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渔船装饰艺术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渔船装饰艺术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传统渔船装饰艺术思考

 

中国传统渔船装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造船艺人以丰富的经验和艺术想象力,创造了多样的渔船造型和装饰艺术。本文以舟山传统渔船装饰为例,对浙东沿海独具海洋文化色彩的传统渔船装饰艺术与民俗文化内涵作一些探讨。   一、浙东沿海传统渔船装饰艺术的历史变迁   浙东沿海海洋捕捞渔船的演变发展历史悠久。   作为浙东前沿的舟山群岛,其舟山之名就与“舟”有着不解之缘。《昌国州图志》云:“舟山在川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聚,故名舟山。”或曰:舟山“岛形如海中之舟。”舟船乃舟山一大特色,船文化是舟山海洋文化题中应有之义。舟山时属海外,岛民时称“岛夷”或“鸟夷”,俱属东夷部落,亦称东越之民。《越绝书》道:越,“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如飘风,去则难从。”越人与船相依为命,由其地理、生活环境使然。当时,越人使船,人习以为常,其造船工艺及航海技术在当时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传说海洋捕捞渔船是由内陆江河使用的舟筏演变的。舟山海洋捕捞渔船是在涂滩采捕向沿岸浅海捕捞延伸时出现的,并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夏商时期捕捞渔船小而简陋,无定型规格和名称,一般船身长4.5米-5.5米,载重约1吨-2吨,称“丈八河条”。后随着木板拼装船建造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开始改革捕捞渔船的结构模式,在船身一侧装饰“玉肋”(船肋),称“单搁河”;两侧皆装上玉肋的称“双搁河”。船体狭小,无“门头盖”(无舱盖)。宋始,渔船逐渐增大,一般船长8米-10米(约3丈),载重3吨-4吨。船头两侧没有装饰“船眼睛”的称为“瞎眼龙头”,宋后期至清初,渔船船头两侧均装上“船眼睛”,称之为“亮眼木龙”。并随涂滩捕捉向沿岸浅海作业延移,开始给渔船冠以名称。   二、浙东沿海传统渔船装饰艺术   渔船的制作技艺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所沉淀下来的,传统渔船的装饰艺术中蕴含了许多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下来的宝贵技艺。   (一)渔船装饰手法的独特性   作为船体结构来讲,它按照捕捞种类的不同分为大对船、大捕船、小对船、小捕船、流网船、小钓船、张网船、拖乌贼船和舢舨船等渔船;还有打洋船、小白底船等木质渔船。船型从宋代初步成形的浙江帆船型为主。   舟山“绿眉毛”号传统帆船代表之一,其特征是船头像一只鸟。这种造型是中国舟船史上的四大名船之一“浙江鸟船”。在距今6500年的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上出土一块象牙雕刻,上面用阴线刻着两只飞鸟拱护着中间一个火焰熊熊的火球搏击升空的画面。远古的人们认为太阳是靠神鸟作为飞升天穹的运载工具。河姆渡先民的后代面对变幻莫测的大海,出于对鸟文化的崇拜,把“双鸟昇日”文化信仰融入至制造舟船的劳动中,期盼自己驾驶的舟船能象飞鸟一样,自由搏击大海。这种诞生于浙江沿海地区的舟船型制的鸟的造型是延伸了6500年中国舟船文化的缩影,具有很高的海洋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二)渔船装饰的构图形式   渔船的装饰艺术手法继承和发扬了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装饰的制作手段。早在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学会了在陶器上装饰纹样和雕刻花纹。这些图案,同样也被运用到渔船装饰中。主要的构图形式有折枝纹、缠枝纹、几何纹等,这些造型丰富的纹样极大地丰富了渔船的装饰内容。   折枝纹:以数枝花卉对称形式构图,形成交错、均衡、对称的布局,互为呼应。有的渔船装饰的折枝花构图中,有一枝大的花卉,与周围的花卉形成主次关系,十分热闹。   缠枝纹:缠枝花纹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图案,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广泛的使用,并且一直流传至今。缠枝又称穿枝,是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中常见的纹样。缠枝纹由两个对称的缠枝方向均齐,对称的对向式和缠枝的主体和形态朝一个方向延续伸展的顺向式。以二方连续为骨骼,自下而上,从左到右,在船体的装饰部位卷曲伸展。缠枝图案一般以缠枝莲和缠枝牡丹为主,还有牡丹与凤凰组合“凤穿牡丹”,莲花与龙组合的“缠枝龙”等纹样。这种纹样一般装饰在旧时木质船头根部位(船舷两则),或如今机动渔船驾驶台的前壁四周。渔船装饰中的缠枝纹,吸收了建筑雕刻中和陶瓷装饰中的造型进行构图。自然流畅的缠枝曲线,迎合着船体的造型线条,比折枝的装饰更为生动、活跃。丰富的线条加强了渔船的视觉变化,增强了装饰形体线条的节奏感,使得纹路和船体融为一体,体现了渔船装饰图案的艺术化民族风格,几何纹样:有回纹、工纹、三角纹样等,以长、短、横、竖线组成。