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教学辅导反思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古代文学教学辅导反思,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结合作品,论述《诗经》比、兴的表现手法。   比兴手法是《诗经》的独特表现手法,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经》中大量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诗经》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更多的兴句,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或缺的部分。   比和兴有时是分开使用的,但有时是交互使用的,有些诗句既是比也是兴。   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后世往往比兴合称,用来指《诗经》中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结合作品,论述《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但不同类型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   司马迁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给以恰如其分的表现,不但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对形成人物个性特征的原因也有或明或暗的显示,有时一开始就为人物性格的发展作了铺垫。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项羽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在他身上就可以发现多重人格。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一方面能把握他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其性格的次要方面也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多侧面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是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采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史记》人物形象具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要把相关传记联系起来加以观照才能全面地把握。   三、论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是中国田园诗的创立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由于陶渊明对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风光有着深切感受,又尽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语”的朴素语言与白描手法,从而形成了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艺术意境。   而在表现这种意境时,陶渊明从不雕词琢句,而是用朴素的口语化的句子,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全是一片自然天趣。   陶渊明的田园诗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诗在朴素无华的外表下,往往蕴藏着深厚纯美的意境。他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很不相同。谢诗往往只给人一幅幅客观的山水画面,陶诗却在使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而引人到一种境界中去。在他的笔下,种豆南山,采菊东篱,共话桑麻,欢酌新酒,披衣言笑,赏析奇文,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一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境界。陶渊明的田园诗就是这样善于从平凡的景物和日常生活中捕捉住最具特征的事物加以描绘,并把它和自己的思想情绪结合起来,使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染上自己浓重的主观情调,从而形成了一种既真率又深沉、既平淡又华美的艺术境界。   总之,陶渊明以其高远的思想意境、丰富的生活感受和卓越的艺术表现才能,形成了他的田园诗平淡清远的艺术风格。他的田园诗在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后代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四、结合作品,论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李白诗歌的美是多样的,除大气磅礴、雄奇浪漫的壮美风格外,还有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这主要体现在他那些随口而发、神来之笔的绝句中。他的绝句在唐代诗人中是写得最好的一个,明人胡应麟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镜,篇篇神物。”(《诗薮》)。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无尽的情思韵味,既自然又含蓄。   2.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有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   3.受乐府民歌的影响极深,其绝句多有清新淳朴的民间气息和活泼生动的民歌情调。   五、结合作品,论述杜甫律诗的成就。   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如《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以随意举例)。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他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如《秋兴八首》。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是把律诗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循,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如《登高》、《春夜喜雨》。   杜甫律诗的又一成就,在于它炼字炼句的成功,如《春望》、《月夜》。   六、结合作品,论述苏轼开拓词境的内容及意义。#p#分页标题#e#   词至苏轼,又发生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   1.理论上,认为“诗词一律”,提高了词的地位;创作上,追求“自是一家”的独特风格。其内涵为: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情实感,独特的人生感受。   2.