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操作游戏探究性学习,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操作游戏是游戏活动中的一种,是以操作活动为主体的,重视幼儿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发展,以操作学习为中心的综合性游戏模式。在操作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操作的材料,幼儿可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或独立地与游戏材料发生作用,也可以创造性地改变游戏材料,通过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反复尝试或与同伴合作、激烈竞争来获取成功,在游戏中训练幼儿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意识,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从而获得新的发现、满足自身的愿望,逐步达到主动发展。下面就操作游戏的指导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为幼儿创设操作游戏的支持性环境,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一)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而且,材料应是安全的,是孩子喜欢并且能够操作的,能够为孩子在操作中提供条件,提取经验,发现事物的特征和关系,并引导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对材料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在活动区内,提供充足的多种多样的操作材料。如各种各样的包装纸、包装盒、种子、树叶、石头、实验用具、角色游戏用具等,并分门别类整齐放置在材料柜中。这些材料在幼儿手中,都可以变成好玩的玩具、可爱的动物和神奇的游戏材料,幼儿在确定游戏后,有的小朋友用牛奶盒子做成娃娃的车;用布块做成娃娃的裙子、被子;有的将大大卷的盒子用线绳套起做成了医生的听诊器等等,通过孩子们的加工,许多材料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还应根据近期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操作技能、智力的发展及时更换和增添新的游戏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与探索欲望。 在操作游戏材料准备过程中,除提供部分玩具外,还应为幼儿提供大量的非专门化的游戏材料,由于非专门化的游戏材料对于幼儿来说,它所代表的与实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鉴别特征,比现成的玩具更能激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想象,更加需要儿童发挥独创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把小碎纸想象成饭,将泡沫块涂色想成“肉块”,将挂历纸卷起当成拐杖或长枪等,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幼儿积极的动脑、动手,既发展了思维又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二)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操作气氛。 在操作游戏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可使幼儿轻松自如地进行探索和操作活动,形成安全、愉快宽松的氛围,教师按照《纲要》的基本要求,成为幼儿活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捉供者和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指导者。教师不要因担心幼儿操作时损坏弄脏材料而限制幼儿使用材料,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操作活动及时鼓励诱导幼儿操作,从而提高幼儿的操作兴趣,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自己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游戏,影响感染幼儿,在与幼儿相互交往时,多运用中性与积极肯定的态度,尽量减少否定性态度,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和谐融洽的心理气氛和平等民主的精神环境,将教师的影响艺术化为一种潜在的或隐形的力量,使幼儿的主体性向更深的层次迈进。例如在玩“大街上”游戏中,我们提供给幼儿一些积木、积塑、汽车、人物等玩具,幼儿一见玩具,都把玩具抢到了自己身边,自顾自地玩了一会儿,觉得自己的玩具没意思了,有的幼儿就去拿别人的玩具,引发了争执,游戏偏离了主题。在这时,我没有用指令性的语言来强迫或指斥孩子,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在引导,我走过去对孩子们说:“建筑师跟你们一起造一条既漂亮又热闹的大街好吗?”孩子们一下被调动起来,接着,我就引导他们想想:街道旁的楼房可以用什么玩具来表现;街边的树可以怎样表现;公路上除了有车辆外,还有什么……小朋友们你做高楼房,我搭大树,分工合作地忙碌起来,热闹的“大街”搭好了,大街上有高高的楼房,形态各异的树、排列有序的车辆,在人行道上走动的行人等,小朋友看了都开心极了,接着,我又引导幼儿想想为什么开始搭不起大街呢?从而使幼儿知道了人家一起玩,才能玩得更好,更有意思,体验了结伴游戏的快乐,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萌生起平等、民主等群体主体性意识。 (三)悉心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支持幼儿的发展需求。 在活动中,幼儿得到及时的反馈(包括人的反应和物的反应)越多,就越能增强好奇心和主动性去积极探索,获得新经验。假如老师只提供材料,而不和幼儿交往,给幼儿以回应,就会影响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为了带动幼儿有目的的活动,教师需要对幼儿有所关注,使幼儿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促使幼儿活动水平不断提高,收到更好效果。