有一正一反相连成对的,也有连续不断的,几何纹样常用作为主体画面或者船舷两侧的边饰图案,这种装饰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三)渔船装饰的典型图案   渔船装饰图案的变化,从古到今,历代都有典型图案纹样传承下来,这些图案中,不仅有大量的太极八卦图案、还有佛教中的八吉祥、暗八仙等典型图案。   八吉祥:海螺、圆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既是佛教中“八吉祥”,也是渔船装饰中的传统图案。在佛教中,海螺具有妙引吉祥之意,圆轮是圆转不息,宝伞曲复众生、白盖偏护一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宝瓶福具圆满、金鱼活泼洒脱、盘长是回环贯彻之象征。在渔船装饰中,一般以轮、螺、盖、伞、花、鱼、瓶的顺序排列,既有以“八吉祥”图案作为主题纹样,也用作边饰图案。   暗八仙:八仙手持的法宝—宝扇、宝剑、渔鼓、玉极、葫芦、横笛、花篮、荷花,被称为暗八仙。这也是渔船装饰中的吉祥图案,在装饰过程有时用做主题纹样,有时作为边饰图案。#p#分页标题#e#   山水图案:把繁杂的山水景物浓缩成一副画面,是今日渔船驾驶台上主要图案。从中国山水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绿油油的松柏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图案,色彩对比强烈,观赏性极强。   三、浙东沿海传统渔船装饰中的民俗文化   传统渔船装饰艺术中的图案,大量的题材来自于我国民间传统的吉祥纹样。那些纹样往往有象征、谐音、用典等手法,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期望,这些在渔船的装饰艺术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归纳渔船装饰艺术中的民俗文化观,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对富裕生活的期盼和追求   富裕的生活是穷苦劳动人民的向往。人们通过把吉祥图案融入到渔船装饰中来反映内心的愿望。   如在船尾勾画牡丹花、八仙和八宝等纹样。牡丹花姹紫千红,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八仙八宝的纹样也有吉祥、幸福的寓意。   (二)对航行顺利的祈求   旧时渔船出海讲究顺风顺水,在旗杆上、船尾等部位雕刻凤凰图案以表虔诚之心。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有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中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处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山海经•南山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与吉祥的意思。   (三)对鱼神或龙的图腾崇拜   鱼神或龙的图腾崇拜是海洋文化传统观念中独特的吉祥内容。民间常在船头的正中挡浪板中画一条小鱼和鱼尾,似鱼跳跃之状,称之为“鲤鱼跳龙门”。旧时渔船尾部左右两侧,还各画一条翘首生须,摆尾欲游的神鱼,相传,神鱼勇猛无比,连大鲨鱼也惧之三分,故称其“猛”。凡画有“猛”的船出海,不会碰上大鲨鱼。值得一提的是渔民会在船头画上各种鱼旗,画中多为海泥鳅和海鳌旗。渔民相信鳌足能立四级,被誉为是辟邪的神鱼。而海泥鳅在本地的传说中是东海龙王的外甥,为统管鱼类的鱼皇帝,因此这两种鱼类受到渔民的普遍崇敬,是渔船装饰中绘画中相当普遍的题材。   (四)对生产工具的崇敬   渔民一年四季皆漂泊在茫茫大海中,时常与风流险滩打交道。船是他们的生产工具,也是在海上唯一的依靠,所以渔民相信船和人一样具有魂魄和情感。   据《舟山博物》记载舟山船饰文化的有一奇特之处就是船有魂灵一说。船魂灵俗称“水魂灵”。它既是一种船饰,也是渔民敬龙崇龙,视船为木龙,期望木龙有灵性,以求庇护的图腾崇拜心理的反映,体现了船饰文化的深刻丰富内涵。渔民造新船时,当船的骨架(俗称“龙骨”)搭成后,即取一小块硬木,在硬木上挖个小小圆孔,将替作船魂灵的铜板(或铜钿、银圆),钉在小木块的圆孔中央,然后定置于渔船或冰鲜船的水舱。   船眼睛,大凡渔船都有一对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嵌在船博中头两边。其形状似扁平半球形,眼珠稍凸,眼中内壁还各嵌一枚银角子和银元。关于眼珠的视中线还颇有讲究,一律朝下,远远望去,乌博溜溜的眼珠子正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海面。渔民说,渔船眼珠必须朝下,这样才能看到海中之鱼,捕获到满舱鱼虾。船眼睛一般选较好的樟木,请造船师傅精制而成,然后择定吉日,将其嵌钉在船头两侧。钉船眼规定用博钉三枚,不多不少;下钉位置要准确,不偏不倚。   四、结语   传统渔船装饰艺术凝聚着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是绘画、工艺、雕刻相结合的产物,又是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它对研究海岛民俗和民风,对研究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海岛政治、经济、文化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对研究中国传统渔船文化,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和创造具有地域文化的人文景观有着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