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台湾动漫史发展现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台湾动漫产业自1950年开始为萌芽期,到1970年后成为美、日等国的代工基地,于80年代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动画加工中心。到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和经济布局的变迁,动画加工的基地大多移向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地区;再加上科技的创新,计算机动画的应用与网络的发展,过去以代工为主的台湾动画产业,渐渐转向多元化的发展。[1] 一、台湾动画发展的启蒙 最初的台湾动画可追溯至1954年,由桂治洪兄弟执导的黑白动画片《武松打虎》。1963年,卜立辉神父推荐赵泽修到美国好莱坞进修动画。赵泽修回国后在光启社成立动画部,开始创作台湾动画。第一部制作的动画为1968年的《石头伯的信》和1969年的《龟兔赛跑》,赵泽修也因此被称为“台湾的华特•迪斯尼”。1970年,由于经费等原因,动画部被迫关闭;于是赵泽修离开光启社,创立泽修美术制作所,继续创作广告、社教倡导片,这也是台湾早期专门培育动画人才的机构之一;但因赵泽修于1970年底赴美而导致台湾最早的动画制作所结束。[2] 二、台湾动画代工盛期 一般动画制作过程中,当前制企划与人物设定均完备之际,接着便进入需大量美术图稿绘制的制作阶段,以每一集22.5分钟,每秒24张图的动画影片而论,此时起码就需要32,400张美术图稿的数量。所以此阶段需要大量的人力。美国与日本是最早发展动画的国家。70年代,由于政治因素,台湾跟美、日的特殊关系,以及此时的人力成本低廉,国外动画公司开始以台湾为代工基地,并且同时将国外技术与设备引进台湾,进行教育训练及培养,使代工质量符合要求。这一时期台湾动画界陆续成立了一些卡通动画公司(譬如:影人卡通制作中心、中国卡通制作公司、中国青年动画开发公司、远东卡通公司等)。1970年,影人卡通制作中心成立,有12位动画师在里面工作。日本人楠部大吉郎、芝山努与大冢康生也到台北与影人合作,原画都是由日方的原画师制作。作画的工具,例如尺、笔、赛璐珞片都被规定必须从日本进口。 [3]动画制作和加工则由台湾影人负责。《巨人之星》、《东洋魔女》等动画,即为影人卡通所代工制作。带领台湾动画界脱离先前不稳定加工期的开创者是1978年成立的宏广公司,以美、日式的管理和经营方式,完善公司企业化的经营,历经几次的扩厂、增员、转型与升级,成功地将台湾名号打入国际动画加工市场中。在1987年宏广公司新大楼启用时,动画年产量达到170部到190部,聘请超过一百多位原画师;也由于惊人的产量以及制作效率,宏广当时被好莱坞称为“魔术的宏广”。宏广公司在1989年击退日本公司,成为世界第一的卡通制作王国。全世界80%的卡通作品胶卷上都可发现宏广的标志。 三、台湾动画代工末期 80年代后,台湾劳动生产力成本与台币汇率大幅升值,又面临中国大陆市场的逐步开放,劳动密集型的动画制造产业在台湾的生产条件已经开始恶化,在新的生产以及市场结构条件下,台湾动画产业已无法保持产业优势。企业为追逐利润最大化及维持国际竞争力、而需寻求低成本的生产资源,由此必须转移其生产基地至境外。因此,动画代工市场逐渐移往人力成本较低的中国大陆及东南亚等地。 1989年位于台北王雅泉创立的朝阳动画公司,同年在上海创办了上海朝阳动画公司,1991年在苏州创办了苏州联阳动画公司,1994年在四川创办了四川旭阳动画公司,承接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之动画制作;台湾远东卡通公司也于1991年在中国上海和无锡设立了分公司。[4]具有竞争优势的生产组合、技术、劳力与资金不再是来自同一个国家地区,而取决于能为产品获取全球竞争优势的生产价值。代工量减少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代工业务量的减少 首先来自于全球动画生产线扩张后,中国大陆与东南亚等地的竞争。动画代工本身并没有太艰深的技术,在中国大陆、泰国、甚至印度尼西亚等劳动成本较低廉地区的竞争下,台湾动画产业毛利率不高,变动性却很大。同时,由于近年来3D计算机绘图的崛起,手绘代工的市场失去了过去的平稳发展,逐渐走向了衰落。 (二)分工方式的改变 其次,动画片制作大致可分为三方面:前期(创意与前制),中期(制作阶段),后期(发行、行销)。