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油画创作的作用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国文化对油画创作的作用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国文化对油画创作的作用探讨

本文作者:李宏伟 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

如何在现代油画艺术创作中融入中国元素呢?我认为,只有研究支撑中国绘画的理论基础;确定艺术哲学和艺术思想的中国视野;探寻油画艺术的中国精神、拓展油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在中国文化的“大熔炉”中提炼外来文化,并在提炼、融合的过程中使其精华与能量逐渐发展和壮大,创造具有中国风格的油画艺术面貌,最终促进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油画艺术的中国历程

1.中国哲学对油画艺术、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中国油画是时代和民族的精神产品,代表着民族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与发展;代表着中国绘画艺术的时代性、国际化进程。100多年来,油画自西方来到中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观照,也受到了中国艺术家热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变化,油画艺术已经融入到中华文化之中而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家族中的一员。历史证明,绘画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受到了哲学理论的影响,包括中国艺术家的创作行为也受到来自哲学思想的渗透,从某种意义上讲,绘画与哲学是一个结合的生命体,有着血脉相连的内在关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二者之间的联系变得日趋密切和重要。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联系可以追逐到秦汉时期,那时的中国绘画就有了表现思想、表现审美意识的要求。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哲学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出现了哲学流派的诸子百家,不同理论体系学术观点的同时存在,带来了文化艺术的百家争鸣。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与教育家,他的主要观念是:“仁、礼、中庸”。这三者中心是“以人为本”,提倡人格、人性、行为、社会秩序美的有机结合,他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人文思想和民族气质的形成。在儒家“修身”、“务本”的理论指导下,艺术家主动地将自我人格融于绘画创作之中,提高和完善自我修养,强调文化底蕴对作品内容的影响,追求人品与画品的统一,也就有了“学画先学做人”之说。

道家的哲学思想与儒家不同,主张“天道自然无为”,艺术家以自然为美为追求的目标,强调艺术美与自然美二者间的辩证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创造了理想的艺术境界。庄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创建了“道”的概念,将人的精神与“道”结合,形成了崇尚自然,追求淳朴、淡雅的的艺术风格,不提倡在创作中过分的渲染与不恰当修饰,倡导艺术家将自身的情感自然地流露到作品创作之中,这一思想揭示了艺术创作的本质。“道法自然”,作为中国传统的哲学理论,为画家在创作中追求艺术高品质与高境界奠定了思想基础,特别是在山水画创作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例如:明代画家董其昌的山水画就渗透着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他笔下的山、水、云、石仿佛有着像“人”一样的性格,传递着空灵与宁静的感受,生动自由的笔墨与造型体现了画家对艺术的理解。

庄子哲学启发、引导着中国画家的创作思维,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热情,创造了中国绘画史上显赫的艺术成就。具体表现在:对绘画意境的追求;对构图阴阳关系的把握;以及对形象的意象化处理。受中国哲学的影响,许多画家力图表现天地人伦精神,将神、意、气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中国式的时空观念。“世界是一个‘气’化了的空间,万物生长,生息不断,流动不至”。道家认为,宇宙是无边无际的,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画家、自然、作品之间有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在互动中完成创作行为,融自我与天地之中;融个性与创作之中。时空观念的改变,反映在艺术作品上出现了散点透视,拓展了构图的视野范围。艺术家拢万物于画面之中,巧妙的将不同空间的物象组成了统一的构图,表达了同一主题和概念,这是主观对客观的深层体会与挖掘。从此,绘画不仅表现眼前看到的,同时表现心理状态;画家们用真诚去体验生活,用热情来表现艺术。

中国艺术家从精神的角度将“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联结为一个整体,从主观出发,利用客观因素,表达主观愿望,这是画家们对艺术真诚与执着的追求。基于“以人为本”的审美理念,倡导人在物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主体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主导作用,绘画直接或间接的表现“人”且突出“人”的情感和精神。画家用视觉元素,表现哲学的原理与概念;表现人的审美意念;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感悟,这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对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必定产生推动作用,加快中国油画民族化发展进程。

