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艺术精神对动画创作的价值,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庞静 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娱乐方式有了更多元化的发展,艺术作品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来丰富人们的生活。但无论哪种艺术作品,都无法脱离其内在的精神为支撑,换句话说,打动人心并能被人们真正接受的,是作品内在的艺术精神。对动画创作来说也是一样。问渠那得清如许,现今动画行业的高产不能仅仅依靠商业目的来催生,想要获得好的口碑好的票房,使得产业得以活水来,就必须在动画创作中注入艺术精神的本质——对美的追求。
一、无论是东方艺术精神还是西方艺术精神所探索的都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李泽厚:“中国美学要求美与善的统一,所谓善的最高境界,虽然儒家道家说法不同,但归结到最后都是讲究‘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所不同之处在于如何达到这一境界,以及对达到这种境界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中国的艺术精神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禅宗美学相互融合构成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在中国将物质与精神融合为一,中国传统艺术是从意象到意境的刻画与描写。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境是对气韵的追求,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精髓。用气来表现美的本源,表现艺术对生命本质的追问。而西方的艺术无论是神话传说也好,还是祭祀庆典也好,虽然起源于人与自然的对立,对于命运的抗争,但归根究底探索的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东西方艺术的精神归根究底都是源自对美的追求,而美的本质来源于实践中的创造
无论是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其内在都是一种宇宙观,即人对自然和对本身的探索。两者所共有特征就是对美的追求。黑格尔[1]曾经说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的根源在于理念,而理念是一种发展的过程,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无论是唐朝的丰润之美还是现代的骨感之美,都体现着人们在不同时期审美标准的转变。真正的美是艺术美,在艺术美中所谓“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指“意蕴”。一切造型、色彩、线条、音乐的运用都是为了显示一种内在的精神。歌德[2]也曾说过“古人最高原则是意蕴,而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东西方艺术对于美的追求来自于实践生活。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艺术创作者对生活的感知来源于他们各自生活的实践,在创造中体现人类智慧、勇敢等品质。同样,实践中的创造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历史的发展。
三、动画创作作为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上不能背离艺术精神的精髓——美的追求
想要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必须借鉴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在人类的实践过程中创造出经久不衰的艺术,无论是剪纸还是雕刻等等,在设计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令人难忘的美感。因此在动画创作上如果为了迎合潮流而一味仿抄国外的造型形象与风格,最终会做出既无法赢得人们的喜爱,也无法获得艺术上的认同的四不像的作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来源于传统文化的动画设计,必定能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而它穿越时空的不朽性和经过历史沉淀的经典性令人折服,产生心灵上的强烈共鸣。但是借鉴不是生搬硬套的剥离,人们审美需求的发展,势必带来艺术的创作上的与时俱进,仅仅停留在啃老本的层面上是不行的,只有融合了现代元素的中国民族风格才能获得受众的广泛认可。
四、动画创作不能背离美的追求,脱离了艺术精神的本质,动画创作的根基也就不复存在
打动人心的才是真正的好作品。无论是《海底总动员》中小丑鱼爸爸感人至深的父子亲情,还是《僵尸新娘》中骷髅新娘对爱情的不懈追求,都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单方面的教条式认为动画片就是给孩子看的,严重低估了受众的审美能力,势必无法获得受众的认可。观众在观看动画片得到的一种审美愉悦,更是包装在故事下面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真挚情感的渴望与歌颂,得到的是一种共鸣和洗涤。以此在动画创作中必须将人文关怀深入其中,不能依靠背离艺术精神的插科打诨式的搞笑和低俗来取悦观众,没有了根基的动画创作必然是空洞而苍白的,也是注定不会被长久接受的。
纵观中外动画不难看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含了浓厚的创作素材,而其中底蕴深厚的天人合一,对美的追求的艺术精神非但不过时,反而为今天的动画创作提供了广泛的启示空间与创作空间。无论是传统的版画砖雕还是民俗风格浓郁的皮影剪纸,都带给了艺术创作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而中国传统的民间传说和经典名著作为文化的瑰宝已经被西方国家取材借鉴,譬如人们耳熟能详迪斯尼的动画片《花木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些曾经在国人心里产生共鸣的精神文化都可以被运用到动画创作中;作为艺术创作者来说,关注艺术精神的内涵,将艺术精神深深植入到艺术创作中,理解和运用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只有包含了人文关怀的艺术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只有蕴含了对美的不懈追求的艺术精神的动画创作,才能有植根土壤的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