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讨秦代文物纹饰与农业的发展关联,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秦代的瓦当图案纹饰上有了与农业相关的景物
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一直以空间规模浩大深邃,平面伸展雄伟壮阔,衔接严谨与组合巧妙的建筑物群体而闻名整个全球。作为附着于建筑物上的壁画与雕刻,以及砖石和瓦当等,也都分别具有突出的时代特点与俱臻极高的造诣。瓦当,作为瓦筒顶部的下垂端,具有装饰屋檐及保护椽头的功效。其身为建筑部件大家庭里的一个小小分子,古往今来一直没有被人遗忘,长期受到中外学者及广大艺术家们的青睐,已形成一个专门研究的学术及艺术领域,的确罕见。当然,这也并非偶然,瓦当的确具有极强的学术与艺术研究价值,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
(一)瓦当,已超出建筑物附着品的位置,成为别具一格的艺术精品:瓦当体现出了我国古代人们的聪慧与才能以及艺术创造的突出能力,可谓我国古代文化历史的有力见证。其对于我们探求古代历史、古代建筑、古代艺术、古代工艺以至古代绘画、文字、书法等方面的研究,均可谓无价的瑰宝。
(二)瓦当的出现:瓦当最早在西周时代出现,早期是以素面半圆形式呈现。到了西周时代晚期,瓦当面上有了简洁并且朴素的阴刻纹饰。战国时期因建筑技术的不断提升,瓦当面上开始出现了与青铜器纹饰相近或相似的夔纹、植物纹与动物纹等。当时的秦国,瓦当面上时兴雕动物单一侧身图形,以及水涡、葵、树、《等纹饰点缀图案,由此可以一瞥秦人生动活泼的草原游牧与狩猎生活及其向农业生产生活转化之情景。
(三)瓦当,秦代的重要建筑材料之一:作为先秦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带,陕西曾是瓦当最早发明与利用的地区。目前考古提到的最早瓦当,就是在陕西出土的西周瓦当,呈半圆形状态,标有重环等纹饰,在西周时代晚期制造的。等到了东周时代,半瓦当成为流行品,从当时各国的宫殿遗址中均能够寻到半瓦当的遗迹,其中齐国的临淄与燕国的下都所发掘出土的半瓦当尤具特色,前者纹饰多中间设置一棵大树图案,两侧则较对称的动物图形装饰,后者主要采取的是兽面纹。到了秦汉时期,半瓦当渐渐被整圆形的瓦当所替代。在秦代瓦当的纹饰样板中,较经常见到的是具有独特风格的葵纹,细微处富于变化,加之还有凤、鹿等动物图案,图建构得既粗犷又生动。此瓦当的直径大都在14~15厘米左右。可是在秦皇陵中和辽东一带的大型秦宫遗址,曾经发掘出土过这类制作形式特殊,直径较大(及至达60厘米)的大型瓦当。此瓦当表面装饰有变形夔纹,以山的形状构图。此种大型瓦当的利用,一方面体现了历史记载的秦始皇好大喜功之秉性属于事实,另一方面也证实了当时秦皇陵的建筑规模之大。而秦代的大瓦当出现实属罕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他效仿六国皇宫建筑形式,在陕西咸阳周边建起了宫殿群。六国原有的建筑工匠均被召集到秦都,堪为各国建筑艺术一次最佳的溶汇。此时瓦当的纹饰无论从题材与内容,还是从形式雕刻手法上都做到了博取众长,形成秦代具有清新、写实的艺术风格。况且因为当时铁器的普通利用,农业发展很快,因此于瓦当图案纹饰上也陆续显现了相关农业的景物,例如蜻蜓、鸿雁、蝴蝶、谷穗等等。其中的水纹图形变化尤其丰富,可以同《史记》中的记载异曲同工相互印证。
发掘的纹饰瓦当以及陶罐等,表明秦代自西往东的内蒙古地区,生活着依赖农业生产的华夏族居民
经考古发现文物证明,沿秦代秦长城的内侧,分布着很多秦朝修建或沿用战国赵、燕等国修建的城址。在部分古城遗址及周围,发现有秦代的文物及墓葬。例如在托克托县古城村的古城墙土中发现有战国到西汉时期的陶片等遗物,依据文献记载,证实此城是战国赵构建的云中城,后来被秦朝沿用充当云中郡的官府所在地。古城哈拉板申西与古城瓦尔吐沟等均是秦代于黄河沿线建设起来的城池。值得一提的是,于瓦尔吐沟古城遗址发掘到的十八件不同纹饰的瓦当,有十二件属秦代文物。人们在古城附近周边还发现很多墓葬,先后发掘出土了秦半两钱、陶罐等文物,其中还包括公元前235年制造的上郡铜戈。与铜戈一起出土的还有予和铜壶,予和铜壶上刻划着野广衍冶两字,表明此城系史书上所记载的秦汉时期的广衍县城。此外,于通辽市的古城奈曼旗沙巴营子,人们发现出土五件秦代陶量,有的上面还刻有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内容的诏文。而于赤峰的蜘蛛山遗址人们也发现四件秦陶量。此充分表明秦代秦长城的南面,自西往东的内蒙古地区,生活着依赖农业生产的华夏居民。继战国时期的燕、赵等国之后,中原统一政权便对内蒙古一些地区开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农业大开发,与此同时,度量衡制度也在内蒙古一些地区全面实施。
