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动漫产业对民间文化保护的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由于民间文化生存土壤的变化、民间文化传承意识的薄弱、民间文化传承方式的脆弱及民间文化庸俗化的商业操作方式等,民间文化资源日渐衰微。动漫产业与民间文化的渗透融合,不仅将令动漫产业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助推动漫产业走出民间特色道路的进程,同时也将拓宽传承保护民间文化的思路,开阔民间文化资源利用开发的平台,推动民间文化资源保护的进程。 1、开拓民间文化的生存空间 后工业社会的消费需求开始转向对非物质层面的文化需求,物质消费时代正转向文化符号消费时代,我国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正面临着文化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近几年来,动漫产业飞速发展,无论动漫形象、动漫作品,还是动漫衍生产品,已经触及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融于动漫产品中的民间文化也借助形式多样的媒体传播,随之备受关注。美国近期拍摄的《花木兰》、《功夫熊猫》就掀起了一阵传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韩国动漫影视剧中不断展现的饮食、祭祀、婚庆、节日庆典等习俗,成为了年轻人了解韩国传统文化的生动教材。利用动漫产业挖掘民间文化资源的再生价值,保护并开发民间文化资源,将促进动漫产业与民间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双赢。动漫产业与民间文化的结合将深化公众对民间文化的了解,激发公众对民间文化的热爱之情,营造民间文化资源开发的经济氛围与文化氛围。 对民间文化资源来讲,历史记录意义上的保护与动漫产业开发是两种性质的活动,二者应该是并行不悖的。前者是一种静态的记录,后者是一种动态的保存。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主要是让其作为生活方式尽可能的延续、保存,使其成为能够享用的、审美的产业与产品传播开来,传承下去。借助动漫产业进行民间文化的再创造,将非物质的民间文化引入市场竞争,吸引人才参与到民间文化的加工创造中,激发民间文化的生存活力,通过市场开拓民间文化资源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更易于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在动态的开发保护过程中,民间文化资源显然也会与更多现代的、国际的文化进行接触,产生互动,接受自然、历史与社会环境的改造,融入当代社会生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派”的代表作《猪八戒吃西瓜》吸取传统剪纸工艺及戏曲服饰的特点,还根据皮影戏的轴承运动关节结构进行动作设计。《大闹天空》将传统戏剧、皮影、壁画元素融入动漫背景设计中,极具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不是将历史资料放在博物馆中供后人瞻仰,也不是束之高阁严加看守。文化资源的生命力来源于新的发展,合理地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是保护文化资源的有效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和成熟的文化运行机制来维护本土传统文化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艺术产业品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欣赏它的魅力,只有这样,传统文化资源才具有真正的发展空间,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2、激发民间文化传承意识 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正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瞩目,国外的动漫作品中经常可见中国元素的出现。如在中国市场热映的美国动画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日本动画片《中华小当家》,表面上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敬,实则是对中国文化的他者想象,对中国文化话语权的占用。美国动画片《花木兰》虽然采用了中国民间故事,人物造型、服饰、场景具有中国特色,但人物精神却发生了改变,花木兰的大胆率直俨然是一位符合美国人文化想象的“美国式”花木兰。《功夫熊猫》中的“功夫”和“熊猫”皆是中国元素,包括剧中的场景设计、人物生活习惯也是中国式的,但熊猫阿宝在实现功夫梦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挫折、奋斗、自信等显然是“美国梦”式表述,阿宝的成长历程和精神气质完全是“美国梦”的一贯表现。阿宝不是中国侠客形象,而是美国对中国文化的想象。《西游记》、《天仙配》、《孙子兵法》、《杨家将》、《成吉思汗》等也被列入美国电影开发计划中。长此以往,我国的后代子孙将在“美国式”的中国传统故事中成长,西方文化的宣扬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削弱消费者原有的民族文化归属感与自豪感,而我国也将失去对本土传统文化解读的话语权,这对我国民间文化的保护十分不利,甚至将危及民族文化的独立与自存。所以,我们要珍视民间文化,正如我国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忱所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随着国际间合作的展开,像花木兰、孙悟空这样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势必会越来越多地被别国诠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只有主动走出去,积极地介入国际间的合作,参与和抓住文化解读的话语权,才会在国际上真正树立起中华民族文化的品牌。” 