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艺术理论的回想及思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钢琴艺术理论的回想及思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钢琴艺术理论的回想及思索

作者:周为民 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中国钢琴艺术理论研究涉及了古、今、中、外多种音乐关系,它是一个含有多种学科内容的复合性研究领域。然而,中国钢琴艺术理论研究一直严重滞后于演奏与教学的实践发展,从钢琴艺术在中国的缘起直至“”结束,钢琴艺术理论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这半个多世纪里,虽然也曾出版了一些外国钢琴艺术理论的翻译文献,而由中国人撰写的钢琴艺术理论专著却为数甚少,直至新时期之初才开始出现了一些关于钢琴演奏与教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在此以后,随着社会各方面逐步走向正轨,中国钢琴艺术理论研究才真正开展起来,并且不断地推出了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一些专业音乐刊物的创办,为中国钢琴艺术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信息平台,从而使中国钢琴艺术理论研究逐渐走向了繁荣。本文拟对新时期以来中国钢琴艺术理论研究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思考,现阐述如下。

一、钢琴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献

我国对于钢琴教学理论的研究一直着眼不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钢琴教学理论研究基本上是处于一种空白状态,直至新时期之初,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这时期曾出现了几篇关于钢琴教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尽管这些钢琴教学论文在研究程度上还很有限,还没有从深层次上阐述钢琴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但是,这毕竟在我国已经开始拉开了钢琴教学理论研究的序幕。随着新时期以来钢琴教育事业的不断繁荣,使钢琴教学理论研究逐渐走向了迅速发展时期,并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国关于钢琴教学理论方面的学术文献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关于钢琴教学基本理论的学术文献。该时期钢琴教学理论方面的学术文献主要有:廖乃雄的《试论钢琴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音乐论丛》1979年第2期)、应诗真的《钢琴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出版)、吴铁映、孙明珠的《简明钢琴教学法》(华乐出版社1997年出版)、代白生的《钢琴教学法》(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司徒壁春、陈朗秋的《钢琴教学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樊禾心的《钢琴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出版)等。这些文献中成熟可信的观点和清晰严谨的文风,给中国钢琴教育界带来了许多启发,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学术研究视野,使我们不仅着眼于钢琴教学中的细节思考,而且还可以站在心理学、生理学等跨学科的高度来探究钢琴教学理论的深层意义。新时期以来最早一篇关于钢琴教学理论研究的学术文章应该是廖乃雄的《试论钢琴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该文首次系统地阐述了钢琴教学规律的相关问题,[1]这对于长期缺乏理论研究的钢琴教育界来说,确实是一篇很有意义的学术论文。该文作者在文章中论及了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问题,指出了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主观施教和学生被动去学的各种弊病,他认为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展学生的钢琴艺术水平。作者强调在现代钢琴教学中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理念与现代教育思潮相吻合,由此证明了作者所具有的先进教学思想。作者在文章中重点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力、演奏欲望、演奏技能,以及如何实施教材安排、教学进度、有效练琴等教学环节,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钢琴教学中的各类问题,作者在文章中的诸多理论观点给了当时钢琴教育界许多启发,这也正是该文对于中国钢琴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贡献。

在廖乃雄的这篇论文影响下,使中国钢琴教育界迅速兴起了教学理论研究的高潮,一些钢琴教育工作者纷纷对自己的教学感想进行了总结与思考,并且撰写和发表了许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据卞萌在《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一书中的资料统计:自1979年至1990年期间,在全国各类学术刊物上共发表钢琴教学理论文章83篇,这些论文主要是对各层次钢琴教学中的技巧训练、弹奏方法、作品诠释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与探讨,每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论题具体而实用,这些论文对于长期缺乏理论研究的钢琴教育界来说,确实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值得提到的是,还有几篇论文运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来探讨钢琴演奏的心理学问题,这种研究方法也正顺应了国际钢琴教学研究从生理学到心理学的观念转变,因此,这种钢琴教学理论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视角。此外,中国文化部曾在1991年主办了首届全国钢琴主科教学研讨会,在此会议上共宣讲了29篇关于钢琴教学的研究论文,此次会议作为一个良好的开端,为钢琴教学的学术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时期还有一些钢琴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教学方面的科研课题,撰写了许多有关钢琴教学研究的学术专著,这些论著对于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深远意义。新时期以来第一部系统研究钢琴教学理论的学术著作可以说是应诗真的《钢琴教学法》,该书主要论述了钢琴教学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2]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了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钢琴乐器的历史沿革、钢琴初级阶段的教学要点、钢琴演奏的技术形态、多声部音乐的演奏训练、钢琴踏板的使用方法、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钢琴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实施、钢琴备课的乐谱研究、钢琴演奏的心理训练等专题。该书作者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等跨学科的理论观点来探讨钢琴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科学地阐述了钢琴教育领域中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而使钢琴教学体系更加科学与完善。

