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动漫业发展的困境和解决方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动漫产业链不完善 截至目前,中国尚未有耳熟能详、备受好评的动漫形象,动漫形象的缺失在产业链中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目前所谓的“动漫制作”,主要还是承接国外的一些来料加工。 虽然这在我国动漫发展初期能培养大量人才,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是不利于中国动漫的可持续发展的,因为一味地接受国外的来料加工,势必会影响中国的原创能力及发展后劲。中国动漫人才面临数量短缺、质量亟待提高的问题,虽然各大高校都纷纷设立动漫专业,但仍然无法满足动漫产业的发展需求。现在最缺的是动漫制作的综合性人才,中期绘制加工人才正在迅速膨胀,但既有原创能力、又懂绘制技术的人才却很少,这必将影响到动漫产业的质量。目前,中国在动漫衍生品的开发投入程度还远远不够,开发的衍生品往往如昙花一现,缺乏竞争力和生命力。 (二)动漫产业人才严重缺乏 在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途中,最为急缺的是人才。根据目前动漫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市场的容纳量可能要超过600亿元。一个600亿元的产业规模,至少需要60万的动漫从业人员。 其中90%以上必须是经营动漫产业结构的人员,经营者缺失造成了市场的脱节,国内有许多单项做得好的出版社、漫画家,却没有衔接成链,使得销售平台缺乏,动漫经营者的缺乏就是滞后国内动漫市场的症结。另外,制作动漫的人才也严重不足,尤其是兼具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动画人才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动画从业人员仅为8000人左右,而国内每年动画片的需求量大约是26万分钟,可见,仅仅依靠8000人的创作队伍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 (三)动漫产业原创性不足 目前,我国动漫创作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原创作品存在形象缺乏新鲜感和冲击力、故事不吸引人等问题,造成了传播受限。而作品创作过程中,对产品要素的淡漠,又直接导致了产品开发困难。此外,我国动画的创作仍然停留在对传统神话传说和故事的改编上,对古典文学著作的演义上,或者是无厘头的搞笑上,反映出动画编剧在选题上缺少创新,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四)文化资源驾驭能力缺乏竞争力 中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主要以历史文献、文物遗存、民间传说等形式流传,这都是动漫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素材。 但中国在利用这些传统文化时,只是单纯地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做成古装的、历史的动画,而文化精髓却丝毫没有融入其中。相反,国外的动漫大国却能利用中国的历史文化并结合自己的民族精神创造出大量的优秀作品,美国和日本的一部分动漫和游戏作品取材于中国文化,如美国迪士尼以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木兰诗》为基础推出的动画大片《花木兰》,日本根据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改编的《三国志》都风靡全球。很多起源于中国的文化,经外国艺术家的挖掘和包装后重获生机,散发出异彩光芒。围棋是中国古老的艺术,棋道更是蕴涵着儿千年的中华文明,日本却能用中国的文化艺术锻造出《棋魂》这样激励人心的动漫,不得不让人叹服。但在国内,中国的很多动漫作品都竞相模仿美国、日本的一些因素,没有深入地挖掘自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色。中国并不缺文化资源,缺少的是对文化资源的驾驭能力。同样是中国的文化资源,美国能在动漫作品中体现出美国的那种乐观向上、幽默、英雄主义、温情脉脉等特点,日本则能在作品中贯穿坚忍不拔、永不言弃的精神,而中国的动漫作品则缺乏应有的特色。 二、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在政府政策扶持和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扩大影视动画的播映平台,完善产业链,并鼓励外资进入国产动漫产业,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推动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政策扶持与规范化管理 动漫产业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这已经为日本、韩国等动漫产业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 近年来,韩国的动漫事业飞速发展,主要受益于韩国政府为支持本国动漫产业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扶持政策。