2.中国精神与油画艺术语言

在中国文化大家族中,油画艺术以其自身的独特面貌和强烈的表现力受到了中华文化和民族审美意识的观照。在漫长的文化交融中,这一外来艺术形式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探索油画艺术语言的中国精神是油画艺术民族化的关键。

油画艺术语言的中国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形象化。艺术家用中国元素与符号形象构筑了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意境,让艺术形象充实着中国人的思想与情感;让艺术形式蕴含着中国人的性格。从油画创作的角度讲,油画艺术语言的中国精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指油画艺术创作的形式问题;而且包含着构图的意境、造型的趣味和色彩的感情等具体问题。中国油画艺术语言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气质与文化价值取向;包含着中国艺术家对外来文化的理解与消化。中国油画语言体现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在民族审美意识的作用下,对外来文化的消化、吸收与发展。

审美意识与创作心理的互动构成了艺术精神。自古以来,中国画家从理想的角度来审视艺术,以浪漫的情怀来感受世界;以寓意和象征的手法来表现自然、抒发情感。艺术形象是“形”与“象”的有机结合。“形”,主要指物本身的结构;“象”,则是指物的神与态。在艺术家眼里大千世界的一草一木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有着和人一样的情感属性,既有悲欢也有离合,流露着含蓄的抒情格调,表现出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品格。

油画艺术家怎样用造型、色彩、肌理等手段传递思想的呢?

第一,用造型体现中国精神,融合画家的思想于绘画形式之中。在艺术创作中造型的概念不仅仅是对自然物象外形的模写;而且还要关注形象深层所蕴涵的精神意义,以形写神,做到形神兼备。画家手中的画笔往往是画家神经末梢的延续,流露出意识和意念中的“诗情画意”。绘画作品是画家心理的写照,艺术精神是蕴藏在画面深层里的支柱;是架起绘画创作的栋梁,画家在精神和意念的作用下立意、落笔、生辉。宋代画论中,“凡赋形出像,发于生意,得之自然”充分体现了画家创作时心境。中国画家视大自然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山、水、云、石在他们的笔下均包含着对自然的眷恋情结,画家用画笔将无机物质化为仿佛有情感的生命体。绘画是视觉艺术,决定因素是主观意识的形象化,艺术家将对社会的认识、对自然的感受、对艺术的理解,通过提炼、处理创作出艺术形象。这种对形象的认识与表现告别了自然化的模仿和再现,是精神运动的深化和感情的流露。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自然只是艺术家情感的载体,表现的则是画家的艺术精神和自我意识。#p#分页标题#e#

油画艺术语言的中国化具体表现在油画艺术创作中,用中国哲学思想和艺术观念影响艺术家的创作行为,让绘画形式流露着中国人的意念,呈现出中国风格的艺术特点。比如说,“线”的应用与表现,西方人与中国人对“线”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传统油画中,“线”的概念是物象的轮廓,中国人把“线”作为造型的语言,流露出中国人对艺术表现特有的神韵,渗透着中华文化底蕴。作画时,意在笔先、以气行笔是中国人善用的做法。如果在油画表现过程中,用毛笔代替排笔,以线造型,用中国人的意念融合西方绘画理论,就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做到以意写形,气韵生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国书法中吸收营养,借鉴书法的行笔,做到以意写形,笔随心动,借鉴毛笔的藏锋与露峰等运笔方式,使油画的笔触变得多样化、情绪化,产生“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第二,用色彩体现中国精神,融合画家的情感于油画创作之中。色彩作为油画艺术重要的表现语言,影响着中国油画艺术风格的形成,探讨如何让色彩关系充满着中国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在绘制陶器时使用色彩,他们在实际中逐渐形成了据有民族特点的中国色彩体系,到周代便有了“五彩”理论,所谓“五色”可称作为黑、白、赤、黄、青。到唐代与宋朝,色彩风格变得富丽堂皇,谢赫在《古画品录》六法中提出“随类赋彩”,提倡按类别归纳色彩;在类别中经营和丰富色彩;在类别中突出色彩个性。这一精辟的论述奠定了中国色彩理论的发展基础,出现了色彩的平面结构;在色彩关系的处理上重视色相对比与明度对比,受东方人性格与文化的影响,色调偏向温情与柔和,善于使用黑、白两色,视黑、白为色彩的高级阶段,所以出现了墨分五色之说,画家在黑白色彩中追求着艺术的象征性和表现性,逐渐形成了中国色彩理念。