应诗真对于钢琴教学方法的诸多研究与探讨,为我国钢琴教学法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从此以后,无论是对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法研究,还是对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法研究,在主体理论框架上都基本沿用了这种学术体系。例如:吴铁映、孙明珠的《简明钢琴教学法》、代白生的《钢琴教学法》、司徒壁春、陈朗秋的《钢琴教学法》等,这些专著都是新时期以来关于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文献。这些理论文献不仅从钢琴教学法的理论界定、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钢琴教学的基本知识等原则方法问题进行了论述,而且还从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装饰音的弹奏方式、复调音乐的演奏方法、钢琴演奏的技术训练、钢琴踏板的使用原则、钢琴演奏的视奏方法、钢琴演奏的记忆方法、钢琴演奏的练习方法、钢琴演奏的心理调控、钢琴教材的选择搭配等具体操作问题进行了阐述,这些理论文献都是作者在长期的钢琴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了一整套钢琴教学的方法规律,这些文献对于师范院校钢琴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3][4][5]此外,还有文献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更深入地研究,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例如:樊禾心的《钢琴教学论》是作者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运动医学、音乐声学等跨学科的理论知识,从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地揭示了钢琴教学的相关规律,[6]使钢琴教学研究从以往主要是对教学经验总结的操作层面提高到方法认识论的思维层面,因此,该书应该是我国第一部从教学论的角度研究钢琴教学理论的学术著作,这部专著对于音乐院校钢琴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p#分页标题#e#

(二)关于钢琴教育家教学经验的学术文献。该时期有许多专家学者不仅对钢琴教学的普遍规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而且还对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且撰写了一系列的相关著作。例如:葛德月的《朱工一钢琴教学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出版)是作者根据朱工一教授的课堂钢琴教学而整理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此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朱工一教授的钢琴教学思想;刘庆刚的《杨峻钢琴教学艺术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出版)是作者依据杨峻教授的多年钢琴教学经验而撰写的一部理论著作,此书从多方面体现了杨峻教授的钢琴教学理念;黄大岗主编的《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出版)是一部体现周广仁教授钢琴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该书集中反映了周广仁教授在钢琴演奏、钢琴教学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的辉煌成果;夏小燕的《郑曙星钢琴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出版)是作者师从郑曙星教授学习后的深刻感悟而写成的一部理论著作,该书详细记录了郑曙星教授的教学经验和师德风范。这些对于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教学成就进行总结的文献著作,不仅让我们领略了这些钢琴教育家的教学理念,而且还让我们从中获取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这对于我们钢琴教育工作者来说,的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这些钢琴教育家的教学经验也为我们从事钢琴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料。

