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运动培训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干部教育培训中运动式教学论文
一、运动式教学的主要形式
1.现场教学
即指那些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受教育者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如在党性教育中组织学员到革命旧居、遗址、博物馆实地参观,通过现场讲授、现场讲解、现场观看视频、现场互动等形式,让学员近距离地触摸一段历史,感悟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在警示教育中,组织学员到监狱参观、听犯人的忏悔、对比犯人的前后生活,从而引发自己的思考。与课堂教学形式相比,现场教学具有情境性、鲜活性、直观性、真实性等特点,易调动学员的情绪、引起学员共鸣,启发学员思考。
2.体验式教学
即指那些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通过营造事件发生和情境,再现事件原貌或虚构可能发生的事件,让学员在事件中扮演相关的角色,从中得到体验、感悟、锻炼和启发。如,模拟一次红军战斗、红军生活的一个片断、模拟一次公共危机处理、模拟一次媒体应对,等等。与其它教学形式相比,在体验式教学中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更高,能达到在做中学、在做中悟、在做中思的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3.社会实践教学
即指那些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员到农村、企业、街道、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基层地方进行调研,让学员了解社会、了解民生、了解百姓的所想所盼所苦,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工作能力。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多样,如入户调查、“三进三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自助式调查。社会实践教学不仅使学员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而且通过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加深领导干部对基层情况的全面了解,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拉近了领导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弘扬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优良作风。
体育核心期刊刊发疫情论文综述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16种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CSSCI版)检索关于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相关23篇文章(含网络首发)进行研究,通过对论文总数和研究内容、作者特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结果显示:核心期刊疫情发文总体较少且集中;疫情发文以高校单位资深体育科学研究者为主,社会对疫情研究较少;体育产业解析了中国体育产业存在问题并给出了建设思路,但主要集中在体育产业宏观层面;疫情对全球体育和中国体育影响甚大,主要分析奥运会和国际体育变动对中国体育的影响与内外应对策略;学校体育疫情研究以高校为对象,应加大对中小学体育疫情研究;体医融合主要探讨提高人体免疫力进行解析,但缺少体医结合的防护研究;体育事业与赛事从不同角度分析体育培训企业、体育赛事发展困境,就如何对育培训企业转型升级和赛事恢复提出多项对策;体育媒体分析了微信健身推文和网络舆情现状,反映了体育的高关注度。
关键词:体育;核心期刊;肺炎疫情;论文综述
前言
2020年春节假期前夕,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全国各地采取不同程度地进入居家隔离封闭治理状态,截至目前仍然有部分地区有少量疫情和境外输入病例。在疫情背景下我国体育科学研究者在思考学校体育发展、应对体育产业冲击、提高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积极表率和探索。本文梳理了23篇关于疫情有关文章,通过对研究内容、职称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疫情期间体育类核心期刊关注与研究疫情方向及进展,为未来该领域开展的有效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研究文献统计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起止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以“病毒肺炎疫情”为主题,检索出相关我国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疫情科研论文共23篇,均为2020年刊文,对其进行整理归纳与综述。期刊发文篇数如表1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篇、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篇、沈阳体育学院学报3篇、中国体育科技2篇、体育与科学5篇、体育学研究5篇,其余7项核心期刊无疫情发文,其中第一作者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6人(含在读)[1]。
2第一作者职称、单位、基金
高校管理系统设计探究(3篇)
第一篇:高校毕业论文过程化管理系统设计
摘要:
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管理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热点。写作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的重要环节,除了学生专业知识和水平因素外,各个学院对毕业论文的管理也至关重要。本文尝试将高校的毕业论文从申请论文题目,申报任务书,撰写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考核评议书等环节进行计算机过程化管理,使得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及时交流,从而达到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与规范化,也为高等教育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经验。
关键词:
毕业论文;过程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目前,我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仍采用手工方式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的许多环节,例如选题、开题、过程管理、审阅评议、结果统计分析等工作还没有被纳入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中。每年我校的本科毕业生有6000余人,由于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过程持续时间长、涉及人数多(包括学生、指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学生在选导师、选题目等方面缺乏较好的公开性、公平性;师生之间信息交流不畅;论文(设计)工作进度难以及时了解并进行控制;在成绩评定方面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文档收集整理、成绩统计分析等方面重复劳动量大、工作效率低下等等[1]。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实现无纸化和网络化办公,是一个极具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研发毕业论文(设计)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节约打印纸张等办公经费,提高教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还可以方便学生上传下载和师生间共享论文资源。为此,我们申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根据数学与统计学院(简称“数统学院”)的实际情况,开发出了适用于数统学院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2]。
