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蝇王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蝇王,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蝇王

 

威廉•戈尔丁(WilliamGolding)是20世纪英国最受欢迎和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处女作《蝇王》(Lordoftheflies)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于1954年发表后,至今再版多次,被英美很多大学列入文学必读书目。戈尔丁因其著作“以清晰的现实主义叙事方法和家喻户晓但变化多端的神话,阐明了当今世界人类的状况”[2]528,于1983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蝇王》中讲述的故事发生于未来的一次核战争中,一架英国飞机带着一群六至十二岁的孩子们飞往南方疏散。中途飞机被击落,机舱迫降到一座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远离了人类文明及其规范制约。一名12岁的少年拉尔夫吹响了一只在荒岛上捡到的螺号,把岛上各处迷茫的孩子们集中起来。事后,大家选举拉尔夫为领袖,带领大家等待求援。杰克对拉尔夫当选领袖十分不满,为了夺取权利,他带人袭击了拉尔夫的住所,致使其身陷重围。男孩们自相残杀,争斗中点燃的熊熊大火在整个海岛上四处蔓延。危急关头,一艘英国军舰发现岛上的大火,降落岛上,最后一刻挽救了孩子们的性命。   一、生态批评理论   自两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不惜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开始疯狂的追求经济利益。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打破。于是文学批评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生态批评理论应运而生。这一文学理论由欧美学者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试图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我国著名文艺心理学专家鲁枢元在《生态文艺学》中首次提出生态学三分法,为中国当代生态批评学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生态三分法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者视为有机结合的整体加以研究,为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依据。本文试以生态学三分法为理论依据分析小说,期望引起读者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   二、失衡的自然生态:伊甸园的毁灭   小说中荒无人烟的珊瑚岛在戈尔丁的笔下好似一个美好的伊甸园。在第一章“海螺之声”中,其原生态的美展现在初来乍到的孩子们的面前:“海岸边长满棕榈。有的树身耸立着,有的树身向阳光偏斜着,绿色的树叶在空中高达一百英尺……在外面则是湛蓝的辽阔的大海……环礁湖平静的像一个山潭———湖水呈现各种细微色差的蓝色、墨绿色和紫色。在长着棕榈树的斜坡和海水之间是一条狭窄的弓形板似的海滩,看上去像没有尽头。”[3]5还有海滩平台上“挺立着的棕榈树形成一个罩盖着地面的绿顶,里面闪耀着从环礁湖反射上来颤动的散光”。“(海)水清见底,又因盛产热带的海藻和珊瑚而璀璨夺目。一群小小的、闪闪发光的鱼儿东游西窜、忽隐忽现。”[3]7但孩子们无视自然环境,把自然当成自己利用的工具,使自然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拉尔夫把象征生命的小树苗连根拔出,并用小树干在水里拨弄,吓得鱼儿东窜西逃。为了找寻食物,以杰克为首的猎杀队伍把一只正在哺育小猪崽的母猪无情的杀死。“老母猪倒了下去,猎手们蜂拥而上。这种来自陌生世界的可怕爆发使老母猪发了狂,它叽喳尖叫,猛跳起来,空气中充满了汗水、噪声、鲜血和恐怖……他用长矛猛戳……野猪恐怖的尖叫变成了尖锐的哀鸣。接着杰克找到了猪的喉咙,一刀下去,热血喷到了他的手上。”“然后杰克开始宰割这头猪,他剖膛开胸,热气腾腾五颜六色的内脏被掏了出来,在岩石上把猪内脏堆成一堆。”[3]159孩子们到达孤岛以后,大肆破坏了岛上的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环境,使其自然生态严重失衡,美好的伊甸园被人类的无知毁灭了。   