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曼斯菲尔德文学的写作特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引言 曼斯菲尔德被誉为“英国的契诃夫”,文坛上能够享此殊荣的作家并不多见,可见人们对曼斯菲尔德的评价之高。作家的著名短篇小说如《花园茶会》、《布里尔小姐》、《莳萝泡菜》、《金丝雀》等等已受到广泛关注,而独具特色的《莫斯小姐的一天》却很少被人提及。小说以饥寒交迫的莫斯小姐在冬日早上醒来为故事的开始,在整个社会经济萧条的背景下,身为女低音歌唱家的莫斯小姐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她因付不起房租而被女房东嘲笑、讥讽、威胁。坚强的莫斯小姐决定出门寻找赚钱的机会,但事与愿违,在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后,莫斯小姐绝望了,直到晚上她才碰到了一个对她感兴趣的人,而此人却是一个嫖客,这使得一直希望凭借自己的艺术才能争得一席生存之地的莫斯小姐,最终沦落为了一个“没脸没皮的妓女”。小说虽然描述的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和讽刺意味的故事,但作者的写作手法清新、心理刻画生动,并没有把社会丑恶的一面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而是用含蓄、委婉、细腻的笔触诉说了一个凄凉的故事。这虽与曼斯菲尔德众多的短篇小说有共通之处,但细细品味过后会发现,《莫斯小姐的一天》有其独特的地方。这篇文章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作者对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的大量直接描写上。内心独白在叙事学中被定义为界于第一人称叙事和人物叙事之间的一种叙事方法[1],直接引语是语言学中的一个概念,但在叙事学中它则是叙述声音里隐蔽的叙述者的表现方式之一。 二、内心独白 《莫斯小姐的一天》最大的特点就是叙述性的话语很少,文章更多的是运用人物的内心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内心独白处于第一人称叙事情景与人物叙事情景临界点上,是介于两种叙事情景之间的一种文学表现方式。“内心独白既称之为独白,就说明说话者并不企图向别人传达什么,诉说什么,它在无意识的状态中揭示的仅仅是人物内心的感受,他的意识流动的状况。”[1](P210)文章一开头描写了饥寒交迫的莫斯小姐在寒冷的清晨醒来时的情景,但只有寥寥数语。之后,作者从第二段开始通过描写莫斯小姐的心理来反映她当时的处境,这种心理描写并不是平铺直叙通过叙述者之口来说莫斯小姐有多么贫穷、多么凄惨,而是采取直接引用莫斯小姐内心独白的方法。“‘哦,天哪,’莫斯小姐暗自思忖着,‘好冷的天啊。我真不懂这些日子一觉醒来总是这么冷……难道是因为我瘦了?不像,我还像从前一样丰满呢。对,决不是这样,准是因为近来总吃不上一顿丰盛的热乎乎的晚餐’。”[2](P278) 这种在引号里面的内心独白仿佛直接出自莫斯小姐之口,是莫斯小姐内心活动的直接反映,作者引领读者深入到人物内心深处,聆听发自人物内心的声音。这不仅使描写更加真实可信,也大大拉近了读者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莫斯小姐这位科班出身、曾获得银质奖项的女低音歌唱家,此时仅希望能够美美地吃上一顿,而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竟是如此难以实现。罗钢在《叙事学导论》一书中写到“内心独白处于第一人称叙事情景与人物叙事情景临界点上”,“第一人称叙事情景的基本特征是,叙述者存在于虚构的小说世界中。第一人称叙述者就像其他人物一样,也是这个虚构的小说世界中的一个人物,人物的世界与叙述者的世界完全是统一的”。而“人物叙事情景,叙述者由一个反映者所取代,这个反映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他感受、观察、思考,但却不像一个叙述者那样对读者讲话,读者乃是通过反映者性格的眼光看待小说的其他人物和事件,既然无人承担叙述者的视角,所以场面好象是直接在读者眼前展开”[1](P210-225)。那么,该如何理解介于两者之间的内心独白呢?请看下例。饥寒交迫的莫斯小姐醒来后仰望天花板,“于是,天花板上游行似地出现了一盘盘丰盛的热乎乎的晚餐,还有一瓶瓶富于营养的烈性啤酒……”[2](P278)作者让热乎乎的晚餐直接出现在莫斯小姐眼前,借莫斯小姐幻想出的画面为读者也呈现出了一幅让人心酸的画面:衣衫单薄的、名噪一时的歌唱家莫斯小姐,躺在寒冷的、欠了房租的小屋里,正望着天花板幻想能吃一顿像样的晚餐。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能够帮助作者,或者说帮助读者产生画面感,但这画面感的产生既不依赖叙述者的叙述,也不是自觉地直接展开在读者眼前,这里内心独白的运用使得读者潜入人物的内心,通过人物的眼睛看到了天花板上一盘盘丰盛的晚餐。