一、毕业论文过程化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女性学刊的兴起和发展概述
作者:曲雯 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所
提高对女性学刊的认识水平是做好女性学刊,发挥其对女性研究促进作用的前提。现对女性学刊的兴起和发展做简要概述,以梳理女性学刊的发展脉络和进一步探求其与女性研究的关系。
一、对女性学刊概念的理解
女性学刊是研究女性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它具有一般学术期刊的属性和女性研究带来的个性。其一般学术期刊的属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术性。学术性是指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是有系统的专门的学问[1]。女性学刊传播关于女性生存发展规律的知识,并促进其系统化、学科化。女性研究学术性论文和系统的学术信息是女性学刊的主要内容。二是传播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学术属性非常强的文化产品,具有交换功能。其交换目的是承载、贮存人类通过思维、思想劳动而创造出来的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最终扩充人类知识和学术文化容量。其刊载的学术文章往往长而复杂,进行概念的推理论证和应用专业方法研究,非专业者难以读懂。这限制了学术刊物的传播范围,造成其小众传播的特征。女性学刊也属于小众刊物,不同于大众媒介,难以适用市场运作。但它的传播对于学术交流、观点碰撞、知识交融有着重要的作用。三是周期性。学术期刊是有确定周期的连续出版物[2]。周期性是学术期刊与学术图书的重要区别。
女性学刊的个性表现为研究女性的文化定位。女性学刊承载的学术成果研究的对象是女性整体[3]。同时,对于女性群体的研究是以男性为参照物的,具有社会性别视角,运用社会性别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对性别歧视所造成的女性整体的弱势和发展滞后状况有独具的人文关怀。所以,推动促进女性快速发展以实现两性平等基础上的和谐发展的研究是女性学刊的历史使命。它虽然借用各种学科的研究方法,但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具有确定的研究范畴和女性社会科学的独立性。它关照女性现实和历史的理性探讨,区别于妇女工作等刊物的非学术性期刊。女性学刊具有促进女性学学科建设、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政策研究、传播社会性别平等文化的功能。女性学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书评以及学术活动信息;其内容涉及女性学科领域的各方面。女性学刊的主办者可以是国家、地方的科研机构,包括公开出版与内部发行、期刊出版号与图书出版号的定期女性学术出版物。一些学刊的女性研究栏目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女性学刊的特性。女性学刊的外延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从刊物特征与妇女研究关系的角度广义地理解,女性学刊的类型可以粗略地分为4类:以刊登论文为主的女性学刊、学报,如《妇女研究论丛》《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山东女子学院学报》《女性论坛》(书号)等;以研究学术信息为主的定期出版的女性学术年鉴,如《中国妇女研究年鉴》①;以转载或摘录女性学术论文的文献类刊物,如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以刊载和交流学术活动信息、阶段研究成果为主,有一定容量、定期编辑的女性研究机构和组织主办的内部期刊,如《妇女研究动态》。从对学术创新的直接作用和期刊管理的分类角度的狭义理解,仅指具有公开发行刊号,以刊登女性研究论文为主的女性学刊、学报,目前只有《妇女研究论丛》《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山东女子学院学报》三个期刊。
二、女性学刊的兴起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研究
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
实践课程质量较低。以毕业论文为例,应付现象极为严重,不少学生的论文是从网站上下载的,经过一些“加工”;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论文撰写的基本方法、基本程序都是模糊的,更没有经过立题、开题、搜集资料、实验、撰写论文等实际过程,论文撰写的质量可想而知。
2、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议
2.1定位。必须摆脱与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一致”的实践教学模式,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使毕业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能够独立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活动,所培养的须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2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应是吻合的,应围绕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为依据开设相应课程,并制定相应的与之配套的管理办法、授课计划、教法和科学的考试考核办法等。在理论知识具备“综合素养”的原则下,有针对性地对专业所修科目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重新组合,突出知识点、技能点、应用点、提高点,有时间有步骤逐步组织和实施。
2.3实践内容的构建。必须以突出能力为中心,身体素质综合发展为基本,并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的实践不应只局限于哪个学期,而要贯穿于始终。
2.4指导教师。大多数指导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验,教学内容不能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给予学生实习实践的指导力度较低,所以,必须制定指导教师的培训计划,并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才能及时有效,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人才精准供给探讨
摘要: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健身行业快速发展起来,健身教练成为热门职业。比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人开始关注健身行业,推动该行业走上了繁荣发展道路,美国的健身教练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健身市场随之进入黄金时期。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开始倡导进行全民体育健身,增强人民体质。中国人民的健康意识随之也越来越强,健身行业逐渐职业化、规范化、市场化发展,教练职业有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健身活动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而是在科学指导下完成,健身教练水平的高低对健身一族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健身锻炼的质量关乎人身安全,也决定了人们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高校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都开始充分考虑社会需求,了解当前中国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问题,从就业需求目标出发进行人才培养,做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精准有效供给,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完美衔接,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创新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前言
