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生音乐专业技能提升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围绕这个培养目标探索出的“工学结合”、“理训一体”、“教学做合一”等人才培养模式,都突出了高职教学的实践性,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教学一线需要的多才多艺的音乐教师和艺术活动指导教师,这样的教师必须在高职院校浓厚的艺术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我们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通过学生专业社团开展专业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音乐专业技能的新路子。 一重视艺术实践,使其成为专业能力拓展的主渠道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要在实践中养成。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可见实践是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生命力所在。音乐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深入理解和体会到音乐的内涵,逐步掌握专业技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要求是:不仅要胜任小学日常的音乐教学工作,还必须具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组建各种艺术团队(如管乐队、合唱团等),策划、组织综合性艺术节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是一种集艺术教育、编创、舞台表演和活动组织于一体的综合能力。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这些综合素质从哪里来?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而艺术实践作为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有效途径。 艺术实践是音乐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了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正确动机,能激发参与兴趣,才能产生活动的良好效果。当然,艺术实践活动必须与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水平等相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体验自我价值,为培养合格的音乐人才奠定基础。艺术实践是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过程。它不仅是检验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学生通过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既能拓展专业学习领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不同,了解和体验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特长,更能客观地认知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专业水准,更能迫切、准确地寻找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能力的途径。鸡西大学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特别加大了专业艺术实践环节的比重。在音乐教育专业共计150学分中,素质教育48学分,占34%;能力培养59学分,占35%;技能实训43学分,占31%。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提供了“总纲”性的制度保障。 二完善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使其成为艺术实践活动的主战场 高职特色人才培养需要实践平台,而高职院校的生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在心理、经历、追求、文化基础、受教育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都决定了以活动为载体的学生专业社团的艺术实践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学生专业社团是指高校内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专业或某一方向学习与研究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兴趣自愿组织成的学生团体。随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与素质拓展活动的深入,学生专业社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大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素质拓展等方面,能起到良性互动作用。学生专业社团作为一种新的学生社团组织形式,它与相关专业的学习结合非常紧密,是专业实践的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能够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本专业学生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专业社团里,通过实践锻炼在专业技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等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提升。社团成员在参加社团活动过程中能自觉培养专业兴趣与学习意识,也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由于其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在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上更是具有鲜明的特点。鸡西大学于2005年为加强音乐教育专业艺术实践建设,投资60万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现有校内艺术实践基地5个,校外艺术实践基地2个。大学生艺术团的教学管理由教学部门负责,日常管理由学生负责,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艺术实践形式。鸡西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由教学副校长担任名誉团长,设有艺术团团长、政委、副团长、指导教师等。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确保了艺术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下设合唱队、管乐队、民乐队、舞蹈队、表演社、电声乐队等。 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了在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专业技能。如乐队成员通过日常基本功训练和合奏,了解各种乐器的性能、演奏方法、管乐队的配置与组织、乐曲的处理与指挥等方面技能。学校先后制定了《鸡西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章程》、《大学生艺术团教学管理规定》、《大学生艺术团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大学生艺术团设备管理办法》、《大学生艺术团成绩考核办法》等,从不同角度加强了艺术团艺术实践的制度管理。鸡西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有17位指导教师,其中本校教师12位,外聘教师5位,指导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社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目标,还要了解学生在校专业学习的情况,了解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等。大学生艺术团日常管理由学生管理部门组织学生进行管理,艺术团各队队长均由学生担任。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的办法,增强了艺术团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三学生专业社团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奏响高职特色的主旋律 1.把学生专业社团艺术实践纳入到学分制管理中。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一种非常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针对生源多元化的现实,要求高职院校增强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开放性,而实行学分制是因材施教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鸡西大学在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大学生艺术团这个学生专业社团活动,作为艺术实践课程,学分为9学分,占总学分的6%。此外,根据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需要,在设置一定比例必修课的基础上,通过选课制,设置一些符合社会最新发展需要的新课程、交叉学科课程和复合型课程,来满足就业市场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新要求。大学生艺术团在训练、考核、实践演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训练时间上主要是利用早、中、晚休息时间进行;考核内容由平时出勤、完成作业、演出实践三个部分组成,考试采用教师打分、学生观摩、公开考试的办法;演出实践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践两部分,校内实践演出除举办每年一届的新年音乐会、艺术节演出外,还要举办各种专场演出;校外实践演出主要是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活动及到武警边防部队、福利院、中小学、场矿等进行公益性演出。#p#分页标题#e# 2.把学生专业社团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在“出口畅、校兴旺”办学理念指引下,鸡西大学创新性地构建了“素质为根本、能力为重点、技能为主线”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实施分类培养多元发展的“1、一、0”差异教育工程,推进以计划指导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积极改革考试方法,弱化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强化单元考试的过程评价,侧重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诚信品质,着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学生艺术团艺术实践就是在这样浓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氛围中进行的。 为了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鸡西大学在黑龙江省率先实行了“三学期制”,把每年的一月初到三月中旬作为专业社会实践学期。改革学期设置,为艺术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实践学期了解所学专业的市场前景及岗位需求,进而提升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开阔视野,学会多角度理解知识和看待问题;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社会实践学期到中小学大量听课、实践,形成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战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