技术层次较高的部分,如前期(创意与前制)部分还是保留在台湾地区;而中期技术需求与利润较低的上色作业部分,则转移至其它劳动成本更为低廉的地方。以台湾宏广公司的例子来看,目前台湾负责的大都是国外的影片(如迪斯尼的《花木兰》)、录像带、DVD等方面的制作。而中下级的片子,例如对质量要求较低的电视动画部分,则交由泰国与中国苏州宏广来进行(如中国大陆动画《嫦娥奔月》)。[5]而技术层级的差异正是目前台湾动画业的主要优势,技术水准较高的制程和片子,在获利上也就较为丰厚,这也是目前新的动画代工地区,如中国大陆、东南亚等仍然没有办法完全取代台湾代工业务的原因。 从代工业务的景况看来,动画生产的全球体系中,分工位置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份额分配。负责前期(创意与前制)地区掌握了较大的份额,而主要负责中期(制作阶段)地区则相反,后期(发行、行销)地区也掌握了较大份额。在动画电影的收入利润分配中,前期约占30-40%、中期约占10%、后期约占50%,由此可看出单纯做动画代工所产生的收益极少。以宏广公司1991年帮美国环球电影公司代工的动画长片《历险小恐龙》为例,80%的工作是由宏广独立完成,当时的制作预算总共500万美元。然而,环球电影光是DVD就卖了400万片,约有5000万美元的获利入袋,而宏广只得到180万美元。 [6]台湾学者陈世昌与台湾宏广公司协理古礼烘接受访谈时,认为台湾动画代工业在面对中国大陆与东南亚等地的竞争之下,仍能维持其优势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其一是数字科技技术上的优势,由于计算机动画的设备与人员训练大都在台湾地区,因而得以将利润较高的高阶代工留在台湾,而利润较低的的代工业务(如手绘上色)交付大陆与东南亚等地;其二是人工绘制技术的优势,由长年代工时期所训练出的原画师,使其得以在代工业务上居于较高端的原画绘制阶段;其三是在人脉上的优势。由于与美、日动画公司的长期合作,使其在接单上仍比大陆、泰国等地的动画代工业者具有优势。然而,尽管目前台湾基于技术与人脉上的优势有其不可取代性,但这些差距也都在逐渐缩小之中,因此在代工业务上所能享有的优势并不长久。#p#分页标题#e# 四、动画发展的多元化 (一)自有动画(自行制作)和合制动画的发展 90年代以后,由于台湾动画产业国际分工状态的改变,加工产业环境的恶化,导致动画产业者必须另谋出路。自制动画长片的尝试应运而生,从挖掘中国传统经典、民间传说、热门漫画,到回归本土现实生活的动画电影长片等,台湾的动画影片发展愈渐多元。一些公司一边靠着与国外的合作维持营运,一边则开始思索自我创作的可能。例如:台湾动画业自行制作的影片主要有稻田工作室《魔法阿妈》、春水堂的《阿贵》系列(网络、台湾电视版、电影版)、鸿鹰的《饮茶》系列、甲马创意的《蔡志忠》系列、宏广的《红孩儿─大闹火焰山》等。台湾远东卡通公司于1980年所拍摄的动画影片《杜子春》,赴日参加日本卡通片比赛,赢得首奖;1981年与香港合制的长篇卡通《七彩卡通老夫子》,获得金马奖。[7]所谓合制,即是由几家公司共同出资并各自负责擅长的工作(例如编、导、制、后制、发行…),再共同分享版权、共同分风险;如此,则可避免独资造成的巨大风险,国际合制的方式则提供了全球化下各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另一种方式。例如:最著名、成功的合制案例莫过于美国迪斯尼(Disney)与皮克斯(Pixar)之间的合作,两者自1995年起,共合作推出了七部3D动画长片,并创造了超过32亿美元的收益(到2006年迪斯尼合并了皮克斯)。 例如:台湾西基制作公司在2000年与香港漫画《老夫子》作者合作成立王泽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推出《Q老夫子》动画电影,并获得台湾《2002年数位内容国际动画雏型奖》。2004年,由中华卡通与中央电影公司合制的动画电影《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委由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发行,全年共有十四部动画影片,然其票房在所有动画影片中,表现亦不佳。这时期的台湾动画产业,虽面临全球代工市场的变迁,然在新的技术范型与政府政策作用力下,却也是尝试转型的关键时期。 (二)电脑网络等高科技的兴起 1.3D动画技术随着计算机硬件科技的进步,新软件技术的开发,引发了一系列重大的动画技术变革。