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文章的文学和美学价值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朱自清文章的文学和美学价值,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朱自清文章的文学和美学价值

 

朱自清的《背影》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散文杰作,本文从文学价值与美学价值的角度解读这篇文学经典,通过该文描述的父子情深以及对现代和当代散文产生的积极影响,论述其文学价值;该文以“背影”为载体表达父爱,蕴涵亲情之美,从其采用的朴实的写作手法、情与景的完美结合以及化平实为神奇的绮丽语言出发,论述其美学特色及美学价值。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体现人类情感的优秀散文,它的文学价值以及美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值得深思的。它以歌颂父爱为主题,以朴实却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父爱以及对父亲的感恩怀念之情,成为中国现代散文中以亲情为题材的奠基之作,对现代和当代散文产生了深远地影响,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它以“背影”为载体表达父爱,具体描述父亲的“背影”,体现大爱无言,蕴涵着深厚的父子之情,读之莫不为之动容,极具美学价值。   一、《背影》的文学价值   《背影》表达的是真挚的父爱,是一种血缘亲情,是现代文学史上以亲情为题材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年代,因此,“五四”新文学的作家追求自由、平等和博爱,反对封建道德与封建礼教,他们创造出的文学作品主要围绕个性的解放、百姓的生活等方面。有的作家把家视作封建专制,并对父辈们不满,甚至对家进行质疑与批判,从巴金的《家》以及曹禺的《雷雨》都可看出这种创作思维。而《背影》则与一般的“五四”作家反对父辈的作品不同,它如一股轻柔的细风,让人们感受到了儿子与父亲朴实的亲情,它继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使人们重新感受舐犊情深,知晓感恩孝敬父母是毋庸置疑的。在朱自清的眼里,虽然父亲并不完美,也有一些缺点,他和父亲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如他对父亲送自己的不以为然和对父亲嘱咐的不屑,然而,在子女面前父亲永远都是父亲,朱自清就是怀着对父亲感恩怀念的心,创造出这篇饱含浓厚亲情的经典之作。文学是展现人性的,朱自清正是用《背影》展现了人类最真挚深切的感情,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   朱自清的《背影》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打动了许多人,在大众的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以亲情为题材的奠基之作,使得表现家庭亲情的文学作品得以继承与发展。《背影》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出大爱无言的亲情,感动了一代代读者,至今仍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如台南科技大学何三本教授在讲评《背影》时,竟情不自禁地泪湿眼眶,每每读之,总是潸然泪下;2007年在澳门举行“两岸四地同文异教”活动中,《背影》成为教研的教材;2009年在香港出版总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香港书奖”中,《背影》获得“我最喜爱年度好书”……由此可见,《背影》描述的父子亲情,可以作为道德文化教育的教材,是人类文化永恒的主题,是全人类的精神文明财富。   《背影》对现代和当代散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四”散文思想内容与价值观念发生质的置换,中国现代散文从传统的“文以载道”转变为人本主义的“自我表现”。在这个时期,发生了新文学的现代化转型,朱自清的《背影》写出了自我,真挚、真实地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感情,并且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既体现了传统散文的形式,又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力,为后来散文家提供了参考价值。它还是亲情散文的参考范本,胡适的《我的母亲》和冰心的《往事》组篇都是以亲情为题材的精品之作,而朱自清的《背影》更是影响深远,还是“五四”新文学第一篇写父亲的散文。在这之后,众多作家开始了以亲情为题材的散文写作,并有作品借鉴了朱自清的《背影》中的“背影”这一意象和其所采用的写作手法来表达感情,由此可见其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影响之大,以及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经典的文学价值所在。   二、《背影》的美学价值   众所周知,散文之所以优美,不仅因为它能抒发出真情实感,还因为其文字语言的优美。有的散文是简单明朗的美,有的散文是华丽浓郁的美,不同的美会引起各种不同的审美情趣,陶冶广大读者的审美情操,从而培养人们的审美观,提高广大读者的审美能力。朱自清在《背影》中,不仅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还在散文中展现了美,而且表达了自己对美的独特理解,并从中散发出一种独特魅力,把读者带入一个回味无穷、充满想象的艺术境界;不仅抒发了父子之情,还在读者心里留下经久不灭的印记。《背影》不浓墨重彩,语言朴质清淡却不落俗套,仔细品味,自有一番清新淡雅的心灵收获,颇具美学价值。   (一)用朴实的手法创造美   《背影》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朱自清用朴素的而饱含真情的语言、平易而又丝丝入扣的叙述,写出了真挚的父爱。《背影》描述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的情景,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和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全篇文章中“背影”出现了四次,虽然每次出现的情况是不同的,但是思想感情都是一样的。第一次出现在文章开头,文章开头的“背影”为后文埋下了伏笔,使全文透露着一种浓厚的感情。第二次出现在车站送别的场景里,作者对父亲的“背影”有了详细地描述: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和深青布棉袍,步履蹒跚地爬过铁道去给儿子买橘子。儿子看到这个场景,感受到父亲深厚的父爱,很是感动。第三次出现在父亲和儿子告别之后,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渐行渐远,离别的伤感情绪使他流下了泪水。第四次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父亲的“背影”出现在脑海里,对父亲有无尽的思念,而且还与文章开头呼应。父子情深,通过“背影”这一纵贯式的线索,把父子之情表现得含蓄而淡沉,所谓“于平淡中见神奇”。与一般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特征和神态特征不同,这篇文章是对父亲“背影”这个意象进行具体细致地描述。朱自清之所以这样描述与他当时的家境和心境密切相关,当时父亲渐已年迈,步履蹒跚,家境惨淡,祖母逝世,还要在奔走谋职之时,不辞辛苦地送儿子去北京,且艰难地爬过铁道去给儿子买橘子,对儿子关怀叮嘱。因此,“背影”具有最佳的审美效果,朱自清对父亲的“背影”重点描绘,抒发当时特定情况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增添了审美想象空间。也正因为文章展现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下的父子情深,字里行间透露着淡淡的哀愁以及深深地怀念,才更显真挚动人。#p#分页标题#e#   (二)情与景完美交融创造美   情与景的相互作用是引导我们领悟作品意境的桥梁。古今中外描写亲情的诗文并不少,但如朱自清的《背影》这样能够深深打动读者心弦的经典之作却不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它有细致的场景白描和真实深厚的抒情。在《背影》一文中,首先,写父亲在祖母逝世并丢了工作的情况下,强忍着沉重难过的心情反过来安慰儿子;其次,又写父亲在奔走谋职的繁忙中,无可奈何地委托旅馆的茶房送儿子坐车去北京读书;然后,又写父亲放心不下决定改变注意,在百忙之中自己到站台送儿子去北京。   在描写完父亲对儿子的种种关心以后,又重点展现了父亲的“背影”,表达父爱之情,读之无不为之感动。文章有一连串饱含对儿子关切的小事的描述,其目的是通过这些不起眼却又不平凡的小事表达出情感的层层递进,以便深入到“背影”这个重点主题上,情景完美交融的高超写作手法十分巧妙。写完“背影”这最动人的一幕之后,朱自清又写了儿子对父亲一生的回忆,在儿子晶莹的泪光中闪动着父亲的背影,也闪动着朱自清对父亲真挚的怀念,更加扣人心弦,令人感动,可谓极尽情景交融之致。   朱自清正是通过对这些情景的细致描写,自然地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景致当中,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背影》这一散文除了在全文结构、篇章布局以及行文上面有一种余音绕梁的诗意安排之外,在情景方面对情感的表达也充满了值得回味的诗意,使人在情感方面有更多的体会与感受,所以《背影》读起来如此地让人感动。   (三)平实朴素的语言创造美   朱自清的《背影》语言平实,清新自然,具有朴素美,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美文。该文字里行间所显示出的作者极深的语言造诣、独树一帜的语言艺术特色,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背影》虽然描写的是平常生活中一系列平凡无奇的小事,但一旦在这一件件小事中融于真情并凝聚到年迈父亲的“背影”上,那种子对父的感恩怀念之情便都找到了突破口,从而产生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感染力。全篇文字如话家常般,创造了单纯而又质朴的文章风格,读起来清淡质朴,却情真味浓,蕴藏着一段深厚的感念之情。作者面对的不是一场单纯的父子别离,而是父与子、子与父的灵魂交流、代沟差异的重新审视与评估,多角度、多层面地洋溢出人性的绮丽光辉。   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与父亲在平常生活中的事,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平实的语言描述出来,把抒情、叙事、描写融于一体,将父爱以及对父亲的怀念表达得真挚动人,是一篇表露自己感情的艺术品,颇具美学特征与美学价值。   三、结语   朱自清的《背影》文学价值与美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以歌颂父爱为主题,成为中国现代散文中以亲情为题材的奠基之作,为之后以亲情为题材的作品提供了参考范本,其对现代和当代散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它以“背影”为载体表达父爱,用朴实的手法,情与景的完美结合以及化平实为神奇的绮丽语言体现着父子情深,极具艺术感染力和美学价值。总之,朱自清的《背影》富含的文学价值与美学价值颇值得我们欣赏、学习和深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