小说后面又写到莫斯小姐对丰盛早餐的幻想,不管是早餐还是晚餐,这些幻想都反映出了莫斯小姐的贫困程度,与文章后面写到她一遍遍重复自己是优秀的女低音歌唱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人们心中,歌唱家应是一个体面的职业,他们身穿华丽的演出服装,优雅地站在气势恢宏的交响乐队前,在观众羡慕、敬仰的目光中从容自信地演唱那些同样高雅的歌曲。然而,谁又能想到,像莫斯小姐这样优秀的歌唱家竟落魄到如此地步,在寒冷的清晨,一个人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幻想着能吃一顿饱饭。 从文章的开始到故事的结尾,莫斯小姐的内心独白无处不在,这不仅传达出她孤苦无助的内心感受,更重要的是推进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直接引用人物的内心独白不仅节省了笔墨,还为读者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心理感受。全文莫斯小姐共做出了四个重要的决定,在每一个决定背后,她都有一段痛苦的经历。作者通过直接引用莫斯小姐的内心独白,将这四个决定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1)“不管上哪儿,先得到ABC咖啡馆去喝上一杯好茶。”她打定主意,“我还有一先令三便士,是啊,只有一先令三便士了”[2](P281)。(2)“我要到‘查林十字街’去。对,就上那儿去。”她又拿定了主意[2](P283)。(3)“不,我不去‘查林十字街’了,”她又改变了主意,“我要直接到‘开克和卡迪基’去……”[2](P283)(4)“我不妨进去坐一会儿,喝上杯咖啡。不就得了吗?”莫斯小姐想道[2](P289)。前两个例子是莫斯小姐跟女房东发生冲突后决定出去碰碰运气时的内心独白,然而咖啡店员的怠慢伤害了莫斯小姐的自尊心。她走出咖啡店,决定要去“查林十字街”,在进行一系列激烈心理活动的莫斯小姐险些被车撞到,出租车司机粗鲁的话语让她再次改变了主意。例(3)中的独白表明她又决定直接去找活做。快速地做出决定又快速地改变决定,反映了莫斯小姐内心的烦乱和无计可施,一切都是随机的,看似都是随心所欲的,可一切又都是被逼无奈、走投无路的。莫斯小姐一次次地推翻先前的决定,都是因为自己的原计划受阻无法进行下去。咖啡店员的怠慢、出租车司机的谩骂以及清洁工的无视,极大地刺激了莫斯小姐的自尊心,促使她一次次地做出新决定。莫斯小姐混乱的思绪里只有一件东西是清晰的,就是尽快赚到钱。例(4)中莫斯小姐的内心独白又让她燃起了一丝希望。她想象着在马德里咖啡馆遇到一位绅士正在寻找女低音歌唱家,而莫斯小姐正是他需要的那位歌唱家,一个星期能够赚到10英镑。但所有这些都只是莫斯小姐的幻想,随后莫斯小姐在马德里咖啡馆中的遭遇与她美好的愿望大相径庭,她并没有被当作一个艺术家,受到艺术家的礼遇,反而被一个往她脸上喷烟的壮汉当作出卖肉体的妓女。一向表现得高雅、有涵养的莫斯小姐竟大声咯咯笑起来,作者没有在这里进一步描述莫斯小姐的心理状态和活动,此时一切心理描述都是多余的,因为莫斯小姐的大笑已经说明了一切,她只能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以求得生存的希望。#p#分页标题#e# 直接引用人物的内心独白的写作技巧是曼斯菲尔德写作艺术的一大特色,作者靠直接引用莫斯小姐的内心独白来凸显莫斯小姐的孤苦无助、无人诉说。通览全文,文章中没有出现一个愿意伸手帮助莫斯小姐的人,也没有出现莫斯小姐的任何一个朋友,甚至连她的家人都没有出现。按常理来说,一个如此出名的曾在伦敦西区音乐会演唱过的歌唱家应该有广泛的社交圈,有众多的仰慕者和好朋友,而如今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出现。作者并没有直接叙述出一个事实,而是通过描写莫斯小姐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来慢慢流露出她在冷漠的社会中孤苦无助的内心感受。“小说家既是作品的创造者,又是问题的探索者。他不仅要探索外部的客观世界,更重要的是探索人的内心世界。”[3](P78)如果作者直接把事实用叙述的话语呈现给读者,反而达不到作品悲凉的效果。最深重的悲苦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况且莫斯小姐也无处诉说、无人诉说,她内心的一次次期待与现实世界形成巨大的反差。作者的这种表现手法使小说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三、直接引语 小说的另一特色就在于作者大量直接引用人物对话。直接引语在叙事学上有独特的作用。用直接引语写作手法写就的作品,叙述者在故事中充当着目击者的身份,不参与或不干预故事的发生发展,作者将原生态未加工的对话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从而拉近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曼斯菲尔德通过在小说中大量运用直接引语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莫斯小姐的一天》正是这种写作手法的典型代表。