韩国、日本在发展初期,政府曾出台限制欧美产品的扶持政策,致使国内动漫产业获得了发展的良机。可见,动漫产品的发展是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的。另一方面,动漫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的规范。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在全国各大城市相继建立了动漫产业基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动漫产业的积极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动漫产业尚处在初级阶段,种种原因导致动漫产业的过热、泡沫化以及不规范,亟待政府在扶持的基础上给予监督和指导,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尽快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扩大影视动画的播映平台 影视播映本是一种最广泛最有效的广告宣传,播映阶段在动画产业链条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将作品对观众的影响力推到顶峰。没有这轮影响力的营造,后续延伸开发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目的。因此,首先要通过各级电视播出网络和电影院线,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动画片播映体系。特别是要扩大动画片在电视系统的播出量。这个体系大概可以分解为三个层面:一是有条件的省级电视台开办动画上星频道,如上海的炫动卡通频道;二是省级电视台和副省级城市电视台开办的少儿频道,应该适当增加动画片的播出数量;三是省级电视台、省会城市电的魅力所在之处。 《鱼之祭》是一部戏剧作品,当然是虚构的。而作者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内心的感情都托于了冬逢这个角色,借“鱼”这一意象传达了弟弟的思想、情感以及内心的挣扎。#p#分页标题#e# 以下用图表将“鱼”“弟弟”的双重虚像,与“柳美里”这一实像的关系加以简单的说明。 《鱼之梦》这部散文集取名于收录于其中的一篇。选其作为该散文集的名字,也足见作者对“鱼”这一意象的偏爱。散文《鱼之梦》记述的是作者十四岁时离家出走和意图自杀的亲身经历。 文章短小,仅仅1300字左右,只是标题中有“鱼”一词,而全文中并无一处提及。可见作者以“鱼”自托,自喻。鱼的梦,就像自己年幼时的一个梦境,从岁月中抽离,而又随时浮现,无力与其抗争。 “那个夜晚,我没有勇气踏上那仿佛无限延长的黑河般的铁轨,只是沿着它漫无目的地行走。我讨厌自己,讨厌自己的一切,甚至对自己是自己这个事实都感到厌恶。我想把自己带到大海,沉入其中。我脱去鞋子,光脚走在被海水打湿的沙滩上,海水袭来一直淹没到我的腰。此时,我的背后响起了一阵笑声,它让人如此眷恋。巨大的水花狠狠地朝我心脏的位置砸过来,我突然笑了起来。我瞬间被海浪吞没了,卷入了海里。当我苏醒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已被冲到了海滩上。寒冷使我全身颤抖,就这样看着夜色如退朝般静静里离去。 十四岁开始,我就一直做这个梦,一个有关丢失了的过去的梦。”(柳美里.鱼之梦[M].新潮文库,平成十五年P19)柳美里的幼年经历了母亲的出走和家庭的破裂,这使她的幼年生活充满了痛苦和伤痕。而在日韩国人这一身份更使她在社会和学校饱受冷落和排斥。“这种背景对于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来说,无异于是在民族与国家意识的狭隘夹缝中寻找自我,这无疑是一种艰苦的历练。”社会和家庭的双重疏离使青春期的柳美里处于极度的不安和孤独之中,并曾试图自杀。幼年时代的阴影在《鱼之梦》和自传体小说《水边的摇篮》中都有体现。 孤独有着可以杀死人的意志,夺去人的生命的力量,特别是在日本这个自杀大国里。孤独寂寞的作者的内心正如在深海中浮游的鱼相同,而自杀的经历更暗示了作者曾企图通过死亡完成对其灵魂的救赎。作者本人与“弟弟冬逢”以及“鱼”有着相似的灵魂和伤痕,相同的生活境遇以及内心的缺失感。所以,柳美里赋予了“鱼”这一动物,一定的象征意义,透过双重虚像,实像朦胧而隐约地显现出来。如此虚实相交的感觉世界赋予了柳美里文学以独特的韵味。 三、结语 柳美里是日本文坛极为特别的一位,在日韩国人身份、幼年时的自杀未遂、未婚妈妈等标签使人们对她的关注远远超出了其作品本身。而这种种虚像似乎模糊了其文学作品的真正内涵。柳美里将孤独灵魂寄托于文学,以创作为生存,用其切肤的痛感为我们奉上了一部又一部优秀作品。虚实掩映的文学世界让人无流连忘返,笔者今后将对柳美里的最新创作及动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