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资料数字化发展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音乐资料数字化发展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音乐资料数字化发展思考

 

1音乐音响资料数字化意义   相对而言,非书资料在某些单科院校图书馆的馆藏中所占比例是较大的,作为单科院校的高等音乐院校图书馆,其馆藏中音乐音响资料所占比例则更为突出。以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为例,音乐音响资料就约占馆藏总量的25%,近4万份,这些音乐音响资料在专业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当是无庸置疑的。1953年,全国高校院校调整,中南文艺学院(由武昌艺专和湖南音专合并)与华南文艺学院(由香港中华音乐院和广东省艺专、广州市艺专合并)、文本艺术专科学校的音乐部分合并,成立中南音乐专科学校;1958年,中南音专与华中师范学校的音乐、美术专业合并,成立湖北艺术学院;1985年,武汉音乐学院单独建制。在学院发展的历史中,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几乎囊括了我国中南地区由建国前遗留下来的及建国初期的全部音乐音响资料。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馆藏音乐音响资料正在不断地丰富。   这些保存完好的音乐音响资料载体有钢丝录音带、开盘录音带、快转唱片、慢转唱片、早期盒式磁带、早期立体声唱片等六类。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三百余盒钢丝录音带(每盒约30分钟)及近五百盘开盘录音带(每盘约60分钟),是本院专家在建国初期及上世纪八十年代承担《湖北民间歌曲集成》、《湖北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编辑任务期间,深人民间采录的民间世人的原始录音的孤本。同样珍贵的还有(78/分钟)快转、(33/分钟)慢转唱片各八千余张。快转唱片多为建国前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著名的“百代唱片公司”出版的珍本(如梅兰芳、马连良、周漩的唱段及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的演奏版本等);慢转唱片多为建国初期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东欧捷克、苏联、东德唱片公司出版的珍本(如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科岗的演奏版本等)。同样珍贵的还有早期立体声磁带一千余盒及早期立体声唱片3000多张。这类立体声磁带及立体声唱片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策,学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从西方发达国家购进的音乐音响资料,品种齐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不同媒介的载体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这是因为,使用这类载体的“硬件”环境已经日益恶化,如钢丝录音机、开盘录音机、(78/分钟)快转唱机、(33/分钟)慢转唱机、老式立体声唱体,行将成为古董,进人博物馆展览,一般的教学、科研人员,不可能拥有这类“硬件”设备,从而无法发挥这些音响资料的作用;同时,这类载体的“软件”,即这类磁性钢丝、老式磁带、老式唱片本身,正在进一步老化,再也无法让读者频繁使用。   在科技发展到图书馆数字化、计算机网络化的今天,将这些不同媒介载体的珍贵音乐音响资料数字化,建成相应的数据库,让读者用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检索应用这些资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音乐音响资料数字化价值   2.1抢救保护孤本   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的音乐音响资料中保存的珍贵原始资料中包括我国不少著名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的音响资料孤本。这些音响资料孤本,记录着我国近现代音乐创作、表演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中有不少的原作者、原奏者、原唱者已离开人世,然而,其震撼人心、荡气回肠的乐声,却真实地记录在这些不同载体里,籍此得以流芳百世。如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阿炳创作并亲自演奏的《二泉映月》、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我院民乐系教师黄海怀创作并演奏的《赛马》、《江河水》、《梆子风》等,可谓弥足珍贵。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推移,顽石尚可风化,钢铁亦可腐蚀,更何况这些非石非铁的胶木、磁带载体,如不及时抢救,总有一天会毁于一旦。要有效地抢救和长期保存这些珍贵资料,将其数字化处理便是最好的手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其原始音响资料质量低下的声音品质进行技术处理,使其既保留各自的原有风貌,又保持质量上乘的音响效果,通过努力,是有可能的。   2.2方便教学科研音乐院校的教学、科研,是不可能仅仅依赖乐谱脱离实际的音乐音响的。作为文本文件的乐谱,按教学内容与进度编辑相对较为方便,而音响资料则不然。如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仅储存这些音响的载体就多达六种(钢丝录音带、开盘录音带、快转唱片、慢转唱片、早期盒带及早期立体声唱片),靠工作人员按读者的需要从这六种不同载体中查寻、选录、编辑,其困难和效率之低是可想而知的。加之很多老唱片特别是快转唱片,往往一首乐曲是录在几张唱片上,编录时不易完整。同时因当时的录音技术原因或长久使用,声音质量已十分低劣。当我们建立了音乐音响资料数据库,以上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2.3对比校正自如   对比校正由不同时代的演奏者、演唱者、指挥家、乐队予以演奏的同一作品的不同演奏版本,无论对表演艺术专业还是对作曲理论专业的教师、学生来说,均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演奏家、演唱家、不同指挥家和不同乐队的演奏演唱版本,由于对作品的理解不同,演奏演唱风格也不尽相同。在高等音乐院校的专业教学和理论研究方面,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人才,需要准确把握作品风格、揭示作品内涵、充分体现出作品的实用价值,选择多种版本同一作品的音响资料进行对比校正,认真分析研究,从实际声音中去捕捉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作曲家、演奏家内心的真实情感,是必不可少的。用实际音响校正乐谱的错漏,则是原始音响资料的又一重要作用。当有了我们的音响资料数据库,就能方便地即点即听,使读者在分析、研究、鉴别时,始终在头脑里有着清晰的轮廓,加深加快对音乐的理解。   2.4快捷检索下载   当我们将这些珍贵的音乐音响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科学地分类编目后,输人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读者就能方便、快捷地在校园网或因特网上任意点击,欣赏、审听或下载所需曲目,更好地为学院教学和科研提供全方位服务。#p#分页标题#e#   3音乐音响资料数字化的实施   (l)购置、调试不同媒介的载体硬件,这其中包括钢丝录音机、快、慢转唱机、开盘录音机、老式立体声唱机等。对老式设备进行精心调式和维修(包括维修钢丝录音机的马达、清洗唱机及唱片、调试或更换唱头、做立体声接口等等)让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后。   (2)整理不同载体的音乐音响资料,其中首先要重点地收集整理已故著名演奏家、演唱家、指挥家等的音响资料,以及采录的各种原始民族音乐的音响资料,然后对其按MARC格式进行分类、编目。   (3)通过计算机的硬、软件及外围设备,对分类后的资料(主要为模拟音响数据)进行前期的声音采样、输人计算机以及后期软件化修饰处理。   (4)将处理完善后的音响数据以最好的效果、最小的容量制作成Wav、MP3、Rm、CD等各种格式。   (5)购置或编写音频数据库管理软件,将那些数字化的音响资料分门别类地输人数据库中,最终建成一个中小型音乐音响资料数据库。   (6)将音乐音响资料数据库移植及转换为网络文件格式,并挂接至校园网或因特网上,让其实现各种方式共享,其中包括有偿、试听、会员免费下载等。   笔者经过初期的实验,已将不同载体的模拟音频数据转换成了数字音频数据,做出样品,如:   (1)钢丝录音带—湖北地区荆州田歌(原人原唱的民间音乐采风)模拟音频数据,转换成CD。   (2)78转快转唱片—二泉映月(阿炳创作并演奏)模拟音频数据,转换成CD。   (3)33转慢转唱片—秋收起义(江西省歌舞团,连小风领唱)模拟音频数据,转换成CD。   (4)立体声唱片—梅西安LeBanquetCeleste(peurOrgue)模拟音频数据,转换CD。实践证明,将馆藏原始音响资料数字化,建立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高质量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的同时,抢救并妥善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音响资料,是完全可行的。