综上所述,秦代以军事统占古代内蒙古一些地区以后,先后实施了建长城、设郡县、建设道路、促农业发展等多项措施,全面实行了统一后制定的政治与经济以及军事与文化等制度。从多处发掘出土的秦代文物来看,秦代对内蒙古一些地区的统治比较平稳,政通人和。承载沿袭了春秋战国以来中原政权对古代内蒙古管辖的历史,秦代的统治与开发,促进强化了古代内蒙古与中原地区的相互联系。秦代这个统一的中原政权,首次对古代内蒙古实行政治与军事方面的管制以及经济方面的开发。这对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对其以后的历史起到了多方面的影响作用。纵观内蒙古的古代历史,此地区与以农业生产文明为主的中原政权与以游牧狩猎为主的北方民族政权一直存在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秦代玉器动、植物纹饰透露出的农业生产信息
秦代的玉器纹饰大多都采用龙纹和凤纹以及各种动植物纹样,并将它们图案化,既存在浓郁的装饰情趣,又不失花草鸟兽生动活泼的特征,以及带给人们的旺盛生机。因为纹饰艺术手法的简洁与概括性,而愈能突出其各自的特征与个性。虽只是一件很小的纹饰玉器,却能当做成一件大型的优美绘画艺术作品来观赏。秦代很少有绘画艺术作品留存到今天,而纹饰玉器正所谓野地不爱宝冶的偶然。而且从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秦代的纹饰艺术成就是非常令人瞩目的。
(一)从动、植物纹饰看秦代玉器纹饰艺术
从秦掘出土的文物中不乏能看到许多动、植物,例如:龙、凤以及人物的纹饰。可见此文化艺术与秦代人们的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这是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在实践中所创造总结出的一种独特艺术,不但反映了秦代人们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而且还在各个不同的器物上以不同方式修饰出动、植物图案,以充分表达秦代人们当时的审美特点与情致。表现常见的包括有瓦当、木雕以及铜、陶器等器物,尤其是在玉器上彩绘的纹饰是绝无仅有的。这其中动物纹饰包括有:野生动物、家畜以及个别想象虚拟出的动物;植物纹饰包括树纹以及体现部分植物的花冠纹饰与植物的《缦纹饰。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野生动物纹饰:野生动物纹饰存在较多,而且在当时的秦代十分流行,主要包括的纹饰有鹿、獾、鼠、鸟、鱼、雁、虎、蛙、龟、鹤、兔等纹饰。同时,还有以组合形式出现的纹饰,例如:以相同成双呈现的鹿、鸟、獾;以相同偶数呈现的四兽;以不同对称形式呈现的鹿雁、鱼鸟、奔虎逐鹿、猎人斗兽等组合形式出现的纹饰。2.家畜动物纹饰:以陶、铜、玉等器上纹饰较多。包括有牛、马、羊与狗、猪等。3.神化动物纹饰:秦代的各种器品上的纹饰尽管以体现实际内容地纹饰为主,但也有少部分的虚拟动物。包括有龙、凤等纹饰及其组合形虚拟动物纹饰等。4.植物纹饰:植物纹饰在秦代很常见,通过直观就可以辨别的像葵、莲瓣、树、花、蕉《、扶桑、蔓草等纹饰。纹饰很细致地勾勒出植物本身所固有的特征形态,及其旺盛的生机以及秦代的自然风光。#p#分页标题#e#
(二)秦代动、植物纹饰的表现手法
这里我们主要以表现在玉器上的纹饰来说,其中包括浮雕与线刻以及圆雕等。具体分析如下:1.浮雕:浮雕在秦代与战国时期最为流行,其以现实主义手法,来源于现实生活,一般都是以狩猎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动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充分体现了狩猎在秦代人们经济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以及贵族富人倾心狩猎的风俗。2.线刻:一般线刻或线雕大都表现在青铜器上。3.圆雕:往往青铜器上都铸着圆雕动物形象,此外,车饰与其它装饰物上也会出现圆雕动物形象。动物种类经常表现的有:虎、鹿、兔、鱼、牛、马、犬、羊、鸟、鸽、蛇等。有的只有头部或者躯体的一部分,抑或是像完整陶、铜塑以及玉雕等。
