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下音乐教育的目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过多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高,不利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实现和发展。《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必须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种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新课标是这样阐述知识与技能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音乐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歌唱,学习延长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在国际视野中,确立新的音乐课程教学目标是主要的特点。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不再把音乐知识技能作为首要目标,把注意力转移到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性质的定位为依据,具体内含三个课程目标分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观认为,音乐知识不单是指乐理知识,还包括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创作知识和音乐历史知识,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艺术方面等知识。音乐技能不仅仅包括视唱、练耳、识谱等方面,也不仅仅表现在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歌唱技术层面,更为重要的是要把乐谱的学习与运用或歌唱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放在整体音乐实践中进行,并将其视为音乐表现活动的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有利于构成基础音乐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完整体系。 基础教育中的任何学科,都有其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对于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是如此,不仅是音乐素质的一种需要,更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基础。然而,有的音乐教师片面追求教学风格和课堂气氛,追求表面热闹,而忽视了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能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对课程改革认识上有偏差,片面地看待课改,流于形式,不注意音乐课程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出现了许多异常的现象:教室里响亮和谐的合唱越来越少,学生通过几年的音乐学习,却看不明白一张简单的歌谱,音乐课像游戏课或者像体育课这岂不是音乐教育的悲哀?这样的结果并不是音乐教学改革的初衷,所以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新课标队知识技能的要求降低了,对技能训练的要求淡化了,但没有丢弃技能训练,在新课程理念下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注意几点:一、不要单纯的枯燥的技巧训练,不要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让学生来体验音乐,充分重视音乐要素(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最具表现力的部分,产生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不要支离破碎的讲授音乐的要素。二、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多点关注学生,将音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让学生自己去探寻、领悟、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与掌握音乐的知识与技能。三、改变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与学生的音乐实践、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相结合,重视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与过程。 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影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会受到影响。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学生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细微的辨别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复杂形式(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的了解。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有必要引导学生杂货能够我一定的演唱技巧,例如: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地节奏和音调、能够识谱、能够参加齐唱和合唱、对合唱指挥动作及前奏、间奏做出正确的反映等。音乐的力度是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之一,对力度记号的掌握和力度在歌唱中的运用,是学生必须的知识与技能,影响着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案例说明: 案例一:这是一节歌唱课,我教学生学唱一首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在歌曲学唱之前,我选用了一首二首部练声曲,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唱歌,涂绘在月光下的感受,体会不同意境下强弱的自然变化。在轻柔的琴声中,学生的歌声舒缓平稳,音色和谐。我赞美说:“你们是怎么找到这种感觉的?真好听。”学生高兴的说:“我看到月亮慢慢爬上了树梢”、“我看到了柔柔的月亮”、“我看见月亮躲在云层里”借此机会我开始进入力度记号这一教学环节,为了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我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这首歌曲调优美,意境深远,通过这首歌,你们想到了什么?歌曲表现了什么?”“青年人的爱情生活。”“从什么地方看出了来的?”“为什么我的姑娘不出来,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再把你那玫瑰摘一朵,轻轻的扔下来,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学生好像置身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为学生生动的描述而欣喜。学生的想象空间一旦打开,一切都会生动起来。学生的灵感打开了,这是启发力度表现的最好契机。我说:“很好,我也感觉到了月光,有月亮的夜晚是怎样的?”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说:“宁静。”我马上在黑板上写出渐强和渐弱记号,对学生说“你们看着我的手势来表现这宁静的月夜。”随着我的手势高低的变化,学生们对力度的理解更形象化了。我在钢琴上弹起了前奏,在流动优美的琴声中,学生们歌声自然流畅,高低起伏。 案例二:在一节欣赏课上,教师完整播放《卡门序曲》后,引导学生找出多次出现的同一主题音乐,并要求在再次听到这一主题时,能跟着音乐节奏起立,这样,学生对回旋曲的主部音乐就非常熟悉了。教学继续进行,老师让学生听到音乐变化时招手,并且给最快听到主部音乐和变化音乐的学生分别戴上不同颜色的围巾。音乐播放完后,老师请戴上围巾的学生按顺序排成一队站在讲台的中间。结果发现围巾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红色的围巾被间隔在不同颜色之间,学生感到很惊奇,教师立即总结了回旋曲的曲式结构:ABACA。回旋曲的曲式结构生动地呈现在了学生的眼前。#p#分页标题#e# 案例三:上课了,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演唱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注意表达歌曲的情绪,力度,有感情地歌唱。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对比导入新课《嘉陵江上》,听歌曲范唱录音。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听完后引导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教师范唱,学生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各区歌曲的历史背景。学生集体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教师简介歌曲的时代背景,请学生谈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再次听歌曲录音。学生跟琴试唱歌曲歌词,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并学习歌曲的节奏。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读节奏。接着学生跟随着老师的琴声试着唱歌曲旋律,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线,用手势表示,一边做手势动作一边视唱歌曲旋律。旋律唱会后,根据歌曲的情绪学习歌曲的歌词,教师提示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得连贯。学生在教室的琴声下有表情的唱着 综上所述,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表现能力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在实际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不要出现过于专业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