三、病态的社会形态—残酷的派别斗争   由于自然生态的失衡,孩子们之间因为生存压力而产生了激烈的竞争,社会生态也因此失衡。孩子们在孤岛的生活其实是成人社会的缩影,其中充斥着派别斗争。孩子们敬畏象征权威的海螺,他们为接近权威,受到赏识而欣喜。小说中有多处关于权利欲和主宰欲的描写,在第四章中,以亨利为首的三个小家伙在沙洲上堆城堡,罗杰进行破坏,亨利无力抗击之后把矛头转向沙滩边浅滩里的小动物。“他划了一道道小沟,让潮水将其灌满,尽量在里面塞满小生物……用脚制造一个个坑阻止小动物的前进……他有一种自己是主宰的错觉此时油然而生了。”[3]66很明显他在对这些小动物发号施令,行使对他们的控制权。此外,在小岛上的权力之争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拉尔夫与杰克对岛上控制权的争夺。孩子们到达孤岛后,没有了大人的陪同,远离了文明社会。起初他们决定齐心协力的共同生活,心中还留有文明世界的记忆。这群涉世未深的孩童,推举拉尔夫为首领,仿照文明世界制定了规定和章程。拉尔夫,猪仔和西蒙代表着理智,文明和民主的一派。他们要求大家看管好火堆,因为火堆在文明世界里代表着获救信号。拉尔夫还命令大家搭建窝棚用来遮风避雨,并在指定的地方大小便,这些其实是文明社会需要遵循原则的影射。然而以杰克和罗杰为代表的一派则崇尚本能和绝对自由,杰克对拉尔夫当选领袖非常不满,他心中的权利欲望越来越膨胀。怀着支配人的欲望,杰克故意扰乱集体秩序,他擅自带人打猎,致使火堆熄灭。后来追随杰克的人越来越多,他带领孩子们杀死西蒙和猪仔后,又追杀拉尔夫,实现了成为头领的野心。岛上的孩子们狂热崇拜权力,残酷的派别斗争让孩童本应简单快乐的世界里充斥着急速膨胀的自私与欲望,无情的背叛与出卖和疯狂掠夺与自相残杀,形成了一种病态的社会生态。   四、畸形的精神生态—被异化的人性   自然生态的失衡和社会生态的病态终将导致人类精神生态的畸形—被异化的人性。《蝇王》中的人物角色本应是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孩童。但他们因失去了大人的管制,摆脱了文明与道德的约束,拒绝科学与理性,崇尚绝对自由。最终自甘堕落,辱没了良知,沦为了野蛮人。他们互相敌视,摧残,仇杀,几乎每个人的生存自由都受到了他人的限制。在异化活动中,个体能动性丧失,人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会嬗变为一股强大的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个体。因此令人的个性仅能片面或畸形发展。在小说中,孩子们遭到异化力量的奴役,由开始的天真烂漫慢慢沦为肆意夺取他人性命的恶魔。杰克作为邪恶的代表,刚开始也是遵守文明社会准则的,他听从拉尔夫的指挥,和大家一起等待救援。但一次杰克擅自外出打猎,没有完成好拉尔夫交给他的看管火堆的任务,使求救的信号火堆熄灭。拉尔夫当众批评了杰克,致使两人间产生矛盾。杰克第一次捕杀野猪后,嗜血的本性完全暴露出来,他对杀戮变得极其狂热,心中也开始不服拉尔夫的领导,权力欲日益膨胀。他带领大家发动战争,渴望取而代之。跟随杰克的孩子们脸上都涂了颜料,改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被击破,他们不再是纯洁的孩童,人性被异化,变成了嗜血的恶魔。他们为排除异己,残忍的杀害同伴。当西蒙黑暗中跑下山告诉大家他们所惧怕的火堆旁的野兽其实是死尸时,却被这群恶魔故意当成野兽,残忍的杀害。“人群立刻紧紧追随着他,他们从岩石上涌下去,跳到‘野兽’身上,叫着、打着、咬着、撕着。没有话语、也没有动作,只有牙齿和爪子在撕扯。然后乌云分开了,像瀑布似的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水从山顶上溅下来,树上的青枝绿叶被雨水打落下来;雨水倾泻到沙滩上正在打闹的孩子们身上,就像是冷水淋浴。不一会儿那群孩子向四处逃去,一个个人影踉踉跄跄地跑开去。只有那‘野兽’离海边几码远,静静地躺在那儿。”[3]168此时的孩子们心中已经抛弃了最后一点良知,人性被泯灭,彻底沦为异己力量的奴隶。畸形的精神生态与失衡的自然生态和病态的社会生态之间是紧密相联的,人性的异化也必将加深自然和社会生态的不和谐。#p#分页标题#e#   五、结语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析《蝇王》,认为孩子们在孤岛的生活其实是成人世界的缩影。如伊甸园般美好的孤岛在孩子们到来之后,其原始的生态美被严重破坏。因为生存的竞争,岛上发生了残酷的派别争斗,孩子们不再具有主观能动性,而是沦为了权力的奴隶。为了满足自己心中的权力欲望,原本单纯的孩童们人性被异化,变成了嗜血的恶魔。从中可以管窥到戈尔丁深邃的生态观: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畸形的精神生态才能恢复正常,精神危机才可得到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