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艺术理论教学的难题及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邝嘉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艺术理论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必开课程,旨在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理论素质,通过对各种艺术现象的辨析,提高其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及艺术批评的能力。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课以来,经过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努力,该课程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为国家输送了许多优秀艺术人才。但是,在近几年来的教学中,笔者感受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应有的创造性和个性,“重技能、轻理论”现象明显。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影响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抑制学生艺术理论修养的提升。
一、高师音乐专业艺术理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课程的定位问题
艺术理论作为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它的课程定位应该是很明确的:既是基础课程,又是主要课程和提高性课程。就是这样一门对高师音乐专业来说有着全面提高艺术素质重要作用的课程,在现阶段普通高师音乐专业的开设情况却不容乐观。就课程的定位而言,存在着理论和政策定位与实际操作中的错位现象。在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中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重技轻艺”的课程设置理念和教学理念。于是,不管是课时的安排、师资的配置与培训,还是资金的投入、激励与竞争机制的建立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现象的存在与艺术理论课程的定位有很大关系,较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课程目标的实施,影响和制约了学生艺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问题
课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关键,是促进师生感情互动的纽带,更是传递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而目前高师大多艺术理论教学仍沿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教法。在倡导“以人为本”新教育理念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更加陈旧和单一。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从教案出发,不考虑学生需要和感受,让学生听起来毫无新意,较少切合学生们的实际需要和心理特点,严重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甚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教学缺少应有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其结果只能导致课堂教学如“一潭死水”,从而造成课堂教学的失败。
3.教学内容问题
艺术理论课程属于素质教育中重要的课程,而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是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但在目前许多高师艺术理论的教学内容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性并不明显,具体表现在:第一,缺乏严密的逻辑线索。无论是从实际教学内容,还是从教材的特点而言,艺术理论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有的甚至不难看出完全是依据教材编写者或施教者个人的好恶来取舍,就连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应有的逻辑秩序也没有照顾到,显得随心所欲、杂乱无序。第二,教师的教授内容局限于教材,更新速度缓慢。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应密切关注并充分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艺术教育始终与时俱进,与当前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力求开阔学生视野,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然而实际上,许多高师教师教授的内容局仅仅限于教材,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
二、可行性的对策思考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艺术教育中重要的课程,高师艺术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已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1.制定适合的培养目标
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音乐技巧的训练而轻视综合文化知识的学习;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具体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等。所以,高师应制定适合于艺术理论教学的培养目标,并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去决定教学的计划、重点及方法等。
(1)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意识是任何一个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求新求异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驱动下,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的每一步都在进行艰辛的探索,每一步都是心血心智的凝聚,是一个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脚印。创造意识不仅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而且是所有普通高校学生所渴慕、追求、奋斗的目标。艺术理论教学要通过对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境界、创造的魅力等问题形象、生动的分析讲解,使学生真正了解艺术的真谛和创造的价值,从而引导其树立更加高远的志向,发挥更大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2)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思维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形象思维,又有抽象思维等。无论是哪一种思维方式,都必须有或形象或语词的规律性运动。而这个规律,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一般都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自我实践才能摸索得到。艺术理论作为前人成功艺术经验的总结,包含的正是各种各样、各个方面的艺术规律。更何况艺术理论学习过程中所主要使用的理性思维方法,因其抽象性和难度,更能锻炼和开发人的思维活力,使思维活动出现更多的知识连通点,更多的赋予创造,人的大脑也就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善于思考了。
2.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境界
视野不开阔、艺术境界不高是制约音乐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学生对艺术理论课的认识,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自觉性为立足点,在教学中想出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是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如何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提高学生的艺术境界呢?笔者认为,应培养教师教学中的引导性,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认知性。在知识传授上,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运用知识的办法,不是单纯地“灌”死知识,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如讲《艺术的创作过程》一课时,笔者除了按教材内容讲完艺术创作的一般过程需经历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基本环节外,针对音乐、舞蹈等专业的学生,还结合了他们自己的排练实践,着重启发学生从演员创造角色的二度创作过程中,来理解这三个基木环节的实际情况和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认清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灵活运用教材,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所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以教材组织教学内容是必需的,但在教材不甚完备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教材显得更为重要。艺术理论的课堂教育可以基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发表不同的观点,还可以抛开教材,探讨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如在讲授艺术与宗教的关系的章节中,让学生不仅能回答出教材中关于艺术与宗教关系的理论,还要求他们能列举出自己感性趣的与宗教相关的艺术作品。如中国的佛教艺术作品、西方的基督教艺术作品等。通过学生自我分析比较,认识到“宗教和艺术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反映”,但宗教在本质上是人向未知力量的妥协,而艺术则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解放,是对人类征服自然及社会黑暗势力的颂扬。同时让学生联系到自己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宗教艺术所唤起的主要是审美的情感,而不是信仰的情感”。因此,在艺术理论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在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鲜活性的同时,增加民族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