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色彩与艺术表达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电影色彩与艺术表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电影色彩与艺术表达

作者:李泽杨 单位:红河学院美术学院

色彩是电影艺术语言要素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曾指出:“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也就是说,色彩因其鲜明的感性特征而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色彩在诸多导演的手中已成为一种象征和情感表达的因素,善于利用色彩表意和造型的张艺谋导演就认为:“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因此色彩运作是艺术表达的重要手段,也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影色彩基调的正确把握

色彩基调是指色彩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总的倾向和风格。在电影创作中,首先要营造作品的色彩基调。一部电影往往是以一种或者几种相近的颜色作为影片的主导色彩,在视觉形象中营造出整体的气氛、风格和情调。在这种情况下,色彩基调既是视觉造型又是情绪氛围,既是色调又是情调,既是造型因素又是叙事因素,既是抒情因素又是表意因素。导演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色彩设计、提炼和选择搭配。在电影中形成一定的色彩基调,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起到渲染、烘托主题的作用。电影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的特定氛围能强化色彩在作品中的视觉冲击力、更好地传递作品的思想感情。色彩成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一方面它体现了导演的意图,表达某种倾向性;另一方面不同色彩的选择还可以营造出不同影片的风格和基调。在中国电影的色彩运用中,张艺谋无疑是“领航人”。他拍摄的影片,色彩运用都很成功,从《红高粱》、《黄土地》到《我的父亲母亲》再到《英雄》,为了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他通过运用独特的色彩艺术来营造影片主题所需要的独特的情感基调和氛围。

在中国,红色传统上表示吉祥、喜庆,比较张扬、热烈、奔放,能给人一种温暖、和谐、活跃的感觉。张艺谋就尤其偏爱浓郁的红色,《红高粱》中奔放、热情、粗狂、鲜活浓烈的红色基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把红色运用到了极致,大红色的片名、红色的嫁衣、红色的盖头、红色的花轿、红色的绣花鞋、红色的高粱地里火红的野合、红色的高粱酒等一系列红色的运用,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强烈的视觉冲击,还充分表达了野性的生命力和无羁的热情。在影片《黄土地》中,大部分黄土地的外景都是在早晨或者黄昏拍摄的,所以土地的色调显得十分浓重,深沉、凝重,内蕴着顽强的生命力,但又仿佛沉重的让人喘不过气的黄色基调足以显示出黄土地上荒凉悲壮的美。在这里,环境与人物命运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并引发了人们对中华民族苦难深重历史的反思。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红、白、黑三色的流动,灿烂的色彩组合和自然景观的展现,鲜艳明快的色调为“爱”做铺垫,更多的表达了创作者怀恋过去,张扬青春的意图。

电影色彩象征意义的合理运用

电影色彩的象征意义按垂直结构分为独立象征、局部象征和整体象征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类似于树叶、树枝和大树的关系。由于张艺谋通过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和概括,在他的影片中合理利用色彩的象征意义,调动了观众的审美体验,更好地突出了影视作品的主题。下面将用张艺谋的三部著名的电影为例对这三类象征意义进行详细论述。电影色彩的独立象征。句子层面上的独立象征是色彩象征意义的起点,它大致分为两类情况:一种是色彩与人结合形成服装色彩的象征,另一种是色彩与物结合形成符号色彩的象征。在电影中,导演常常拿不同的服装色彩来表现人物、塑造人物,这是因为服装色彩能最直接的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偏爱和取向,从而达到明确的象征意义。《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四位女主人不同的服饰颜色象征着四位太太不同的地位和不同的性格特点。大太太毓如信佛,所以常穿紫色。二太太是大家闺秀,是一个十足的家庭政治家。所以她的服装色彩是以土黄为主,或者是紫色和土黄色的结合。三太太梅珊是个唱戏的,她的服装属于戏服,色彩从红到白。四太太颂莲是个大学生,她的服装色彩变化比较大,从特写开场到全景结束,从白色到灰色到红色到彩色到蓝色再回到白色。

