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误与悟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音乐教学中的误与悟,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音乐教学中的误与悟

 

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一些音乐教师不注意音乐课程自身的特点,片面追求个性教学风格和热闹的课堂气氛,忽略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感悟能力,在某些方面甚至陷入了比较严重的误解,需要引起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以下是我近几年来通过课堂实践和自己的反思,发现的一些值得我们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误”   新课程让我们开始关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音乐课堂发生的新变化。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被摒弃,但由于对新课标的解读不够深入,在新的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方式中,我们也走了许多的弯路,有了不少误解:   (一)误解一:重视情感教学而忽视“双基”教学。   “双基”指的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它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在传统的教学方式里它被广泛运用,但由于音乐教学,特别是音乐理论带有很强的专业色彩、重知识的传授,轻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形式单一、信息量少,常常是刻板机械地反复训练,比如教唱歌曲,以往的教学程序通常是:先进行发声练习,拍节奏,解决一系列的难点,歌曲被拆得七零八落后,再一句句地教唱。学习起来往往比较枯燥和被动,造成学习兴趣和信心的丧失。新课程情感教学的出现无疑像一道曙光,尽扫了课堂沉闷的阴霾,一节课下来有多种各式的体验和活动,学生参与性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敢出现乐理知识和识谱教学,生怕被指“穿新鞋,走老路”,即便有也是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是轻松、快乐了,可是真正学到了什么?   (二)误解二:课堂秩序要“自主、自由”。   过去的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教师“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一本正经”地听,接受老师的“标准答案”。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的地位,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独立思考和见解。一时间,“还学生自由”成了教学时尚,例如,某位老师在执教二年级《动物音乐会》这课,当孩子们学会了歌曲,老师问:“小朋友,你们想扮演小动物吗?”“想!”“那就请你们到教室中间来吧!让我们听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吧!”这下可热闹了,课堂中随处可见学生自由表演(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自由合作(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学生异常兴奋活跃,教师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这就是“自主、自由”吗?   二、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悟”   作为新课改的亲历者,从传统教学到把新课程标准贯彻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地探索,在实践中,我感受过困惑和茫然、矛盾冲突和观念碰撞,也庆幸因此获得了更深的感悟,伴随着新课程一起痛苦地蜕变、快乐地成长。   (一)感悟一:情感体验,不摒弃技能训练。   新课程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音乐课程目标的第一位,音乐课程属于美育的一个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最主要的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次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教育效应主要不仅仅在于知识和技能获得与掌握,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的层面上。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只有当教师把真情实感倾注到音乐中,才能感染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之中,从而使之进入学习音乐的最佳状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始终抓住音乐美这个珍贵的内核,使音乐教学过程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师生共同感受、体验、理解、表现、创造音乐美的过程。   (二)感悟二:丰富内化,让“自由”行之有效。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要调动、激活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经验与情感,形成交流、学习与探索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以较大的空间,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拓展思维,解决问题。“以学生发展为本”也是现代教育理念之一,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智。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总是时不时地给学生点“自由”,殊不知这种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要求、没有反馈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把“自由”沦为了“自流”。一、二年级的学生,毕竟年纪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无目的地任意开放,不及时点拨是教学活动有着很大的随意性,甚至会造成课堂秩序喧闹与混乱的弊病。   这些做法,学生在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本质上却华而不实。   三、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的民主开放是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方式和氛围,是有序的教学活动。教师虽然把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解放”,潜能得到发挥,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活而不乱”的教学策略,处理好“宽与严”的关系,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做到动静结合、收放适度,动得有序、动而不乱,要把握住课堂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用。我们要把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和智慧为教学设计时首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明确目标和要求,并给予适度的指导,让“自主、自由”脱掉盲目、虚华的美丽外衣,真正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