传统手绘动画的模式逐渐被淘汰,例如:传统原画师在一集动画片中至少要画32,400张美术图稿;而计算机动画技术中,在迪斯尼的动画大片《花木兰》中,一场匈奴大军厮杀的戏仅用了5张手绘士兵的图,计算机就变化出三、四千个不同表情士兵作战的模样。花木兰人物设计总监表示,这部影片如果用传统的手绘方式来完成,以动画制片小组的人力,完成整部影片的时间可能由5年延长至20年,而且要拍摄出片中千军万马奔腾厮杀的场面,是根本不可能的。 1995年,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推出的第一部3D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以三千万美元制作费,创下全球票房高达三亿五千多万美元,为动画电影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3D动画成为动画影片的主流与发展的趋势。3D动画影片的卖座,不仅让各大制片公司纷纷投入资源,涉足动画界,使得全球电影动画一时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1998年,台湾宏广公司与台湾西基公司进行策略联盟,双方互相持股,相互投资,宏广借由西基跨入3D动画产业,西基也由广告后制公司正式跨入卡通动画制作领域。无论是合制还是自制,即可以为好莱坞代工制作3D动画,又可以尝试研发3D动画电影。2.Flash软件为主的网络动画技术2000年以后,继3D计算机动画技术的革新之后,新的演映平台的出现-网际网络(Internet)、全球信息网(Worldwideweb,WWW)技术的成熟,让动画有机会透过新兴的科技快速的被传输上网络;另一个促使新型态动画产生的关键,在于新的2D电脑技术的成熟,透过向量绘图软件Flash制作的动画,因其作品档案资料相对较小,又因为网络传输速度加快的原因,网络使用者可透过浏览器(Browser)的平台观赏Flash所制作的动画,其便利的使用性及简易地在网络上传或下载,有效地降低了制作成本,减少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成就了网络动画的兴起。 2001年台湾春水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阿贵为角色的一系列动画,以其优异的flash动画技术,及创意的故事内容,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可观的阅听纪录,根据亚太区国际网络评量机构于2001年第一季的研究显示,阿贵在台湾动画类网站中排名第一。春水堂成为台湾第一个与日本合作长篇电视卡通的公司,在2005年时与SONY旗下的动画公司Aniplex及日本《东京电视台》三方合作,由日本动画大师浦泽义雄创作脚本、台湾春水堂制作动画,再由SonyAniplex公司负责配音及音效设计,共同合作完成《阿贵与Gatchinpo》电视动画。 [8]长期以来台湾动画公司追求的自制动画品牌成就,让低成本与技术的网络动画拔得头筹。《阿贵》的成功,吸引了网络动画公司的竞相成立,以公司或个人工作室的形式制作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春水堂的《家有阿贵》、会宇的《江西传奇》、在在线网际的《讦谯龙》、艺动网的《蠢动网》、洛可可的《摘星》等。台湾的动画产业,因新型态网络动画的加入,而呈现新的竞争活力。 因此,台湾业者逐渐认识到唯有发展自制动画影片,掌握版权才能有更好的商机,以保持竞争优势。再加上政府开始扶植台湾动画产业,所以台湾业者也就更愿意尝试朝自制影片的转型方向发展。 全球计算机动画市场规模2001年为272亿美元,到2008年达到330亿美元,其中以美洲地区市场规模最大约占44%,欧洲地区约占25%,亚太地区约占28%,成长较快地区应属亚太地区。而重要的是,未来二十年,全球汉语市场是唯一能和英语人口匹敌的市场。如果台湾与中国大陆动画产业完美结合,将发挥在汉语市场的影响力与优势,打破英语动画在国际上的霸权地位。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文,为了更多的外国人都可以欣赏到中国人(中文版)自制的动画电影。我们应结合两岸发展优势,整合经济资源、拓展消费市场,提升产业发展,使中国动画产业迈向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