第三,用肌理体现中国精神,让油画充满着时代气息。根据油画材料自身规律恰当处理油画创作的技术问题,尽量保持油画材料特性同样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油画颜料表现力强,有较宽的色域,既可以让颜料在很薄的情况下相互融合,画出水迹斑斑的感觉,也可以画的很厚,出现塑造感较强的笔痕。“积、推”、“积、拉”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肌理的技法,所谓“积、推”通常指将颜料用画刀或大画笔直接将颜料堆积在画布上,然后逆时针侧立行笔,推出颜料厚度。“积、拉”的方法“积、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在创作中,尽量结合主体意识将精神与意念融入到起笔、运笔和收笔之中,让颜料包含着中国精神,流露出有感染力的笔痕。如果把笔触与构图中的点、线、面相联系,将长笔触、短笔触与画面结构相适合,就会产生具有形式感的韵律,形成有别于西方的油画艺术语言,这一方法巧妙地将中国画的意念、笔法用于油画艺术创作中,呈现了中国艺术精神。

3.油画艺术的意象表现倾向

油画艺术语言的意象化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对西方绘画影响与作用的结果。中国油画与西方油画的区别在于,中国油画充实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气质,充实着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的精华,充实着艺术家自身血脉中的民族情怀和文化底蕴。意象表现是油画艺术中国化的标志,也是中国油画艺术走向未来的必然选择。意象表现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它既不是纯粹客观感受,也有别于西方抽象绘画。因为,西方抽象绘画是纯主观的,艺术家的创作行为只对自己负责,他们从主观出发,通过对点、线、面,色彩等形式要素的组织,创造和利用了偶发性艺术形态,将绘画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是自我意识在画布上的“宣泄”。他们通常用抽象符号构成画面,将形式规律藏于偶然现象之中,经常在画布上使用一些特殊材料与颜料混合产生不同的肌理,在做好底色后用油画或丙烯颜料作画,他们重视创作过程本身的意义,常常是“不择手段”地表达着一个概念。意象表现则是把自然形态经过主观化的处理后形成具有个性的艺术语言,是主观对客观的深化理解和巧妙利用。作者在创作中寻求的“真实”不再是对客观物质外形的模拟,而是表达作者内在的真实感受,将模仿转化为创造,即“造像”。

意象表现凝结着作者对生活的体验,是作者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流露,画家手中持有的画笔是他们神经末梢的延续,伴随着画笔在画布上触动,精神活动也相应开始,画家从直觉经验或客观感受出发,在观念与认识的作用下通过感性表现于画面。这一过程如同诗人作诗,有触景生情之意,实际上是主观借助于客观,在情的驱动下,完成艺术创作,通常又称之为写意。“意象”融入到油画艺术创作中,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结合的产物,它作为一种新的油画艺术风格,受到了艺术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在架上绘画面临着新兴艺术形式挑战的情况下,意象表现将成为新的艺术潮流并逐渐走向成熟和发展。

意象表现的油画艺术具有典型的中国性,是油画艺术本土化的必然选择,意象表现虽然不是唯一的油画艺术风格,但却具有极大的生命力,是中国油画艺术走向国际的主要发展方向。画家赵无极、群在艺术上的成功足以说明了这一问题,他们虽旅居海外但却都保留着中国艺术家的面貌,他们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从包括象形文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吸收营养,使用中国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借鉴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与中国传统的写意画相结合。用意象表现的方法处理形象与色彩,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中国艺术家要将自己与民族的血脉相连,走油画艺术民族化的艺术道路。

我从事油画创作30余年,在经历了向西方艺术学习之后,主观上希望从中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探索油画意象表现的民族风格。创作的经验告诉我,油画民族化的探索离不开对传统中国画及其艺术形式的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油画艺术创作之中,逐渐形成中国油画艺术的意象倾向。虽然传统中国画与西方油画在艺术观念、绘画形式、材料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借鉴与融合需要时间,以及艺术家的“千锤百炼”,需要一代甚至是几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也正因如此才显示了中国油画艺术意象表现研究的重要性和学术价值。#p#分页标题#e#