(三)关于儿童钢琴教学方法的学术文献。该时期不仅出版了许多钢琴教学的理论著作,而且还出版了一些兼有专业性与普及性、学术性与实用性的钢琴教学论著,特别是随着全国“学琴热”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儿童学习钢琴的有关问题,因此,许多钢琴教育工作者开始撰写了一批关于儿童钢琴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例如:李斐岚的《幼儿钢琴教学问答》(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出版)从幼儿心理学、生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以问答形式对一些幼儿钢琴教学方面的问题作了具体说明;童道锦、孙明珠合著的《少儿钢琴学习辅导》(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出版)从儿童学习钢琴的心理特点出发,详细阐述了学习钢琴与智力或非智力的一系列关系问题,对于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练琴习惯、正确的练习方法、规范的演奏技巧等问题也作了具体说明;魏廷格的《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北京出版社1993年出版)以问答式文体论述了作者关于钢琴演奏艺术的观点,全面回答了钢琴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李民、周海宏等人合著的《儿童钢琴学习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儿童学习钢琴过程中的技术训练和心理操作等问题;魏小凡的《少儿钢琴学习之路》(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以工具书文体全面介绍了儿童学习钢琴的相关问题,具体讲解了常用钢琴教材的演奏诠释、音乐术语和音乐常识等有关知识;但昭义的《少儿钢琴学习辅导》(华乐出版社1999年出版)全书分为“学前篇”、“入门篇”、“基础篇”三个部分来探究儿童学习钢琴的有关问题,以及教师和家长在辅导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这些文献主要从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配合关系角度,探讨了儿童钢琴教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原则。该时期除了上述关于儿童钢琴教学方面的理论文献以外,还有一些文献是专门为儿童业余钢琴考级而撰写的理论书籍。例如:周铭孙的《钢琴考级与钢琴教学》(山东画报出版社1994年出版)、张静蔚的《钢琴考级作品练习指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出版)、吴元、常桦的《钢琴考级曲目演奏指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出版)等,这些著作都是作者结合儿童业余钢琴考级的具体问题而撰写的教学辅导理论书籍,这些既有学术性又有实用性的业余钢琴考级理论书籍,使辅导教师和学生家长从理论上了解和认知业余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与基本方法,这对于中国钢琴基础教育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对于钢琴教学理论的研究需要我国学者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并且在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曾经有许多学者经过辛勤努力对钢琴教学理论中的一些新问题进行了学术研究,其中,有些学术研究或许对钢琴教学理论确实起到了里程碑的重要作用,有些学术研究或许对钢琴教学理论仅是提出了一个合理方法,有些学术研究或许对钢琴教学理论就是一个基本概念,虽然大多数学术研究不足以影响整个钢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进程,但是那些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的新问题的提出都凝结了学者们的智慧,他们不断地促进了钢琴教学理论研究向前发展。作为钢琴教育工作者应该善于从钢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发掘和选择具有研究意义的新问题,应该善于把在钢琴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提炼成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而遗憾的是,有许多钢琴教师把这种学术研究仅停留在经验总结和描述层面的水平上,因此,提高钢琴教师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在钢琴教学理论研究中一直存在着某些偏颇和弊病。例如:有的研究忽略对钢琴教学的实证研究,仅从个人固有的思维理念和经验积累出发,通过主观臆断推论而获得的结论,致使这些成果的学术水平不高;有的研究缺少对钢琴教学经验的理论总结和高度概括,不善于把实际积累起来的丰富教学经验转化为学术课题,致使这些成果仅停留在一般的经验总结和感性认识阶段;有的研究完全以前人的学术成果为理论框架进行重复研究,致使这些成果缺乏了创新性和应用性;有的研究不能够运用跨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对钢琴教学中的诸多复杂现象进行深入探讨,致使这些成果缺乏了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述问题体现了我国在钢琴教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学术意识比较淡薄、学术态度比较浮躁、思维方式比较主观、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等问题,最终使有些研究成果缺乏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因此,这些都是值得关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钢琴演奏理论研究的文献

我国对于钢琴演奏理论的研究一直不够重视,新中国成立之初,曾公开出版了一些外国钢琴演奏理论方面的翻译文献,然而,就是这些翻译文献却引发了我国学者对于钢琴演奏理论的关注与探索,由此奠定了钢琴演奏理论研究框架的学术基础。随着新时期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关注钢琴演奏理论中的各种课题,并且从诸多视角对钢琴的演奏方法、演奏行为、演奏观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系统地分析了各种钢琴演奏现象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从而揭示了钢琴演奏艺术中的内在规律。我国关于钢琴演奏理论方面的学术文献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p#分页标题#e#

