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油画边线之美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议油画边线之美,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议油画边线之美

比较清晰明确边线的美感

这种边线十分讲究线的力度感和韵律感,体现出一种严谨的理性精神。正如美国的佐治。百里曼所说的“我们应该通过体积来思考,并用线条明确的画出体积。”要了解这类便显得特征,我们可以一直追溯到 15 世纪佛罗伦萨的一位大师的一系列画作。画家采用明晰的轮廓线处理,将古典人体像模式做了改造,是人体的形态发生了微妙变化。特别是在他的《维纳斯的诞生》中体现的更明显。他用一根连续的、优雅而又十分清晰的线条,将维纳斯的每个动作与其他动作联系起来,如她飘扬的长发的美妙轮廓线避免了单调和呆板。波提切利将古代“端庄的维纳斯”椭圆形的结构变成了哥特式线条的无穷韵律。从他的画面似乎可以感受一种漂浮的、柔美的,又不失力度的精致的美。

这种边线还可以从现代派油画中找到典范。意大利表现主义画家莫迪里阿尼笔下的《斜倚的裸体》采用细线描绘轮廓,减弱了色彩的明暗对比的描绘方法。用他独创的明确锐利的轮廓线表达出了深沉的内涵,与波提切利的维纳斯有异曲同工的迷人之处。

然而同样是用清晰的线来塑造形象的二十世纪画家卢西恩.佛罗伊德追求的却是一种雕塑般的重量感,从 60 年代起,弗洛伊德远离了喧嚣的国际艺术潮流,开始用他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向纵深方向掘进。他用那好似被一股强烈力量驱使的画笔,在粗帆布上敲击出粗暴的边缘线的肌理——这种激烈翻腾的边线、曲线是 50 年代末期花发的升华,足以让人产生震颤的惊异。他以硬边轮廓线塑造出具有很浓的夸张意味的女人体,让人直觉他的边缘线是一种清晰、纯净的,剔去各种杂志的艺术品。他用这种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使他内在的精神紧张、压抑感得到了极好的扩张,在 1977—1978 年的《夜之画像》、1978 年—1979 年的《诺斯》、1980 年《裸体与镜子的映衬》等女人体作品里,人们一点儿也感受不到现代商品画里的那种娇柔妩媚的造作感,而呈现给我们的是边缘线几乎像被剪纸剪下来的各种不屈的姿态。他用清晰锐利的,强而有力交替的边缘线紧缩画面的结构,造成不安的内倾凝聚的力量,使画的形体的每块体积都有雕塑般的视觉冲击力。

而现代绘画的某些作品中的边缘线,有时甚至高度化成了既没有明暗变化也无色彩变化的线条。

模糊边线的美感

这里我不得不先提到文艺复兴时期达 芬奇所独创的薄雾法,达 芬奇把他对油画技法的创造性贡献——五种明暗色调塑造物象体积的方法,运用到了油画的边线上。并在“蒙娜丽莎”这幅画中,将“薄雾法”发挥的淋漓尽致。他通过渐晕的色料和笔法使人物的边缘线逐渐消失,观赏者与画中的人物似乎同处在有空气和薄雾的环境中,使画面更加具有空间感和体积感。更有人说《蒙娜丽莎》中人物右手是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这只手把似乎互不相融的温柔结实、纤细与丰满融为一体。认真细看,很关键的是在其边线处理上,尽管手几乎处于平光的状态,但从受光及暗部的边线上都可以看出极细微的调子变化和推移,使手臂的两边极自然地转向深色的衣裙,显示了达 芬奇高度的绘画修养和精湛的技巧。

这种边线处理到了印象派时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雷诺阿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生命之欢乐和对青春的赞礼,这些永远跳跃在他模糊不定的边线里。《阳光下的裸女》这幅画,他巧妙地运用了相互并列的色彩。使形体的轮廓线被有意表现得非常模糊,把一切可塑的边缘线打碎成无数的彩色小笔触。运用色彩梯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几乎是由纯颜色小笔触组成。画家以蓝、紫、绿为基调,表现暗部的投影;以黄、玫瑰等色表现受光面。笔触断断续续形成了幻动的美感。这种轮廓将背景与人体巧妙地,融为一体,再配上他充满光与色的颤动感,将女性的柔美、充满弹性的肌肤幻化在光彩闪烁的边缘线中,使作品具有较强的整体感和坚实感。

而修拉更可以说是对边缘线色彩的变革者。他将科学化的“分色主义”方法运用到了他的大部分作品中,在《大碗岛的一个星期天》的任何边缘部位,用有规则的小笔触把较纯的颜色并列排放到所需的位置上,边缘线上的色彩调和,不用画家来进行,而是让观众通过自己的视觉来最后完成。这种边缘线复杂多变、具有浓郁的装饰味。

清晰、模糊交替变化边缘线的美感

这种边缘线,实际上就是既有明确清晰的部分,又有朦胧模糊的部分,它可以是处在亮面的部分实在、清晰、处在暗部的模糊不可辩;也可以是某个部分的某条边线虚实交替变化。(不过这里所说的清晰、模糊之间的对比,也只是相对而言,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衡量尺度)。这种边线在很多画家的笔下都得到了较好的运用。有时能更加增强画面的生动感,更有一种韵律感。首先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委拉斯贵支的那些伟大作品。《照镜子的维纳斯》(约 1650 年),这幅画是以大虚暗部的艺术处理,给他在亮部留下了较多的发挥余地,从边缘线的塑造来看,丘比特形体的边缘线较之维纳斯的边缘线在一定程度中更加隐退、融入背景色中,时而明晰、时而朦胧,交替在画面中。

同样,蒙克的《声》中也运用了世事变化的边线来直接表现物体形体,还有同时代的萨金特的肖像作品,还有柯罗、卡萨特、乔尔乔内灯许多画家的作品中都会明显看到这种边线的处理手法。

一般的欣赏者可能并不注意油画中边线的奥秘,但对于油画家来说,边线的处理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各个画家都有自己的表现技法和造型手段,运用各种媒介和调和油量的不同,颜色厚薄,底层肌理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极富个性的边线视觉特征。对边线美的欣赏,是为了更加正确的理解认识大师们的艺术成就和语言,在继承和发展中把握艺术真谛。

本文作者:黄向雅 单位:温州市第二中学(海坛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