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预防因素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运动损伤预防因素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运动损伤预防因素探索

作者:张爱军 金洋 韩锋 牛洁 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

1(略)

2行为

2.1有意识的行为一些行为是有计划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评定了健康行为的决定因素,区分了个体不变的因素(年龄,性别,宗教等)、内在认知因素(态度、社会规范、自尊等)和外部因素(物质和政治环境)[4]。社会认知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计划行为理论和保护动机理论等应用较为广泛。其中社会认知模式可用来解释损伤保护行为和康复行为。

2.2无意识的行为一些行为是无意识的、自动的。习惯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意识,很难控制,存在心理上功效[5]。养成健康的习惯是非常好的。但是,尽管具有较高的动机,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很困难。这可能由不良习惯反应的暗示所引起[5]。摒弃一个习惯最好办法是切断暗示和不良习惯反应之间的联系,清除现存暗示或建立一个新的暗示来刺激心的行为[5]。从不健康行为向健康行为转变,个体清楚有意识地认识到个体行为非常重要[5]。

3与运动损伤风险相关的行为

3.1不同行为与运动损伤运动员保护行为影响保护措施的应用。运动员运动行为影响场上的动作,康复行为影响损伤后恢复的能力。行为影响损伤危险因素和损伤病因不局限于运动员的自身。其它的不同行为同样影响损伤危险因素和损伤病因,如教练、裁判或运动服务人员[4]。不同行为经常共同起着用。Arnason等人[6]调查发现足球运动头部损伤是由于不合法使用肘部撞击头部引起(运动行为),并且很少受到裁判员的惩罚(裁判行为)。2006年世界杯,FIFA要求裁判员严惩这一不合法行为,结果头部损伤由2002年世界杯25例,下降到13例。

3.2行为是损伤危险因素或病因通常情况下,心理和行为因素被认为是损伤危险因素或病因,直接引起运动损伤。Meeuwisse模式把竞争、动机和感知当作心理内部危险因素,外部危险因素包括行为因素[1]。这一观点非常符合流行病学的调查观点,但Verhagen等人[4]认为对于运动损伤的预防,不能把行为完全考虑为危险因素或损伤的病因。一些行为可直接影响运动损伤,可认为是危险因素,但一些行为仅影响损伤危险因素或损伤的病因,间接影响运动损伤。后一种行为应被看作危险因素和运动损伤因果关系之间的混杂因素。

3.2.1直接影响研究表明使用保护性装具可预防滑冰项目的运动损伤,不使用保护性装具可视为损伤的外部危险因素。职业运动员通常使用这些保护性的装具。但业余爱好者很少使用这些装具。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自我效能预期和目的等影响保护装具的使用,为了预防损伤,业余爱好者应提高安全的行为[7]。

3.2.2间接影响行为可间接影响运动损伤。有过运动损伤经历的易于再次发生损伤。脚踝扭伤再发生率可增加2倍[8]。神经运动的缺陷可能是内在的危险因素。脚踝平衡训练可降低脚踝扭伤再发生率,恢复到正常危险发生率[4]。因此,教练员、理疗师等提倡采用脚踝平衡训练可间接地影响脚踝神经运动的缺陷[4]。

4与行为相关运动损伤风险

4.1风险补偿危险因素发生变化潜在的副作用开始受到重视,其中主要的理论为“风险补偿”。尽管存在较大的争议,该理论认为个体通常维持“危险行为”在一个可察觉的安全水平。一旦引入保护性措施,一些运动项目将更为“粗野”[9]。例如,为了限制碰撞,减少滑雪损伤,加宽了拥挤的滑坡,但这一措施很可能增加滑雪运动员的速度。排除一个危险因素可能会创造另一个危险因素[10]。滑雪运动员可根据环境变化来调节自身的行为[10]。

4.2损伤后行为改变损伤本身可影响随后的行为。尽管损伤后体力恢复,一些运动员仍经历损伤相关的沮丧,重新回到运动中,常不敢尽全力[24]。但是,损伤也可能对随后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运动员会改变保护性的行为,在使用保护措施时,毫不犹豫。并且对危险感知能力增加。

5跑步相关损伤预防的研究方法目前,损伤预防措施基于危险因素和损伤病因,主要建立在上述生物医学和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上。Verhagen等人[4]认为一旦确立一个危险因素,随机对照实验通常调整或排除这一危险因素。尽管这些研究非常有效,但是妨碍认识实际运动情况。阳性的结果很少能够被运动人群所完全采用,因此,研究方向应该关注和强调把有效的预防方法转换到实践中去。通过普通常识和现有的损伤预防知识,可以推测行为和运动损伤存在联系,行为可以影响运动损伤。但是,行为在运动损伤中的作用缺少相关研究。Verhagen等人[4]认为尽管呼吁在运动实际场景中进行研究,但仍需要依赖通过生物医学和生物力学研究建立的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计划需要认识环境的危险因素和被动干预研究。

由于跑步引起损伤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是一个多因素事件,损伤的预防过程非常复杂。相应地,研究方法应该采用多维。尽管前期的研究评估一些跑步损伤的预防措施,但非常孤立。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明显,因此,Verhagen等人[4]强调想要真正预防运动损伤,研究重点应把运动员当作一个整体,而不应该孤立损伤危险因素。行为和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模式(BSSTM)能够提高健康和安全的行为,这一模式可能为跑步损伤预防措施提供一个较好研究模式。行为理论能够为问题研究,发现干预目标人群行为,选择适当的干预措施,评定相关行为的变化和干预过程提高基本框架。这一框架有利于运动损伤的预防。最近McGlashan等人[11]系统性评定BSSTM模式在运动损伤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在100篇运动损伤预防研究中,仅10篇采用行为和社会理论研究模式,并且存在冲突。尚缺少大规模BSSTM模式来评估运动损伤的预防。在运动促进、职业安全和交通安全方面已广泛采用BSSTM模式,因此BSSTM模式可能有助于增强现实中的安全措施。由于跑步相关损伤非常普遍,采用大规模BSSTM模式研究跑步相关损伤预防,可能有助于解决跑步中实际问题,从整体上降低跑步损伤的发生率。

6小结与建议

基于单一或多个运动损伤危险因素研究可能存在局限性,妨碍认识实际运动情况。从社会整体上,预防、减少和控制运动损伤非常重要。不同行为和损伤危险因素以及损伤机制相关。运动员、教练员等不同行为影响损伤危险因素以及损伤机制。研究应从整体上关注个体行为、环境条件,社会结构对运动安全的支持,才可能在群体水平显著降低运动损伤。#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