(一)关于钢琴演奏基础理论的学术文献。新时期以来我国钢琴演奏理论方面的理论专著主要有:赵晓生的《钢琴演奏之道》(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李嘉禄的《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出版)、谢颖的《20世纪钢琴大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出版)等。这些文献都是作者长期进行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总结,他们分别论述了钢琴演奏中的音色控制、指法选择、节奏把握、乐句弹法、音响变化、踏板应用等问题,其中,有许多观点颇有新意。特别是作者对于钢琴演奏美学的论述更是非常精彩,他们普遍认为钢琴演奏者在完全掌握了弹奏技巧时,就会为艺术演绎展现出无限广阔的视野,为了取得良好的演绎效果,要求在知识和审美的基础上,巧妙地使智力、心灵和情感相互结合,把各种音乐要素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要动脑筋和用感情去挖掘隐藏在乐谱行间中的音乐内容,同时还要具有演奏家个性的演绎风格,这些理论观点对后来许多学者在钢琴演奏理论研究中都有很大启发。新时期以来最重要的一部钢琴演奏理论研究的学术著作应该属赵晓生的《钢琴演奏之道》,该书共分为琴道、琴法、琴艺、琴韵、琴禅、琴诀等章节,这部著作的主要特点是以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哲学视角,阐述了钢琴的“整体系统演奏法”理论。[7]该书作者把钢琴演奏作为一个整体大系统包括了琴法(技术)、琴艺(表演)、琴韵(风格)三个子系统,琴法是演奏者实现音乐表演艺术的重要手段,琴艺是演奏者体现全部艺术内容的整个过程,琴韵是演奏者对于音乐作品风格的总体反映。作者在琴法中又分为手指、手腕、手臂、身体、耳朵、心智、气息、神韵、化境九层境界,并且以此感悟钢琴演奏中“琴人合一”的奥妙境界。手指是钢琴演奏中触键方式和音色控制的基础,手腕是钢琴演奏中连接手指与手臂的“中转站”和“调节器”,手臂是钢琴演奏中控制手指与手腕的“发力源”和“调节阀”,身体是钢琴演奏中高度协调配合的本源,耳朵是钢琴演奏中倾听全部过程的重要中介环节,心智是钢琴演奏中包含感性与理性的全部心理活动过程,气息是钢琴演奏中控制整体音乐结构的能力,神韵是钢琴演奏中领悟作曲家心灵信息的玄妙境界,化境是钢琴演奏中达到忘我的最高层次。作者把手指、手腕、手臂、身体四层境界称之为“外向功”,这是可以通过五官进行观察的动作系统,“外向功”可以造就一位钢琴匠,作者又把耳朵、心智、气息、神韵四层境界称之为“内向功”,这是无法用五官观察而只能通过静观自身所获得的感知系统,“内向功”可以造就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化境则是可以造就一位钢琴演奏大师,这是体现一种出神入化的最高艺术境界。由于钢琴艺术是西方传来的“舶来品”,因此,作者在本书中所论及的经典钢琴作品主要都是出自西方作曲家的手笔,对其风格特点的分析也离不开西方的文化大背景,而对于揭示钢琴演奏的本质则渗透了中国哲学的合理因素,使钢琴演奏法的论述具有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特征,这也正是该书独到之处的学术见解。除了赵晓生的这部钢琴演奏理论研究文献以外,还有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应该是李嘉禄的《钢琴表演艺术》,该书主要论述了音乐与技术的关系、触键与音色的关系等一系列钢琴演奏法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的笔墨,详细讲解了如何运用钢琴演奏技术来表现作品音乐内涵的问题,故使该书称为《钢琴演奏艺术》。[8]中国著名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缪天瑞先生曾为该书作序,并且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外,留美博士蔡怡敏在1994年以中国钢琴音乐教育为题撰写了博士论文,其中的主要内容就论及了李嘉禄的《钢琴表演艺术》一书,由此可见,该书在中国钢琴界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在此类文献中不仅有对钢琴演奏理论进行论述的著作,而且还有对钢琴演奏大师进行论述的著作。例如:谢颖的《20世纪钢琴大师》就是一部系统介绍20世纪西方著名钢琴演奏家的代表性理论著作,该书共介绍了五十位世界级的著名钢琴演奏大师。[9]该书作者以流畅的文笔、形象的语言、睿智的观点,向我们详细讲述了曾经活跃在20世纪世界音乐舞台上钢琴大师的演奏风采和精湛技艺,并且向我们推荐了这些钢琴大师的演奏唱片。作者通过介绍这些在国际乐坛上赫赫有名钢琴大师的精彩人生,使我们更加理解了这些钢琴大师精彩的演奏技艺精髓,也使我们更加信服了那句“只要奋斗,便可超越”的人生真谛。

