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影响对外汉语科研活动的因素,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李炜东 赵宏勃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研究领域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性质特点等问题学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对这一学科研究领域所涵括的基本内容的认同是趋于一致的。围绕着“教什么”、“如何教”、“怎样学”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与对外汉语教学有关的科研涵括了语言本体、教学法、语言习得、文学文化、教材分析与编写等不同领域。这些实际上相互联系的内容在学科发展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如何,对外汉语教学界是有不同看法的。杨庆华(1997)就曾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主体研究”和“本体研究”的观点。[2][p.3]那么对外汉语教师在实际的科研活动中整体的关注点、侧重点在哪里呢?在接受此项调查的2298位教师中,研究范围包括教学法的最多,为1244人,占54.1%;其次为语言本体,为1086人,占46.5%;以下依次为文学文化979人,占42.6%;语言习得904人,占39.3%;教材编写与分析406人,占17.7%;其他领域120人,占5.2%。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各相关领域内,属于“教什么”的语言本体、文学文化研究,属于“如何教”的教学法研究,以及属于“怎样学”的语言习得研究都受到了专职教师的重视。其中教学法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超过半数的教师都把教学法纳入了自己的研究领域,这也体现了本学科与教学实践关系密切的特点。教材分析与编写属于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应用性研究,也成了当前的一个热点,这应当是与当前汉语国际推广的大形势密切相关的。
研究成果
为了解对外汉语专职教师在相关领域内的科研成果情况,我们统计了教师在2007年到2009年3年间发表学术论文、主编或撰写学术著作、主编或独立编写教材以及主持科研课题的情况。统计发现:总计1929名接受此项调查的教师最近3年平均4.05篇,最少的为0篇,最多的为30篇。在主编或撰写学术著作方面,总计952名接受此项调查的教师最近3年内平均主编或撰写学术著作0.56部,最少的为0部,最多的为6部。在主编或独立编写教材方面,总计914名接受此项调查的教师最近3年内平均主编或独立编写教材0.43部,最少的为0部,最多的为7部。在主持课题方面,总计1225名接受此项调查的教师最近3年内平均主持课题1.24个,最少的为0个,最多的为12个。在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方面,总计934名接受此项调查的教师最近3年内平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0.59个,最少的为0个,最多的为10个。从数量上看,科研成果是可观的,但教师个体间差异较大。从教师职称、年龄、所属高校类别等方面看,教师群体间也存在差异。下面以教师的情况为例:不同职称教师在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112.43,p<.001),且正高职称教师均值(M=7.13)最高,平均7.13篇,最多30篇;初级职称教师均值(M=2.07)最低,平均数2.07篇。最多12篇;均值有随职称升高而升高的趋势,显示职称越高的数量越多。不同年龄组教师在方面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33.42,p<.001),1960—1969年出生的教师均值(M=5.18)最高,平均5.18篇;1980—1989年出生的教师均值(M=2.55)最低,平均2.55篇。不同类别高校教师在方面,985高校、211高校和非211高校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11.07,p<.001),3类高校教师人均数量由高到低排列是:非211高校(M=4.24)、211高校(M=3.66)、985高校(M=3.22)。教育部属、省属和其他部属院校教师之间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5.03,p<.01),3类高校教师人均数量由高到低排列是:省属(M=4.14)、教育部属(M=3.61)、其他部属(M=2.81)。综合以上数据和分析可以看出:在科研成果方面,虽然从整体数量上看对外汉语专职教师的科研成果不少,但教师个体和群体间差异较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减少这种差异,促进教师在科研上共同发展提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专职教师对科研活动的兴趣和关注度
兴趣和关注度体现了教师对科研的态度,并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密切相关。对外汉语专职教师对科研的兴趣和关注度如何呢?
(一)专职教师对科研的关注度在所有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大多数教师经常关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只有极少部分教师不太关注。在总计2318名接受此项调查的教师中,1397人表示经常关注外汉语教学方面最新研究动态,占总数的60.3%;表示关注情况一般的为830人,占35.8%;表示很少或从不关注的分别为89人、2人,占3.9%和0.1%。不同年龄、职称、院校类别的教师群体间对科研动态的关注度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在不关注最新研究动态的原因方面,专职教师主要是出于客观方面的原因。在总共1250名接受此项调查的教师中,分别有45.6%和44.1%的教师认为“没有时间”和“最新研究动态不易获得”是他们不关注科研动态的原因。另有16.5%和11.8%教师把原因归为“没有太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以及“不太需要”。
(二)专职教师对科研的兴趣调查表明,在所有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对科研很有兴趣或较有兴趣的教师占大多数。在总计2303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分别有879和1012人表示很有兴趣和较有兴趣,分别占总数的38.2%和43.9%。表示“一般”的为360人,占15.6%;表示不太有兴趣或没有兴趣的分别为47人和5人,占3.9%和0.1%。在整个专职教师群体中,不同职称教师对科研的兴趣存在差异。以“对科研很有兴趣”的教师比例为例,正高职称教师最高,为60.8%;副高职称教师次之,为42.8%;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教师人数比例则相对较低。
(三)科研兴趣、关注度越与科研成果的相关性教师的科研兴趣和关注度与其科研成果是否存在相关性呢,我们以教师的数量为例进行了分析。统计发现对最新研究动态关注程度不同的教师在数量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6.84,p<.001)。如果剔除样本数量过少的对科研动态“从不关注”的教师,经常关注的教师人均数最多(M=4.29);很少关注的教师人均数量最少(M=3.32);均值有随关注度的降低而下降的趋势,显示越关注科研动态的教师的数量越多。教师的数量与其科研兴趣是否存在关联呢?统计发现对科研兴趣不同的教师在数量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25.41,p<.001)。如果剔除样本数量过少的对科研“没有兴趣”的教师,对科研很有兴趣的教师均值(M=4.95)最高,平均4.95篇;对科研不太有兴趣的教师均值(M=1.83)最低,平均1.83篇;均值有随兴趣度的降低而下降的趋势,显示对科研兴趣度越高的教师数量越多。综合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外汉语专职教师普遍有兴趣从事科研活动,并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最新科研动态保持关注。不同类别高校、不同年龄、职称、专业背景的教师都普遍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较为关注。客观因素对教师关注对外汉语教学最新动态的影响最大。科研以外的工作或生活压力较大导致没有时间,以及获取科研信息渠道不畅通是影响教师关注科研动态的主要负面因素。也有部分教师在主观方面对对外汉语学科研究成果的价值及实用性不认可,因而不关注最新科研成果。研究表明,教师的科研兴趣和关注度与其科研成果是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的。#p#分页标题#e#