构图,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将有助于拓展油画创作的思维空间,阔大构图形式的范围,使油画构图变得丰富和生动,进一步提高构图的表现力并逐渐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油画艺术形式。构图在中国古代称为章法,在当代又有很多人称作构成,虽然叫法不同,侧重点也略有差别,但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研究画面结构。传统中国画的构图不受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画家突破了直觉现象约束,将不同空间、地点的内容组合在同一画中,构成统一而完整的画面结构。中国画的构图不强调焦点透视也不受透视规律的限制,画家根据立意自由的组织散点透视,在同一画面中出现多组不同的透视关系。由此可见,中国画家对空间概念的理解不仅仅限于画面的深度,通常在意念和平面空间中经营位置,注重实形与虚形之间的图底关系,空间分割与组织使画面产生了开、合的阴阳结构,形成了方、圆等多种不同的构图形式。在以方形为主的结构中有圆的成分,在以圆形为主的结构中有方的成分,做到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刚柔互济,这是多维空间的概念,从事物本质和审美角度探求艺术的规律。东方人性情比较温和、内向、含蓄,所以画中水平构图较多,经常采用画面形象的基脚线平行处理,特别是大幅画卷,为了画面的稳定,在画面中心或构图某一位置将人物的底线求平,在宁静的表象中显示其内在的韵律,做到静中求动。在山水画构图中,画家经常采用比喻、象征、移情等手法,将山川、峡谷、清泉、松柏等按照点、线、面对比例关系排列,它们以具体的物象为载体以适当的比例分布于构图结构之中,充当着一个形式单位,例如,松柏为点、小溪为线、山脉为面。总之,经营位置实际上是让形象处于画面的构图结构之中。

造型,是油画艺术意象表现中的重点和难点,攻克造型这一关,是许多油画家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因为意象表现造型方法与欧洲古典写实绘画风格不同,前者强调形似,用明暗、光影塑造形体。后者强调神似,追求造型的趣味感。“形神兼备”是中国画的造型风格,同样也应是中国油画的造型特点。物象只是画家表现主体意识的媒介,形要随主观意志的变化而变化,我国明代著名的艺术大师董其昌曾说:“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画家笔下的形象可视具体情况适度夸张变形。夸张的目的是为了使形象更具有感染力,夸张的做法多以突出物象的特点,既可整体夸张也可局部夸张;既可将形象拉长也可将形象压扁;既可概括也可取舍,手法可谓是多种多样。中国传统绘画的另一种处理方法是选形,原始物象可称作自然形态,需要推敲、取舍与提炼。一般说来,大自然中的物象并不是什么都入画,艺术家要善于发现人们在生活中忽略或未被发现的艺术元素,有意识地将生活形态转化为艺术形态。当然,无论是变形还是选形,都要根据创作的需要,灵活运用。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艺术特点,线伴随着中国绘画发展的整个过程。从5000年前绘制在彩陶纹样上的线描到林风眠等当代画家们对线的应用,无处不渗透着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流露出画家深厚民族感情和文化底蕴。白描作为中国画的造型语言,如何应用于油画创作中,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由于材料和工具的不同,油画中的线将有别于在宣纸上的线给人以厚重、粗狂的感觉。线的应用将有助于突出了油画艺术的形式感和民族性。

色彩,中国传统绘画色彩偏重于主观,画家不以自然外光色彩为依据,从主观出发,根据主观与立意的要求组织色彩关系。忽略光、影的瞬间变化,这与西方现代绘画色彩理论有相似之处。在西方,自后期印象主义以后,主流艺术就不再追求表现客观事物的表象,绘画告别了再现客观色彩的时代。以马蒂斯、毕加索为代表的西方艺术家开始探索新艺术形式,并逐渐走向以自我表现为目的创作道路。虽然他们还在写生,他们仍在画人体与静物;但他们已经不是过去的观念,也不是过去的观察方法,他们观察自然,但不模仿自然,强调色彩的表现性和艺术性,提高了色彩的纯度对比和冷暖对比,适当减弱了明暗及光影变化。印象派以后,白色在色彩调和中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色彩与素描的关系在部分领域开始发生了变化,色彩向着相对独立的单纯化和平面化发展。