(二)关于钢琴演奏理论的专题性文献。该时期在钢琴学术界不仅出现了许多对于钢琴演奏理论普遍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学术文献,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对于钢琴演奏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研究与探讨的专题文献,使研究课题向深层次发展,这对于钢琴演奏理论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魏廷格的《六首肖邦夜曲不同演奏的比较研究》(《中国音乐学》1991年第3期)、陈云仙的《钢琴重量弹奏法浅议》(《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樊华的《马太钢琴演奏理论初探》(《钢琴艺术》2004年第4期至第8期)、郑兴三的《钢琴音乐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童道锦、孙明珠编选的《钢琴艺术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出版)等。这些文献分别对钢琴演奏中音色的控制、音响的变化、指法的选择、节奏的把握、乐句的弹法、踏板的应用等专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其中,有些学术观点在钢琴演奏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在这些重要的专题性钢琴艺术理论研究文献中,有的文献采用了比较的研究方法分别对不同的钢琴演奏版本进行深入探讨。例如:魏廷格的《六首肖邦夜曲不同演奏的比较研究》是新时期以来第一篇关于钢琴演奏版本研究的学术论文,该文首次尝试运用了比较研究方法来探讨钢琴演奏艺术领域的版本问题。[10]该文作者选择了四位钢琴家所演奏的6首肖邦夜曲的音响录音来作为研究对象,从中研究二度创作的相关规律。作者在研究方法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不仅体现在他把常用于民族音乐学中的比较研究方法首次移植到钢琴演奏理论的研究上,更重要的是他首次提出在钢琴演奏理论研究中的版本研究方法,由此启发了人们对于钢琴演奏理论研究中的静态乐谱版本和动态音响版本的实证研究,使钢琴演奏理论研究更加全面与具体,这将有利于把钢琴演奏艺术的主观性分析可以提升到客观性分析的研究层次。

除了上述采用比较方法针对演奏版本进行研究的专题性文献以外,还有针对不同钢琴弹奏方法进行论述的专题性文献。例如:陈云仙的《钢琴重量弹奏法浅议》是一篇关于钢琴弹奏方法研究的学术论文,该文首次阐述了钢琴重量弹奏法的技术形态问题。[11]该文作者不仅对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的传统钢琴弹奏方法进行了梳理,而且还对现代钢琴弹奏方法的传承关系进行了探讨,从中阐明了钢琴重量弹奏法产生的历史成因与时代演变。作者对于钢琴重量弹奏法的辩证分析,为我们客观地认识传统钢琴弹奏方法与现代钢琴弹奏方法之间的连带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在广泛使用钢琴重量弹奏法的今天有着重要意义。此外,樊华在此基础上又将陈云仙的论文中关于英国钢琴教育家马太的弹奏法理论进行了更深入地论述,樊华在《马太钢琴演奏理论初探》一文中首次系统地解读了马太的钢琴演奏理论体系。该文作者主要从演奏技巧、触键方式、重量弹奏法、前臂旋转等方面具体诠释了马太钢琴演奏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并且进一步阐明了该理论体系对于传统弹奏法所具有的突破性和重量弹奏法所具有的合理性,以及建立在心理学和生理学基础上所具有的科学性。#p#分页标题#e#

