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损伤因素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跆拳道损伤因素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跆拳道损伤因素探索

作者:陈日红 陈腊群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城市学院卫生所

1(略)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以益阳市健身俱乐部跆拳道馆学员和湖南城市学院体育专业跆拳道专选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分析法及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20份(其中有练习1年、2年、3年和4年者),回收210份,回收率95.5%。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95.2%。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研究结果

(1)不同练习年限的损伤发生情况。练习年限不同,其损作的发生率也不同,按年限的长短长短依次为19.3%、33.3%、30.3%和17.1%。基本符合练习者的心理和练习的实际情况。初学者往往练习简单的基本动作,且自己也担心受伤,而在练习中更外小心谨慎,而练习2~3年者,实战练习明显增加,且心理上对防护有所放松。

(2)损伤部位发生情况。调查显示:损伤发生部位较广,但以踝、膝关节损伤较多见,约占调查人数的45%,其次是肘关节约占12%,再次是头部损约占10%。以上损伤与他人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但未曾有会阴、阴囊和肾受伤的报道。此次调查发现会阴及阴囊受伤约占2%,肾脏挫裂伤住院治疗的有1例。其损伤特点与跆拳道运动技术动作特点要求其吻合。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损伤部位发生频度与练习年限有关。练习在1、2年内者损伤相对较少,且没有明显明显差别,而3年者最多。可能是由于初学者,动作技术不太熟练,在练习过程中,不敢用全力,而4年者,动作技术娴熟,能够做出收自如,点到为止。会阴、阴囊损伤多见1年的初学者,由于对护裆不太适应,而有部分不使用所造成。

(3)损伤性质与程度。跆拳道运动损伤性质有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裂伤;肌肉拉伤;内脏损伤。损伤程度以轻度为约占60~70%,但也重度损伤出现(约0.5%)。

3.2原因分析

(1)报复心理与防护思想不够。在调查中发,造成肾脏挫裂伤是两练习者在对练、实战和平时的生活中产生过磨擦,而教练又没有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他们在对练、实战中带着愤怒、仇恨、报复的心理,从而导致严重损伤。

(2)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缺乏准备活动或不正确造成的损伤约40%。缺乏准备活动肌肉温度还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肌肉、韧带粘滞性较大,训练时很容易发生肌肉、韧带等拉伤。此外,对于训练负担量较大的部位缺乏针对性的专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运动量过大会造成损伤。

(3)教学、训练和比赛的组织方法不科学。约12%的损伤是由教学、训练和比赛的组织方法不科学所致。在学习新难动作过程中,尚未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技术动作还存在缺点和错误时,便过早在进行对练和实战训练;由于学员的比例问题,在练习时甚至出现体重级别差异较大时也进行对练或实战从而导致损伤。

(4)未带或未按要求佩带护具。约3%的损伤是未带或未按要求佩带护具造成。对会阴受伤访谈了解到:由于护裆给运动带来不便,减少其活动的灵活性,且使会阴部产生不适感(尤其对初学者),加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在练习中出现不带或护具佩带不规范,从而被对方多次打击或躲闪不及而致损伤。

(5)跆拳道技术要求与解剖结构弱点之间的矛盾。约4%的损伤是由跆拳道运动技术要求与人体解剖结构弱点之间的矛盾造成。如踝关节特点距骨上关节面前宽后窄,韧外侧带弱于内侧,外踝低于内踝。而训练中的攻防转换,移动闪躲改变身体重心及移动方向、旋踢、腾空后摆等动作落地时,如果重心不稳或场地不平,使脚的前外侧着地,引起外侧韧带损伤;此外,跆拳道的跳步、跳旋、步法移动等基本动作,要求膝关节在半蹲位进行屈伸和扭转。膝关节的这一位置是解剖结构的薄弱点,这些情况都容易发生“不合槽”的错动和撞击,从而发生损伤。

(6)其它原因。局部运动量大、带伤训练、服装不适、气候环境恶劣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跆拳道运动损伤发生率高,损伤部位以踝、膝关节损伤为多;以轻度损伤占多数,但也造成严重的肾挫裂伤。(2)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是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3)报复心理是造成严重损伤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

4.2建议

(1)加强思想教育,严防报复心理。在教学和训练中,加强组织纪律性方面的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充分认识运动损伤的不可避免性,增强队友间的相互理解,严防止报复心理的产生。对有报复苗头的学员要及时进行心理沟通,防范于未然。

(2)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与量应按训练内容、个人机体状况、气候条件而制定,准备活动的时间要充分。对易受伤或受过伤的部位在准备活动内容和方式上要有针对性;转项练习时应补做专项准备活动。

(3)严格要求,必须正确配带护具。护具是跆拳道练习必须装备,是防止损伤的重要措施,无论何时练习都必须严格按要求带好护具,不要认为麻烦或配带后不舒服而不配带或敷衍了事。

(4)科学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根据练习者的年龄、性别、训练水平、健康状况、心理、生理、身体生长发育特点,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的运动量与恢复时间。注意赛前调整,避免在疲劳和机能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参赛,也要避免不同体重级别在一起进行练习或比赛,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5)加强医务监督和自我监督。每年至少体检一次,在参加重大比赛前进行补查,禁止带病、带伤参加训练或比赛。做好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自身的反应,若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向教练报告,及时调整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