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国内动漫现状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动漫”,顾名思义,就是动画和漫画。动漫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早已超越了动画和漫画的传统范畴,延伸到包括电子游戏、网络游戏,以及此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各类周边产品之中。如今“动漫”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现象,而成为了一种影响日常生活的方式。不只在日本,在全世界,“动漫”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新兴产业。对于中国这个动漫年需求量呈急剧增长趋势的国家来说,“动漫”的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1日本动漫的发展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漫画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日本漫画在这一阶段不仅将外来漫画赶出国门,而且逐步打开了世界漫画市场,开始了它辉煌的发展。1952年,日本的著名动漫大师手冢治虫开始了《铁臂阿童木》的连载,这部连载长达13年的漫画在受到广大孩子们喜爱的同时,也改变了动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有些家长开始同意孩子们观看动漫。这些小孩子在日后成长为日本漫画的忠实读者,也正是因为这些读者,日本有名的成年人也看漫画的奇观才会出现并延续下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不仅日本漫画家的个性更加鲜明,画技、制作手法、构思设计方面都日趋成熟,并开始追求风格上的创新,试图突破原有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超越时空的构思,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官冲击。 20世纪末到现在,人类对自身的思考逐渐深刻,因此日本的动画也越来越贴近现实与心理方面的剖析,由原本普遍之爱与友情的主题递增为更加人性的刻画。现在,日本的动漫份额已经占到全世界的60%以上。 2中国动漫起步阶段的伟大成就 相比日本的漫画起步阶段,中国一点也不落后于日本。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也称小人书)正是发展的高峰时期,由于图画的通俗性,中国政府把连环画作为教育民众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一时期,连环画作品充实着人民的文化生活,它不仅是青少年的重要课外读物,也是许多成年人文化娱乐的重要内容。此时的连环画不仅画风众多,内容也相对丰富。1941年中国制作了第一部大型动画长篇《铁扇公主》。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正是看了这一部制作精良的动画才产生了也想从事这一行业的愿望。发展到后来的《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童》等优秀的动漫产品不仅获得了国内外广大的好评,还开创了独特的水墨动漫艺术形式,令一些外国动漫家叹为观止。然而后来中国动漫的发展就走上了一条和日本动漫完全不同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动画创作亦被纳入计划经济轨道,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中国动画生产单位由事业型转型企业,重新开始其市场化生存。 3我国动漫现状分析 3.1国产动画内容单一 我国的动画更多的是被定义为以教育为主,娱乐为辅的作品。人们总认为文化产品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想通过动画告诉孩子们一些东西,政治性要求过高,限制了动漫产业的发展。所以虽然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用作故事的题材可谓数不胜数,但真正被用来制作动漫的却少之又少,而且就算制作出了动漫作品,也创新不够,大都属于中规中矩的产品。从《大闹天宫》到《西游记》,从《哪吒闹海》到《哪咤传奇》,总是围绕着名著打转,改了又改,编了又编,浪费时间又无长进。而被国内媒体表扬的动画却是严重抄袭日本等国的动画,例如《金甲战士》模仿《奥特曼》,《恐龙宝贝》模仿《数码宝贝》,就连《喜羊羊与灰太狼》也有着《汤姆和杰瑞》的影子。反观日本,日本在制作本国经典后,将创新的思维伸向了我国,不论是《西游记》、《三国演义》还是《白蛇传》都已经被演绎了众多次,但每一个都不是按照原有故事照搬,而是充分发挥着自己的创意,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如《最游记》、《龙珠》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3.2中日成功案例对比 一部作品受欢迎的最根本的基础是要求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可以在第一瞬间吸引住读者。例如,日本长盛不衰的动漫作品《哆啦A梦》,就是凭借其一个来自未来22世纪的机器猫的简单的背景设定,有趣的故事和个性分明的人物,以及超乎寻常的想象,吸引了各个年龄层次的广大读者及观众。并且,由于漫画的持续畅销,日本相继在1973年和1979年推出动画版的《哆啦A梦》。如果说漫画只是为《哆啦A梦》赢得了一部分年轻的读者,那动画版绝对是使那个蓝色的胖乎乎的机器猫走进千家万户的“法宝”。漫画的阅读一般会受到限制,通常一次只能有一个人阅读,倘若要扩大阅读面,只能A读完再由B来读,这时完全没有读过的C就会觉得无法加入其他两人的话题,会产生疏离感。而动画则不同,可以同时供不同的多人进行观看,按一个家庭有爸爸、妈妈、孩子三口人来计算,观看动画就多了三倍的收视率,这样就会促进动漫作品的深入人心,许多家长也会因此成为这部动漫的观众。动漫的播送是相对免费的(每年会收取固定的一部分收视费用),所以每家都可以同时收看,这又为其制造了话题性。 中国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漫作品则采取了相反的模式进行发行。首先推出的是动画TV版,在收到广大小朋友的欢迎后,《喜羊羊与灰太狼》推出了剧场版(也就是电影版)和漫画版,以及一些其他的周边商品。剧场版的票房一再创下新高,图书也卖得如火如荼,其他周边产品,如儿童的服饰、文具、玩具更是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动漫的一个杰出的运营案例。 3.3内容的空洞化和模式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一再出新,动画内容已经偏离了最初的独创性,走进了模式化和过多借用网络文化的路子。每集必出的“我还会回来的”已经成为了众多小孩的口头禅。中后期制作的动画中,不仅充斥着各种例如“画个圈圈诅咒你”、“山寨版”等网络用语,更是包括了“你长得好惊心动魄啊”“我们无性繁殖就是比你们有性繁殖高级”(《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等不适合小孩子观看的语言。既然受众的定位是儿童,出现这种语句就不是一个好的动漫作品应有的风格。而其他作品,如《虹猫蓝兔七侠传》这部原创儿童动画则是由于涉及过多的暴力血腥差点被停播。这就是中国动漫界缺少编剧的直接后果。#p#分页标题#e# 既想设法留住广大小朋友的心,又想征服其他年龄层次较大的观众的眼球,这样模糊不清的受众定位,不仅使动画脚本的创作困难,也使动画本身缺少吸引大众的魅力,最后不但丧失了儿童的喜爱,也未能引起成年人的兴趣,所以动漫拥有明确的分级是动漫发展得更好的必要条件。动漫分级就是将动漫的受众进行一个明确的划分,例如年龄段的划分和性别的划分,这样不仅有利于动漫作者可以明确读者的需求,而且有利于读者可以更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动漫,家长也不必担心孩子接触到过激的内容。 3.4中国动漫制作硬件“硬”软件“软” 其实,中国动漫的制作手段与技术一向是令人骄傲的。目前日本为了节省制作费与人工费,把动画的制作放在了中国,就是说,虽然原案、脚本、人物设定、分镜头剧本等在日本进行,但是动画的最终制作还是在中国等地进行的。所以说,中国已经具备了制作精致大型动画的技术保证,现在需要的就是有良好的软件进行填充。想要培养出专业人士,必要的动漫人才培养模式是必要的。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相关动画专业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制作技术和美术功底,对于故事和剧本的创作却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动漫人才多是以技术型人才为主,技术与编剧并重的人才则是少之又少。 4对中国漫画的几点建议 1)注重培养我国动漫人才的编写故事能力,加深文学与动漫的合作; 2)明确的动漫分级制度,制作动漫作品时对受众认识明确; 3)一个完善的动漫产业链是动漫发展的重要推力; 4)注意动漫作品的内容和娱乐性的结合,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