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评出21世纪全球最流行的职业,一共20个,健身教练就是其中之一。这一结果让人们大吃一惊,于是从事体育健康产业人士开始关注健身教练的职业生涯,高校作为体育健康产业人才的输送基地,开始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更多地考虑当前社会就业需求,让学生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让专业能力在社会中创造实践价值。体育活动项目越来越多,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运动观念随之形成,对体育运动逐渐产生兴趣,甚至使参加健身运动成为一种时尚运动,与此同时,社会上对于体育产业有了更多的需求,对体育人才也有大量的需求。高校体育学院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领域的人才匮乏问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所发挥的作用就是为参与体育运动的民众进行科学合理的健身指导,使民众科学健身,参与到体育产业活动中,从事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事业,诸如体育产品的经营开发、体育赛事的策划等,使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满足。高校在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时候,要考虑社会需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还可以为体育健康行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本论文的研究中,首先调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时社会对健身人才的能力需求,然后以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对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进行各个维度的全方位改革,以此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即通过供给侧改革,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实现人才的精准供给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论文的实际需要,通过网络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等论文搜索平台获取大量关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业现状与就业能力、就业技能现状与就业能力提升等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篇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谈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育体系的革新
一、研究方法
1.访谈法围绕本专业近几届毕业生及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及对学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共召开了2次座谈会。2011年5月23日,在光明初级中学召开了上海市黄浦区部分体育骨干教师座谈会,主要有来自大同中学、光明中学、市南中学、尚文中学、市八初级中学、光明初级中学及商贸旅游学校等校的骨干教师。同年5月29日,在上师大徐汇校区体化楼310会议室召开了上海市部分体育教研组长、教研员座谈会,出席人员为七宝中学、市二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莘庄中学、汾阳中学、一师附小等校的体育教研组长及徐汇区、黄浦区、原卢湾区、静安区、杨浦区等区的体育教研员。
2.问卷调查法针对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后,请有关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了效度检验,表明此问卷效度颇高。问卷发放对象为上海师范大学体教专业2012届留在上海工作的毕业生,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9份,回收率为98。6%;其中有效问卷67份,有效率为95。7%。采用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重测时间与第一次问卷时间相隔10d,将2次问卷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到相关系数为0。87,表明此份问卷信度较高。
3.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结果在EXCEL统计软件中进行百分比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本专业学生存在问题及上海市中小学的要求
1.1生源质量在下降,教学技能需加强近些年上海生源的减少导致学校可选择的体育生不足,生源质量亦下降较大。不少学生是因学习成绩较差高考前临改体而“误”入此行的,只能称其为体育积极分子。这些学生进入了体教专业后,因为身体素质较差、体育基础较弱,发展空间不大。由此出现教学技能较差状况,尤其是在教案书写、吹哨、口令、讲解、示范、队列队形及队伍调动等方面。中小学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及教育实习前能加强教学技能方面的学习与培训。
体育教育中期考核机制改革与创新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主要针对宁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各年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以“基本功技能大赛”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查询,将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问卷调查法。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填写、回收的方式。共发放450份,回收问卷400份,回收率88.8%,其中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将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借助计算机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调查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有效的数据信息。专家访谈法。笔者走访调查宁夏的大学负责基本功技能大赛考核的老师及相关专家,针对宁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中期考核”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结果与分析
2.1宁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近3年中期考核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