作者还特别指出前臂旋转理论是马太钢琴演奏理论体系中最具有独创性的组成部分,马太主张内在不可见的前臂旋转理论突破了那种单纯强调外在可见的前臂旋转动作理论的局限性,因此,马太的理论要比当时德国钢琴家布莱特豪普特的理论更加具有先进性。该文从整体上对马太钢琴演奏理论体系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这对我们正确认识马太钢琴演奏理论体系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提供了很大帮助。作者运用了跨学科的理论知识来探讨钢琴演奏的技术问题,这无疑给中国钢琴界带来了新的研究视野和思维观念,从而也引发了人们从生理解剖学角度来思考钢琴演奏中的手指、手臂等肢体运动问题。该时期曾陆续出版了一些由个人或集体撰写的文集汇编或论文集,在这些学术文献中分别对钢琴演奏理论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专题性研究。例如:郑兴三的《钢琴音乐文集》是一部作者个人在20世纪90年表若干钢琴艺术理论研究论文的文集汇编,其中就有几篇关于钢琴演奏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作者在文集中选载了《论钢琴演奏发音的科学化》、《论钢琴演奏的思维模式》、《20世纪世界钢琴学派的比较研究》、《论钢琴演奏的美学原则》、《论钢琴演奏风格的学说体系》等论文,这些论文的研究课题涉及了钢琴演奏理论中一些很有意义的学术问题。[13]作者以严谨的学风、睿智的文笔对每一篇论文专题都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且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使每一篇的论文专题都能言之有物、掷地有声,作者的这些研究成果无疑是为中国钢琴艺术理论建设添砖加瓦。再如:童道锦、孙明珠编选的《钢琴艺术研究》是一套由众多学者共同撰写关于钢琴演奏理论研究的论文集,该文集分为《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上)、《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中)、《外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下)三册,收选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之间所发表的百余篇钢琴演奏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14]这些论文或是关于钢琴演奏技术训练方面的文章,或是关于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方面的文章,或是关于外国钢琴作品演奏方面的文章,这些都是我国关于钢琴演奏理论研究领域中具有较高水平的专题性学术论文,该文集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钢琴演奏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第一个钢琴专业杂志《钢琴艺术》的创办,为研究钢琴演奏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平台。

自从它的创办之日起就接连不断地发表了大量有关钢琴演奏理论的学术论文,其中,有许多论文在研究逻辑上是很系统的,在观点阐述上也是很有深度的。如果将这些钢琴演奏理论文章中具有学术价值的观点用于演奏或教学上,并且在实践中又能够充分发挥这些理论观点的作用,这无疑是更加具有实际价值意义的学术研究。我国学者在钢琴演奏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开展学术研究,从美学角度来分析钢琴作品的演奏技术内涵和风格诠释特征,并且从人文历史背景和艺术美学思想中获取客观而独特的观点,这种研究理念给我国学者带来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钢琴演奏理论研究实际上内含多种学科领域,虽然目前涉及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课题,但是在整体的学术研究程度上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在运用跨学科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这种知识移植的特性要求将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具体的钢琴演奏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讨。钢琴演奏理论研究上的薄弱,不可避免地制约着中国钢琴演奏艺术实践的发展,因此,我国学者还应该进一步挖掘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寻找更加新颖的研究方法,使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而促进中国钢琴演奏理论研究逐步走向成熟,理论研究上的成熟也正是形成中国钢琴演奏学派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三、钢琴艺术史论研究的文献