河北省沧州有一位叫吴连枝的大师,打一路拳脚八极拳,八极拳祖传五代。中央报道以后,日本的一个动漫制作公司去制作了40天,每天给吴连枝100元人民币,总共4000元,回到日本,然后用三维的动画技术、立体的12部摄像机从空中往下拍,然后用软件制作,用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项目的重新排列,最后把中国人的形象去掉,变成了日本本土设计的形象,运用高科技,转换时间空间,制造了一套游戏叫VR战士。这个VR战士做了7000套,每套4000美金,在欧洲,两年之内一销而空,共46亿欧元,人民币500个亿。这个案例与美国开发利用《花木兰》有相同之处,都是用中国民间文化资源进行动漫产业开发,但都抢占了中国本民族对自身民间文化的话语权。 以上案例对中国动漫界是个警示,提醒中国动漫人要主动寻求民间文化资源对动漫创作的滋养,担当起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职责。动漫产业与民间文化资源的结合是保护文化资源纯洁性、保障文化艺术话语权的有效途径,动态保护与静态保护、学术保护与产业保护互不敌对,互不抵消,各得其所。 3、开发利用民间文化资源的方法 传统民间文化资源融入动漫产业,需要对民间文化符号进行提取,“以人类学的方法、文化学的视野、符号学的知识、经济学的理论对中国文化符号做出超文本的人文类型考释”。2009年春节,泰安泰山盛世千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巧妙的将动漫元素运用到泰山民俗文化中,打造出了一套由“碧霞元君投鞋争主”、“吕洞宾三戏白牡丹”、“英莲仙子插艾避灾”、“李白杜甫颂咏泰山”、“三笑老人普照留光”及“厌殃避祸石敢当”六个具有代表性的泰山民俗故事组成的动漫挂历。将非物质的民俗文化观念形成物质形态,用动漫的表现手法强化其表现力与感染力,这样兼具使用功能与服务功能的文化产品即是生活必需品,又是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的符号,满足了消费者求新、求异、求变的消费心理。#p#分页标题#e# 在2009年世界客商名优产品展销会上,梅州市汉唐影视动漫传播有限公司就在展会上推广了客家动画《中华客家》,这是第一部以客家童谣、客家民间人物、客家山歌戏剧等客家传统文化为题材制作的具有民族风情的动画片,也是国内第一部反映中华民族民系文化的动画片。汉唐影视在动画片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的动漫衍生产品,以动漫主角“细哥子”、“细妹子”形象设计的客家娃娃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引发了“细丝”们争先购买客家公仔、客家手机挂饰、客家特产等衍生产品。比如客家姜糖的包装上就被印上了“细哥子”、“细妹子”,以及客家童谣、客家绕口令等文化信息,使商品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品位得到提升,使客家特产连同客家文化搭上了动漫快车。民间文艺、民间饮食、民间工艺、民间节日、民间服饰等与动漫相融合,提升了民间文化商品的转换率,令民间文化进入了潜力巨大的动漫消费市场。 目前,戏曲动漫、功夫动漫受到多方关注。2007年启动的“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工程”就备受热议,这项工程将戏曲艺术与动漫艺术相互融合,戏曲为动画的本土化提供有效的借鉴形式,动画将戏曲中的经典人物、经典形象与经典故事进行再现。戏曲动漫、功夫动漫的意义不只是对动漫创作的革新,也为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开辟出一条新道路。美国、日本、韩国早已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本国动漫创作的资源,并以此作为打开世界动漫市场的文化名片。戏曲动漫、功夫动漫开通了我国动漫产业向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民族心理汲取营养的道路,开通了民间艺术走向大众、走向世界的道路。利用动漫产业开发民间文化资源,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去选择民间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可行的开发利用。这需要遵循两个原则,即规模化优先原则与娱乐性优先原则。规模化优先原则是指要优先选择适合市场需求、便于打造动漫形象、能够促进动漫产业规模化效应的文化资源。其原因有二,一是那些符合市场需求的动漫形象经过反复宣传可以提高市场影响力,从而降低动漫的整体制作成本和前期推广成本;二是将规模化开发的理念贯穿于文化资源利用、动漫创作、动漫推广及衍生产品开发销售等一系列产业开发中,符合动漫产业发展的规律,可实现产业链条的价值最大化。娱乐性优先原则是对传统寓教于乐原则的一种匡正。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但面对公众的“教化疲劳”,我们要明确“寓教于乐”中以“乐”为基础的文化商品交换规律,淡化其交换过程中所伴随的精神传播的“说理”作用,充分考虑作品的娱乐性与市场潜力,将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使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商业性高度融合。 中国的动漫产业正处于“井喷期”,得到大量资金、人才以及优惠政策的支持,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中随时可见的中国元素也在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影响世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国内动漫界有责任传承民间文化,开发民间文化,保护民间文化。中国动漫产业与民间文化的联姻将推进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