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全民文艺观世界发展历程,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文学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的文学”,为全人类所共享,这在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中,早就明确地讲过了。我们中国只是在新时期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才遗憾地发现,当代世界文学顶尖级的诺贝尔文学奖,将12亿人口的中国排除在外。于是一批有血性的富于民族自豪感的作家和评论家,明确地提出了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同世界接轨。并且,决心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间,向诺贝尔文学奖进军,实现零的突破。可是,1999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被德国作家格拉斯摘走,20世纪最后一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他是人了法国籍的华裔作家,不属于中国人。而今,远比获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更重要的文艺全球化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中国作家和艺术家,又该如何面对呢?“全球化”,对中国文学来说,简直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科技和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思想和文化的相互渗透,以及信息的传播、文化工业的产品市场、学术领域的话语权力等等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竞争,将对中国文艺创作带来的影响也是双重的。 文艺等精神产品的生产、传播与消费,实现了第三次革命。从文化史上考察,第一次革命是纸的发明,第二次革命是印刷术的诞生,第二次革命是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它使全世界各民族的文艺产品的载体和交流都变得十分容易,而且这种超越时空的信息传播方式无孔不人,想拒斥它也十分困难。历来视为神圣的一切经典的文学创作,都将被排挤到•种边缘,传统的精英文学和艺术越来越当作一种国粹保存而搁置一边、相反,作为经济全球化语境中的文艺,将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世俗化、趣味化,各种快餐文化及其产品打着娱乐文化的旗号,更加风行于世,如鱼得水。文艺创作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逐渐纳入商品经营的轨道,一切经营的技巧和出发点都听命于市场的销售和观众的兴趣,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失衡,利润原则将逐渐替代审美尺度,文艺批评泡沫化、广告化,服务于商业炒作,由于人们只崇拜金钱、物欲,精神贫困,艺术审美欣赏向满足于感官的刺激滑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争夺经济政治霸权到强占“主流文化”,控制“文化霸权”。 由于世界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信息的交流不平等,以英语为主导语言,以美国文化为中心的“主流文化”大量地向其他弱势国家流人信息,占据主导地位。西方的意识形态包括价值观、宗教观、审美道德观将会形成慢性渗透,支配别国,成为领导者。许多人文学者对全球化的到来,充满了人类文化的危机感。几年前季羡林先生等人多次畅想下一个世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流的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而主宰世界,近期又有一些学者畅谈21世纪的文学,中国将享誉全球。对于老学者们这些仰之弥高的放言高论,能否成为事实,仅仅是一个很遥远的畅想,我所最关注的还是现今,眼下中国文学艺术如何求得生存的问题。美国的一部大片((泰坦尼克号》打遍全世界,使国产电影黯然失色。中国的《还珠格格》纯属闹剧,在投票中竟轰然获奖。这些大家共见的事实,都意味着一种西方的“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正在与我们争夺另一种霸权。 上面列举的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在目前中国的某些方面已初见端倪,作为塑造人的灵魂的文艺,将如何抵御有害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和平渗透,保障作为人的理想!尊严和人性美不致受金融、物欲膨胀的侵蚀,通过文化艺术在人们的心灵中筑起一道精神的堤防,这是中国文人作家和艺术家所面临的世纪职责。但是拒绝污染采用隔绝、封闭、孤立主义的政策没有出路。全球化对外开放也给文艺打开一个广阔的世界文化市场,提供施展才智的无限商机。 首先,由于信息交流的便捷,各民族、各国家间的文化艺术的个性、经验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借鉴,将有利于大大提高中国文艺创造的总体水平。文艺家的眼界开阔了,将打破陈旧固定的思维模式,获得新的创造性灵感。其次,全球化并非同一化,也不可能是单一的“美国化”、“西方化”。古老的中国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由于过去长期封闭,也由于以美国为首与中国长期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多数洋人不了解我们,而且常常带着偏见看中国。我们以正确的态度顺应国际潮流,将给中国文化艺术走向世界带来很好的机遇。古老的东方文艺经过由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化,将会以更加灿烂的光华显耀世界。第三,中国的民族振兴和繁荣发展离不开世界。通过文学艺术的传播可以架起同世界各民族相互了解的桥梁。文艺是以情动人为其特征的,文艺的传播不仅是以理智而且从情感的深处潜移默化地打动人、鼓舞人,尤其中国传统艺术中那种重亲情、友爱、善良的人性美以及诗情画意的艺术表达,将有利于增进了解,沟通感情,化解冲突,推动全球化向着和平健康的道路发展。 文艺走向世界实现全球化,首先是我们拿什么样的作品去给全世界读者看?过去我们的误区是不把全世界的读者看作是“服务对象”而奉行一种与别人“对着干”的哲学,所以“”时期,包括“十七年”创作的文艺作品,在国际上几乎无人问津。相反,像沈从文、张爱玲等作家更多地表现了人性美的作品,以及一些旅居海外和港台的作家的作品,在国外读者中享有声誉。可见国外读者和观众欣赏艺术也是有选择的。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多数人并不都是因意识形态不同而拒斥,还在于我们的文艺作品所描述的内容和题材,是否具有更广泛的全人类性,能够给全世界读者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使他们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达到相互间了解和心灵沟通。 我认为,世界文学中有许多共同的主题,随着历史的变迁演绎出不同时代的新意。比如,歌颂青春和爱情,描写“忠”与“奸”的斗争、尊重个性,渴慕自由,同情弱者,揭露金钱、权力的凌辱,歌颂崇高与理想的美,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对人性丑陋的揭露,对民族性格缺失的反思。总之,一句话:把文学还原到人学,这是一个写不尽的永恒的主题。 其次,重提大视野的“全民文学”。真正的文艺是属于全人类共享的公共财产。#p#分页标题#e# 第三,理顺国际国内审美标准的障碍。走向世界的文艺也应该是多元的,各民族、各国家间由于意识形态和审美心理、习惯的不同,全世界的读者也是多极化分作若干层次的,但即使是这样,人类的感情兴趣和意向仍有许多共同点。审美尺度如果过于狭隘,就会阻碍情感交流的通道。通常容易想到的是批评标准中的政治问题,其实政治在世界各民族间都有其共同点,只有狭隘的党派政治才具有排它性,而涉及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政治,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文艺要描写生活于社会关系中的各种人,那种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政治,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这种权力关系就存在着,小说《鲁滨逊漂流一记》就是一个例子。 所以,文艺批评讲“政治标准第一”这只是一条最基本的最起码的标准,也是最低标准。但是,“起码的”、“基本的”不是“惟一的”和“最高的”。我以为,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可以简化为一种法律(比如《文艺法》或((tU版法》),它的任务只是解决是否“违法”,是否涉嫌抄袭或盗版的问题。如果作家所写没有违法,艺术性就上升到衡量该作品标准的第一位了。 可见,强调文艺批评的艺术标准,鼓励和提倡艺术型的写作,对文艺创作实行立法,以协调围绕文化传播而产生的新的国际关系已经十分必要了。以法治文,减少因个别人的好恶而产生的行政干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把创作自由,写什么和怎么写,留给作家和艺术家去解决,给中国文艺走向世界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的环境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