我国对于钢琴艺术史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人们以论文或专著的形式分别对中西钢琴艺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钢琴艺术史论文献都是以音乐文化历史为背景,或是对不同时代钢琴音乐家的传承关系进行纵向比较研究,或是对相同时代钢琴音乐家的相互影响进行横向比较研究,从而建立了经纬交错的钢琴艺术史论学术研究框架。我国关于钢琴演奏理论方面的学术文献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关于中国钢琴艺术史的学术文献。新时期以来中国钢琴艺术史方面的理论文献主要有:魏廷格的《论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硕士学位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出版)、卞萌的《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华乐出版社1996年出版)、刘小龙的《中国钢琴艺术发展60年》(《钢琴艺术》2009年第3期至2010年3期)等。这些文献都以中国钢琴艺术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作为一个完整的系列研究对象,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钢琴音乐文化的各种现象进行了回顾与思考,并且以文化学的视角对各阶段的钢琴作品、钢琴演奏、钢琴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使我们能够全面地理解和认知新中国成立以来钢琴艺术发展的独特文化现象。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梳理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的学术文献应当属魏廷格的《论我国钢琴音乐创作》,这是一篇以研究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为专题的学术论文,该文首次将20世纪80年代以前正式出版的中国钢琴作品进行了系统研究,深入探讨了置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现代音乐发展大背景中我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历史。[15]该文作者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历史分期、创作成果、艺术特征、创作经验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并且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观点,作者对各阶段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特征、民族特色、创作技巧等方面的论述都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特别是作者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时期的划分是非常合理的,在此以后许多此类课题的研究都沿用了他的时期划分。此外,卞萌的《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刘小龙的《中国钢琴艺术发展60年》都是以研究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历史所涉及的诸多文化现象为专题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文献,卞萌在学术专著中主要论述了钢琴音乐创作、钢琴演奏艺术、钢琴教育历史、钢琴艺术理论等几方面的问题,[16]刘小龙在系列论文中分别论述了新中国的早期钢琴教育家、苏联专家在中国的钢琴教学活动、国际钢琴比赛的中国获奖者、中国风味的钢琴音乐创作、中国的钢琴普及教育、中国国际钢琴比赛的文化意义、中国的钢琴考级活动、中国新生代的青年钢琴家等几方面的专题。[17]这些文献都以中国钢琴艺术的综合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课题,运用史论的研究方法对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且深入研究了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西方钢琴学派对中国钢琴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使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本体研究从一个局部、零散的状态,提升到一个全面、整体的状态,因此,这些文献对于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p#分页标题#e#

(二)关于西方钢琴艺术史的学术文献。新时期以来外国钢琴艺术史方面的理论文献主要有:周薇的《西方钢琴演奏艺术史鸟瞰》(《中国音乐学》1987年第3期)、付占文的《欧洲钢琴艺术史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周薇的《西方钢琴艺术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出版)、周薇的《钢琴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钢琴艺术》2005年第1期至2006年第5期)、张式谷的《西方钢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出版)、于青的《音乐大师——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风格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等。这些文献论述目标明确、历史梳理清晰,在论述过程中既有鲜明的艺术观点,又有详尽的事件说明,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西方钢琴音乐文化的信息资料,这对于我们研究西方钢琴音乐发展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我国学者在撰写西方钢琴艺术通史文献中,一般都是按照西方音乐发展历史时期的整体时间顺序进行论述的。例如:付占文的《欧洲钢琴艺术史概论》、周薇的《西方钢琴艺术史》、张式谷的《西方钢琴音乐概论》等,这些著作都是按照历史时间顺序从宏观上概述了西方各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风格。这些史论文献不仅分别论述了键盘乐器的历史沿革、巴罗克的键盘音乐、古典时期的钢琴音乐、浪漫时期的钢琴音乐、民族乐派的钢琴音乐、印象主义的钢琴音乐、20世纪的钢琴音乐等内容,而且还对一些经典钢琴作品的演奏方法也作了具体的分析与论述。[18][19][20]这些文献以详实的文字史料和珍贵的作品谱例,向我们讲解了西方钢琴音乐创作发展的历史脉络,探讨了不同时期钢琴音乐的创作特点和艺术特征,并且将那些看似孤立的、零碎的音乐历史现象串连起来,深入探讨了各种音乐现象之间的来龙去脉和传承关系,使我们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作曲家的钢琴音乐风格,从而给我们增加了许多有关西方钢琴音乐历史的理论知识,由此也成就了这些钢琴艺术史论文献的学术价值。