颂莲这个人物特点最终还是要返璞归真。电影中还有色彩与物的结合,导演充分使用“红灯笼”———色彩造型符号,随着剧情的变化,它被导演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洞房花烛夜的红色灯笼成了男权主义的符号,那象征着封建礼数和牢狱的古建筑的红灯笼,便成为妻妾欲望的主体,不仅几位夫人在争,而且连一个女仆人,也被困在这种状态之中,在屋中自行点着补着补丁的灯笼,以示她对地位和欲念的渴望。可见色彩的符号象征意义是多么美妙。电影色彩的局部象征。色彩的符号意义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然而一个复杂一点的象征意义往往不是一个色彩组,一个色彩句子可以承担的,必须有一个色彩的意象群,在色彩的句法和句群结构的象征层面上考虑。这就是色彩的局部象征意义。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就是色彩结构象征的最佳例证。在这部电影中主要设定了红、蓝、白、绿、黑五种颜色分成五个色彩段落,不同的色彩段落,承担了不同的叙事任务,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每一种颜色的叙事中都蕴含着一个谎言和背叛。“红色”是无名欺骗秦王的谎言,是飞雪对残剑的爱情虚拟的背叛;“蓝色”叙事是秦王猜出无名的谎言,进而对无名的谎言的修补;“白色”是无名对自己、飞雪和长空允诺的背叛;“绿色”是残剑对飞雪允诺的背叛;“黑色”是秦王对无名阐述诺言的色彩隐喻。电影《英雄》用色彩构筑场景空间达到了自己所需的象征目的,属于色彩象征进入结构的层面。

文体层面的整体象征。色彩进入文体层面的象征就是整体象征,它必备的两种形式:一种是色彩线索,另一种是色彩仪式。例如《红高粱》,红色作为一种线索贯穿始终。黄土高坡的红轿子、红盖头、红棉袄;绿高粱地的红衣服和鲜血;酒作坊中红红的高粱酒水等。红色成为影片的一条主线索,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颠轿、野合、祭酒、撒尿、点火等表现性极强的色彩仪式也属于影片文体层面上的整体象征。这些色彩仪式化段落构成了全片最具情感张力的主体,象征着原始、野性而又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色彩的整体象征是色彩象征中最高级最复杂的层次,它决定了电影的品质。合理运用电影色彩中符号转化的独立象征,场景空间形成的局部象征,仪式、色彩线索形成的整体象征再加上人的心灵想象,张艺谋众多成功的影视作品就这样形成了。#p#分页标题#e#

电影色彩文化内涵的充分体现

张艺谋作为一名杰出的导演,在中国民俗、民间传统文化的研究上也做足了工作。通过对色彩的巧妙应用,使他的电影更具有中国味,并且让中国文化在电影中得到充分体现,在中国市场,甚至世界市场上赚足了票房。

首先是用色彩展现民族文化。电影是了解一个国家人文性格和文化精神的最佳途径。众所周知,红色是张艺谋经常使用的颜色,同时红色也是中国女性的最爱,尤其在中华民族婚嫁方面最为典型,红色的花轿,红色的嫁衣似乎成为了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红色代表了一种民族文化内涵,所以巩俐穿着红的服装坐在花轿上,在记录真实故事的同时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体现。

其次是对民俗文化的演绎。电影《红高粱》中的“颠轿”段落,充满动感的画面,高昂粗野,豪气冲天的《颠轿歌》,伴随着号子和唢呐,再加上尘土飞扬的黄土地和鲜红的轿子作对比,构成了极具民俗风情的特色场景。这充分展示了中国最热闹的嫁娶礼俗中的迎亲坐轿的习俗,把民俗文化演绎得恰如其分。第三是用色彩表现伦理道德,使其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现代电影有意识地向电影提出了哲学的要求,这是它区别于传统电影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在影视作品中对当今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等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灯笼”成为妻妾争宠的标志,也成为诱人而刺激的符号,这是一种封建伦理道德的标签。“夫为妻纲”的传统百姓生活规范,在影片中表现为四个女人围着“红灯笼”转的银幕“游戏规则”:点灯—恩宠,吹灯—冷落,封灯—惩罚。这一套纯形式的仪式,是亘古不变的封建伦理秩序的再现。

最后是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在电影《黄土地》中,即对具有母亲般的宽厚仁慈的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土地进行了赞美,又对黄土地的冥顽封闭、自足僵化等劣根性进行了反思。这样的文化寻根和反思正是和中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文化“寻根”和反思的思潮相一致。张艺谋在电影色彩和造型艺术上的积极探索和对电影文化的不懈追求大大加强了影片的艺术魅力,丰富了观众的视觉审美体验。从他执导的一部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色彩的艺术表达的重要性。他执导的影片无论是从色彩基调上的把握,还是从色彩象征意义层面上分析,或者是从色彩文化内涵角度上的深入了解,都会让人产生难以抗拒的视听冲击和情感冲击,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层的文化底蕴,既具民族性,又有世界性,最终达到了电影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