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学作品五层结构的诊断,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当前福音书研究的重点从编辑考据转向文学考据,这造成了对《马太福音》结构长期以来的信念的怀疑。马可•阿兰•泡威尔(M田人AllarlPOwell)在最近一篇文章中简明地描述了这种转向及其影响。他在此书中说,编辑考据工作的前提是,福音书作者在组织资料来源时所作的改变对于结构的决定是特别重要的。因此,编辑考据学者发现到,马太在从马可采取的材料上又加了大量的讲道材料,并把这些材料组织成五大部分,以后,赞成把这本福音书组织成围绕这突出的五大部分教训的结构大纲。 泡威尔继续谈到,但是,对于文学考据学者来说,特别是那些采用称作“叙事考据,’(n别厅ative。riticisln)的折衷文学考据方法的学者,他们的兴趣在于马太所讲的这些故事怎样向读者展开。因此,相对于编辑考据学者而言,他们不怎么承认福音书由五大部分教训构成的基本结构意义。 然而,放弃(马太福音》是由五大段教训编辑而成的观念未免过于草率了。叙事考据已经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于这卷福音书的理解,而且毫无疑问地会这样继续下去。但是,如果正像泡威尔所主张的,叙事考据的基本作用是承认这卷福音书很显然是一个故事,那么它就很不可能对结构问题提供有意义的贡献。这是因为,如果《马太福音》很显然是一个故事.那么这样几个拉得很长的叙述—基本上是门徒们围绕耶稣坐着听他讲论,就会是一个枯燥乏味的故事。换言之,如果我们企图把马太福音作为一个故事来分析,正像叙事考据学者瓦伦•卡特(warrenCarter)所主张的,我们应该以强调作为一个情节之基础的一些事件的安排作为研究途径,那么许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本福音书并不能提供任何事件或发生的事(正如卡特也是这样说的)而一而再地感到灰心丧气。 通过观察每个部分接合处的过渡,可以确证我们在《马太福音》中对于主题和文学部分的分析。每段教训后的一段叙述中的第一件事通常既扼要说明它的主题,又引进一个新的主题。正像“耶稣差遣门徒”的教训结束后,开始论“天国奥秘”。例如,天国的奥秘特性通过叙述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履行的使命的行动而向施洗约翰显明。(11:2一6)8章1至4节洁净麻疯患者不只是开始“差遣门徒”的叙述,而且是要人继续思想“两种根基”那一段教训的主要意义……成全律法,因为麻疯患者被告知去献上摩西所吩咐的。 正当“天国奥秘”那一段教训结束“家庭”的叙述开始,谁是耶稣的家人在13章53至58节中被提出来,试图去解决耶稣身份的奥秘等等。就是在第一段叙述的第一件事中,提到约瑟是大卫的子孙,立刻使人回想到前面的耶稣家谱。 最后,我们可以提出,这种分析能说明《马太福音》中仍有其它重复的定式。许多文学考据派的解经学者因此相信,这个定式两次出现从而把整本福音书划分为三层而不是五层的结构。比如,鲍维尔(Bauer)借助于文学考据而不采取编辑考据,承认经文的某些修辞特征,由此我们能够分辨福音书最终成形的结构。鲍维尔声称,其中最重要的是、“从那时候,耶稣开始……”短语的重复出现,(4:17;6:21)而认为这为三层结构提供了证据。然而他强调通过文学考据的研究识别五层结构的证据并非同样可行。 但是通过对比,给我们看到这样的证据是广泛的,所以我们只需要在这点上来说明现在讨论的短语的两处用法。简而言之,这些构成整个叙述部分的过渡,而不是整个福音书的过渡。第一个短语标志着耶稣开始出来工作这一点,他重新举起被下在监里的施洗约翰倒下的旗帜。(他的讲道归结起来和施洗约翰的讲道实际上是一样的,参3:2,4:17。)第二次出现的短语标志着的过渡是耶稣最终的目的转变为受难和受死,而不是教训和医治。《马太福音》可能不是一个很明显的故事。但是它包含并叙述了一个故事—耶稣的故事。马太通过使用这种文学的定式,突出耶稣工作的开始及其工作曲折变化的最重要之处,也用同样的方式来标志整本的福音书结构上的过渡。 另一方面,通过文学考据的方法,鲍维尔的分析并不能说明为什么存在这些继续使三个阶段的叙述断开的教训部分。最后,他不得不放弃他所从事的文学考据而回到编辑考据的标准来解释这种现象。他说,对这些大段教训存在的解释,可以在马太组织同类材料的一般倾向中找到。所以,当我们同意他的观点,认为文学考据的分析可以确实解决《马太福音》的结构问题时,我们会坚持,当坚持不懈地进行这种分析时,就会证明本福音书的五层结构。由此证实编辑考据在传统上所主张的和叙事考据最近所提出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