我国学者在西方钢琴音乐专史文献中一般都是以一个内容专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西方钢琴音乐文化中某种特定现象的发展历史进行系统梳理。例如:周薇的《西方钢琴演奏艺术史鸟瞰》和《钢琴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是两篇从宏观上研究西方钢琴演奏或教学的史论文献,前者是一篇以研究西方钢琴演奏艺术发展历史为专题的学术论文,后者则是一篇以研究西方钢琴教学发展历史为专题的系列学术论文。周薇在《西方钢琴演奏艺术史鸟瞰》一文中首次系统地解析了从17世纪至20世纪西方钢琴演奏艺术的历史演变过程,[21]该文作者不仅从操作层面上论述了各时期钢琴演奏行为的形态特征,而且还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各种钢琴演奏观念的历史成因,特别是关于20世纪各种钢琴学派演奏风格的理论剖析,使我们对西方钢琴演奏艺术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概念,该文也启发了我们对于钢琴演奏理论研究的关注。周薇在《钢琴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一文中主要论述了从17世纪至20世纪西方钢琴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22]该文作者以西方钢琴教学研究为核心,不仅对钢琴演奏技巧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而且还对各种钢琴教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了详细分析。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纷繁多样的西方钢琴教学理论学说,使我们深入了解了各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拓展了我们钢琴教学的研究视野,这将有助于指导我们钢琴教学的实践活动。我国学者在西方钢琴音乐专史文献中除了以某种特定现象为研究对象,还有以某个作曲家的特定体裁作品为研究专题。例如:于青的《音乐大师——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风格研究》是一部专门研究意大利古钢琴家D.斯卡拉蒂键盘音乐创作的学术著作,该书通过大量运用作品实例对这位作曲家全部奏鸣曲的创作特点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23]

该书作者以D.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的风格特征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不仅使我们领略了该作曲家超人的音乐想象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还让我们看到了该作曲家对后世音乐创作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此使我们对这位作曲家的键盘音乐创作风格有了更全面地了解,也使我们对其独创性、前瞻性的音乐语言和独创性、新颖性的音乐结构有了更充分地认识,并且对其键盘奏鸣曲的历史价值有了更深入地认知。作者在参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其风格特征和音乐结构方面提出了很多的真知灼见,因此,该书对于研究巴罗克时期的键盘音乐将有一定的启发。新时期以来,在钢琴艺术史论研究方面一直都处于最活跃的时期,人们分别从学术的高度对中外钢琴艺术发展历史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且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在此之前的相关文献中,多数研究成果还处于一种分散或个别的状态,那时出版和发表的专著或论文可谓凤毛麟角,即使有个别文献也仅是简单地介绍钢琴家的艺术生平和人生经历,很少有文献能够结合文化历史背景与技术理论结构来对钢琴艺术的发展脉络进行深层次地探讨。近30年以来,曾出版和发表了无法计算的相关专著或学术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兼有学术性、理论性、普及性和信息性等文化特点,学者们转变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对钢琴艺术史论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整体结构的研究与分析,由此证明了钢琴艺术发展与人文历史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我国学者在钢琴艺术史论研究领域走的是一条从无到有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学术研究道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学者努力开拓自己的研究视野和思维观念,从早期简单地认识西方钢琴艺术的发展状况,到对西方钢琴艺术历史有了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引出了人们对于中外钢琴艺术理论的文化思考,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些早期的翻译文献。我国学者在此基础上编著和撰写了一些学术著作或研究论文,这无疑促进了中国钢琴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学者在钢琴艺术史论研究方法上从框架式历史著述转向了专题性研究可以说是学术研究水平的重大进步,纵观我国钢琴艺术史论的研究成果,专题性研究的论文或专著在数量上逐年增长,研究角度也更加细致和微观。我国学者在研究思维上从过去平铺直叙式的介绍钢琴家的生平和经历,转变为结合人文历史背景和技术结构分析来进行更深层次地研究与探讨,这种学术倾向在论文中表现尤为突出。我国学者对于研究方式的改变,体现了我国学者普遍认知能力的提高,从而也促进了钢琴艺术理论研究向更高的学术层次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