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文学教育小说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育小说”又可以被叫做“教育成长小说”、“教养小说”、“成长小说”等。教育小说的主体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在一个时期内经历了不同的事件,让自己最后慢慢成熟,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和角色,在这个成长时期内人物本身的个性的变化和精神的发展。在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术语辞典》中对“教育小说”的解释是,它的起源是德语,意思是描写成长和教育的小说。小说主要是通过主人公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最后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小说,来源于作者本身的基本观念:人才能自己决定“命运”,并不是它手中的玩偶,人是可以通过对自我教育改变和创造自己未来的生活的,来发挥大自然赋予给他的能力。因此,教育问题顺理成章的成为这类作品的重要组成。从另一角度看,教育小说在个社会和人之间的矛盾尚未激化时,主人公在接受教育时通过个性的丰富化和成熟化使其成为社会合作者”两者的界定大致是相同的,都是强调主人公从时间的成长和资深人士的成长,最终达到精神和思想的成熟两个概念都是从全貌上进行限定,都没有更深成的探讨教育小说更加详细的特征。
一、教育小说分析
国外的教育小说较多的是理论和论著,主要是介绍国外教育小说的论述和研究现状。多数都是从教学发展和教育学的角度入手,虽然有很强的操作性,但相对文学性就差很多啦。而中国的教育小说,因为概念本身性质捆绑,所以有的也只是对西方的仿造,仅限于从教育原理、教育史和教育法规等方面对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等一些方面进行讲述,而忽略了小说本身的文学性。近年虽然有些有分量的研究是关于教育的小说或论文,也有《歧路灯》等几部关于教育的古典小说。对于现当代的教育小说领域,还有待开发。中国教育小说主要是批判一些教育弊端的和讲述青少年如何成长经历和表现的小说。中国教育小说大体分两类:一和西方教育小说的关念相类似,主要以表现青少年如何成长的经历;二突破了西方教育小说的观念,主要是叶圣陶的敲击中国教育问题的弊端说。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两种形态的教育小说并存发展:教育问说和教育成长说。一般教育小说有自传性、批判性等特征。
二、中国教育小说代表作品
(1)叶圣陶先生的创作
叶圣陶是一个表现现实主意的作家,他的作品严禁、厚重、深沉。他通过教师形象类和儿童形象,向人们展示了残酷而又真实的教育现实。在他的小说里,有着既可悲又可恨的教师们,有很多教师根本不具备教师的最基本的能力,只是在教育界里混生活来得以求生存。如《校长》中的三位老师,好赌成性,但校长的感染下,曾洗心革面,学校也呈现出过一段欣欣向荣局面,怎奈受旧势力的影响,他们还是重蹈覆辙,使很多师生也都有这种坏习惯。还有很多教师本身是向善的,由于找不到正确的道路,一直在矛盾间徘徊,他们精神几乎崩溃。叶圣陶在《脆弱的心》中用徐、莫两位想法提出,什么是教学的趣味?其实寻找教学趣味就是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当时普遍性的矛盾正是徐、莫二人论形象的实际化,许博士的演讲则是对当时的教育者的教育价值和认知水平在社会学上的解答,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校长》这篇小说中中,想让这种理念得到实践,他让校长开展了实验教育,如让老师多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写小新闻等。可惜实验最后失败了,叔雅校长也无奈地给陈、华、佟三位害群之马续签了应聘书。为了揭示深刻、严酷现实,叶先生在批判这些教师的弱点时,也多次表现他们的闪光点,同时叶先生也体现出他们的悲剧不可避免。
叶圣陶准确地写出这些教师所受到的种种压迫。《饭》中的主人公,为了饭碗,为了生存,被学务委员勒索、敲诈,以致经常挨饿。类似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都是被压迫者的真实写照,他们结局是那么的真切,却又触目惊心。而面对压迫这些人物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默默忍受、奴性十足、苟且偷安、开始反抗,但反抗是那么动摇不定、软弱无力。然而在教育的其它主体如青少年,叶圣陶对他们生活际遇深表同情,也寄予了相当的理想。《祖母的心》以老式家庭教育让儿童成为落寞的孩子;《义儿》写旧的学校教育和家庭制约下,使他的性情没有良好,健康的发展:《一课》则以另一种形式表现爱自然,爱幻想的孩子在课堂里心里,用比较含蓄的手法批评了老式的内容和教育方法,叶圣陶也寄予了很多理想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描绘着孩子们的本性。以上表现叶圣陶在描写儿童苦难的小说,与别的同情类和人道主义小说有了本质区别。叶圣陶把孩子的苦用笔放到理想上,他相信:无论孩子多么穷苦,只要能在自然天性下自然成长,就能最后走到光明,虽然这光明一厢情愿且有点虚幻,但这是叶圣陶现实中的理想。
