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究性教育方式在音乐课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公共艺术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一门并且通过考核。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高校对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视,对当前普及高校艺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一、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现状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很多高校都未设立专门的公共音乐教育研究机构。没有完备的理论指导和教学评估体系,对师资和教学设备投入也相对不足。目前普通高校的音乐公共课教学基本上是音乐欣赏课,由于条件的制约,几乎每所高校的音乐课程设置都是该校现有老师自行选定,大部分教师主要依据自身的专长,而不是从学生的要求、学生现有的音乐素质考虑开设课程。音乐教学内容单调,教学形式单一。由于学生所受音乐教育的程度不一,差异较大,只有部分(主要是来自城市)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基础较好,广西西部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客观条件,以及教育模式等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基础较差。进入大学后,虽然学生对音乐教育有了较强烈的需求,并且迫切希望通过学习,自身音乐素质能有所提高,弥补基础音乐教育的不足。但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对交响乐等高雅音乐有一种望而生畏的心理。 故课堂上常见到有酣睡、看课外书报、玩游戏发短信、戴耳机自我陶醉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已经呼吁了很多年,但课堂教学改革仍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许多老师依然是“满堂灌”的“讲座”(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正襟危坐),教学中没有师生互动,只是注重知识理论以及结果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参与体验,忽视对过程中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多样性做出发展性评价;教学中过多的灌输、复制、强调规范统一和共性。长此以往,必然会泯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不利于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自身价值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音乐学科,不管是专业教育还是普及教育,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根据高等教育的科学规律,探索适合高等教育的非固定模式,让音乐教育具有审美性、参与性,真正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培养出一代有艺术修养、有完善人格的社会人。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主体教育理念下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重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查找、收集,分析和交流信息。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学,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多媒体技术也广泛被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来。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文字、图像、音频、动画都集于一体。体现多媒体的最佳效果和综合作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使音乐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问题,再将问题反馈到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解答。 1.创设意境,引起兴趣 兴趣可以推动学生思考,激发其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音乐表现要素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例如音乐鉴赏课中学生通过欣赏中国民族音乐,欧洲古典音乐,现代音乐,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用美妙的音乐促使学生用想象去追寻音乐所要表现的形象和意境,使学生置身于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强烈的震撼、感染和熏陶。教师创设悬念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主动探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2.设疑解惑,引发探究 学生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疑难,以疑启思,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达到释疑解惑的效果。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包含了许多思想内容和音乐知识,通过鉴赏音乐,可以了解音乐史,了解音乐风格和特征,了解音乐家,了解音乐的创作手法和创作背景。教师引导学生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大量收集信息资料,创造教学条件。教学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探索性、教育性、创造性的专题,以学生共同参与、探索、创新和实践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审美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活动课,以分组形成团队合作学习,课外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与课件制作,让资源与大家一起分享,通过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生的资源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即使课时有限,也可带动更多的同学投入学习,收获课堂之外的知识材料进行“再发现”,采用“发现法”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网络信息资源胜过教师个人千方百计的备课。教师个人的视角和视野有限,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要解决的问题,再从实际到理论上去检验、证明,这样通过发现得出结论学生最感兴趣、易于接受、易于参与研究性学习。 3.课外拓展,课堂共享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育要点燃一把火,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创造。音乐课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必须靠学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等完成音乐审美教育过程,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掌握音乐知识技能,通过不同的表现,比较、分析、归纳,才能提高音乐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对专题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除了利用网络资源外,老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与之相关联的科目和音乐书籍,让学生课后到图书馆查阅。将收集到的资料以小组的方式展开研究,阅读、分析、讨论、筛选信息,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形成提纲和报告。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激发学生积极投入有关信息的搜集与共享,引导学生的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加强学生个体与集体的体验式教学。这时他们不仅需要老师的帮助,也需要同学的团结合作。因此,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交流与沟通、反驳与总结,集思广益,以团队的力量突破难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拓展,也丰富了教师的课程。#p#分页标题#e# 4.归纳总结,展示研究成果 在最后的研究成果展示课上,每个小组派一位成员上台演示、以报告或展示课件叙述研究成果,成果展示也是学习资料最好补充,学生通过学习能取长补短,小组之间互评或自评不仅是对本组成员的一种学习,也是促进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的良好方式。自主学习成果可作为“结课成绩”的评价参考。 教学中利用信息时代的网络资源,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交流与发现中学,在转换角色中学。发挥了“鼓励众人的参与,采取人人都可以接受的方法和手段”,在课外投入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愉悦地学习音乐。”体现了它的价值追求之一———“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养成,并逐步发展学生通过音乐与他人交往和音乐经验共享的能力。”高校音乐公共课程音乐教育课程中应更加重视在具体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及课程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