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摄影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艺术摄影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艺术摄影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作者:陈伟鹏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序言

我国的高校艺术摄影教育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广西作为国家东盟国际经济合作开发的主要区域,对高水平摄影人才的需求与日俱争。但由于我区目前高校缺乏真正具有实力的摄影教育师资队伍,对摄影教育走向缺乏宏观的判断与把握,以至使本应处于繁荣发展的高校摄影教育仍然停留于一个相对欠发达的水平上。这其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区高校摄影专业教师去反思、去探索;高校摄影专业教育如何才能做到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知识面宽、基础扎实、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具有较高综合水平的艺术摄影人才,更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高校艺术摄影课堂教学质量

艺术当不断创新。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灵魂或原动力,更是人类艺术发展的生命。教育应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与素质的培养,尤应重视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如今,艺术的发展已经由一元向多元转化,多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艺术发展的总趋势。当代多元文化、多元观念并存为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艺术摄影教学当随时代,突破停留在“纪实”及讲授相机的构成及原理、感光材料的性能、对焦、曝光、冲洗等这五大基础“技术性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意识为主体,多些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观念和视角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体系,让艺术摄影回到真正艺术的摄影的本质。因此,现代高校艺术摄影教学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观念和作品评价等方面着手,立足大胆尝试尝试与创新,坚持以个性、表达观念教学为主,技术性教学为辅;以培养学生对摄影的探索兴趣与创新意识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为辅;以营造“创造性思维”教学环境与氛围为主,兼顾摄影理论及交叉学科的学习提高[1],以提高高校艺术摄影课堂教学质量。

2、转变高校摄影教学理念,从艺术摄影的角度去看待摄影的本质问题

摄影之诞生,是为了记录的目的[2]。它诞生之后所显示出的强大的生命力,也在于它的记录功能。这是其它技术或艺术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纪实性是摄影的一项基本特征,是对人类社会进行真实的记录。摄影作品所富含的思想价值、信息价值、知识价值、文献价值等,都对观众形成多方面的强大的吸引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这样的图片摄影,是一般意义上的摄影,它是指以照相机为主要工具,对现实生活进行平面影像记录或反映的拍摄行为以及相关活动的总和。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传统的摄影课程主要的精力用在讲授照相机的构成及原理、感光材料的性能、对焦、曝光、冲洗等这五大基础的技术性,并用以指导纪实性的摄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量的时间耗费在熟悉使用相机和暗室里面,技术和纪实显现的功能被过度重视,而潜在的价值却被忽略。往往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相机技术很熟练,但在实际工作或创作中却拍摄不出趣味性强或具有艺术感的图片,更不用说拍摄一些具有创新、表现特征的作品。

摄影是一门对技术要求很高的艺术,一幅好照片要有清晰的影像、准确的曝光、良好的色彩还原。掌握这种技能与否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摄影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但是在重视创新性、个性化、人文性的今天它有局限性的一面,它过分地强调了技术对摄影创作的意义,忽视了摄影的艺术性、表现性。艺术的摄影指以表现创作主体审美情感或艺术情趣为第一目的,运用摄影造型手段对社会生活、个体思想及观念进行平面视觉效果艺术反映及表现的图片摄影。一幅艺术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准确的曝光、良好的冲洗、清晰的影像这三个方面,摄影不仅仅是按快门,它需要思想、审美以及它应该是摄影者对于生存的一种内心深处的呐喊与表现,应该充分地表现摄影者对人生观、世界观的宏观、中观或微观的理解与看法,回到艺术为“抒写胸中逸气”及宣传和认识“独立、个性和自由的社会价值”层面上来,让摄影即是技术,更是艺术,成为人们自由追求与表达个人情感的一种工具,而不至于背上丧失摄影纪实本质或类似“不懂摄影”这样沉重的话题,从而扼杀人们追求、探索的兴趣,阻碍艺术摄影的发展。

3、教师“以物启悟”,引导学生学习领会摄影艺术的语言,鼓励学生追求艺术的摄影

摄影作为一门艺术,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性,有它自己独特的语言。由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构成的摄影艺术造型语言构筑了摄影艺术的美。我们从摄影艺术中所获得的美感,常常与影调、线条、色彩和光线这些摄影艺术语言密不可分,它们赋予我们的形式感是十分丰富的,有空间感、立体感、运动感、质感和节奏感等等。这使我们对摄影作品其特殊的审美作用表现在它们独自或共同赋予的形式感、形式美感。

在高校艺术摄影课堂教学中,以亚当斯的《升月》,张印泉的《七星烟雨》作品为例,通过形体透视,即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即影调透视两条途径实现对学生空间感的培养;以欣赏亚当斯的《山丘》作品,让学生感受如何通过选择和运用光线、影调来实现艺术摄影画面的质感;以第十三届全国影展获金牌奖的《银鱼》为案例,让学生观察作品中近百条银鱼巧妙地排列成涡旋形曲线,亲身体会视线围绕着整个“小鱼群”旋转,给人以鱼儿在水中欢快地遨游并追逐嬉戏的视觉形象,以及领会“作者对涡旋形线条别具匠心的运用,使已经失去生命的小东西恢复了活力,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的使摄影画面呈现动态美的艺术摄影处理手法等等。实践研究表明,通过以名人名作欣赏,让学生“在最初的反应后,还要继续观察和探索,在详细观察和研究后再作出判断”[3]的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欣赏教学方式,作为引导学生学习领会摄影艺术语言,让学生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对艺术摄影的语言理解建立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