用词写景抒情,叙事说理,吊古伤今,言志书怀,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开拓了词境,使词成为一种真正的抒情文体。   3.突破“词必协律”的传统法规,注重词的文学生命而忽略其音乐生命,使词成为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4.表现手法上,“以诗为词”,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的创作中,丰富了词的表现方法。具体为用“题序”与使用“典故”。   5.在风格上,开创“豪放”一派,建立一种新的美学风范。   6.语言清新自然,变化自如,丰富多彩。   后人对苏轼词给予极高的评价,宋人胡寅言:“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酒边集序》)最能表明苏词的历史意义。   七、结合作品,论述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1.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少年飒爽英姿的抗金将帅,中年历经宦海浮沉的失路英雄,晚年归隐后的衰翁;   2.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英雄失路的悲怨;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切,反思民族苦难的根源;   3.对农村田园生活与隐逸情趣的表现:自然质朴的田园风光、恬淡闲适的隐士情怀。   八、试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比如窦娥的善良孝顺和刚强,是在生与死的尖锐冲突中一点点地表露出来的。《蝴蝶梦》则在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中表现了王氏的贤德和慈爱。《调风月》中的燕燕则是在狼狈的处境中展示出泼辣又软弱的形象的。   2.矛盾集中,主干突出,情节富于变化。在《窦娥冤》中,情节富于变化,戏剧冲突接连不断,高潮迭起,很能吸引观众。又如《救风尘》中,赵盼儿营救宋引章,费尽心机,又有了风云突变,最后一波三折,使得冲突消解,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语言自然、真切,既符合剧情,又富于个性。人物语言符合角色的经历、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比如窦娥的善良,到最后的激奋;燕燕作为婢女的小心和怨艾;王瑞兰作为大家闺秀的自信、端庄和高贵等等,都表现得恰如其分。   九、试析《牡丹亭》的时代意义。   1.标出了以情反理的时代主题。作品中的情主要表现为男女主人公对自由爱情(包括正常情欲)的追求,理主要表现为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人们美好生活的束缚。杜丽娘是剧中至情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以情反理的思想。作者一方面如实地展示了杜丽娘的慕色而亡,以残酷的现实环境来突出其理想实现的痛苦性和艰难性,表现无处不在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漠视与对真情的虐杀;另一方面又设置了杜丽娘的因情复生,以美好的浪漫幻想来展现她为爱情而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显示出至情和人性的巨大力量与崇高价值。   2.体现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牡丹亭》既是一部追求自由之爱的颂歌,也是一部鼓吹青春觉醒的颂歌。剧本深刻地解剖了一个人性从压抑到苏醒、爱情从禁锢到解放的过程,反映了备受礼教摧残的广大女性要求主宰自己命运、要求实现生命价值的强烈呼声,很显然作者是把杜、柳之间的爱情当作个性解放运动的一个缩影来展示的,这就把反封建的主题和要求个性解放的主题结合到一起,使作品上升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同时也大大超越了以往剧作把爱情描写仅仅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反对封建礼教的狭隘层面上,显示出在新的时代思潮中的进步光华。   十、谈谈你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理解。   1.拥刘反曹的主题反映了人民德治仁政的理想和69反暴政思想。小说通过对曹操的残暴奸诈的描绘和对刘备宽厚仁爱的赞扬,表现出作者、民众对于“仁政”的向往。小说中写刘备从当阳撤退时,虽形势危急,仍不肯抛弃跟随他而行的十几万百姓,诸如此类的情节,与其说是敷演史实,毋宁说是写出了老百姓的愿望。当然作者并没有去改变历史演进的基本走向,而是顺从历史的基本事实,让蜀汉集团走向灭亡,让暴政战胜仁政、丑恶消灭美好、奸诈打倒善诚,表现出浓重的悲剧色彩。   2.拥刘反曹的主题是民族思想的反映。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少数民族政权占据中原,而原有的汉族中央政权被迫南迁、偏安一隅的情形,“尊刘贬曹”基调的形成,与这些特殊历史时期的政治情况有关。在这里“汉室”就是汉民族的象征。罗贯中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时代背景下提炼出这个主题,毛宗岗父子在清初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修订加工《三国演义》,表达民族意识和民族愿望是可以理解的。   3.拥刘反曹的主题是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三国故事虽然起于民间,却不可避免地受到皇权神圣的正统思想的影响。刘备是汉室宗亲,汉室天下合法继承人,因此受到人们的拥护。作者不仅从刘汉正统的观点出发,百般暴露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伪,同情汉献帝的傀儡处境,尽情地歌颂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谋杀曹操恢复后汉正统的行动,而且,以蜀汉为正统,热情地颂扬了标榜恢复汉室的英雄们———刘、关、张和诸葛亮的业绩。   十一、《儒林外史》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试举例说明。   1.通过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p#分页标题#e#   2.以夸张之笔,突出人物的可笑可鄙之处;   3.通过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揭露其虚伪可笑;   4.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   5.有意安排一种出人意料的细节或场面,让讽刺对象出洋相、杀风景;   6.通过书中人物去奚落、嘲笑或捉弄讽刺对象。   十二、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   《红楼梦》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塑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   2.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缺点,而是个性鲜明,各具面目。   3.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   4.处处从生活的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映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