从现象上看,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二者在色彩表现语言上相似之处,二者是否有其必然的联系?我认为,油画艺术的色彩语言应该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既要有对生活的感受又要有对主观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的理解;既要让油画艺术内涵着中华文化的影响又要保持油画语言的特性,充分发挥油画材料厚重、耐久善于覆盖的特点。因此,在强调油画艺术文化性与地域性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对油画色彩的研究,不能放弃色彩在油画艺术表现中的主导位置。只有这样,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步伐才能更稳健;走的才能更长远。

近些年来,伴随油画艺术表现语言的丰富,不同风格的油画作品极大地丰富、繁荣了我国的油画艺术事业。欧洲传统写实性油画的造型风格确实与传统中国画的造型风格有较大差别,是两种不同风格造型语言,两者间相互借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的。但作为表现性油画早在100多年前西方艺术家就开始对来自东方的绘画特别是日本版画进行研究和借鉴。比如,印象派画家凡高在作品《日本情趣》,劳特累克在作品《红磨坊舞会》都明显看出来自东方的影响。维也纳分离派代表画家克里姆特在造型上也受到了东方装饰艺术的影响,追求造型的平面效果和装饰性。这些都说明了油画造型语言是在逐渐变革。另外,在当代西方绘画中通常用“架上绘画”这一名词,人们似乎已经淡化了用材料来命名画种的传统习惯,在油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其他材料也是很平常的事。历史告诉大家,人们的艺术观念在变化,造型的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不管艺术思潮如何变化,笔者坚信中国油画一定要从中华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逐渐形成中国油画的风格和面貌。对于我们来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其赖以生存的“根”,只有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中,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汲取外来文化营养,借鉴现代艺术观念与技法,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使中国艺术充满活力,在现代国际艺坛中永放异彩。

传承与发展

21世纪的今天,科技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延伸,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已是大的发展趋势。新观念、新材料、新工艺如潮水般的涌入当代绘画创作中,改变了人们多年形成的审美观念。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有责任研究如何继承和发展民族的文化艺术,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点,在现代化、民族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探索中,推动中国油画艺术事业的发展。对于我来讲,一直坚定地认为,随着社会和艺术事业的发展,艺术将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也一定会打下时代与民族文化的烙印,这将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自然规律。我们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中国油画艺术融民族风格于国际艺术之中,才能使中国油画艺术真正走向世界,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民族艺术。#p#分页标题#e#

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前沿思想及观念;同时更要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现代与传统并重,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油画也是在本土化的进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民族艺术的国际地位在逐渐提升,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在不断地弘扬,给发展中的中国油画艺术注入了新的能量。对中国油画来讲,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只要我们确立了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方向,中国油画艺术就能长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这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这些宝贵精神财富给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养料。我们只要潜心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营养,中国油画就会融入中国美学思想和艺术观念展现出一种新的面貌,创造具有中国风格的油画艺术语言。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因时间的距离存在着某些差异,但它们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联系,因为,中国文化与艺术有着自己特殊运行轨道和发展规律,总是在传承中发展,是螺旋式的攀升。中国传统文化与不断发展的艺术精神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沃土;是当代艺术取之不尽的源泉。历史上几乎每一位艺术家的成功都归属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得到民族认可的艺术,才是历史的丰碑。多年的艺术实践使我认识到,传承与创新是艺术创作的关键,换句话说,只有传承才能使我们的艺术归属于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使我们的艺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才能使艺术根深叶茂。只有创新才能使我们的艺术跟上时展的步伐,保证和延长我们的艺术青春。现代化、民族化与个性化的结合是我艺术创作不断追求的目标。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本着“传承、融合、创新”的油画创作的艺术精神,为中国的油画艺术事业尽一份力量,做一位辛勤的耕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