(2)冰心教育小说----爱的哲学
冰心,在现代作家中是最具童心的,在她笔下创作出非常优秀且大量的文学作品,它们美丽恬淡、清新自然、新奇幽远,如春雨般的滋润着儿童心灵健康成长。所以,冰心成为他们启蒙老师和知心朋友。冰心小说寄予的教育理念是自我的,独特的,冰心相信让孩子健康的成长的力量是“爱”。作为一个家庭宽裕,生活无忧的女子,冰心却写下了《三儿》、《最后的安息》、《是谁断送了你》……等很多关于苦难儿童的作品,当然这不是冰心所熟悉的,所以表现出来的儿童性格也不充分,这些形象所承载的是“问题儿童”。以上几部作品是冰心表现自己问题小说其中的一面,是问题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她所表现的首先是社会问题然后才是“问题儿童”的性格。从严格上来讲,他们的文学形象还不够活跃。五四时期的作家们很少去描绘这些幼小心灵。他们只关注到压在这些孩子身上的某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对孩子的心灵迫害如何,就涉及的相当少了。从《寄小读者》我们可以推断出冰心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在《寂寞》和《离家的一年》两篇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她对没有病痛,没有贫穷,生活无忧无虑的儿童形象是她所熟知的儿童形象。真正能表象冰心所独有风格的是“天使儿童”。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可以找到她的教育观点“爱”。用对孩子的扶住、温情和周围人的爱,让孩子们感受温馨和快乐。这就是冰心在这类作品中表现出的母性的最高情怀。她相信只有得到爱的孩子,才会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和姐妹,爱生活,爱人类、更爱和平。冰心一直都在强调“母爱”,赞美“母爱”。母爱是不图回报的,无条件的,是自然、纯洁并神圣的。冰心把这种爱升华为超现实、超伦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她用诗人美丽情怀来抒写“母爱”,编织关于“母爱”的故事。为儿童建立一个、优美舒适且轻松愉快的美好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还有对儿童做有益于儿童自身性格良好发展的练习。这就和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的主导思想不谋而合。#p#分页标题#e#
在冰心看来童年里有许多习惯和印象是无法改变的。她的气质、人格给她的一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冰心自传•我的童年》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叙述训练和环境是怎样影响她性格的。她在儿童时期虽然没有玩伴但在和谐的家庭中母亲视她为掌上明珠,父亲的随和,闲暇时和女儿一起玩耍。父亲没有要求她穿耳孔、缠足等,而是把她当作儿子,只让她对封建的育人观念得以淡化,使其性格自然发展形成,没有受到摧残和扭曲,也让她养成一种恬淡、且返乎自然的性格状态,冰心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儿时没有玩伴。
冰心把作品中的青年女性塑造的完美化。她们大多温柔美丽、心地善良、稳健端庄,活泼大方、她们充满活力,她们用自己高超的智慧和才能,赢得了女性本该有的尊严,以事业上的成就,获得了敬重,以真挚爱得到孩子们永远的爱戴。代表作品有《两个家庭》,《别后》,《第一次宴会》,《我的学生》,《离家的一年》,《寂寞》等,这些作品里都是有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存在,她们的尊贵不凡的高雅气质都是用好的知识熏陶和家庭教育带给他们的。冰心小说舒缓、清新、充满爱,在这个时期,是爱的时期,王统照也有同样的一系列关于“爱”的教育方面的小说,但思想性和文学性远远不如冰心,所以在本文中就不多讲啦。
三、结语
鉴于本人对中国教育小说现状了解和研究,去除旧观念,老思想重新构建新理念和新视觉,把文学领域进一步拓宽,以长远的眼光并加以回望来审视中国教育小说的发展,更新艺术手法从新用教育小说的方式展示教育理念并去发展线索,中国的教育小说是中国自身教育理念和教育时代的晴雨表,反映了中国教育小说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