还应鼓励幼儿将自己创造的“作品”运用于游戏情境之中,如“快乐蜗牛”中,孩子们把自己打扮成“蜗牛”在草地上葡匐蠕动而进,四人一组纵向爬行和四人合抱蹲下来听音乐节奏步调一致地学蜗牛样子移动前进。在这种活动中,幼儿充分体验同伴互动自主游戏的无穷乐趣,情感得到了升华、生命的灵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教师还应为幼儿提供交流经验,展示作品的机会,让幼儿体验游戏的成功和快乐,通过评价、鼓励和支持每一个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的创造,激发幼儿进一步游戏的兴趣和热情。包括自己游戏中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或在游戏中所碰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一环节指导的关键在于,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补充,积极地表达情感共解难题、共享快乐,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交往和学习的机会,老师起到为幼儿整理经验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增强游戏的兴趣,还能使下次游戏玩得开心。例如,在表演游戏“龟兔赛跑”中,幼儿自由结伴、分组游戏,明明在游戏中扮演“小兔子”。游戏中他东跳跳、西跳跳,在用桌子搭的“山上”爬来爬去,没有按原表演情节在树下睡觉,我走过去问他,他说:“我不睡觉在山上采蘑菇……”我肯定了他的想法并提醒他注意安全,游戏结束时,我让他说说自己是怎样表现“兔子”这个角色的,为什么这样去表现,说完后又让全班小朋友讲讲:这样表现好吗?还可以怎样去表现?小朋友都很兴奋,讨论热烈,有几个性急的小朋友,跃跃欲试,都想再玩一次游戏……这样的评价让幼儿下次游戏的兴趣性、目的性得到了增强。当然,是否需要交流,以何种形式交流,应视实际需要而定,切忌把幼儿对游戏的自由讨论变成教师对幼儿游戏与行为好坏的评价判断。#p#分页标题#e# 同时,评价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应针对游戏中实际出现的问题或突出表现,更不能把评价变成一种说教,要从有利于促使游戏深入开展为目的,而不是阻碍游戏的开展。 二、充分发挥幼儿在操作游戏中的主体作用 (一)教师转变角色,注重幼儿的探究性学习。 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支持者和引导者。幼儿天生好奇,教师可利用幼儿这种天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探索发现,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如科学游戏“什么会先落地”,我给幼儿准备棉花团、鸡毛、积木、弹子等多种材料,让幼儿自己操作、尝试,在宽松、自由、有趣的气氛中,幼儿情绪高昂,情不自禁地叫起来:怎么有时大的落地快,有时小的落地快?这一探究性活动给幼儿带来很大乐趣。随着活动的进行,结合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丰富游戏内容,促进游戏的不断深入,采用游戏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方法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提升知识,进而提高幼儿的创造性。对小班幼儿较多采用示范,讲解并提供反复操作练习的机会和实际使用各类操作材料的基本技能,以及教师与幼儿进行同样材料的操作活动———平等游戏,使幼儿得以观察、模仿等;中、大班则较多采用建议,提问等方式启发激励指导幼儿的游戏,幼儿游戏中遇到问题,老师不急于提供答案或帮助,而是启发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交往与操作中的问题。如:小班结构游戏中,教师看到幼儿有四处游荡,玩具掉了不捡的现象。老师说:“我喜欢安静,认真做游戏的小朋友……”。“看,××真能干,地上一块玩具也没有……”,并伴以赞许的亲抚,从而使行为不当的幼儿及时纠正自己;而对于中、大班稍大的幼儿,教师采取交代任务、相互评价,从而激励积极认真的行为。如:大班结构游戏评价时,幼儿相互作出评价,评出本次游戏过程中谁最认真,“制造”的物品又新颖又有趣,那么下次就请他当本班的小组长等,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同时,又增进了幼儿之间的了解,树立榜样,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幼儿,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在以往游戏时,都是老师讲完操作要求后再让幼儿动手游戏,这种操作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让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现在是让幼儿“先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幼儿一起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方法更符合《纲要》精神,变成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操作活动中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不仅表现在幼儿动手的形式上,更重要的则是表现在幼儿操作是否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从对幼儿的指令性操作转向让幼儿主动操作,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有机会纠正错误,培养克服困难的坚持性,培养探索能力。提高操作活动的“自由度”,例如在科学游戏“会走路的树”这一活动中,老师提供了磁铁、磁性黑板、纸筒、玩具车、树卡片等,让幼儿自己想想、做做、怎样让树“走”起来,幼儿对这种主体操作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游戏取得了好的效果。 老师在指导操作游戏时,必须去关注幼儿发展的真正需要,及时发现并正确引导,以合作者、支持者、帮助者的身份进入游戏,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激发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以正面引导为主,树立榜样,以积极互动方式激励幼儿行为,促进游戏的深入进行,并充分发挥游戏的多元化价值,使幼儿在操作游戏中身心水平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