文中莫斯小姐与女房东的对话、莫斯小姐在找工作时与各种人物的对话,以及文章结尾处莫斯小姐在咖啡馆里与“结实的绅士”的对话,都是通过直接引语来表现的。小说开头莫斯小姐刚刚幻想过丰盛的早餐,还没有等她从床上起来,就开始了她一天与形形色色人物的对话。莫斯小姐用过于友好的语气对突然闯进她房间送信的女房东说:“哦,谢谢您,派因太太,您真好,太麻烦您了。”[2](P279) 一个人的讲话内容和语气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作为女低音歌唱家的莫斯小姐自然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即使饥肠辘辘、身无分文,她也尽量用礼貌的方式对粗鲁的女房东讲话,极力在贫困的边缘维护自己所剩无几的尊严。女房东却根本不会因莫斯小姐彬彬有礼的回答而改变自己来到这里的目的,她迫不及待地对莫斯小姐说了长长的一段话,在此期间莫斯小姐根本没有插话的机会。这段直接引语占用了半页多的篇幅,显示出女房东对莫斯小姐付不起房租的状况忍无可忍,也显示出莫斯小姐寄人篱下的无奈。接下来在两人冲突的高潮部分,女房东夺走莫斯小姐的信当作她付不起房租的“小小的证据”,莫斯小姐对女房东的这一行为再也忍不下去了,她完全不顾自己的淑女形象向女房东叫道,“把信还我,马上把信还我,你这不要脸的坏女人”。由此可见,面对粗暴的女房东,莫斯小姐已经无计可施,此时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中修养已变得一文不值,就如同文章所揭示的主题一样,与一顿充饥的晚餐相比,高雅的艺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直接引语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一个人物在其他人物眼中的地位。在文中,作者让故事中的人物直接说话,把人物的内心期待和实际遭遇的鲜明对比直接呈现给读者,让读者更为直接地感受到这种身份的落差。莫斯小姐决定不去喝茶喝咖啡了,她要直接去“卡克和卡迪基”找工作。然而莫斯小姐在那里的遭遇并不怎么愉快,她尽力保持高贵的姿态,但她与正在拖地的打杂女工的对话却使人们感觉到无比的凄凉:“这儿没人,小姐。”“怎么,卡迪基先生不在吗?好吧,如果可以的话,我就等他一会儿。”“你可别在等候室里等,小姐。我那边还没擦呢。每逢星期六,不到十一点半卡基迪先生是不会来的,有时干脆一整天都不来。”“天哪———瞧我多傻啊,我怎么就忘了今天是星期六呢。”[2](P284) 整段对话下来,莫斯小姐都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她想在这等一会儿,等等看有没有工作可做,可打杂女工的说话态度却漫不经心,生怕莫斯小姐妨碍了自己拖地的工作。这不由得让人觉得莫斯小姐这个女歌唱家甚至不如一个打杂女工,女工最起码还有一份糊口的工作,而莫斯小姐竟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两个对话者身份的对比更显著地反映在文章结尾部分,莫斯小姐在马德里咖啡馆与那位“结实的绅士”的对话。对话开始似乎双方都很礼貌,互问晚安,绅士甚至颇有风度地给莫斯小姐点了饮品。可五分钟过后,那位绅士就把一口雪茄烟喷在莫斯小姐的脸上说,“您这缎带倒有点儿诱人呢!”显然,此刻的绅士已不能再称之为绅士了,莫斯小姐领会了这话里的意思,但她不露声色的回答反映出莫斯小姐与这位绅士本不是同一阶层的人。“结实的绅士”继续说,“我喜欢它们圆鼓鼓的,别袒露出来。”面对这样粗俗的话语,莫斯小姐无言以对,她大声地咯咯笑起来。五分钟后,“怎么样,我跟你走呢,还是你上我那儿去?”绅士问。恢复冷静的莫斯小姐清醒地意识到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她的语言又恢复了以往的礼貌,“如果没关系的话,那我就跟你走吧”[2](P290)。简单的一句话就刻画出莫斯小姐即便到了穷途末路也想尽量展现出自己修养的心境。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直接引语作为写作艺术表现方法的重要性。“它能有效地确保对话内容的客观、真实,丝毫不掺杂叙述者的任何主观评论或旁白,从而直接、客观、真实地记录主人公所承受的巨大打击,令读者不禁唏嘘感叹。”[4](P95) 四、结语 在《莫斯小姐的一天》中,曼斯菲尔德把内心独白和直接引语运用到了极致,把本应是叙述的语言尽可能地转换成富于情绪色彩的人物语言和心理语言。文中故事情节的推进完全依靠描绘人物的内心独白,而故事情节的展开则完全依靠对直接引语的运用。莫斯小姐一次又一次的内心独白以及她与其他人物大量的对话,把故事一步步推向了高潮,也把莫斯小姐最终引向堕落,但这种堕落是那么无可奈何、令人惋惜。由此可见,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一位“既能继承英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也敢于突破小说艺术的旧框架,建立清新的艺术风格”[5](P112)的作家。她的写作手法独具特色,值得研究的地方很多,本文的研究仅为其中的一个方面。#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