科研压力
科研压力大的现象在目前中国高校中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对外汉语专职教师的所面对的科研压力情况如何呢。在总共2293名接受此项调查的教师中,有1613人认为工作中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科研,占70.3%;46%的教师认为压力来自于职称晋升,占第二位;17.6%的教师认为压力来自于教学,占第三位;分别有8.5%和4.6%教师认为压力来自于考核和指导学生,比例上居于最后两位。由此可见对外汉语专职教师科研压力普遍较大。在教师科研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里,居于前三位的原因是难、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科研时间不够。调查中分别有50.9%、47.9%和47.3%的教师选择了这三项;居于末位的原因则是“科研成果不被认可”,只有1.6%的教师选择了此项;选择“无压力”的教师占2.5%,比例不大。对不同类型高校教师的调查分析显示:985高校、211高校和非211高校都是把科研压力归因于难、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科研时间不够三项的教师比例最多,但位序稍有不同。985高校选择“科研时间不够”的教师最多,占61.2%;其次为“难”和“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分别占55.6%和45%。211高校则是选择“难”的教师最多,占49.7%;其次为“科研时间不够”和“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分别占49.1%和38.8%。非211高校教师选择最多的三项依次是“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难”和“科研时间不够”,分别占50.3%、50.2%、44%。从教育部属、省属、其他部属3类高校看,也是把科研压力归因于难、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科研时间不够三项的教师比例最多,但各类高校间位序稍有不同。教育部属高校选择“科研时间不够”的教师最多,占59.8%;其次为“难”和“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分别占55.9%和41.5%。省属高校则是选择“难”的教师最多,占49.7%;其次为“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和“科研时间不够”,分别占49.6%和44%。其他部属高校教师选择最多的三项依次是“科研时间不够”、“难”和“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分别占48.9%、46.8.2%、44.7%。值得注意的是其他部属高校选择“无合适的科研团队”一项教师的比例相对其他类型院校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占31.9%。
不同职称的教师在科研压力归因方面,选择主要集中在“科研时间不够”、“难”和“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3方面,在副高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教师中这3项都处于前三位。只有正高职称教师选择“科研经费不足”的列第三位,有37.9%的正高职称教师选择了这一项,比例相对其他职称教师差异明显。副高职称教师对“难”和“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感受强烈,分别有56.2%和55.1%的副高职称教师选择了这两项。中级职称教师选择的“难”的最多,为55.8%。初级职称教师选择比例最高的是“科研时间不够”,为50%;另外初级职称教师选择“无合适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方向不易确定”的比例也相对其他职称教师较高分别为25.3%和17.3%。综合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对外汉语专职教师工作中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科研,造成科研压力大的原因主要为难、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以及科研时间不够。科研压力以及与之相关的职称晋升压力是困扰大部分专职教师的主要问题。有超过或接近一半的教师认为难、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以及科研时间不够是造成科研压力大的原因。不同职称教师对科研压力的看法基本趋同,正高职称教师对科研经费不足的感受比其他职称教师强烈,显示其对科研经费的需求更高;同时调查还显示初级职称教师更易遇到“无合适的科研团队”、“科研方向不以确定”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科研发展态势良好,这从本学科的各相关研究领域内研究力量分布、科研成果数量、教师的科研意识态度可以看出。另外,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角度看,教师对教学法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很重视,也保持着对最新研究动态的关注度和研究兴趣,教师成为研究者在“意识、态度、知识和技能”几方面呈良性态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这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3][p.27-30]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如教师科研成果数量个体、群体间差异大的现状,这除了反映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态度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也反映出研究规划、课题设置等可能与部分教师的特点缺少契合点,尤其是教师间、院校间横向纵向合作研究等合作发展方式缺少明确有力的鼓励引导。
教师普遍感到科研压力大是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教师在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会产生心理、生理上的疲惫,这种情绪低落、身心疲惫的状态会使教师对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出现所谓职业倦怠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教师工作意愿、能力和业绩的降低,最终教师个体、教育事业以及整个社会都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4]因而,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措施、探索解决之道是十分必要的。从我们的调查分析结果看,下面一些方法值得借鉴。比如改善教师的科研环境,合理调整专职教师教学及其他方面的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为教师提供更多发表、交流学术成果的渠道和平台,更多的科研课题和项目方面的支持;重视为不同教师群体提供适合其科研和专业发展需要的帮助,例如为初级职称教师以及非教育部属院校教师提供在科研团队方面的支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