实践中均能够认识到指南的重要性,积极寻找指南,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6,7]。但受制于时代的局限,目前的循证医学尚处于发展阶段,高质量的循证证据尚不完善。从授课教师来看,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接受循证医学的程度不同,而致在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的方式和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尽快进行授课教师的有关循证医学教学的再陪训和资格的认证极为重要。同时学校在课程上的设置和要求,也是保证循证医学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从医学生来看,他们虽对循证医学有一定的理论认识,也有进一步学习、实践的要求,但还是缺少临床实践的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因此,教学中布置课后作业,指导医学生运用循证医学的思维完成作业,也是提高循证医学教学水平的方法之一。因此,我们认为循证医学教学是否成功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指导教师是否具有进行循证医学教学的能力和资格。只有具备循证医学思维的教师才是循证医学教学成功的前提。其次,是否具有能够应用循证医学教学的临床实践场所。

目前循证医学还处在发展阶段,更多的证据还主要针对多发病、常见病,因此在教学中指导教师应主要在多发病、常见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有意识地应用循证医学思维进行教学。最后,医学生是否具有循证医学的素质。新时期的医学生经过学习、临床实践后,应当具备主动提出临床问题并寻找证据、评价和应用证据的能力。循证医学教学在教法方面的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指导教师可在同学实习期间,针对某些具体的临床情况提出相关的具体的临床问题,布置课后作业,使同学主动寻找答案。在这一临床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现有的教学内容,改革现有的教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局面,使他们能够随着医学的发展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同时,这一教学过程也会为日后学生从事医学科学研究、撰写医学科研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8]。医学生将成为未来的医生,他们不仅是未来医学的继承者,更重要的是未来医学的探索者,从现在培养他们的循证医学思维,将会为他们将来的医学实践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