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汉语教学特征及方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论对外汉语教学特征及方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论对外汉语教学特征及方法

作者:乔梦蝶 单位:北京王府学校

儿童时期。即学龄的初期。年龄在6岁至12岁,这时期的儿童一般在小学里度过。这个时期是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儿童入学后,他们的学习虽然仍少不了趣味性、娱乐性,但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将逐渐从游戏、娱乐过渡到课堂学习,他们获得语言的过程仍有较强的习得性,但是有规律、有组织的课堂教学将增多,学生的智商和情商也日益被开发出来。随着知识的积累,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他们的眼界会越来越开阔,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都会日益提高。因此,这一时期的教学,应在幼儿时期趣味性的启蒙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上应以初步掌握和运用汉语为目标,以培养初级、简单的听说读写交际技能为基本目的,同时仍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娱乐性,做到寓教于乐,但这一阶段的趣味性、娱乐性比幼儿时期更上一层楼,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显得更成熟,教学内容必须适合他们儿童时期的兴趣与需求。

少年时期。即学龄的中期。年龄在13岁至16岁进入高中之前。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智商、情商都进一步成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不少儿童过早地进入学龄后期———青春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知识面不断扩大,独立性和自觉性也日渐强化,学习目的日益明确,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这时期的汉语教学教材内容上要比儿童阶段更广泛,可以适当增加文化知识的介绍,选取他们所需求、所感兴趣的,但仍要注重趣味性,同时也要强调语言学习的交际性。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归纳法,讲授最基本的语法点。[3]

(一)课堂布置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自然语言习得环境的营造来激发少儿对汉语无意识习得的生成,具体来说,可以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入手。在视觉上,可以利用图片、具有中国特点的饰品和字画等来营造汉语的学习环境,如把一些印有中国著名风景,同时印有汉字和拼音的图片挂在教室的墙上,如中国的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另外,也可以把日常学习的汉字、词语等做成颜色鲜艳的图片贴在教室里,学习汉语拼音时把汉语拼音字母贴在教室里,学到动物时便把各种动物的图片挂图挂在教室里,这样可以在视觉上使学生看到的都是和汉语有关的内容。在听觉上,我们利用中国的儿歌及流行音乐、视频及电影营造自然的汉语输入环境,例如上课前可以播放一些轻松的歌曲或视频短片。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选择

我认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两点,一是要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二是要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即教学内容要有层次性;三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首先,要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以及教学的容量。谈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常常想到的是教学的技巧、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等问题。虽然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我认为,从内容入手,降低学习的难度,也应放到重要位置。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这两者中,内容应是决定因素。如果内容安排得过难,知识讲解得不够浅显易懂,那么无论采取多么有趣的教授方式,也只能事倍功半,学生仍不可能学得轻松,充满乐趣。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如果要学的全新的知识过难,学生会感到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毫无乐趣可言,进而产生一种抗拒的心理。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及心理特征,善于取舍,循序渐进。此外,进行少儿对外汉语教学需考虑到少儿这一学习主体的特殊性,其学习第二语言和成人最大的不同点是认知能力的差异。成人的认知能力已经成熟,少儿的认知能力仍处在发展阶段。少儿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具体思维在整个儿童时期都占主导地位,而且抽象思维是以具体的、直接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很难掌握规律性的东西。针对少儿的思维能力及特点,我们的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1.教学内容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具体事物的学习为主。名词和表示具体动作的词语以及可以直观演示的形容词是主要学习内容,句子应该是简单的短句。2.教学应以听说教学为主。少儿的学习优势在语言的听说方面,因此,少儿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以听说为主,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主,语音、词汇的学习和句子的情景运用是重点,尽量少教语法规则,同时注意汉字知识以及汉字的积累。老师在教汉字时应有所选择,比如在教书写汉字时可以先教“大、小、天、十”等简单的汉字,并配合游戏或具有趣味性的练习,循序渐进,积少成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3.从贴近学生具体生活场景的实物开始教学。从简单到复杂,利用模仿、提问、扩展等手段逐步开展课堂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教学,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汉语的快乐和成功。比如,我们在汉语教学中可以直接教实物,如教室中的物品,学生经常使用或接触的事物等。先教事物名称,再教事物的特征和动作。在课堂具体的操作中可以从用实物进行展示的词语开始,引入表示相关实物特征的形容词和动词,进而引进简单的句子。这样的安排既贴近学生的具体生活,容易操作展示,也遵循了少儿的认知规律和语言习得规律。

(三)教学方式

1.动静结合。少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有意注意短暂,易发生无意注意”的心理特征。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少儿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并且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的特点。针对少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的特点,少儿对外汉语课一节课的时间应比成人要短。目前,国外中小学对外汉语课的每课时为45分钟,学生在这样长的时间里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且很容易疲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动静结合的模式,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减轻疲劳,从而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所谓“静”是指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如领读生词、句子等,“动”是指设计各种活动使学生在兴趣活动中进行学习,也可以指增加教学的互动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也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动静结合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解决了因上课时间较长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和疲劳的问题。

2.寓教于乐(趣味化)。在少儿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练习方式,增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1](1)游戏游戏是最受欢迎的练习、复习的形式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以汉字教学为例,游戏是不可忽视的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在设计游戏时,教师应注意游戏的形式应服从并服务于教学内容,游戏过程要突出重点。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课堂教学与练习的趣味性,但不能为趣味性而趣味性,游戏的安排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和语言结合,二是事先经过严密设计,三是不要为趣味性而趣味性,趣味性主要是一种完成语言技能教授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设计一些非教学内容之外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插曲,会分散富于幻想的婴幼儿的注意力而带来负面影响。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除游戏竞赛外,还有互相考试(两人一组,互相听写并改错),讨论(提问、采访、议论甚至辩论),表演(看情景剧并模仿、表演课文内容,讲故事,边唱中文歌或说中文儿歌边表演)等,具体选择何种方式应视课型及教学内容而定。(2)图片现在很多对外汉语教材都配有汉字卡片或词语卡片,比如《快乐汉语》、《跟我学汉语》等。在学习新课时,词语卡片是一种有效的展示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手段。教师还可以利用词语卡片设计各种课堂活动及游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3)多媒体多媒体的研制与开发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方式,比如现有的汉字书写笔顺的软件,把汉字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了汉字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形式。(4)表演与成人相比,少儿的学习动机、兴趣和需求相对模糊而本能化。这一心理特征,要求我们对如何激发少儿汉语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如何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语言是在情景中运用的,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往往是由情景决定的,表演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有效的。另一方面,学生用所学汉语进行交际时还常常会发生一些创造性的表达或表达需要,如果教师能善于捕捉学生的这些需要并加以指导,满足他们的交际需要,也可以逐步实现汉语教学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提高汉语交际能力。#p#分页标题#e#

3.注重重复性。少儿的模仿能力、记忆能力较强,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但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能够很准确地模仿与记忆,但同时又会很快忘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重复性。知识、技能的积累巩固,仅靠短时间的学习是很难实现的,必须进行定量的反复练习与复习。但练习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练习中,老师应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游戏内容或以多种方式进行复习,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4.强化动机,及时鼓励。少儿学习的特点之一是受强烈的动机驱使,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地创造一种环境,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动机。比如说,在教授年龄较小的儿童时,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糖果、贴纸等小礼物,也可以在课堂操练或复习环节中多设计一些分组的比赛活动,设计一些竞赛抢答题,这些都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手段。另外,老师要及时地肯定学生的努力与进步。课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及时恰当地用简洁的语言肯定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使学生感到原来汉语并不是很难学,“进而变得乐学爱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