(三)秦代出土文物上动、植物纹饰体现的意义
形式各异的纹饰图案,反映着秦代社会一些领域的意识形态。具体表现如下:1.秦代动、植物纹饰的纷纷涌现,表明了此时的美术日渐脱离原始图腾与宗教礼仪的约束,步入人间化以及生活化。此外,秦代的动植物纹饰中也存有时尚的夔、龙、凤等纹饰。采用客观实际的真实记录手法来说明秦代的动植物纹饰,图案真实客观,个性鲜明,生活气氛浓郁。给秦代当时的装饰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完美的体现了其真实生活的冰山一角。2.秦代大批的动植物纹饰纷纷涌现,较好地体现了秦代人们当时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我们认为狩猎在秦代的人们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依据秦代出土器物上饰有许多野生动物纹饰,例如猎人斗兽的狩猎场景,就是对秦代当时生活中一个侧面的真实反映。是通过动物纹饰把此种生活生产方式完美地体现出来。3.在动物纹饰中有部分是两栖类动物,像鸽中亦有鸟的现象,有冠的鸟,有尖啄的鸟、有圆目的鸟、有长尾巴的鸟以及颈部有一圈凸起棱的鸟,等等,则以卷云形式纹饰,例如鱼、象以及狗等。4.采用动感写实的手法,即突出动物灵敏特性,又张扬夸张了其独特的本能,把人们的思想带到心旷神怡的大自然中,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三维感,完美的揭示了真实生活的一个侧面。5.发掘出土的秦代器物上有许多野生动物纹饰,例如:鹿、虎、豹、大雁等纹饰。同时还有体现狩猎场面的纹饰,例如猎人与虎斗纹饰。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出土的秦代铜器镶嵌射宴壶上看到,一部分画面是以表现当时狩猎人的狩猎生活,图案上呈现出成群的大雁,而且能够看到有的大雁被箭射中的画面,也可以看到还有的猎人正拉满弦,有的箭已经被射出飞得很远,也有一些练习射箭的场景。等等,如此即是秦代人们当时狩猎生活的真实写照。而秦代在立国之前百姓大都是以游牧和狩猎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若干部落。后受以农业生产文明为主的中原政权统一的影响,秦朝统一以后,百姓农本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许多地方开始纷纷向农业发展方向转换。
秦代考古文物上的纹饰艺术体现出时代生活背景
古人不会在没有目的和原因的情况下随意给秦代的纹饰艺术定型化熏而是从艺术方面分析得出充分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文化与生活的缩影的结论,具体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一)战国时期以来,以往器物上大量出现的具有情节、故事及人物的图案少见了;(二)云纹图饰占优势居主导地位;(三)四方连续图饰的普及与运用;(四)纹饰图饰的出现,无论从构图上还是图饰纹样上,承载了传统图饰的基础与技法,既汲取了战国时期的纹饰风格又有创新整合的发展。
结语
总之,从近年来秦代的考古发现中,不但给系统探究秦代考古文物准备了大量的探究资料,而且随着秦代考古工作的逐渐深入,先后有很大一批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秦代遗迹与遗物展现在人们【前,而这其中的大部分考古发现,都或多或少地蕴含了秦代的农业信息,并从多角度展示出秦代一些地方的农业社会经济以及发展状况。从秦皇陵内外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农业遗存在种类上来讲,其虽然没有涵盖秦代农业生产的各个层面,但根据这些考古发现中蕴藏的农业信息,有利于我们不断深入了解认知秦代一些地区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本文作者:张蕾 单位:陕西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